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22)
卷下 (22)
1. 普濟消毒飲
柴胡,黃連,黃芩,玄參,甘草,桔梗,連翹,牛蒡子,升麻,白芷,殭蠶,馬屁勃,板藍根(如無以大青或青黛代之)主時行大頭瘟疫。按大頭瘟疫。宜審察運氣。分別六經。而為施治。普濟消毒飲。不過為主方耳。往往此毒。先腫於鼻。次腫於耳。從耳至頭。上絡腦後。
結塊則止。不散必成膿也。此方以涼劑降濁。以風劑升清。又佐以解毒諸品。誠為良法。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普濟消毒飲,裡面有柴胡、黃連、黃芩、玄參、甘草、桔梗、連翹、牛蒡子、升麻、白芷、殭蠶、馬勃,還有板藍根(如果沒有板藍根,可以用大青葉或青黛代替),主要用來治療當時流行的「大頭瘟疫」。
所謂的「大頭瘟疫」,應該仔細觀察當時的氣候變化,然後根據病情發展的階段,分別從六經辨證來進行治療,普濟消毒飲只是一個主要的基礎方而已。通常這種病,最先在鼻子腫起來,接著耳朵也腫起來,然後從耳朵一路向上蔓延到頭部,最後會蔓延到後腦勺,腫塊如果停止蔓延就會結成硬塊,如果繼續擴散,就一定會化膿。這個方子的藥理,是用寒涼的藥來降低體內穢濁之氣,用可以發散風邪的藥來提升清陽之氣,又搭配一些解毒的藥物,確實是個很好的治療方法。
2. 葳蕤湯
葳蕤,石膏,葛根,杏仁,川芎,麻黃,羌活,白薇,青木香
主風溫病。在少陰厥陰者。按先傷於風。復傷於熱。風熱相搏。乃為風溫故以麻黃。葛根。羌活。川芎。祛在表之風。葳蕤。石膏。杏仁。白薇。祛在表之熱。大抵風症。多本於厥陰風木之經。故以青木香。暢東方之氣。則風熱易解耳。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葳蕤湯,主要治療風溫病,特別是病位在少陰和厥陰經的。這種病的情況是先受到風邪侵襲,之後又受到熱邪影響,風和熱相互搏擊,就形成了風溫病。
所以使用麻黃、葛根、羌活、川芎這些藥材,來驅散在表面的風邪;用葳蕤、石膏、杏仁、白薇這些藥材,來清除在表面的熱邪。
大致來說,風病的病因多半源於厥陰肝經的風木之氣,因此加入青木香,來疏暢東方肝木之氣,這樣風熱就容易被解除了。
3. 知母葛根湯
乾葛,知母,石膏,羌活,人參,防風,杏仁,川芎,葳蕤,甘草,升麻,南星,木香麻仁
主發汗後。身猶發熱。按邪從汗解。則灼熱當除。今既得汗。而熱猶如故。是藥淺而病深也。仍以羌活。葛根。升麻。防風。理其表。石膏。知母。川芎。杏仁解其肌。風熱日深。風痰必聚。故以南星。木香。滌其痰。已經發汗。中氣必虛。故以人參。葳蕤。養其正。和之以甘草。潤之以麻仁。而風熱相搏之症。自當雙解矣。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用於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熱的情況。如果邪氣是透過汗液排出,那麼灼熱感應該會消除。但現在已經出汗了,發熱卻還像之前一樣,這表示藥效太弱,而病邪很深。
所以,還是要用羌活、葛根、升麻、防風來處理體表的問題;用石膏、知母、川芎、杏仁來解肌肉的熱;風熱如果日漸加深,風痰一定會聚集,所以要用南星、木香來清理痰液。既然已經發過汗,中氣必然虛弱,所以要用人參、葳蕤來滋養正氣,再用甘草來調和,用麻仁來潤燥,這樣風熱互相搏擊的症狀,自然就能夠雙解了。
4. 紫雪
升麻,黃金,凝水石,石膏,犀角,羚羊角,玄參,沉香,木香,丁香,甘草
主發班。又主暑中三陽。大熱煩躁發渴。一切熱症。按紫雪。乃陽明經藥也。以升麻清陽明之標熱。以石膏清陽明之本熱。凝水。玄參。壯水以制火。犀角。羚羊。抑火以消金。三香性溫。一取其入熱分。為嚮導之兵。使無拒格之患。一取其宣氣分。為下降之用。使無炎逆之愆。
黃金重墜。可以鎮定南方。甘草和平。可以調和中氣。水強則熱自化。氣降則火自清。陽明蘊蓄之邪。肌表灼燔之苦。不期其愈而自愈也。
白話文:
紫雪這藥方主要治療皮膚發疹,也適用於暑熱侵犯三陽經脈,導致高燒、煩躁、口渴,以及各種熱性疾病。
紫雪這藥主要是針對陽明經的病症。用升麻來清除陽明經表面的熱邪,用石膏來清除陽明經深處的熱邪。凝水石和玄參可以滋養體內的水分,用來抑制火熱。犀角和羚羊角可以平息火氣,使肺氣清肅。
