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一·太陽篇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太陽篇上 (3)

1. 桂枝湯脈證七條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

傷寒在表者宜汗。在裡者宜下。此大法也。是以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下之是病在表而攻其里也。故曰逆。本論云、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此之謂也。而欲解外。則桂枝成法。不可易矣。仲景於當汗之證。隨示不可下之戒如此。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此即前條陰弱者汗自出之意而發明之。謂營未病而和。則汗液自通。衛中風而不諧。則陰氣失護。宜其汗常自出也。夫營與衛。常相和諧者也。營行脈中。為衛之守。衛行脈外。為營之護。何有發熱惡寒之證哉。惟衛得風而自強。營無邪而反弱。邪正不同。強弱異等。雖欲和諧。

不可得矣。故曰營氣和者外不諧。不諧則豈特衛病而已哉。故欲營之安。必和其衛。欲衛之和。必逐其風。是宜桂枝湯助陽取汗。汗出則邪去而衛和。衛和則營不受擾而愈。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人之一身。經絡綱維於外。臟腑傳化於中。而其為病。從外之內者有之。從內之外者有之。臟無他病。里無病也。時發熱自汗。則有時不發熱無汗可知。而不愈者。是其病不在裡而在表。不在營而在衛矣。先其時發汗則愈者。於不熱無汗之時。而先用藥取汗。則邪去衛和而愈。不然。汗液方泄而復發之。寧無如水淋漓之患耶。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此即前條衛不諧營自和之意。而申其說。救邪風者。救衛氣之為風邪所擾也。然仲景營弱衛強之說。不過發明所以發熱汗出之故。後人不察。遂有風並於衛。衛實而營虛。寒中於營。營實而衛虛之說。不知邪氣之來自皮毛而入肌肉。無論中風傷寒,未有不及於衛者。其甚者。

乃並傷於營耳。郭白雲所謂涉衛中營者是也。是以寒之淺者。僅傷於衛。風而甚者。並及於營。衛之實者。風亦難泄。衛而虛者。寒猶不固。無汗必發其汗。麻黃湯所以去表實而發邪氣。有汗不可更發汗。桂枝湯所以助表氣而逐邪氣。學者但當分病證之有汗無汗。以嚴麻黃桂枝之辨。

不必執營衛之孰虛孰實。以證傷寒中風之殊。且無汗為表實。何云衛虛。麻黃之去實。寧獨遺衛。能不膠於俗說者。斯為豪傑之士。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外在的症狀還沒解除,就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用了反而會讓病情惡化。想要解除外在的症狀,應該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傷寒病,如果病在表,就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病在裡,就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這是治療的大原則。所以外在的症狀還沒解除,就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用了就是讓病在表卻去攻擊體內,所以說會導致病情惡化。本論中說,「本來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卻反而用瀉下的方式治療」,這就是錯誤的治療。如果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不會導致病情惡化。想要解除外在的症狀,就應該按照桂枝湯的治療原則,不能隨意更改。張仲景對於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的病症,都告誡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

病人常常自己出汗,這是因為營氣平和的緣故。營氣平和,是因為衛氣與營氣不協調的關係。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如果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使營衛之氣調和就會痊癒,應該使用桂枝湯。

這就是解釋前面說的,體質虛弱的人會自己出汗的道理。這是說營氣本身沒有問題,所以汗液自然流通。而衛氣受了風邪侵擾而不協調,所以陰氣失去了保護,才會常常自己出汗。營氣和衛氣,通常是互相協調的。營氣在脈中運行,是衛氣的守護;衛氣在脈外運行,是營氣的保護。為什麼會有發熱、怕冷的症狀呢?是因為衛氣受風邪侵擾而變強,營氣沒有邪氣反而變弱。邪氣和正氣不同,強弱也不一樣,即使想要協調,也無法做到。所以說營氣平和,外在的衛氣就不協調。不協調,難道只是衛氣的問題嗎?所以想要營氣安穩,就必須調和衛氣;想要衛氣調和,就必須驅逐風邪。這時應該使用桂枝湯來幫助陽氣,發汗來驅逐邪氣。汗出了,邪氣就會離開,衛氣就會調和。衛氣調和了,營氣就不會受到干擾而痊癒。

病人身體沒有其他疾病,只是時常發熱、自己出汗,而且一直沒有痊癒,這是因為衛氣不協調的緣故。應該在發熱的時候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會痊癒,應該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人的身體,經絡在外面維持框架,臟腑在裡面負責運化。而疾病的發生,有從外往內的,也有從內往外的。如果臟腑沒有其他疾病,體內也沒有疾病,只是時常發熱、自己出汗,就可以知道有時候不發熱、不出汗。一直沒有痊癒,表示病不在體內,而是在體表;不在營氣,而是在衛氣。應該在不發熱、不出汗的時候,先用藥物來發汗,就能夠驅逐邪氣,衛氣調和就會痊癒。不然,汗液才剛流出,又再發汗,不是會有如水淋漓的困擾嗎?

太陽病,發熱、出汗,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才會出汗。想要解除風邪的侵擾,應該使用桂枝湯。

這就是解釋前面說的,衛氣不協調,而營氣自身平和的道理。所謂「救邪風」,就是救衛氣被風邪所侵擾的狀態。然而張仲景所說的營氣虛弱、衛氣強盛,只是解釋為什麼會發熱、出汗的原因。後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有了「風邪侵犯衛氣,衛氣實而營氣虛;寒邪侵犯營氣,營氣實而衛氣虛」的說法。他們不知道邪氣是從皮膚毛孔侵入,然後進入肌肉的。無論是中風或傷寒,沒有不影響到衛氣的。嚴重的話,才會連營氣也一起傷害到。郭白雲所說的「侵犯衛氣而深入營氣」,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寒邪比較輕微的時候,只會傷害到衛氣;風邪比較嚴重的時候,就會連營氣一起傷害到。衛氣強盛的時候,風邪也很難侵入;衛氣虛弱的時候,寒邪也很容易入侵。沒有出汗的,一定要發汗,麻黃湯就是用來去除表實、發散邪氣的。有出汗的,就不能再發汗,桂枝湯就是用來幫助體表之氣、驅逐邪氣的。學習的人應該要根據病症是有汗還是無汗,來嚴格區分使用麻黃湯還是桂枝湯。不必執著於營氣和衛氣哪個虛哪個實,來區分傷寒和中風。而且沒有出汗是表實,怎麼能說是衛氣虛呢?麻黃湯去除實邪,難道只會影響衛氣嗎?能夠不被世俗的說法所迷惑的人,才是真正傑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