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1)

1. 厥陰篇凡六方

2. 烏梅丸

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黃連,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主靜而復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此方主之。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烏梅。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用人參。寒淫於內。以辛潤之。以苦堅之。椒桂歸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姜附之辛熱。以勝內寒。用黃柏之苦。以安蛔也。凡治蛔。勿用甘甜之物。因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烏梅丸這個方子,用到了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黃連、附子、蜀椒、桂枝、人參和黃柏。

這種病症的表現是,病人本來安靜,卻又突然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體內有寒氣。蛔蟲往上鑽到膈膜附近,所以才會煩躁,但過一會兒又會平靜下來。如果吃了東西就想吐,然後又開始煩躁,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跑出來。這個時候,病人應該會自己吐出蛔蟲。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

肺臟主管氣,肺的功能是收斂,所以要吃酸味的東西來幫助它收斂,因此用了烏梅。脾臟喜歡舒緩,所以要吃甜味的東西來幫助它舒緩,因此用了人參。體內的寒氣太過,就要用辛辣的藥材來滋潤它,用苦味的藥材來鞏固它。蜀椒和桂枝都是辛辣的,用來滋潤體內的寒氣。寒邪太過,就要用辛溫的藥材來平衡它。

乾薑和附子都是辛熱的藥材,用來對抗體內的寒氣。用黃柏的苦味,是為了讓蛔蟲安靜下來。凡是治療蛔蟲的,都不要用甜味的東西,因為蛔蟲吃到甜的就會活動,吃到苦的就會安靜,吃到酸的就會停止活動,吃到辣的就會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