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19)
卷下 (19)
1. 九味羌活湯
羌活,防風,蒼朮,白芷,川芎,生地,黃芩,細辛,甘草
一名沖和湯。主天令溫熱之候。用此方以發散風寒。按陶節庵。用此方於春夏秋三時。發散傷寒。以代桂枝麻黃湯用。雖然。亦不可太泥也。如天令尚寒。麻黃桂枝。仍不可缺如非盛夏。黃芩生地。亦勿輕投。倘挾暑邪。必入香薷扁豆。倘遇嘔吐。必入半夏藿香。氣弱脈虛。
可進人參。足冷脈沉。因腎虛房勞復感寒邪。則當溫經散寒。此方即在禁例矣。雖當熱令。而其人無血虛煩熱者。芩地亦不敢肆用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又叫做沖和湯。主要用在天氣溫熱的時候,用來發散風寒。根據陶節庵的說法,這個方子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用來發散傷寒,取代桂枝麻黃湯。雖然如此,也不能太過死板。如果天氣仍然寒冷,麻黃和桂枝還是不能缺少的。如果不是盛夏,黃芩和生地也不要輕易使用。如果夾雜暑邪,必須加入香薷和扁豆。如果遇到嘔吐,必須加入半夏和藿香。如果氣虛脈弱,可以加入人參。如果腳冷脈沉,是因為腎虛或房事勞累後又感受寒邪,就應該用溫經散寒的藥方,這個方子就不適合了。即使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如果這個人沒有血虛煩熱的症狀,黃芩和生地也不可以隨便使用。
2. 芎蘇散
紫蘇,乾葛,柴胡,蒼朮,川芎,枳殼,陳皮,桔梗,半夏,茯苓,甘草
主春夏秋三時。感寒頭痛。發熱惡寒。脈浮緊無汗。按紫蘇解太陽之邪。乾葛解陽明之邪。柴胡解少陽之邪。蒼朮川芎。為助汗之需。枳殼陳皮。為達氣之用。半夏茯苓。有行津之力。桔梗甘草。有和調之功。天地之道。陰陽和而云雨作。人身之道。陰陽和而津液通。故經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可謂知類也夫。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春夏秋三季,因為感受風寒引起的頭痛,症狀是發燒、怕冷,脈象浮而緊,並且沒有汗。其中,紫蘇能夠解除太陽經的邪氣,乾葛能夠解除陽明經的邪氣,柴胡能夠解除少陽經的邪氣。蒼朮和川芎是用來輔助發汗的,枳殼和陳皮是用來疏通氣機的。半夏和茯苓有運行津液的作用,桔梗和甘草則有調和的作用。天地運行的道理是陰陽調和才會降雨,人體運行的道理也是陰陽調和才會使津液順暢流通。所以經典上說,陽氣發散出的汗液,可以比作天地的雨水,這可真是很了解類比啊!
