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大柴胡湯

柴胡,半夏,黃芩,芍藥,生薑,大棗,枳實,大黃

太陽過經。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微煩者。與大柴胡湯。又曰。十餘日熱結在裡。往來寒熱。與大柴胡湯。夫大實大滿。非駛劑不能泄。當與大小承氣湯。苟不至大滿大實。惟熱甚而須下者。必輕緩如大柴胡湯為當也。清熱必以苦為主。

白話文:

太陽病(指外感風寒之病)經過了一定時間,病情反覆,出現發熱、惡寒等症狀,持續四五天,仍有柴胡證(指發熱、胸脅疼痛、口苦等症狀)。這時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患者出現嘔吐不止,心下煩悶,輕微煩躁,則應該服用大柴胡湯。

此外,如果患者發熱十餘天,熱邪鬱結於體內,出現寒熱往來,可以服用大柴胡湯。如果患者身體過於實熱,積聚了過多的熱邪,需要用強力的藥物來瀉熱,則應該服用大小承氣湯。如果患者體內沒有過多的積熱,只是熱症較重,需要瀉熱,則應該選擇像大柴胡湯這樣的輕緩之劑。清熱解毒,一定要以苦味爲主。

註釋

  • 太陽病: 指外感風寒之病。
  • 柴胡證: 指發熱、胸脅疼痛、口苦等症狀。
  • 小柴胡湯: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 大柴胡湯: 清熱解毒,瀉熱通腑。
  • 大柴胡湯: 和解表裏,清熱解鬱。
  • 大小承氣湯: 大承氣湯瀉熱力強,小承氣湯瀉熱力弱。
  • 駛劑: 強力藥物。
  • 清熱: 瀉熱。
  • 苦: 中藥味之一,多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現代醫學解釋

這段古文描述的是外感風寒發展成熱病的常見症狀和治療方案。其中,柴胡證是指發熱、胸脅疼痛、口苦等症狀,可能是由於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不同的治療方案,取決於患者病情和體質。例如,小柴胡湯適合輕症患者,大柴胡湯適合熱症較重患者,大小承氣湯適合積熱較重患者。

餘邪必以解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為君。黃芩之苦寒清熱為臣。芍藥佐黃芩祛營中之熱。枳實佐柴胡祛衛中之熱。是以為佐。半夏薑棗。理胃氣之逆。大黃盪滌。奪土中之壅。是以為使。

白話文:

對於殘餘的邪氣,必須首先進行解表。因此使用【柴胡】的苦平性質來解表作為主要成分;使用【黃芩】的苦寒性質來清熱作為輔助成分。【白芍】輔助【黃芩】來清除營血中的熱邪,【枳實】輔助【柴胡】來清除衛氣中的熱邪,因此它們作為輔助成分。【半夏】和【生薑】、【大棗】調理胃氣的逆流,【大黃】則用來清除體內的淤滯,因此它們作為調和成分。

2.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黃芩,甘草,人參,生薑,半夏,大棗,芒硝

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症。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解外。後用此湯。胸脅滿。嘔而潮熱。邪在半表半裡。小柴胡湯為的當之劑。但下之失宜。則里邪未盡。非柴胡湯所能療也。故加芒硝以蕩之。

白話文:

患者病了十三天,一直沒有好轉。胸脅部位脹滿,並且嘔吐,下午時分發熱,之後又出現輕微的腹瀉。這原本是柴胡證的症狀,應該瀉下治療,但瀉下後卻沒有腹瀉,現在反而腹瀉了,這是因為用丸藥瀉下,方法不當。發熱是實證,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表,之後再用其他湯劑治療。胸脅脹滿,嘔吐伴隨發熱,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小柴胡湯是適合的藥物。但瀉下治療不當,導致裡面的邪氣沒有完全清除,柴胡湯就無法治癒了。因此,加入芒硝來蕩滌裡邪。

3. 桃核承氣湯

桃仁,大黃,甘草,桂枝,芒硝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與此湯。按犀角地黃湯。治上血。吐血衄血是也。桃核承氣湯。治中血。蓄血中焦。下利膿血是也。抵當湯。治下焦血。如狂是也。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

白話文: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與此湯。

意思是說,如果患了太陽病,病症沒有解除,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像發狂一樣,從下部流出血來,這情況就能治癒。但如果外症沒有解除,還不能急於攻治內症。應該先解外症,外症解除之後,只有小腹還緊緊地結在一起,纔可進行攻治。此時可以服用以下藥湯。

按犀角地黃湯。治上血。吐血衄血是也。

意思是說,[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上焦出血,也就是吐血、鼻出血等。

桃核承氣湯。治中血。蓄血中焦。下利膿血是也。

意思是說,[桃核承氣湯]用於治療中焦出血,也就是血瘀積在中焦,導致腹瀉排出膿血的情況。

抵當湯。治下焦血。如狂是也。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

意思是說,[抵當湯]用於治療下焦出血,也就是像發狂一樣,小腹緊緊地結在一起。用桃仁的甘味來緩解。

桃仁,大黃,甘草,桂枝,芒硝

這五味藥材可以用於上述的症狀。

解釋:

這段文字是描述太陽病的治療方法,重點在於治療策略和藥物的選擇。根據症狀的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藥物,如[犀角地黃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

其中,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少腹急結。

這段文字雖然出自古代醫書,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古代中醫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下焦蓄血。行以桂枝之辛。熱甚搏血。故加二物於調胃承氣湯中也。以症狀察之。當是厚桂非是桂枝也。桂枝輕揚治上。厚桂重降治下。其為錯誤無疑也。

白話文:

對於下焦蓄血的情況,使用【桂枝】的辛味來促進血液流通。熱邪嚴重時會影響血液,因此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兩種藥物。根據症狀來看,應該是使用厚桂而不是【桂枝】。【桂枝】性質輕揚,用於治療上部的病症;厚桂性質重降,用於治療下部的病症。這裡的錯誤是很明顯的。

4. 桂枝加桂湯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燒針令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宜此湯。奔豚者。如豕突之狀。為腎之積。其氣在臍下。築築然跳動。上衝心而痛也。桂枝辛熱下行。大泄奔豚之要藥。同桂枝用之。則針處被寒之邪。莫不畢散矣。

白話文:

如果有人用針灸治療,但針灸部位受寒,出現紅腫和硬塊,並且感到從小腹往上衝向心臟的奔豚氣,可以用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和大棗煮湯服用。奔豚氣就像豬突出的樣子,是腎臟積聚的寒氣,會在肚臍下方跳動,然後向上衝向心臟,讓人感到疼痛。桂枝性辛熱,可以向下驅散寒氣,是治療奔豚氣的重要藥物。它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完全散去針灸部位的寒邪。

5.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甘草,牡蠣,龍骨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此湯主之。辛甘發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發散經中之火邪。澀可固脫。龍骨牡蠣之咸澀。以收斂正氣之浮越。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火氣逆流向下,導致燒灼感和煩躁不安的。因為針灸過後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這個湯劑非常有效。

方劑中使用了辛甘發散的藥物,比如桂枝和甘草,它們可以發散經絡中的火邪。同時也使用了鹹澀收斂的藥物,比如龍骨和牡蠣,它們可以收斂浮越的正氣,防止氣血外泄。

6. 抵當湯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症諦也。氣不行者易散。血不行者難通。血蓄於下。非大毒駛劑。不能抵當其邪。故名抵當湯。經曰。咸勝血。去血必以咸。是以水蛭鹹寒為君。經曰。苦走血。散血必以苦。是以虻蟲苦寒為臣。血結則乾燥。以桃仁之潤滑為佐。血結則凝泣。以大黃之盪滌為使。

白話文:

太陽病,病人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結,小腹硬痛,小便排泄不暢,這是因為血液瘀滯,導致小便自然排泄不暢,病人神志恍惚,如同狂躁。這是血瘀的典型症狀。氣血運行不暢,氣虛易於散失,血瘀難以通達,血液積聚在下焦,必須用劇烈藥性才能克服病邪。因此,這個方劑叫做抵當湯。經典中說:「鹹味勝血。」治療血瘀必須用鹹味藥材。因此,用寒性鹹味的「水蛭」做君藥。經典中又說:「苦味走血。」散瘀血必須用苦味藥材。因此,用苦寒的「虻蟲」做臣藥。血瘀則乾燥,用「桃仁」的潤滑作用做佐藥。血瘀則凝滯,用「大黃」的盪滌作用做使藥。

7. 抵當丸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少腹滿而小便利。為下焦蓄血。若蓄熱者。津液不行。則小便不利。今小便利。知為蓄血。蓄血堅結。非輕緩之劑可療。必峻猛之劑。方對症耳。以丸較湯。僅得三分之一。為稍緩也。

白話文:

伤寒发热,小腹胀满,本该小便不利的,现在反而腹泻,说明体内有血瘀,应该马上用药清除,不能再用其他药。适合服用抵当丸。小腹胀满但小便通畅,说明下焦积聚了血液,如果是因为积热导致的,津液无法流通,小便就会不畅。现在小便通畅,说明是积血。积血坚硬凝结,轻缓的药方无法治愈,必须用猛烈强力的药才能对症下药。用丸药比用汤药效果更强,但只有汤药的三分之一效果,算是一种比较缓和的治疗方式。

8. 大陷胸丸

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甘遂,白蜜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項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進此湯。病發於陽之表。未傳於陰之裡。但當汗解。今早下之。熱氣乘虛。陷入於裡。邪熱凝聚。結於胸中。項強如柔痙者。邪氣甚也。大黃芒硝之苦鹹。善於散結。葶藶杏仁之苦甘。長於泄滿。甘遂取其直達。白蜜取其潤利。皆為散結之品。而葶藶尤專主胸中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陽氣發病,熱氣入裡,導致胸部結塊,脖子僵硬如同痙攣的湯藥。因為陽氣發病,本應以發汗解表,但卻過早使用瀉下藥,使得熱氣乘虛而入,積聚在胸中,形成結塊,脖子僵硬。大黃、芒硝苦鹹性,擅長散結;葶藶、杏仁苦甘性,擅長泄滿;甘遂直達藥力,白蜜潤利,皆為散結之品,其中葶藶尤擅長治療胸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