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上 (3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6)

1. 不能言

太陽發汗已,身猶灼熱,名風溫。脈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言難出。(葳蕤湯)

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苦酒湯)

惑病,蟲蝕咽喉,上唇有瘡,則聲嗄。(甘草瀉心湯)

痙症,口噤不能言。(剛痙用葛根湯,柔痙用桂枝湯加栝蔞)

熱病,喑啞不言,三四日不得汗出者,死。

火邪刑金,聲啞。(芩連甘桔知母黃連麥冬五味)

風熱壅盛,咳嗽聲嗄。(荊防甘桔薄荷花粉知母)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燙,這種情況稱為風溫。把脈時寸關尺的脈象都呈現浮的狀態,而且會自己流汗、身體沉重、想睡覺、打呼,說話也變得困難。(可用葳蕤湯治療)

少陰病,喉嚨裡長瘡,導致無法說話。(可用苦酒湯治療)

有一種疾病,是因為蟲子侵蝕喉嚨,如果上嘴唇有瘡,就會聲音沙啞。(可用甘草瀉心湯治療)

痙攣的症狀,會出現牙關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如果是剛性痙攣,可用葛根湯;若是柔性痙攣,則可用桂枝湯加栝蔞治療)

熱病,會出現失聲、無法說話的情況,如果三四天都沒辦法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火邪侵犯肺部,會導致聲音沙啞。(可用黃芩、黃連、甘草、桔梗、知母、麥冬、五味子等藥材治療)

風熱過於旺盛,會出現咳嗽、聲音沙啞的狀況。(可用荊芥、防風、甘草、桔梗、薄荷、花粉、知母等藥材治療)

2. 怫鬱

(乃面赤也,陽氣怫鬱在表,故面色發赤;雖由於熱,然六經俱無可下之症,亦有陰寒症水極似火者,須以他症別之。)

太陽病,如瘧狀,脈微,惡寒,面反熱色,身癢。(桂枝麻黃各半湯小汗之。)太陽發汗不徹,轉屬陽明,續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症不罷,不可下,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陽氣怫鬱在表,當汗之。(麻黃湯。)陽明面赤,不可攻。(葛根湯。)少陰小利清穀,厥逆脈微,反不惡寒。

(通脈四逆湯加蔥白。)面赤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者,陽毒也。(陽毒升麻湯。)

白話文:

怫鬱

臉色發紅,是因為陽氣鬱積在體表,所以臉色才會發紅。雖然是因為熱,但六經都沒有可以攻下的症狀,也有陰寒症狀看起來很像發熱的情況,必須要用其他症狀來區別。

太陽病的症狀,像瘧疾一樣,脈搏微弱,怕冷,臉色反而發紅發熱,身體發癢。(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微微發汗來治療)太陽病發汗沒有完全解除,轉變成陽明病,持續微微出汗,也不再怕冷。如果太陽病的症狀還沒完全解除,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可以稍微發汗。如果臉色呈現正紅色,是因為陽氣鬱積在體表,應該發汗來治療。(用麻黃湯)陽明病出現臉色發紅的症狀,不可以攻下。(用葛根湯)少陰病出現腹瀉、排泄物清稀、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反而不怕冷。 (用通脈四逆湯加蔥白來治療)臉色紅得像錦緞的花紋,咽喉疼痛,嘔吐膿血,是陽毒的症狀。(用陽毒升麻湯)

3. 吐蛔

氣上衝心疼,飢不欲食,吐蛔者,厥陰病。(桂枝白朮茯苓湯、理中安蛔散)靜而時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蛔聞食臭出,當吐蛔。(烏梅丸)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湯,次服烏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屬陽症者,如脈來洪大數實,或渴,或秘,或癍,或黃,皆以冷劑取效,切不可執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蓋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胸口氣往上衝,導致心口疼痛,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會吐蛔蟲,這是屬於厥陰病的症狀。(可以用桂枝白朮茯苓湯或理中安蛔散來治療)如果安靜的時候會煩躁,這是身體裡面有寒氣的表現,蛔蟲往上跑到橫膈膜,過一下子又停下來,吃到東西就想吐,然後又開始煩躁,這是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跑出來,應該要吐蛔蟲。(可以用烏梅丸來治療)病人身體有寒氣,又發汗,導致胃裡面更冷,就會吐蛔蟲。(可以先吃理中湯,再吃烏梅丸)

