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大柴胡湯

柴胡,半夏,黃芩,芍藥,生薑,大棗,枳實,大黃

太陽過經。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微煩者。與大柴胡湯。又曰。十餘日熱結在裡。往來寒熱。與大柴胡湯。夫大實大滿。非駛劑不能泄。當與大小承氣湯。苟不至大滿大實。惟熱甚而須下者。必輕緩如大柴胡湯為當也。清熱必以苦為主。

餘邪必以解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為君。黃芩之苦寒清熱為臣。芍藥佐黃芩祛營中之熱。枳實佐柴胡祛衛中之熱。是以為佐。半夏薑棗。理胃氣之逆。大黃盪滌。奪土中之壅。是以為使。

白話文:

太陽病已經過了表證階段,卻又多次使用攻下藥,導致過了四五天,柴胡證的症狀還在。這時如果先給予小柴胡湯,反而會出現嘔吐不止、胸口下急迫不適、稍微煩躁的狀況,就應該改用大柴胡湯。

另一種情況是,病程已經十幾天,熱邪結聚在體內,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往來寒熱症狀,也應該使用大柴胡湯。通常,如果體內積滯嚴重,氣機阻塞滿塞,就必須用藥力強勁的瀉下藥才能夠疏通,應該使用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但如果沒有達到嚴重積滯滿塞的程度,只是單純的熱邪很盛,需要使用瀉下藥,就應該使用藥性較溫和的大柴胡湯比較適當。

清熱的藥物,必須以苦味藥為主;解除殘餘邪氣,必須以疏解為先。因此,使用柴胡的苦味和平性來解肌,作為主藥;黃芩的苦味和寒性用來清熱,作為輔助藥。芍藥輔助黃芩,祛除營分中的熱邪;枳實輔助柴胡,祛除衛分中的熱邪,作為佐藥。半夏、生薑、大棗用來調理胃氣的上逆;大黃用來瀉下腸道中的積滯,作為使藥。

2.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黃芩,甘草,人參,生薑,半夏,大棗,芒硝

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症。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解外。後用此湯。胸脅滿。嘔而潮熱。邪在半表半裡。小柴胡湯為的當之劑。但下之失宜。則里邪未盡。非柴胡湯所能療也。故加芒硝以蕩之。

白話文:

病人發病十三天還沒好,出現胸口和脅肋脹滿且想吐,每天下午發潮熱,之後稍微腹瀉。這本來是小柴胡湯證的表現,但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卻沒有效果,現在反而腹瀉,是因為用了丸藥來瀉下,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發潮熱是因為體內有實邪。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外邪,之後再用這個方子。胸脅脹滿、想吐又發潮熱,是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的位置,小柴胡湯是最合適的藥方。但因為用瀉下的方法不適當,導致體內的邪氣沒有完全清除,也不是單純用小柴胡湯就能治好的,所以加入芒硝來清除體內殘留的邪氣。

3. 桃核承氣湯

桃仁,大黃,甘草,桂枝,芒硝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與此湯。按犀角地黃湯。治上血。吐血衄血是也。桃核承氣湯。治中血。蓄血中焦。下利膿血是也。抵當湯。治下焦血。如狂是也。少腹急結。緩以桃仁之甘。

下焦蓄血。行以桂枝之辛。熱甚搏血。故加二物於調胃承氣湯中也。以症狀察之。當是厚桂非是桂枝也。桂枝輕揚治上。厚桂重降治下。其為錯誤無疑也。

白話文:

桃核承氣湯的組成是桃仁、大黃、甘草、桂枝、芒硝。

太陽病沒有治好,導致熱邪結聚在膀胱,這個人就會像發狂一樣。如果能從下方排出血,病就會好轉。如果表證(外感)沒有解除,就不可以馬上用瀉下的藥物。應該先解除表證,表證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急迫且硬結的情況,才可以攻下。這時就適合用這個桃核承氣湯。

犀角地黃湯是治療上部出血的,像是吐血、流鼻血等等。桃核承氣湯是治療中部出血的,像是瘀血積聚在中焦,導致下痢膿血。抵當湯則是治療下焦出血的,像是發狂等等。小腹急迫硬結,可以用桃仁的甘味來緩解。下焦有瘀血,可以用桂枝的辛味來使血流通。因為熱邪很盛,與血相搏,所以才在調胃承氣湯的基礎上加了這兩味藥。

從症狀來看,這裡用的應該是厚桂而不是桂枝。桂枝藥性輕揚,是治療上部的,厚桂藥性沉降,是治療下部的。這裡用錯藥是沒有疑問的。

4. 桂枝加桂湯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燒針令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宜此湯。奔豚者。如豕突之狀。為腎之積。其氣在臍下。築築然跳動。上衝心而痛也。桂枝辛熱下行。大泄奔豚之要藥。同桂枝湯用之。則針處被寒之邪。莫不畢散矣。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用燒紅的針刺穴道來發汗,如果針刺的地方受到寒邪侵襲,就會產生腫塊且呈現紅色,這時必定會引發奔豚氣,氣會從小腹向上衝到心口。這種情況適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所謂的奔豚,就像豬奔跑衝撞的樣子,是腎臟的積聚造成的。它的氣在肚臍下方,會持續跳動,向上衝到心口而感到疼痛。桂枝性味辛熱,能向下行氣,是宣洩奔豚的重要藥物,和桂枝湯一起使用,就能夠將針刺處受寒的邪氣完全驅散。

