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下 (14)
卷下 (14)
1. 梔子柏皮湯
梔子,甘草,黃柏
陽明身熱發黃。此湯主之。身黃者。本於濕熱。去濕熱之道。莫過於清膀胱。故投黃柏。直入少陰。以達膀胱之本。投梔子導金水而下濟。甘草入中宮。調和升降。剖別清濁。庶幾直搗黃症之巢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梔子柏皮湯」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熱症,導致身體發熱發黃的。身體發黃,根本原因是體內濕熱。要去除濕熱,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清利膀胱。所以用黃柏,可以直接到達少陰經,進而到達膀胱的根本。再用梔子,引導體內金氣和水液向下流動。甘草則進入中焦,調和身體的升降,區分清濁。這樣就能直接攻擊黃疸的病灶了。
2.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麻黃,連軺,赤小豆,梓白皮,杏仁,大棗,生薑,甘草
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按內經曰。濕土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正此方之謂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不助濕氣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裡面的藥材有麻黃、連軺、赤小豆、梓白皮、杏仁、大棗、生薑和甘草。
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體內有瘀熱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身體發黃。根據《內經》的說法,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又兼有熱,所以要用苦味的溫藥來治療,並佐以甘味和辛味的藥來輔助。治療的目的是發汗。這個方劑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計的。另外,煎藥時使用雨水(潦水)的原因,是因為雨水味道淡薄,不會增加體內的濕氣。
3. 少陽篇凡一方
4.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半夏,大棗
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渴者。去半夏。加人參。栝蔞。腹痛。去黃芩。加芍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溫覆取微汗。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
主往來寒熱。胸脅若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身有微熱。又曰。有柴胡症者。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邪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在裡者。必盪滌以取利。邪在半表半裡者。不可汗。不可下。但當以小柴胡湯和解而已。夫邪既內傳。則變不可測。須迎而奪之。故以柴胡之解肌理表為君。
黃芩之徹熱治里為臣。邪初傳裡。則裡氣不治。故以人參扶正氣。邪入於裡。則氣必上逆。故以半夏散逆氣。生薑輔柴胡以和表。甘棗輔黃芩以和里。
邪氣自表。未斂為實。乘虛而湊。變症良多。故立加減之法。煩者。熱也。嘔者。逆也。煩而不嘔。則熱雖聚。而氣未逆。邪氣欲漸實也。去人參者。恐其助熱。去半夏者。以無逆氣。加栝蔞實者。專除煩熱耳。渴為津枯。半夏性燥。故去之。人參甘潤。栝蔞苦堅。可以生津而止渴。
氣不通暢。血不和調。則為腹痛。黃芩能滯氣。故去之。芍藥能和營。故加之。痞則氣滿。甘能滿中故去大棗。硬則形堅。故加牡蠣。悸而小便不利停水之候也去黃芩之苦堅助水。加茯苓之淡滲行水。不渴者。里自和。故去人參。微熱者。表未解。故加桂枝。咳為氣逆。
故去參棗之補。肺欲收。酸收逆氣者。五味之能也。乾薑辛溫快氣。固主散寒。亦司火逆。故仲景不分寒熱。每治咳症。必用此二物也。
