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16)
卷下 (16)
1.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
主少陰病。咽中痛。凡曰少陰病者。必兼脈微細。乃知咽痛。多是伏寒於少陰之經。法當溫散。此半夏桂枝之所由用也。和以甘草。蓋緩其熱耳。若肺家實火咽痛。當與山梔葶藶甘桔。或刺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以三稜針刺之。血出即愈。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半夏散及湯,由半夏、桂枝、甘草組成。
主要用來治療少陰病,症狀是喉嚨痛。凡是少陰病,通常脈象會細微無力,知道喉嚨痛多半是寒邪潛伏在少陰經脈。治療方法應該用溫熱藥物來發散寒邪,這就是用半夏和桂枝的原因。加入甘草是為了緩和藥物的熱性。
如果是肺部有實火引起的喉嚨痛,應該使用山梔子、葶藶子、桔梗、甘草等藥物來治療,或者用三稜針刺破大拇指指甲內側的邊緣,像韭菜葉一樣大小的地方,讓血流出來,這樣喉嚨痛就會好了。
2. 白通湯
蔥白,乾薑,附子
主少陰下利脈微者。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之辛。以通陽氣。姜附之辛。以散陰寒。
白話文:
蔥白、乾薑、附子這三味藥,主要用來治療少陰病,症狀是腹瀉而且脈搏微弱的人。《黃帝內經》說,腎臟的病理特性是乾燥,需要用辛味的食物來滋潤它。蔥白的辛味,可以疏通陽氣;乾薑和附子的辛味,可以用來驅散陰寒。
3. 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乾薑,附子,人尿,豬膽汁
少陰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按白通湯。及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與通脈四逆湯。皆為少陰下利而設。惟姜附相同。余藥各異。何也。蓋少陰下利。寒氣已甚。非姜附不除。然兼見之症不齊。故用藥亦異耳。如白通湯。以姜附散寒。蔥白通氣。
若嘔而煩者。恐但投姜附。必且拒而不納加人尿豬膽之寒。待冷而服。令內而不拒。既已入腹。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真武湯治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滿。小便不利。四肢重痛。自利者。為有水氣。故多或為之症。水為寒濕。腎實主之。水飲停蓄。為寒濕內甚。四肢重痛。
為寒濕外甚。小便不利濕甚而水穀不分也。苓朮之甘。以益脾逐水。姜附芍藥之酸辛。以溫經散濕。通脈四逆湯。治少陰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為裡寒。身熱不惡寒。面赤為外熱。此陰甚於內。格陽於外。與通脈四逆湯。以散陰通陽。其或為之症。依法加減治之。以上四症。
各有不同。故其用藥。因而各別也。
白話文:
白通加豬膽汁湯
少陰病如果腹瀉不止,出現手腳冰冷、脈搏微弱,並且伴隨乾嘔煩躁,如果脈搏突然消失就危險了,如果脈搏還微微延續則有生機。像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真武湯和通脈四逆湯,都是為了治療少陰病腹瀉而設。它們都用了乾薑和附子,但其他藥材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少陰病腹瀉是寒氣很重引起的,不用乾薑和附子無法驅除。但同時出現的症狀各不相同,所以用藥也不同。白通湯是用乾薑和附子來驅散寒氣,用蔥白來疏通氣機。
如果出現嘔吐和煩躁,只用乾薑和附子可能難以接受,所以加入人尿和豬膽汁的寒性,等到藥冷了再服用,這樣才能順利進入體內。藥物入腹,寒氣消散,藥性的熱力才會發揮。真武湯治療少陰病,在發病二三天到四五天時,如果出現腹脹、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瀉等症狀,是體內有水氣的表現。水是寒濕之邪,腎臟主要負責控制水液代謝。水飲停留在體內,是體內寒濕很嚴重,四肢沉重疼痛,是體外寒濕很嚴重,小便不利是因為濕氣太重,導致水穀無法分離。茯苓和白朮的甘味可以補脾利水,乾薑、附子和芍藥的酸辛味可以溫經散濕。通脈四逆湯治療少陰病腹瀉,拉出未消化的食物,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是體內寒冷,身體發熱但不怕冷,面色發紅是體外假熱。這是體內陰寒過重,把陽氣逼到體外,所以用通脈四逆湯來驅散陰寒、疏通陽氣。這些病症各自有所不同,所以用藥也就各不相同。
4. 通脈四逆湯
甘草,附子,乾薑
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反不惡寒。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按此湯與四逆湯同。但倍用乾薑耳。如面赤者加蔥九莖。以通陽氣。腹痛者。去蔥。加芍藥。以和營氣。嘔者。加生薑。以散逆氣。咽痛者。去芍藥。