5.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甘草,牡蠣,龍骨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此湯主之。辛甘發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發散經中之火邪。澀可固脫。龍骨牡蠣之咸澀。以收斂正氣之浮越。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用到的藥材有桂枝、甘草、牡蠣和龍骨。

它主要治療因為用火攻(例如燒針)後導致的煩躁不安。

這個方子的作用是透過辛味和甘味的藥材來發散,桂枝和甘草的辛甘味道可以發散經絡中的火邪;同時利用澀味的藥材來固脫,龍骨和牡蠣的鹹澀味道可以收斂正氣的浮越。

6. 抵當湯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症諦也。氣不行者易散。血不行者難通。血蓄於下。非大毒駛劑。不能抵當其邪。故名抵當湯。經曰。咸勝血。去血必以咸。是以水蛭鹹寒為君。經曰。苦走血。散血必以苦。是以虻蟲苦寒為臣。血結則乾燥。以桃仁之潤滑為佐。血結則凝泣。以大黃之盪滌為使。

白話文:

抵當湯的組成是水蛭、虻蟲、大黃、桃仁。

這是太陽病的狀況,患者會出現黃疸、脈象沉而結實、小腹部硬滿、小便不順暢,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沒有血液的表現。如果小便可以順利排出,患者會出現像發瘋一樣的狀況,這也是血證的明確徵兆。氣的運行不暢比較容易疏散,而血液的運行不暢就難以疏通。當血液積聚在下腹部時,如果不用很強烈的藥物,就無法抵抗這些邪氣,所以才將此方命名為抵當湯。

醫書上說,鹹味可以制伏血,所以要去除血中的瘀滯,必須使用鹹味的藥物,因此選擇鹹寒的水蛭作為主要的藥材。醫書上也說,苦味可以引導血的運行,要疏散血中的瘀滯,必須使用苦味的藥物,因此選擇苦寒的虻蟲作為輔助的藥材。血液凝結會導致乾燥,所以用桃仁的滋潤滑利來輔助。血液凝結也會導致停滯,所以用大黃來蕩滌清除。

7. 抵當丸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少腹滿而小便利。為下焦蓄血。若蓄熱者。津液不行。則小便不利。今小便利。知為蓄血。蓄血堅結。非輕緩之劑可療。必峻猛之劑。方對症耳。以丸較湯。僅得三分之一。為稍緩也。

白話文:

水蛭、虻蟲、大黃、桃仁這四味藥組成了抵當丸。

傷寒病有發熱的情況,如果出現小腹脹滿,照理來說應該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腹瀉,這就表示體內有瘀血。這時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不能用其他藥物,適合使用抵當丸。

如果小腹脹滿但小便順暢,表示是下焦有瘀血積聚。如果體內是積熱,會導致體內津液運行不順暢,就會小便不利。現在小便順暢,就可以知道是體內有瘀血。這種瘀血堅硬凝結,不是用輕柔緩和的藥物可以治療的,必須用峻猛的藥物,才能對症下藥。

用藥丸來治療,效果比湯藥慢一些,大約只有湯藥的三分之一,算是比較緩和的用法。

8. 大陷胸丸

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甘遂,白蜜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項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進此湯。病發於陽之表。未傳於陰之裡。但當汗解。今早下之。熱氣乘虛。陷入於裡。邪熱凝聚。結於胸中。項強如柔痙者。邪氣甚也。大黃芒硝之苦鹹。善於散結。葶藶杏仁之苦甘。長於泄滿。甘遂取其直達。白蜜取其潤利。皆為散結之品。而葶藶尤專主胸中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大陷胸丸」,組成的藥材有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甘遂和白蜜。

這個病症原本是從陽的方面發生的,卻反而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導致熱邪進入體內。因此形成了結胸,症狀就像脖子僵硬,類似柔痙的樣子。如果使用瀉下的藥物,病情就會好轉,應該服用這個藥方。這個病症原本發生在陽的體表,還沒有傳到陰的裡層,本來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卻過早地使用瀉下藥,導致熱氣趁虛而入,陷到體內,邪熱凝聚,結在胸中。脖子僵硬,類似柔痙的樣子,表示邪氣很嚴重。大黃和芒硝的苦鹹味道,擅長於散開結聚,葶藶子和杏仁的苦甘味道,擅長於排除胸中的脹滿。甘遂的作用是直達病所,白蜜的作用是潤滑通利。這些藥材都是用來散開結聚的,而葶藶子尤其擅長治療胸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