《傷寒大白》~ 卷三 (28)
卷三 (28)
1. 痞滿
生薑瀉心湯
生薑,半夏,甘草,人參,黃芩,黃連,乾薑,大棗
瀉心湯五方,三方皆用乾薑、半夏、黃連、黃芩,兩熱兩寒,豁痰清熱。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陽虛不能敷布水飲,腹中雷鳴而下利,故用生薑佐乾薑和胃陽,此以痰熱方中,化出逐寒飲之法。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黃連
痞滿症瀉心諸方,皆用冷熱各半之藥。此方除去乾薑、半夏辛溫,惟用大黃、黃連,此以痰熱方中,化出單清裡熱之法。
附子瀉心湯
大黃,黃連,黃芩,附子
此即前方加黃芩,以合三黃大寒之劑;加熟附子辛熱,以散其凝結。此以清熱方中,化出辛溫嚮導之法。
半夏瀉心湯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大棗
瀉心湯皆用半夏,而獨以此方命名者,因痞滿嘔吐皆是痰涎作禍,故即以此湯,重加半夏。此以瀉心方中,化出重治痰涎之法。
甘草瀉心湯
甘草,黃芩,乾薑,半夏,黃連,大棗
此方以瀉心湯,重加甘草,示明誤下損中,心下痞硬,反忌甘溫作脹者。細玩瀉心諸方,示後人練方治病,惟在分兩上輕重加減。
大棗湯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心下痞硬,乾嘔脅痛,要分表邪已解未解。全見表症者,仲景以小青龍湯,發表邪,散水飲。邪在半表半裡,則用小柴胡湯和解。若表邪盡散,里有水飲,則用十棗湯。
旋覆代赭石湯
旋覆花,甘草,人參,代赭石,生薑,半夏,大棗
汗吐下後,表裡之邪已解,但見心下痞滿,噫氣無凝結作痛實象,乃是胃虛不能運化,停痰結聚不下,故用此方。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黃芩,芍藥,甘草,大棗,半夏,生薑
支結有二條:若少陽陽明見症,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湯;太陽少陽見症,以小柴胡合桂枝湯。一以痰熱結於心胸,故合小陷胸;一以表邪內傳心胸,故合桂枝、芍藥。
枳桔湯
枳殼,桔梗
仲景以枳朮湯,治脾虛食滯之痞;以瀉心諸湯,治傷寒熱病之痞,今立枳桔湯,以豁胸前氣痞,兼治胸脅支結。
白話文:
[痞滿]
生薑瀉心湯
這個方子包含生薑、半夏、甘草、人參、黃芩、黃連、乾薑、大棗。
瀉心湯系列有五個方子,其中三個都用到乾薑、半夏、黃連、黃芩,這些藥物有熱性也有寒性,可以化痰、清熱。這個方子是因為病人發汗後表證解除了,但胃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液,導致肚子裡咕嚕作響並腹瀉,所以用生薑來輔助乾薑,調和胃部的陽氣。這個方子是在治療痰熱的基礎上,轉化出驅散寒飲的方法。
大黃黃連瀉心湯
這個方子包含大黃、黃連。
治療痞滿症的瀉心湯系列,都用寒熱各半的藥物。這個方子去掉了乾薑、半夏這些辛溫藥,只用大黃、黃連,這是在治療痰熱的基礎上,轉化出單純清除裡熱的方法。
附子瀉心湯
這個方子包含大黃、黃連、黃芩、附子。
這個方子是從上一個方子加了黃芩,結合三黃(大黃、黃連、黃芩)的寒涼藥性;又加入熟附子辛熱藥性,來散開體內凝結的寒邪。這是在清熱的基礎上,轉化出辛溫藥物引導的方法。
半夏瀉心湯
這個方子包含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大棗。
瀉心湯系列都用到半夏,而這個方子獨獨用“半夏”命名,是因為痞滿和嘔吐都是痰涎造成的禍患,所以這個方子特別加重半夏的用量。這是在瀉心湯的基礎上,轉化出著重治療痰涎的方法。
甘草瀉心湯
這個方子包含甘草、黃芩、乾薑、半夏、黃連、大棗。
這個方子在瀉心湯的基礎上,加重甘草的用量,是為了說明之前使用瀉下藥物不當,損傷了脾胃中氣,導致心下痞硬,反而會因為甘溫藥物而產生脹滿的情況。仔細研究瀉心湯系列,目的是告訴後人,在組方治病時,重點在於藥物劑量的輕重加減。
大棗湯
這個方子包含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心下痞硬,伴隨乾嘔、脅肋疼痛,要區分表邪是否已經解除。如果完全是表證,張仲景會用小青龍湯來發散表邪、驅散水飲。如果邪氣在半表半裡,則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如果表邪已經散盡,體內有水飲,就用十棗湯。
旋覆代赭石湯
這個方子包含旋覆花、甘草、人參、代赭石、生薑、半夏、大棗。
經過發汗、催吐、瀉下等治療後,表裡邪氣已經解除,但出現心下痞滿、打嗝,沒有凝結作痛的實證現象,這是因為胃氣虛弱無法運化,導致停滯的痰液結聚不下,所以用這個方子。
柴胡桂枝湯
這個方子包含柴胡、桂枝、黃芩、芍藥、甘草、大棗、半夏、生薑。
支結有兩種情況:如果是少陽陽明證候,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如果是太陽少陽證候,用小柴胡湯合桂枝湯。一種是痰熱結在心胸,所以合小陷胸湯;一種是表邪傳入心胸,所以合桂枝、芍藥。
枳桔湯
這個方子包含枳殼、桔梗。
張仲景用枳朮湯來治療脾虛食積引起的痞滿;用瀉心湯系列來治療傷寒熱病引起的痞滿。現在設立枳桔湯,用來疏通胸前的氣機鬱滯,兼治胸脅部的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