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3)
卷一 (3)
1. 寒熱
寒熱者,寒已又熱,熱已又寒,或一日二三度發。若每日一發,先寒後熱,發作有定期者,又名似瘧而非寒熱矣。寒熱之症,太陽經居多,有時邪熱內伏則寒,有時邪熱外發則熱。表邪多,則寒多熱少而無汗,羌活柴胡湯散表。裡熱多則熱多寒少而有汗,以小柴胡湯和解。若寒多脈浮大者,倍用柴胡;若手足常冷,惡寒汗少,再加發表之藥。
白話文:
寒熱病是指患者忽冷忽熱,或一天發作兩三次。如果每天發作一次,先冷後熱,發作時間有規律,又稱類似瘧疾但不是寒熱。寒熱病多與太陽經有關,有時邪熱內伏會導致寒冷,有時邪熱外發會導致發熱。如果表邪較多,則寒冷較多、發熱較少,不會出汗,可以用羌活柴胡湯散表。如果裡熱較多,則發熱較多、寒冷較少,會出汗,可用小柴胡湯和解。如果寒冷較多,脈搏浮大,可以用倍量的柴胡;如果手腳經常冰冷,畏寒出汗少,再加用發表的藥物。
汗多脈沉數者,方用黃芩;若汗多口渴脈數,再加清裡之藥。表寒多,用發散忌以清涼,裡熱多,用清涼兼發散;若汗多有寒有熱之症,不得不用發散清涼,寒熱雜合之劑,以和解表裡,是以仲景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經時寒時熱之症。以柴胡一味,升散在表之邪,使惡寒自已。
白話文:
出汗較多而脈搏深沉且快速,應使用黃芩;如果出汗較多、口渴且脈搏快,再加入清熱的藥物。表寒證較多,應使用發散的藥物,避免使用清涼的藥物。裡熱證較多,應使用清涼兼發散的藥物;如果出汗較多且既有寒又有熱的症狀,必須同時使用發散和清涼的藥物,調和表裡。因此,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可以調和少陽經時而寒時而熱的症狀。使用「柴胡」一味藥,升散表面的邪氣,讓惡寒自行消失。
以黃芩一味,清解在裡之熱,使發熱自除。再加人參、廣皮、甘草,以和胃氣,使胃陽敷布,得專和解之權。推而比例,則症之兼見太陽者,羌活沖和湯,症見陽明者,乾葛石膏湯;若三陽經俱見症者,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散表,以治惡寒,黃芩、石膏、知母三味清涼,以治裡熱,廣皮、甘草,以和中氣,則三陽寒熱汗多,一和解而盡之矣。《準繩》書以此治夏秋三陽寒熱之瘧,深中此旨。
傷寒病,至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宜大柴胡湯。
白話文:
僅用黃芩一味藥,就能去除體內熱氣,讓發熱症狀自然消失。再加入人參、廣皮、甘草,以調和胃氣,使胃陽得以運布,專司調和和解熱的任務。依此類推,症狀兼見太陽經的,使用羌活沖和湯;症狀見於陽明經的,使用乾葛石膏湯;若三條陽經症狀都同時出現的,使用羌活、葛根、柴胡三味散發汗,治療惡寒;使用黃芩、石膏、知母三味清涼藥,治療內熱;使用廣皮、甘草,調和中氣,那麼三條陽經的寒熱出汗症狀,就能一併調和解除了。醫書《準繩》用此方治療夏季和秋季三條陽經寒熱交替的瘧疾,正是深得此理。
十餘日,外熱結在裡,已為可下。今因往來寒熱,少陽症,但可用柴胡湯散表邪,略加大黃一味,以去裡熱。
白話文:
十幾天後,外來的熱氣積聚在體內,已經可以進行瀉下治療。現在由於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屬於少陽症,應使用柴胡湯散表邪,再略微加大黃一味藥材,以清除體內的熱氣。
傷寒六七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六七天後出現中風症狀,時冷時熱,胸脅兩側脹痛,悶悶不樂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嘔,或胸口有悶脹感而不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脅肋下有硬塊,或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或不口渴,身體微熱,或咳嗽,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此條詳註嘔吐門。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小柴胡湯。