一般來說,吐蛔蟲主要是因為胃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也有屬於陽證的狀況,例如脈搏洪大快速有力,或是口渴、便秘、皮膚出現斑點、臉色發黃等,這些情況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有效,千萬不要固執地認為一定是胃寒。凡是吐蛔蟲的症狀,不要吃甘草,也不要吃甜的東西,因為蛔蟲吃到甜的東西就會活動,吃到苦的東西就會安靜,吃到酸的東西就會停止活動,吃到辛辣的東西就會潛伏不動。

4. 循衣摸床

(手弄衣被及摸床者,必兼撮空,此肝家之熱,肝將絕故,見危惡之症。)

太陽中風,以火發汗,邪風被火,兩陽相熏,其身發黃,陽盛則衄,陰盛則小便難,但頭汗出,口乾咽爛,或不大便,譫語,甚者噦;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吐下後不解,不大便,日晡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劇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大承氣湯)

按:循衣摸床,必兼見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熱甚,故動惕也。脈弦則肝木未敗,故生;脈澀則金旺,而木欲絕,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內無燥屎,而脈重按無力者,往往以大補氣血而愈,此法外之變通也。

白話文:

(手一直撥弄衣物被子、摸索床鋪的人,一定同時會出現兩手在空中亂抓的動作,這是肝臟熱氣過盛、肝氣將要衰竭的危險徵兆。)

太陽經中風,用火攻發汗,邪風被火逼迫,導致陽氣與陽熱互相熏蒸,身體發黃。陽氣過盛就會流鼻血,陰氣過盛就會小便困難。症狀是只有頭部出汗、口乾咽喉潰爛,或者大便不通、胡言亂語,嚴重者會打嗝。如果出現撥弄衣物、摸索床鋪,但小便能解的,還可以醫治。如果吐瀉後症狀沒有緩解、大便仍不通,每天下午會發潮熱,但不怕冷,會自言自語好像見到鬼一樣,更嚴重時會不認得人,然後出現撥弄衣物、摸索床鋪,同時焦慮不安、輕微喘氣、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如果脈象是弦脈,表示還有生的希望;如果是澀脈,就表示將要死亡。(這時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所謂的撥弄衣物、摸索床鋪,一定會同時出現兩手在空中亂抓、以及焦慮不安的現象。肝臟主導筋脈,肝熱過度就會出現這些顫動不安的症狀。如果脈象是弦脈,表示肝氣還沒有衰敗,所以有生的希望;如果脈象是澀脈,表示肺金之氣旺盛,而肝木之氣將要斷絕,所以會死亡。張仲景主張用瀉下的方法,是因為病人大便不通暢。如果病人的腸胃裡面沒有燥屎,而且把脈時按下去感覺脈象無力,通常可以用大補氣血的方法治癒,這是這個方法之外的變通處理方式。

5. 目直視

視物而不轉睛也。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邪氣壅盛,冒其正氣,則神識不慧;藏精之氣不能上榮於目,則直視。此邪氣已極,正氣已壞,吉少凶多者也。故曰:狂言直視為腎絕;直視搖頭為心絕;直視譫語喘滿者死;直視下利者死。

衄家不可汗。汗則額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則肝虛;又發汗亡陽,則陰陽俱虛。此症雖逆,尚可以補劑救十中之一二也。)

風溫被下,小便不利,直視失溲。(仲景無治法。)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微熱為實。(大承氣湯。)

白話文:

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不會轉動眼珠,這是因為五臟六腑的氣都往上跑到眼睛,邪氣過於旺盛,掩蓋了正常的氣,導致精神意識不清醒;或是因為儲藏精氣的功能衰退,無法將精氣輸送到眼睛滋養,才會出現直視的狀況。這表示邪氣已經達到極點,正氣已經衰敗,吉利的機會很少,凶險的機會很多。所以說,胡言亂語加上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是腎氣衰竭的表現;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搖頭,是心氣衰竭的表現;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說胡話、喘氣急促、胸悶,就會死亡;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拉肚子,也會死亡。

經常流鼻血的人不可以發汗,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脈搏急促、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不能眨眼。(肝臟受到血的滋養才能發揮視覺功能,失去血就會肝虛,又發汗耗損陽氣,就會導致陰陽兩虛,這種症狀雖然危險,但還是可以用補藥救治,大概十個病人可以救活一兩個。)

得了風溫病,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會導致小便不順暢、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大小便失禁。(張仲景沒有治療這種情況的方法)眼睛看起來不清楚、眼珠不協調,沒有表證和裡證,大便困難、稍微發熱,是屬於實證。(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