俗醫治傷寒。不分陰陽虛實。概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清熱消導之藥。以為常法。蓋喜其不犯汗吐下溫四法。凡在表在裡。總無大害。可以藏拙。可以免怨也。噫嘻。每論及此。不禁捧腹矣。夫小柴胡為少陽經。半表半裡。和解之劑。苟未至此經。謂之引邪入室。既過此經。
謂之守株待兔。倘太陽之表熱。及陽明之標熱。豈此湯所能治乎。若夫陰寒假熱。足冷脈沉者。投以此湯。立致危殆矣。嗟乎。人命至重。冥報難逃。後之學者須詳審經症。有是疾。則用是方。萬勿蹈此陋轍也。
白話文:
小柴胡湯的組成是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半夏、大棗。
如果患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就去掉半夏和人參,加入栝蔞實。如果口渴,就去掉半夏,加入人參和栝蔞。如果腹痛,就去掉黃芩,加入芍藥。如果脅肋下感覺痞塞僵硬,就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如果心悸、小便不利,就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如果不口渴,且身體有輕微發熱,就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並用溫暖覆蓋身體以微微發汗。如果咳嗽,就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和乾薑。
這個方子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往來寒熱,胸脅脹滿,不想吃東西,心中煩悶容易想吐,身體有輕微發熱等症狀。另外,只要出現一個柴胡湯證的症狀,就可以使用此方,不必全部症狀都出現。病邪在表,就要發汗使邪氣從體表排出;病邪在裡,就要攻下使邪氣從腸道排出;病邪在半表半裡,就不能發汗,也不能攻下,只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如果病邪深入體內,病情就會變得難以預測,必須及早治療。所以用柴胡來疏散體表的邪氣,作為君藥。
黃芩負責清除體內熱邪,作為臣藥。病邪剛傳入體內時,體內的氣機還沒有失調,所以用人參來扶正氣。病邪深入體內,氣機就會上逆,所以用半夏來疏散逆氣。生薑輔助柴胡來調和體表,甘草和大棗輔助黃芩來調和體內。
病邪從體表而來,還沒有凝聚成實質,乘著身體虛弱而侵入,變化很多。所以設立加減藥的方法。煩悶是熱的表現,嘔吐是氣機上逆的表現。煩悶但不嘔吐,說明熱邪雖聚集但氣機未逆,病邪正逐漸向實證轉變。去掉人參是因為怕它助長熱邪,去掉半夏是因為沒有逆氣,加入栝蔞實是專門用來消除煩熱的。口渴是因為體液枯竭,半夏藥性燥熱,所以要去掉。人參甘潤,栝蔞苦寒,可以生津止渴。
氣機不暢通,血液不調和,就會導致腹痛。黃芩會阻滯氣機,所以要去掉。芍藥可以調和營血,所以要加入。痞塞是氣機充滿的表現,甘味容易使胸腹脹滿,所以要去掉大棗。僵硬是形體堅硬的表現,所以要加入牡蠣。心悸、小便不利是水液停滯的表現,所以要去掉苦澀堅硬而助水的黃芩,加入淡滲利水的茯苓。不口渴說明體內陰陽調和,所以要去掉人參。身體有輕微發熱說明體表還沒解表,所以要加入桂枝。咳嗽是氣機上逆的表現,所以要去掉人參、大棗等補益之品。肺喜歡收斂,酸味可以收斂逆氣,五味子就有這個作用。乾薑辛溫,可以使氣機暢快,主要作用是驅散寒邪,也能治療火逆,所以張仲景不論寒熱,只要治療咳嗽,都用這兩味藥。
現在的庸醫治療傷寒,不分陰陽虛實,一概使用小柴胡湯,並且去掉人參,加入清熱消導的藥物,當作常規方法。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小柴胡湯不屬於發汗、催吐、攻下、溫補這四種方法,無論病邪在表在裡都不會有太大的危害,可以掩蓋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避免病人的抱怨。唉,每當談到這裡,就忍不住要大笑了。小柴胡湯屬於治療少陽經病症的方劑,少陽經的病位在半表半裡,是調和的藥劑。如果病邪還沒到少陽經,就用此方,等於是引邪深入。如果病邪已經離開少陽經,再用此方,就等於守株待兔。如果是太陽經的表熱,或是陽明經的實熱,怎麼能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呢?如果是陰寒假熱,腳冷脈沉的患者,使用這個方子,會立刻導致危險。唉!人命關天,因果報應難逃,後來的醫者必須詳細審查病證,有這個病就用這個方子,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5. 太陰篇凡二方