太陽病傳入少陽,脅滿乾嘔,往來寒熱,症見沉緊弦脈,症脈皆是少陽,故用小柴胡湯。
白話文:
這條詳細說明瞭嘔吐的病症。
本是太陽病,未能痊癒,轉變為少陽病,出現脅部脹滿、乾嘔,以及交替出現的寒熱症狀,若尚未發生嘔吐或下痢,且脈象沈緊,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當太陽病轉移至少陽,患者會有脅部脹滿、乾嘔,以及寒熱交替的現象,症狀表現為沈緊而弦的脈象,這些症狀和脈象都屬於少陽病的範疇,因此治療時應採用小柴胡湯。
傷寒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未解也,宜柴胡桂枝幹薑湯。
白話文:
感染傷寒五六天後,已經出汗和下瀉,胸脅部有輕微結塊,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或冷或熱,並且煩躁不安,這些症狀都沒有好轉,應服用柴胡桂枝乾薑湯。
五六日已汗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往來寒熱,又心煩,此太陽表症未罷,少陽諸症又急,故用柴胡、桂枝合治。因汗下後,略加乾薑和中。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熟半夏,廣皮,甘草
白話文:
過了五六天,已經汗出,出現胸脅輕微鬱結,小便不順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出現交替發冷發熱,還有心煩的症狀。這是太陽表症尚未消除,少陽症狀又比較緊急,因此使用柴胡、桂枝一起治療。由於之前已經發過汗,所以適當加入乾薑來調和身體。
此仲景和解少陽表裡寒熱之方。若太陽兼症,加羌活;若陽明兼症,加葛根、升麻;無汗,加防風;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大便秘結,腹中脹痛,下症急者,加大黃;小便不利,加木通;大便滑泄,加赤茯苓,名柴苓湯。頭角痛,加川芎。
白話文:
這是仲景用來調和少陽表裡寒熱的方子。如果合併太陽經的症狀,加入羌活;如果合併陽明經的症狀,加入葛根、升麻;沒有汗,加入防風;口渴,去掉半夏,加入天花粉;大便不通,腹部脹痛,下腹症狀嚴重的,加大黃;小便不利,加入木通;大便溏泄,加入赤茯苓,稱為柴苓湯。頭角疼痛,加入川芎。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此方和解太陽寒熱之症。加減詳發熱門。
乾葛石膏湯
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白話文:
羌活沖和湯,用於治療發燒。
這個處方用來調和太陽經的寒熱症狀。加減用法詳細請參照發熱的處理方法。
乾葛石膏湯的組成有:乾葛、柴胡、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此方以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三方合一,雙解陽明少陽表裡者。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將柴葛解肌湯、乾葛石膏湯、小柴胡湯合而為一,同時治療陽明和少陽兩經的表面和內部症狀。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大黃