沉香、木香、丁香這三種香料藥性溫熱,一方面它們可以引導藥力進入熱邪侵犯的部位,作為先鋒部隊,避免藥力被阻擋。另一方面,它們能宣通氣機,幫助藥力下行,避免熱氣向上逆衝。
黃金藥性重,能鎮定心火,甘草藥性和平,能調和中焦的氣機。體內水分充足,熱邪自然消散;氣機順暢下降,火氣自然平息。這樣一來,陽明經積聚的邪氣,以及皮膚被熱邪燒灼的痛苦,自然就會痊癒。
5. 蔥熨法
蔥白(一握如臂大)
主陰症。厥逆沉昏。以索纏縛。切去根及青。約厚二寸。先於火上烘熱。著病人臍上。更以熨斗。貯火熨之。令熱氣透入。別作三四餅。壞則易之。良久。病人當漸蘇。汗出手足溫。續以四逆湯溫之。若熨而手足不溫。不可治也。
白話文:
取一把像手臂一樣粗的蔥白,
主要用於治療陰症,像是手腳冰冷、昏迷不醒的狀況。
用繩子把蔥白綑綁起來,切掉根部和綠色的部分,保留約兩寸厚的蔥白段。
先將蔥白段在火上烤熱,然後敷在病人的肚臍上,再用裝有熱火的熨斗在蔥白上熨燙,讓熱氣滲透進去。
另外再準備三四個蔥白餅,當敷在肚臍上的蔥白餅冷掉就換上新的,
過一陣子,病人應該會逐漸甦醒,手腳也會開始溫熱,之後再用四逆湯溫服來調理。
如果用這個方法熨燙後,手腳仍然沒有回溫,就表示病情非常危險,難以治療了。
6. 灼艾法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穴(在臍下二寸),關元穴(在臍下三寸)
主陰症。面如刀刮。四逆。爪甲青黑。身體如冰。上以艾炷灸五十壯。甚者灸二百壯。以手足漸溫。人事稍省。為可治也。
白話文: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五分)、丹田穴(位於肚臍下方二寸)、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三寸),這些穴位主要治療陰症。症狀表現為:臉色蒼白像刀刮過一樣,四肢冰冷,指甲青黑,身體像冰塊一樣寒冷。在這些穴位上用艾柱灸五十壯,病情嚴重的甚至要灸到二百壯。如果灸後手腳漸漸溫暖,意識也稍微清醒,就表示這種病還有治癒的可能。
7. 結胸灸法
黃連,巴豆
上二味和勻捏作餅子。裝臍中。以艾炷如龍眼核大。灸之。輕者一炷。重者不過二三炷。熱氣透入。腹中作聲。泄下惡物。立愈。
白話文:
將黃連和巴豆兩種藥材混合均勻,捏製成餅狀。將藥餅放置在肚臍中,然後用像龍眼核大小的艾柱點燃來灸這個部位。病情輕微的灸一柱即可,病情嚴重的也不要超過兩三柱。等到熱氣滲透進去,肚子裡開始發出聲響,排泄出污穢之物,病症就能立刻痊癒。
8. 蒸汗法
主服藥不得汗。故天寒汗不得出。宜行此法。以薪火燒地良久。令極熱。掃去灰以沸湯灑之。取蠶沙柏葉桃葉糠麩。鋪於燒熱地上。可側手厚。鋪席於上。令病人臥之。更溫覆之。移時汗出。俟周身至腳心熱。乃用溫粉撲之。南史載範云病傷寒。恐不得與武帝九錫之慶。
召徐文伯診視。以實告之曰。可得便愈乎。文伯曰。便愈甚易。但恐二年後。不復起耳。云曰。朝聞道。夕死猶可。況二年乎。文伯乃以是法取汗。翼日果愈。後二年果卒。取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裡。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
白話文:
此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服用藥物後卻無法發汗的情況。因為天氣寒冷導致汗液無法排出時,就適合使用這個方法。先用柴火將地面燒熱很久,等到非常燙熱後,把灰燼掃開,再用滾燙的熱水潑灑地面。然後取蠶沙、柏葉、桃葉、糠麩等物,鋪在燒熱的地面上,厚度約可側放手掌。再在上面鋪一層席子,讓病人躺在上面,然後再用被子溫暖地覆蓋。過一段時間,汗水就會出來。等到全身,甚至到腳心都感到發熱時,就用溫熱的粉末撲在身上。
《南史》記載,範雲得了傷寒,擔心自己無法參加武帝的「九錫」慶典,便請徐文伯來診視。範雲如實告訴徐文伯他的擔憂,並問:「可以很快就好嗎?」徐文伯說:「要馬上好非常容易,只是恐怕兩年後就起不來了。」範雲說:「早上能聽到真理,晚上死也值得了,何況是兩年呢?」於是徐文伯就用這個方法幫他發汗,隔天範雲果然痊癒。但兩年後,範雲真的過世了。可見提早發汗,尚且會縮短壽命,更何況是不顧體內外的情況,不等待適當的時機,就想要快速見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