6.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此湯主之。按邪氣入里。則為腹痛。蓋邪氣傳裡而痛者。其痛不常。法當下之。此因太陽誤下而痛。故以桂枝和衛芍藥和營。中氣受調。滿痛自愈。
白話文:
桂枝加芍藥湯,藥材包含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這個病原本是太陽病的症狀,醫生反而使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因此導致腹部脹滿,並且時常感到疼痛,這種情況就屬於太陰病。這個藥方(桂枝加芍藥湯)可以用來治療。一般來說,邪氣侵入體內深處(入里)會導致腹痛。這種因為邪氣傳到體內而引起的疼痛,它的痛感並不是持續性的,按照常理應該使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而這個案例是因為太陽病被誤用瀉下藥物而導致的腹痛,所以使用桂枝來調和體表的防禦功能(衛氣),用芍藥來調和體內的營養物質(營氣),使中焦的氣機得到調整,脹滿疼痛的症狀自然就會痊癒。
7.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芍藥,甘草,大黃,大棗,生薑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腹滿而大實痛者。此湯主之。或問太陰病。用四逆輩。固所宜也。然復用桂枝大黃。何也。大黃至寒。何為用於陰經耶。又何為與桂枝寒熱互用耶。曰。自利而渴者。屬少陰為寒。在下焦。宜行四逆。自利而不渴者。屬太陰為寒。在中焦。宜與理中。
若太陽病。誤下之。則表邪未解。乘虛陷入太陰。因而滿痛。且見大實脈症者。當以桂枝除表邪。大黃除里邪。若脈無力。而大便自利者。大黃又在禁例矣。按太陰腹滿痛。其症有三。如腹滿咽乾者。此傳經之陽邪。在法當下。如吐食自利而復滿痛。此直入本經之陰邪。在法當溫。
如太陽誤下。因而滿痛。此乘虛內陷之邪。法當以桂枝加芍藥湯和之。若手不可按。脈洪有力。此為大實。當以桂枝加大黃湯和之。設使直入之陰症。而脈來沉細者。非二湯所宜也。大抵陰邪滿痛。宜與理中。熱邪滿痛。宜與大柴胡。惟誤下滿痛。宜用二湯。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大黃、大棗、生薑
這是太陽病的狀況,醫生反而用了瀉下的藥物,導致病人腹部脹滿,而且腹部疼痛劇烈,這時候就可以使用這個藥方。有人會問,太陰病應該用四逆湯這類溫熱的藥,這是對的,為什麼還會用到桂枝加大黃這個藥方呢?大黃藥性寒冷,為什麼可以用在陰經的病症呢?又為什麼要跟藥性溫熱的桂枝一起使用呢?我回答說,如果拉肚子又口渴,這是少陰病的寒證,病位在下焦,應該用四逆湯來治療。如果拉肚子但不口渴,這是太陰病的寒證,病位在中焦,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
如果是太陽病,醫生誤用了瀉下的藥物,就會造成表面的邪氣沒有解除,反而趁著身體虛弱侵入太陰經,導致腹部脹滿疼痛,而且出現脈搏強盛有力、腹部按壓疼痛等實證,這時候應該用桂枝湯來解除表面的邪氣,用大黃來清除體內的邪氣。如果脈搏虛弱無力,而且病人自己拉肚子,那就不能用大黃了。總結來說,太陰病腹部脹滿疼痛的情況有三種:如果腹脹而且口乾,這是外來的陽邪傳入,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病人吐了東西又拉肚子,然後才腹脹疼痛,這是陰邪直接進入太陰經,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如果是太陽病被誤用瀉藥導致的腹脹疼痛,這是外邪趁著虛弱侵入體內,應該用桂枝加芍藥湯來調和。如果腹部按壓疼痛劇烈,而且脈搏洪大有力,這是屬於腹部脹滿疼痛的實證,應該用桂枝加大黃湯來調和。如果直接是陰證,而且脈搏沉細無力,就不適合用這兩個藥方。總的來說,陰邪引起的腹部脹滿疼痛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熱邪引起的腹部脹滿疼痛應該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只有因為誤用瀉藥引起的腹部脹滿疼痛,才適合用這兩個藥方,這是必須要分辨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