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傷寒貫珠集》~ 卷一·太陽篇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太陽篇上 (2)

1. 桂枝湯禁三條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當須識此。勿令誤也。仲景既詳桂枝之用。後申桂枝之禁。曰桂枝、本為解肌。而不可用以發汗。解肌者。解散肌表之邪。與麻黃之發汗不同。故惟中風發熱。脈浮緩。自汗出者為宜。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則是太陽麻黃證。

設誤與桂枝。必致汗不出而煩躁。甚則斑黃狂亂。無所不至矣。此桂枝之大禁也。故曰、不可與也。當須識此。勿令誤也。仲景叮嚀之意至矣。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本草云、酒性熱而善上。又忌諸甜物飲酒之人。甘味積中而熱氣時上。故雖有桂枝證。不得服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而桂枝湯味甘。能增滿而致嘔。亦一大禁也。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凡服桂枝湯吐者。不必盡是酒客。此其脾胃素有濕熱蘊蓄。可知桂枝湯其甘足以釀濕。其溫足以助熱。設誤服之而致吐。其濕熱之積。上攻肺中。與表之邪風相得。蒸郁不解。發為肺癰。咳吐膿血。勢有必至者矣。仲景因酒客。復申其說如此。

2. 麻黃湯脈證七條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主之。

足之太陽。其脈上際巔頂。而下連腰足。而寒之為氣。足以外閉衛陽。而內郁營血。故其為病。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之證。然惟骨痛、脈緊、無汗。為麻黃湯的證。其餘則太陽中風亦得有之。學者若不以骨痛、脈緊、無汗為主。而但拘頭痛、發熱等證。

必致發非所當發矣。雖本文不言脈緊。然可從無汗而推。猶太陽傷寒條。不言無汗。而以脈緊該之也。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人之傷於寒也。陽氣鬱而成熱。皮膚閉而成實。麻黃輕以去實。辛以散寒。溫以行陽。杏仁佐麻黃。達肺氣、泄皮毛、止喘急。王好古謂其治衛實之藥是也。然泄而不收。升而不降。桂枝、甘草。雖曰佐之。實以監之耳。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二條憑脈以言治。而不及證。且但舉浮與數。而不言緊。而云可與麻黃湯發汗。殊為未備。然仲景自有太陽傷寒條與麻黃湯證。在學者當會通全書而求之。不可拘於一文一字間也。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太陽麻黃湯證也。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表證仍在者。仍宜以麻黃湯發之。所謂治傷寒不可拘於日數。但見表證脈浮者。雖數日猶宜汗之是也。乃服藥已。病雖微除。而其人發煩目瞑者。衛中之邪得解。而營中之熱未除也。劇者血為熱搏。勢必成衄。

衄則營中之熱亦除。而病乃解。所以然者。陽氣太重。營衛俱實。故須汗血並出。而後邪氣乃解耳。陽氣、陽中之邪氣也。郭白雲云、麻黃湯主之五字。當在此當發其汗下。是。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傷寒脈浮緊者。邪氣在表。法當汗解。而不發汗。則邪無從達泄。內搏於血。必致衄也。衄則其邪當去。而猶以麻黃湯主之者。此亦營衛並實。如上條所云陽氣重之證。上條衛已解而營未和。故雖已發汗。猶須得衄而解。此條營雖通而衛尚塞。故既已自衄。而仍與麻黃湯發汗而愈。

然必欲衄而血不流。雖衄而熱不解者。乃為合法。不然。靡有不竭其陰者。於是仲景復著奪血無汗之例曰。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謂陽氣重者。須汗血並出。以泄其邪。其稍輕者。設得衄血。邪必自解。身雖無汗。固不必更以麻黃湯發之也。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太陽病。至十餘日之久。脈浮不緊而細。人不躁煩而嗜臥。所謂緊去人安。其病為已解也,下二段是就未解時說。謂脈浮細不嗜臥。而胸滿脅痛者。邪已入少陽。為未解也。則當與小柴胡湯。若脈但浮而不細。不嗜臥者。邪猶在太陽而未解也。仍當與麻黃湯。非外已解而猶和之發之之謂也。

3. 合病證治六條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主之。

胸中為陽之位。喘而胸滿者。病發於陽而盛於陽也。邪在陽則可汗。在陰則可下。此以陽邪盛於陽位。故不可下之以虛其里。裡虛則邪且陷矣。而宜麻黃湯汗之以疏其表。表疏則邪自解矣。合病者。兩經同病。邪氣盛者。其傷必多。甚則遍及三陽也。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傷寒之邪。在上則為喘滿。入里則為下利。兩陽合病。邪氣盛大。不特充斥於上。抑且浸淫於裡。故曰必自下利。其不下利者。則必上逆而嘔。晰而言之。合病下利者。裡氣得熱而下行也。不下利但嘔者。裡氣得熱而上行也。夫邪盛於外而之內者。仍當先治其邪。葛根湯合用桂枝麻黃而加葛根。

所以解經中兩陽相合之邪。其不下利而但嘔者。則加半夏以下逆氣。而葛根解外。法所不易矣。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湯炮去黃汁焙乾稱),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加半夏湯

於葛根湯內加半夏半升。洗。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少陽居表裡之間。視陽明為較深。其熱氣尤易內侵。是以太陽與少陽合病。亦自下利。而治法則不同矣。太陽陽明合病者。其邪近外。驅之使從外出為易。太陽少陽合病者。其邪近里。治之使從里和為易。故彼用葛根。而此與黃芩也。夫熱氣內淫。黃芩之苦。可以清之。腸胃得熱而不固。

芍藥之酸。甘草之甘。可以固之。若嘔者。熱上逆也。故加半夏、生薑。以散逆氣。而黃芩之清裡。亦法所不易矣。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於黃芩湯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余依前法。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此條叔和隸陽明篇中。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此條隸少陽篇中。

三陽合病。視諸合病邪氣為較大矣。而太陽之腑膀胱。陽明之腑胃。少陽之腑膽。熱邪盛滿自經入腑。故腹滿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皆為里為熱之徵也。夫里而不表。故不可汗。汗之則津亡。胃燥而譫語。熱而不實。復不可下。下之則中傷氣竭。

而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句。頂腹滿身重四句來。謂有腹滿身重等證而自汗出者。則雖三陽合病。而邪聚於陽明者較太陽為多。故宜白虎湯清而解之。若不自汗出者。則太陽為多。白虎不可與矣。脈浮大。上關上者。病盛於陽經。故脈亦盛於陽位也。但欲眠睡者。熱勝而神昏也。

目合則汗者。膽熱則液泄也。此條蓋補上條之所未備。而熱之聚於少陽者。視太陽陽明較多矣。設求治法。豈白虎湯所能盡哉。

白虎湯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先煮石膏數十沸。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