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16)
卷下 (16)
1.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
主少陰病。咽中痛。凡曰少陰病者。必兼脈微細。乃知咽痛。多是伏寒於少陰之經。法當溫散。此半夏桂枝之所由用也。和以甘草。蓋緩其熱耳。若肺家實火咽痛。當與山梔葶藶甘桔。或刺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以三稜針刺之。血出即愈。
白話文:
半夏、桂枝、甘草主治少陰病咽痛
半夏、桂枝、甘草主要治療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凡是診斷為少陰病的患者,脈象必然細微,由此可知咽痛多半是寒氣入侵少陰經脈所致。治療方法應當溫散寒邪,所以才使用半夏和桂枝。加入甘草則是爲了緩解藥物的熱性。
如果咽痛是因爲肺部實火所致,則應該使用山梔、葶藶、甘桔等藥物進行治療,或者用三稜針刺大拇指內側,去除指甲角至如韭菜葉般大小,然後用針刺出血,即可痊癒。
2. 白通湯
蔥白,乾薑,附子
主少陰下利脈微者。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之辛。以通陽氣。姜附之辛。以散陰寒。
白話文:
【蔥白】、【乾薑】、【附子】
用於治療少陰證的下痢、脈搏微弱的情況。《黃帝內經》說,腎臟苦於乾燥,應當食用辛味的食物來潤澤。【蔥白】的辛味可以疏通陽氣,【乾薑】和【附子】的辛味可以散發陰寒。
3. 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乾薑,附子,人尿,豬膽汁
少陰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按白通湯。及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與通脈四逆湯。皆為少陰下利而設。惟姜附相同。余藥各異。何也。蓋少陰下利。寒氣已甚。非姜附不除。然兼見之症不齊。故用藥亦異耳。如白通湯。以姜附散寒。蔥白通氣。
白話文:
少陰寒症導致腹瀉不止,出現手腳厥冷、無脈搏、乾嘔、煩躁,脈搏突然跳動者,必死無疑;脈搏微弱但尚能延續者,則可活命。可以參考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以及通脈四逆湯,這些方劑都是針對少陰寒症導致的腹瀉而設計的。其中,薑附兩味藥是共用的,其他藥物則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少陰寒症導致的腹瀉,寒氣已經非常嚴重,只有薑附才能驅寒。但伴隨出現的症狀並不完全一致,所以使用的藥物也就不一樣。比如白通湯,用薑附散寒,蔥白通氣。
若嘔而煩者。恐但投姜附。必且拒而不納加人尿豬膽之寒。待冷而服。令內而不拒。既已入腹。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真武湯治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滿。小便不利。四肢重痛。自利者。為有水氣。故多或為之症。水為寒濕。腎實主之。水飲停蓄。為寒濕內甚。四肢重痛。
為寒濕外甚。小便不利濕甚而水穀不分也。苓朮之甘。以益脾逐水。姜附芍藥之酸辛。以溫經散濕。通脈四逆湯。治少陰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為裡寒。身熱不惡寒。面赤為外熱。此陰甚於內。格陽於外。與通脈四逆湯。以散陰通陽。其或為之症。依法加減治之。以上四症。
各有不同。故其用藥。因而各別也。
白話文:
如果嘔吐並且感到煩躁,可能只用生薑和附子來治療。但這樣可能會導致藥物被身體拒絕,無法吸收。可以加入人尿、豬膽等寒涼之物,待藥物冷卻後再服用,讓身體不再排斥藥物。藥物進入肚子後,寒涼之物會逐漸消失,溫熱的藥性就會發揮作用。
真武湯可以治療少陰病。病人服用二到四天後,可能會出現肚子脹滿、小便不暢、四肢沉重疼痛、腹瀉等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的緣故。水氣是寒濕引起的,而腎臟主水,水氣停積在體內,就會導致寒濕內盛,出現四肢沉重疼痛等症狀。如果寒濕外盛,就會出現小便不暢、水穀不分等症狀。
茯苓、白朮味甘,可以益脾利水。生薑、附子、芍藥味酸辛,可以溫經散濕、通脈。通脈四逆湯可以治療少陰病導致的腹瀉、手足厥逆、脈象微弱等症狀。病人雖然身熱,卻不畏寒,臉色發紅,這是因為體內寒氣嚴重,而陽氣外泄。通脈四逆湯可以散寒通陽,緩解症狀。
以上四種症狀各有不同,因此用藥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處理。
4. 通脈四逆湯
甘草,附子,乾薑
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反不惡寒。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按此湯與四逆湯同。但倍用乾薑耳。如面赤者加蔥九莖。以通陽氣。腹痛者。去蔥。加芍藥。以和營氣。嘔者。加生薑。以散逆氣。咽痛者。去芍藥。
加桔梗。以散肺氣。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以補肺氣。脈症與方相應者。乃可服。
白話文:
甘草、附子、乾薑
