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十棗湯

芫花甘遂大戟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痞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此湯主之。杜壬問孫兆曰。十棗湯治何病。孫曰。治太陽中風。表解里未和。杜曰。何以知里未和。孫曰。頭痛。痞滿。脅痛。乾嘔。

汗出。知里未和也。杜曰。此但言病症。而所以里未和之故。總未言也。孫曰。某實未決。願聽開論。杜曰。里未和者。痰與燥氣壅於中焦。故頭痛乾嘔。短氣汗出。是痰隔也。非十棗湯不能治。但此湯不宜輕用。恐損人於倏忽也。

2.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

下利心下痞硬。服瀉心已。復以它藥下之。利不止。治以理中。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與赤石脂禹餘糧湯。復下利。當利小便。

3. 旋覆代赭湯

旋覆花甘草人參代赭石生薑半夏大棗

汗吐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此湯主之。噫氣。俗名噯氣。飽食息也。硬則氣堅。鹹味可以軟之。旋覆花之咸。以軟痞硬。虛則氣浮。重劑可以鎮之。代赭石之重。以鎮虛逆。生薑半夏。辛以散虛痞。人參大棗。甘以補胃弱。痞而下利。生薑瀉心湯。痞而不下利。旋覆代赭湯

4. 桂枝人參湯

桂枝甘草白朮人參乾薑

太陽病。外症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仲景論太陽病桂枝症。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與葛根黃連黃芩湯。此又與桂枝人參湯。二症俱系表不解。而下之成利者。何故用藥有溫涼之異乎。二症雖同是內虛熱入。協熱遂利。但脈症不同,故用藥有別耳。

前言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主葛根黃連黃芩湯。夫脈促為陽盛喘汗為裡熱。用葛根芩連。理所宜也。且前症但曰下之。此曰數下之。前症但曰利下。此曰利不止。兩論細味之。即有虛實之分矣。

5.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香豉

病如桂枝症。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胸有寒也。當以瓜蒂散吐之。病在上者。因而越之。邪客胸中。至氣衝不得息。非吐之不可也。寒氣在胸。瓜蒂之苦寒。從其性而治之也。赤小豆酸寒。酸苦湧泄為陰也。又以香豉酸苦為助。則邪痰濁氣。

一湧而盡矣。然此為快劑。重亡津液。與梔子豉湯。大不相侔也。故亡血虛家。特為申禁。

6. 黃連湯

黃連甘草乾薑桂枝人參半夏大棗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痛欲嘔吐。此方主之。邪氣傳裡。下寒上熱。夫胃中有邪。則陰陽不交。陰不得升。而獨治於下。為下寒而腹痛。陽不得降。而獨治於上。為上熱而嘔吐。上熱者泄之以苦。黃連之職也。下寒者。散之以辛。薑桂半夏之任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甘棗之用。其在斯乎。

7. 炙甘草湯

甘草生薑人參,生地,桂枝,麥冬,阿膠,麻仁,大棗

一名復脈湯。脈結代。心動悸。此湯主之。脈結代者。血氣虛衰。不能相續也。心動悸者。神氣煩擾。不能自安也。人參甘草補其氣。桂枝生薑溫其氣。麻仁阿膠。門冬地黃。皆濡潤益陰之品。所以濟其枯涸。而脈之結代者。可復於和平矣。故名復脈湯。

8.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芍藥,麻黃生薑杏仁甘草大棗

服桂枝。大汗脈洪。與桂枝。若形似瘧。日再發。汗出必解。汗後脈洪。病猶在也。如瘧日再發者。邪氣客於營衛之間。與桂枝二麻黃一湯。以散營衛之邪。桂枝湯料。倍於麻黃料者。為其傷衛多而傷營少也。前桂枝麻黃各半湯。以不得汗故也。今既已大汗出。故桂枝倍麻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