此方小柴胡,去人參,加大黃,名大柴胡湯。治少陽表症未罷,下症已急,故以此湯雙解表裡。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桂枝,黃芩,廣皮,甘草,人參,芍藥,乾薑,半夏
白話文:
柴胡湯由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大黃組成。
這個藥方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了人參,加入了大黃,因此稱為大柴胡湯。它用於治療少陽表症尚未完全消失,而裡症已經急迫的情況,所以用這個湯藥同時解表和裡。
柴胡桂枝幹薑湯的成分包括柴胡、桂枝、黃芩、廣皮、甘草、人參、芍藥、乾薑、半夏。
此即小柴胡合桂枝,治太陽中風,兼少陽寒熱者。廣而推之,仲景治項強症,有桂枝加葛根湯,麻黃加葛根湯,同此法也。
白話文:
這是將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相結合,治療太陽中風,合併少陽寒熱的病症。擴而推之,仲景治療頸部強直的症狀,有桂枝加葛根湯、麻黃加葛根湯,也是用這種方法。
時寒時熱症,世俗皆以小柴胡和解少陽,然未見效。余今進求精切,因知發熱惡寒,皆太陽表症,時寒者,表邪欲發未伸也。時熱者,邪熱暫時外現也。時寒時熱者,邪熱欲發未能,邪正分爭,表邪未越,表汗未徹也;豈小柴胡和解一法得以治之!夫似瘧症,每發必汗出身涼,專務散邪主治,忌用寒涼抑遏,恐明日至其時,尚有惡寒表症耳,況寒熱不涼者乎!理肺發表湯、平胃發表湯,治時寒時熱最效。方見身痛。
白話文:
時而寒冷時而發熱的症狀,一般醫生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少陽經氣,但效果不佳。我現在深入鑽研,發現發熱惡寒都是太陽經表的症狀。時而寒冷,表示表邪想要發作,但還沒有完全發出來。時而發熱,表示邪熱暫時外顯。時寒時熱,是邪熱想要發作卻還沒成功,邪氣和正氣交戰,表邪還沒有完全越過表層,表層的汗液也沒有完全排出。怎麼可能用小柴胡湯這種調和的方法來治療呢?這種症狀就像瘧疾,每次發作都會出汗感到涼快,治療時應專注於驅散邪氣,忌用寒冷的藥物抑制,以免隔天到了發作時間,還有惡寒的表層症狀,更何況是發熱但不出汗的呢?理肺發表湯、平胃發表湯對於時寒時熱的症狀最有效果。方中加上身痛的藥物。
2. 身痛
身痛之症,六經皆有。三陽身痛,皆是表邪;三陰身痛,皆是裡寒。太陽身痛,發熱無汗,手足冷,脈浮緊,宜發汗,西北冬月麻黃,南方三時羌活湯;有汗脈浮緩,西北冬月桂枝,南方加減防風湯。如發汗後,身痛不減,若脈仍浮緊,可再發汗;若汗後身痛不減,而脈變遲者,切不可再發汗,宜桂枝人參芍藥湯。若初起本不身痛,因發汗後反見身痛,此誤汗亡陽身痛也,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身體疼痛的症狀,在六經都可能出現。
三陽經疼痛,都是表邪引起的;三陰經疼痛,都是裡寒引起的。
太陽經疼痛,發燒但不出汗,手腳冰冷,脈搏浮而緊,宜發汗治療,西北地區冬季用麻黃湯,南方三季用羌活湯;有汗脈搏浮緩,西北地區冬季用桂枝湯,南方加減防風湯。如果發汗後,疼痛沒有減輕,如果脈搏仍然浮而緊,可以再發汗治療;如果發汗後疼痛沒有減輕,而脈搏變得遲緩,則絕對不可再發汗,宜用桂枝人參芍藥湯。如果一開始沒有疼痛,因為發汗後反而出現疼痛,這是誤發汗導致陽氣虧損引起的疼痛,宜用黃耆建中湯。
又有發熱面目黃,遍身疼痛,喜忘,漱水在口,不得嚥下,此上焦蓄血身痛,犀角地黃湯,加紅花、赤芍藥。若小腹硬滿,大便或閉,或黑,此下焦蓄血痛也,桃仁承氣湯主之。夏秋中暑,多汗身疼,脈反虛而口渴,人參白虎湯。風在三陽,惡風發熱,支節煩疼,脈浮,無汗,宜羌活防風湯。
白話文:
還有發熱、面色發黃,全身疼痛,容易健忘,口中含水卻難以下嚥,這是上焦蓄血導致的全身疼痛,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加上紅花、赤芍藥。如果小腹變硬脹,大便時而便祕,時而呈黑色,這是下焦蓄血疼痛,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夏季或秋季中暑,多汗且全身疼痛,脈搏微弱且口渴,可以服用人參白虎湯。風寒侵犯三陽經,出現怕冷發熱,四肢關節疼痛,脈搏浮動,沒有汗液,可以使用羌活防風湯。
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轉側,口不消水,脈浮而濡,北方冬令,桂枝附子湯,南方三時,防風神術湯。濕溫身痛,汗多口渴,不能轉側,石膏神術湯。同一身痛不能轉側,上條言風濕,口不消渴,則里無濕熱,故用防風神術溫散;下條言濕溫汗多口渴,則里有熱矣,故用石膏神術清滲法。
白話文:
風寒濕邪交替發作,身體痠痛難耐,無法翻身,口渴卻喝不下水,脈象浮而滑。在北方的冬天,可用桂枝附子湯治療;在南方的春夏秋三季,可用防風神術湯治療。
如果是因為濕熱導致身體痠痛,且汗多、口渴、無法翻身,則可用石膏神術湯治療。
同樣是身體痠痛無法翻身,但前者是風寒濕邪引起的,口不渴表示體內沒有濕熱,因此使用防風神術湯溫散寒濕;後者則是濕熱引起的,口渴表示體內有熱,因此使用石膏神術湯清熱滲濕。
大凡濕痛多身重,風痛多身輕,熱痛多身汗,寒痛身多青,飲痛多嘔惡,暑痛多口渴,虛痛多喜按,氣痛多攻注,風火則行走不定,時作時止,風寒則凝住一處,長痛不休,四肢常冷。另有不發熱、脈沉遲、身痛者,此三陰經陰寒身痛也,重則四逆湯,輕則理中湯。
白話文:
一般來說,濕氣引起疼痛時,身體會感到沉重;風寒引起疼痛時,身體會感到輕盈;熱氣引起疼痛時,身體會出汗;寒氣引起疼痛時,身體會發青;飲水過多引起的疼痛,伴有嘔吐噁心;暑熱引起的疼痛,會出現口渴;虛弱引起的疼痛,喜歡按壓;氣滯引起的疼痛,經常反覆發作;風火引起的疼痛,不定時發作,時好時壞;風寒引起的疼痛,固定在一個部位,持續疼痛,四肢經常發冷。還有一種疼痛,不發燒,脈搏沉緩,身體疼痛,這是三陰經陰寒引起的疼痛。如果是嚴重的情況,可以用四逆湯治療;如果情況較輕,可以用理中湯治療。
頭痛身痛症,悉系表邪。頭痛條雖有痰飲、火沖二症,亦是內有痰火,外冒表邪而痛;至身痛皆是太陽表症,家秘專以羌獨湯加蘇梗木通主治。更有時行暴寒雨濕,常發疫邪身痛,亦以羌獨敗毒散主治。如有胸滿嘔吐,兼用平胃二陳湯宜散胃濕邪痰飲,同發表之藥,作汗外解。
白話文:
頭痛和全身疼痛通常是由表層邪氣引起。儘管頭痛條中也提到了痰飲和火氣衝擊這兩種症狀,但這些症狀實際上是體內有痰火,再受到表層邪氣刺激而導致疼痛;至於全身疼痛,則都是太陽經的表證,家傳祕方主要使用羌獨湯加蘇梗木通來治療。偶爾在暴寒暴雨潮濕的天氣下,容易引發傳染性邪氣導致全身疼痛,此時也可以使用羌獨敗毒散治療。如果同時伴有胸悶嘔吐,則可以加用平胃二陳湯來化解胃部濕邪痰飲,並配合發汗藥物,通過出汗來排出體外的邪氣。
又有身痛惡寒,發熱嘔惡,下痢血水,亦用前方,宣散溫毒之表邪,則痢自愈。誤用寒涼抑遏,則表汗不出,表邪內陷而不治。
白話文:
此外,出現身體疼痛、畏寒、發燒、嘔吐、腹瀉帶血的情況,也適用於上述方劑,以發散溫熱毒邪,解除體表的病邪,如此一來,腹瀉便會自動痊癒。誤用寒涼藥物,反而會抑制身體機能,導致無法發汗,表面的病邪深入體內而無法治療。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此言太陽寒傷營之表症,故發散表邪。
白話文:
太陽病的症狀包括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如果病人怕風、沒有汗而且喘息,應該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這是指太陽經受到寒邪侵害所表現出的外在症狀,所以需要用麻黃湯來發散表邪。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交結,外症未去者,柴胡湯、桂枝湯主之。