加桔梗。以散肺氣。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以補肺氣。脈症與方相應者。乃可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少陰病,症狀包括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但反而不覺得怕冷,臉色發紅,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喉嚨痛,或是腹瀉停止後脈搏反而摸不到的情況。這個方和四逆湯的成分相同,只是乾薑的用量加倍。如果臉色發紅,要加九根蔥白來疏通陽氣;如果腹痛,去掉蔥白,改加芍藥來調和營氣;如果想嘔吐,加生薑來疏散上逆的氣;如果喉嚨痛,去掉芍藥,改加桔梗來疏散肺氣;如果腹瀉停止後脈搏反而摸不到,去掉桔梗,改加人參來補益肺氣。如果脈象和症狀都與這個方劑對應,才可以服用。
5. 四逆散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主少陰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者。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也。此症雖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症。此惟氣不宣通。乃為逆冷。故以柴胡涼表。芍藥清中。此本肝膽之劑。
而少陰用之者。為水木同元也。以枳實利七沖之門。以甘草和三焦之氣。即氣機宣通。而四逆可痊已。以下或為之症。凡五條。皆挾陽而發者也。
白話文:
此方主要治療少陰病。症狀會有手腳冰冷(四逆)、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腹痛、腹瀉或大便時有下墜感。少陰病用藥需要區分陰陽,如果是陰寒導致的手腳冰冷,非得用薑或附子這類溫熱藥材才能治好。這種情況的手腳冰冷雖然稱作「四逆」,但通常不會非常冰冷,可能只有指尖稍微冰冷,或者脈象也不會沉細無力,這是屬於陰中帶陽的症狀,只是因為氣機不順暢導致氣血無法到達四肢而產生冰冷。因此,使用柴胡來疏解體表,芍藥來清熱和解,這本來是治療肝膽的藥方,用於少陰病是因為水和木同源的關係。用枳實來疏通七沖之門,用甘草來調和三焦之氣,只要氣機順暢,手腳冰冷自然痊癒。以下列舉的五種症狀,都是因為體內帶有陽氣而發生的。
6. 黃連阿膠湯
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
主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陽有餘者。以苦泄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除熱也。陰不足者。以甘補之。雞子阿膠之甘以益血也。用芍藥以酸收陰氣。泄去邪熱。則心煩可解。而臥自安矣。服此不愈。須加參苓歸術。無不愈者。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主要治療少陰病。病人發病兩三天後,會感到心中煩躁,無法入睡。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所以要用苦味的藥物來瀉熱。黃連和黃芩的苦味,就是用來清除熱邪的。如果體內陰血不足,就要用甘味的藥物來補養。雞子黃和阿膠的甘味,就是用來補益陰血的。再用芍藥的酸味來收斂陰氣,同時也能將體內的邪熱瀉掉。這樣,心煩的問題就可以解決,自然就能安穩入睡了。如果吃了這個方子還沒好轉,就需要再加入人參、茯苓、當歸、白朮等藥,通常沒有治不好的。
7. 厥陰篇凡六方
8. 烏梅丸
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黃連,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主靜而復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此方主之。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烏梅。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用人參。寒淫於內。以辛潤之。以苦堅之。椒桂歸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
姜附之辛熱。以勝內寒。用黃柏之苦。以安蛔也。凡治蛔。勿用甘甜之物。因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烏梅丸這個方子,用到了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黃連、附子、蜀椒、桂枝、人參和黃柏。
這種病症的表現是,病人本來安靜,卻又突然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體內有寒氣。蛔蟲往上鑽到膈膜附近,所以才會煩躁,但過一會兒又會平靜下來。如果吃了東西就想吐,然後又開始煩躁,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跑出來。這個時候,病人應該會自己吐出蛔蟲。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的。
肺臟主管氣,肺的功能是收斂,所以要吃酸味的東西來幫助它收斂,因此用了烏梅。脾臟喜歡舒緩,所以要吃甜味的東西來幫助它舒緩,因此用了人參。體內的寒氣太過,就要用辛辣的藥材來滋潤它,用苦味的藥材來鞏固它。蜀椒和桂枝都是辛辣的,用來滋潤體內的寒氣。寒邪太過,就要用辛溫的藥材來平衡它。
乾薑和附子都是辛熱的藥材,用來對抗體內的寒氣。用黃柏的苦味,是為了讓蛔蟲安靜下來。凡是治療蛔蟲的,都不要用甜味的東西,因為蛔蟲吃到甜的就會活動,吃到苦的就會安靜,吃到酸的就會停止活動,吃到辣的就會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