3. 藿香正氣散
紫蘇,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蒼朮,厚朴,陳皮,桔梗,半夏,甘草
主傷寒頭痛寒熱。霍亂吐瀉。山嵐瘴氣或感濕氣。按風濕為外感。紫蘇白芷。辛以散之。吐瀉為內傷。平胃藿香。大腹半夏。苦以泄之。茯苓去濕。甘草和中。桔梗則表裡並需。夫邪氣既散。則正氣得申。故名正氣散。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這帖藥方,主要能治療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發冷發熱,以及上吐下瀉的霍亂,或是因為山嵐瘴氣、感受濕氣所造成的疾病。
從中醫角度來看,風濕是外感病症,所以用紫蘇和白芷這類辛散的藥材來驅散風邪;而吐瀉是內傷病症,所以用平胃散、藿香、大腹皮、半夏這類苦味的藥材來疏導腸胃,排除體內濕氣。茯苓能去除濕氣,甘草能調和脾胃功能,桔梗則是能兼顧表裡、疏通氣機。當體內的邪氣被驅散後,身體的正氣自然就能恢復正常,所以這帖藥方才稱為正氣散。
4. 不換金正氣散
半夏,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主時行瘟疫。及山嵐瘴氣。霍亂吐瀉。及出遠方。不伏水土等症。按平胃散。本表裡雙解之劑。又加之以藿香溫胃氣。半夏除痰濕。中州受調和之益。則外來無侵犯之邪。遠遊者。誠當寶重。故名不換金。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不換金正氣散,裡面包含半夏、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這幾味藥。
主要用來治療時行的瘟疫、山區潮濕的瘴氣、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以及出遠門時因為水土不服等症狀。這個方子的基礎是平胃散,具有表裡雙解的功效,再加上藿香來溫暖胃氣,半夏來消除痰濕,使脾胃的功能得到調理,這樣外來的邪氣就難以侵犯。對於經常出遠門的人來說,這個方子實在是應該好好珍惜的寶物,所以才叫做「不換金」。
5. 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細辛,知母,川芎,生地
治兩感傷寒。臟腑俱病。按內經及仲景。皆以兩感為必死之症。為表裡不可並攻。陰陽難同一法也。東垣以為稟有虛實。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或生。故立此方。以羌獨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理其表邪。芩連知地白朮甘草治其里邪。以此治之屢有生者。
白話文:
[大羌活湯]
這帖藥方可以治療同時感受風寒和內傷的疾病,也就是「兩感傷寒」。這種情況會導致身體內外臟腑都生病。根據《黃帝內經》和張仲景的觀點,這種「兩感」被認為是必死的疾病,因為表症和裡症不能同時治療,陰陽失衡難以用同一種方法處理。
李東垣認為,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有虛實之分,感受外邪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別。如果體質虛弱又感受很深的外邪,通常會死亡;如果體質強壯又感受較淺的外邪,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因此他創立這個藥方。
這個藥方利用羌活、獨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來處理身體表面的邪氣;再用黃芩、黃連、知母、生地、白朮、甘草來治療身體內部的邪氣。用這個藥方治療,有多次成功的案例。
6. 雄黃丸
雄黃,當歸,蘆薈,麝香,檳榔
主狐惑。微煩。默默欲臥。毒上攻咽。蟲蝕聲嗄。兼下蝕濕慝。或便膿血。
白話文:
雄黃、當歸、蘆薈、麝香、檳榔這幾味藥材製成的藥丸,主要用來治療狐惑病。這種病會讓人感到輕微煩躁,只想靜靜地躺著,毒氣會向上侵犯到咽喉,造成喉嚨像被蟲咬一樣聲音沙啞,同時也可能向下侵蝕,造成濕熱穢濁,或者大便排出膿血。
7. 雄黃銳散
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桃仁
主下部䘌瘡。
白話文:
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桃仁,主要用於治療下半身陰部所生的瘡。
8.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
去癍疹欲出未出。以此湯升發之。已出者。不可用也。按癍者。陽明經壅積之熱毒也。故以升麻葛根發之。芍藥同甘草。安和脾胃。通達血脈。故能贊相升麻葛根。以宣送癍毒。昧者不知其故。乃畏其酸斂輒以意削去之。使此湯大減功力。嗟乎。豈古人心智不如今人至此乎。
白話文: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這帖藥方是用於治療疹子將出未出的情況,用這帖藥可以幫助它發出來。如果疹子已經出來了,就不可以使用這個藥方。
所謂的「癍」,是指陽明經積聚的熱毒。所以用升麻、葛根來發散它。白芍藥搭配甘草,可以調和脾胃、疏通血脈,因此能夠輔助升麻、葛根,將癍毒順利發散出去。
那些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因為害怕白芍藥的酸味會收斂藥性,就隨意地把白芍藥去掉,這樣就大大減低了這帖藥的功效。唉,難道古人的智慧不如現代人嗎,竟然會糊塗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