太陽少陽之表邪未去,故用柴胡、桂枝二方合用,詳註惡寒條。
白話文:
感染傷寒六七天後,仍然有發燒、輕微怕冷、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心口不適腹脹等症狀,且外感症狀尚未完全消失的,可以使用柴胡湯或桂枝湯治療。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二便清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白話文:
治療傷寒時如果拉肚子,之後又持續拉清稀的便便,身體痠痛,就要緊急處理身體內部問題;如果後來身體痠痛,大小便清白正常,就要緊急處理身體表面問題。處理身體內部問題,可以使用四逆湯;處理身體表面問題,可以使用桂枝湯。
傷寒表症,醫誤下之,則下利不止,故急當救里。服後身疼痛,表邪不解,故急救表。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持,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表證
如果誤將傷寒表證當作下痢治療,會導致腹瀉不止,因此必須緊急救治體內。
服藥後身痛
如果服藥後身體疼痛,表示表邪未解,因此必須緊急救治外表。
傷寒八九日
如果傷寒已經持續八九天,風濕相互影響,身體煩躁疼痛,無法轉動身體,不嘔吐也不口渴,脈搏浮弱而澀,可用桂枝附子湯治療。
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寒濕之症也。脈虛而澀,寒澀之脈也。故用桂枝附子湯。
白話文:
身體疼痛難忍,無法翻身,沒有嘔吐也沒有口渴,這是寒濕症狀。脈搏虛弱而澀,這是寒澀脈。因此使用桂枝附子湯治療。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
白話文:
風寒濕邪相互作用,導致骨節疼痛、抽搐,無法彎曲伸展,靠近就會疼痛加劇,出汗、氣促,小便不利,怕風、不想脫衣服,或身體微微浮腫。可以使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此承上章寒濕身痛,而又化出近之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等症,故用甘草附子湯溫經散濕。若用防風神術湯,則非矣。
白話文:
本條接着上一章討論寒冷濕氣造成的的身體疼痛,如果症狀發展到疼痛加劇、盜汗、氣促、小便困難、怕風、不願脫衣等,應使用甘草附子湯溫暖經絡,祛除濕氣。若使用防風神術湯,則不適合。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也。
此條詳註煩躁。
白話文:
如果得了太陽中風,脈象浮而緊,發燒又怕冷,全身疼痛,不流汗但煩躁,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但如果脈象微弱,會出汗且怕風,就不適合服用大青龍湯。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此章千古錯解。麻黃湯主之一句,在當發其汗下看。詳註衄血。
白話文:
陽明經熱病,脈象浮而有力,沒有汗但身體發熱,全身疼痛,八九天不退,身體外證症狀還在,這時候應該讓患者發汗。服藥後症狀稍微減輕,但患者出現煩躁發熱、眼睛閉不上,病情嚴重的人一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症狀就會減輕,是因為陽氣太盛了。這時可以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然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白話文:
陽明病的人,剛開始想吃東西,但小便卻不利,大便正常。患者感到骨頭關節疼痛,發熱出汗,突然發狂,大汗淋漓後症狀緩解。這是因為水液不足以運化氣血,與汗液同時出現,脈搏緊促則病情會好轉。
此言能食之陽明病,見小便不利,水必內停。其人骨節疼,有翕翕發熱之表症,又有奄然發狂之裡症,此即水穀之寒熱,故必得濈然汗出,則內停水穀之邪,與汗共並而解。然必得脈緊急有力,則能作汗自愈。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患有陽明病還能進食,但出現小便不利的症狀,就表示體內有水液停滯。患者會出現骨節疼痛,伴有低度發熱的表證,以及精神恍惚的裡證。這是一種水穀寒熱夾雜的病症,因此治療必須讓患者出汗,讓體內停滯的水穀之邪隨汗液排出。不過,必須確認患者脈象緊急有力,才能通過發汗的方式治癒。
三陰經亦有傷寒中風,陽症脈長,有外傳陽明之診,故欲愈。若太陰病脈浮,則外傳太陽,故可發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三陰經也會出現傷寒中風的症狀。如果表現為陽症,脈象寬長,還有陽明經的外傳證候,則說明有康復的希望。如果太陰病的脈象浮起,則表示外傳至太陽經,可以用發汗法治療,可以使用桂枝湯。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
此少陰經陰症身痛,也故用附子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此條厥陰經,里有寒而下利,表有邪而身痛也。裡氣虛寒,風寒得入而身疼痛,故先溫其里,後攻其表。
麻黃湯,羌活湯,桂枝湯,三方見惡寒。加減法,俱詳惡寒。
加減防風湯
白話文:
如果有人患了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疼痛,而且脈象沉細,就可以用附子湯治療。
這是因為少陰經屬陰,出現了身體疼痛的症狀,所以需要用附子湯來溫補。
如果患者出現腹瀉、腹脹、身體疼痛的症狀,應該先溫暖內裡,再治療外邪。溫暖內裡要用四逆湯,治療外邪要用桂枝湯。
這是因為厥陰經屬寒,內裡有寒氣導致腹瀉,外邪入侵導致身體疼痛。由於內裡虛寒,風寒容易侵入而引起疼痛,因此應該先溫暖內裡,再治療外邪。
麻黃湯、羌活湯、桂枝湯,這三種藥方都適合治療惡寒症狀。具體加減方法,在惡寒篇章中已有詳細說明。
另外,還可以根據病情加減防風湯。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川芎,甘草,生薑,芍藥,大棗
白話文:
- 防風: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
- 荊芥:一種中藥材,具有解表散風、發汗的功效。
- 羌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 獨活: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益脾、調和諸藥的功效。
- 生薑: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溫中解毒的功效。
- 芍藥:一種中藥材,具有養血調經、緩急止痛的功效。
- 大棗: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此方家秘治三時太陽經身痛頭痛風濕等症。
桂枝人參芍藥湯
桂枝,人參,白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秘密治療春夏秋三季太陽經引起的身體疼痛、頭痛以及風濕等症狀。
配方包括:桂枝、人參、白芍、生薑、甘草、大棗。
此方治裡氣虛寒,發汗後身仍痛,邪仍在,脈沉遲,不可再發汗,故以小建中湯加人參,扶元氣以逐表邪。
白話文:
這個方劑治療由於裡氣虛寒導致發汗後身體仍然疼痛,說明邪氣仍然存在,脈象沉細遲緩,此時不能再發汗。因此使用小建中湯,再加入人參,扶助元氣以驅除表邪。
黃耆建中湯