適用於少陰病。症狀包括:下痢稀薄如水,排出食物,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手足冰冷麻木,脈象微弱幾乎消失,但反不畏寒,面色紅潤,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咽痛,或者下痢停止,脈象依然摸不到。
此方與四逆湯同,但需將乾薑的用量加倍。
特殊情況:
- 若患者面色紅潤,則需加蔥九莖,以通達陽氣。
- 若患者腹痛,則需去除蔥,加入芍藥,以調和營氣。
- 若患者嘔吐,則需加入生薑,以散解逆氣。
- 若患者咽痛,則需去除芍藥,加入桔梗,以散開肺氣。
- 若患者下痢停止,脈象依然摸不到,則需去除桔梗,加入人參,以補益肺氣。
只有當脈象和症狀與方劑相符時,才能服用此方。
5. 四逆散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主少陰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者。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也。此症雖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症。此惟氣不宣通。乃為逆冷。故以柴胡涼表。芍藥清中。此本肝膽之劑。
而少陰用之者。為水木同元也。以枳實利七沖之門。以甘草和三焦之氣。即氣機宣通。而四逆可痊已。以下或為之症。凡五條。皆挾陽而發者也。
白話文: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這些藥物可以治療少陰病。少陰病症狀包括四逆、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泄瀉、下墜等。
治療少陰病時,要根據陰陽分屬來用藥。如果患者是陰寒而四逆的,就必須用生薑和附子來治療。雖然症狀是四逆,但可能並不十分寒冷,例如手指頭微微溫暖,脈象不沉不微,這屬於陰中涵陽的症狀。這種情況是因為氣機不通暢導致的逆冷,所以用柴胡來清解表邪,用芍藥來清熱降火。柴胡和芍藥原本是治療肝膽的藥物,但用於少陰病是因為水木同源。
再用枳實來疏通七沖之門,用甘草來調和三焦之氣,使氣機通暢,四逆症狀即可痊癒。以下列出的五種症狀,都是陽氣虛弱而發生的。
6. 黃連阿膠湯
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
主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陽有餘者。以苦泄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除熱也。陰不足者。以甘補之。雞子阿膠之甘以益血也。用芍藥以酸收陰氣。泄去邪熱。則心煩可解。而臥自安矣。服此不愈。須加參苓歸術。無不愈者。
白話文:
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的功效
這幾味藥主治少陰病。患者在患病的二三日內,心中煩躁不安,無法躺下休息。如果陽氣過盛,就需要用苦味藥物來瀉火。黃連和黃芩的苦味可以去除體內的熱氣。如果陰氣不足,就需要用甘味藥物來補益。雞子和阿膠的甘味可以滋補血液。再用芍藥的酸味收斂陰氣,瀉去邪熱。這樣一來,心煩的症狀就能解除,患者就能安然入睡。
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後病症仍然沒有好轉,就需要加入人參、茯苓、當歸和黃芪。如此一來,病患就一定能痊癒。
7. 烏梅丸
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黃連,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主靜而復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此方主之。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烏梅。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用人參。寒淫於內。以辛潤之。以苦堅之。椒桂歸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白話文:
這方子用來治療一種症狀:患者表面上看起來很安靜,但實際上卻感到煩躁。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寒氣積聚,蛔蟲爬到橫膈膜,導致煩躁不安。患者偶爾會停止煩躁,但一旦進食就會嘔吐,而且煩躁感又會出現。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想要出來,患者就會自行吐出蛔蟲。這方子能有效治療這種病症。
肺主氣,需要收斂,所以用烏梅來收斂肺氣。脾主運化,需要舒緩,所以用人參來舒緩脾氣。體內寒氣入侵,需要用辛辣藥物來溫潤,用苦味藥物來堅固。蜀椒、桂枝都屬於辛辣藥物,用來溫潤體內寒氣。寒氣入侵所造成的不適,用辛熱藥物來調節。
姜附之辛熱。以勝內寒。用黃柏之苦。以安蛔也。凡治蛔。勿用甘甜之物。因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乾薑】和【附子】的辛熱可以克服體內的寒氣,使用【黃柏】的苦味可以安撫蛔蟲。一般來說,治療蛔蟲病時不要使用甘甜的物質,因為蛔蟲接觸到甘味就會活動,接觸到苦味就會安靜,接觸到酸味就會停止活動,接觸到辛味就會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