白芍藥,甘草,桂枝,黃耆
此方治表虛身痛,誤汗亡陽者也。前以裡氣虛,不能逐邪外解而痛,故用建中湯加人參。
白話文:
白芍藥、甘草、桂枝、黃耆。
這個處方用於治療表虛引起的身體疼痛,以及因錯誤發汗導致陽氣損傷的情況。之前因為體內正氣不足,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而引起疼痛,所以使用建中湯加上人參。
此以表氣虛,不能衛外而痛,故用建中湯加黃耆。一以人參、桂枝同建功於內,逐邪於外;一以黃耆、桂枝同實表於外,固密衛陽。
白話文:
這段話描述了中醫對於氣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由於氣虛,身體無法保護外在而導致疼痛,因此使用建中湯加上黃耆。其中,人參和桂枝一起在體內發揮作用,將邪氣排出體外;黃耆和桂枝一起加強外表的防禦,穩固衛陽。
四逆湯
附子,乾薑,廣皮,甘草
陰症身痛,四肢厥冷,以此方溫里,加廣皮,則陽氣愈和。
理中湯,見漱水不咽。
陰症身痛,皆由中氣虛寒,用理中湯,則陽氣周流,表裡通達。
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四逆湯由附子、乾薑、廣皮、甘草組成,用於治療陰症身痛、四肢厥冷,加入廣皮能使陽氣更和諧。若出現漱口水不咽的情況,可使用理中湯,理中湯能使陽氣循環,表裡通暢,也能治療陰症身痛。犀角地黃湯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
生犀角,山梔,生地,赤芍藥,當歸尾,澤蘭葉,荊芥,楂肉,牡丹皮,紅花
白話文:
犀牛角、山梔子、生地黃、赤芍藥、當歸尾、澤蘭葉、荊芥、山楂肉、牡丹皮、紅花
熱邪不得外發,瘀熱伏結血分,故發熱面目皆黃,遍身疼痛。用此方清上焦之熱,消上焦之血也。
桃仁承氣湯,見蓄血。
人參白虎湯,見潮熱。
羌活防風湯,見發黃。
防風神術湯,見頭痛。
石膏神術湯
石膏,熟蒼朮,甘草
白話文:
熱邪被困在體內無法發散,瘀熱積聚在血液中,因此患者發熱、臉色發黃,全身疼痛。這個方劑用來清熱解毒,消除上焦的熱邪和瘀血。
如果患者有蓄血,可用桃仁承氣湯。
如果患者有潮熱,可用人參白虎湯。
如果患者臉色發黃,可用羌活防風湯。
如果患者頭痛,可用防風神術湯。
如果患者需要清熱降火,可用石膏神術湯,裡面包含石膏、熟蒼朮和甘草。
此濕溫身痛之方。上部痛,加防風、荊芥、白芷、川芎;下部痛,加防己、秦艽、黃柏。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全身疼痛。如果疼痛在身體上方,可以加入防風、荊芥、白芷和川芎;如果疼痛在身體下方,可以加入防己、秦艽和黃柏。
大青龍湯,見煩躁。
平胃發表湯,家秘治寒熱胸滿無汗症。
羌活,柴胡,乾葛,枳樸,半夏,廣皮
理肺發表湯,家秘治寒熱喘咳無汗症。
羌活,柴胡,乾葛,枳殼,桔梗,桑皮
白話文: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見煩躁症狀。平胃發表湯是家傳秘方,用於治療寒熱、胸悶、無汗症。羌活、柴胡、乾葛、枳樸、半夏、廣皮是平胃發表湯的組成藥材。理肺發表湯也是家傳秘方,用於治療寒熱、咳嗽、喘息、無汗症。羌活、柴胡、乾葛、枳殼、桔梗、桑皮是理肺發表湯的組成藥材。
上二方,家秘一以治胃主肌肉,胃家凝結,胃陽不得敷布作汗散邪;一以治肺主皮毛,肺受外邪,皮毛閉塞不得作汗。此二條不獨治身痛,凡系散邪妙訣。足冷腰痛,加獨活,夜間熱,加升麻;汗少,加防風。
白話文:
上述兩種方法,是我的家傳祕方。一個是治療胃部主管肌肉,胃部凝結,導致胃陽氣無法運行,無法發汗散邪;另一個是治療肺部主管皮毛,肺部受到外邪入侵,皮毛閉塞無法發汗。這兩種方法不僅能治療身體疼痛,也是散邪的妙招。如果足冷腰痛,可以加入獨活;如果夜間發熱,可以加入升麻;如果出汗量少,可以加入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