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6)

1. 驚悸

(心之所主者神也神之所依者血也心血一虛神氣失守則舍空而痰水客之此驚悸之所由作也驚者惕惕然不寧觸事易鬱氣郁生痰也,悸者築築然跳動蓋以心虛則停水水居火位心實畏之故怔忡而不能自安也)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火劫汗。亡陽驚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二三日悸而煩者。(小建中湯)脈代結。心動悸。(炙甘草湯)汗多叉手冒心。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湯)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此心虛而腎氣發動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太陽病汗出不解。

發熱心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真武湯)少陽耳聾。目赤。煩滿。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救逆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不飲食。心煩悸。喜嘔微熱。或咳。(小柴胡湯)脈弦細。頭痛。發熱。屬少陽。不可汗。汗則譫語。胃不和。

則煩而悸。(調胃承氣湯)少陰病。四逆而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泄利。(四逆散)厥而悸者。宜先治水。(茯苓甘草湯)霍亂心悸。(理中丸加茯苓)

按驚與悸雖有分別。總皆心受傷也。因陽氣內弱。法當鎮固。因水飲停留。法當疏通。飲之為患。甚於他邪。雖有餘邪。必先治水。蓋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侵於肺為喘。傳於胃為嘔。溢於皮為腫。漬於腸為利。故治不可緩也。經曰厥而悸者宜先治水。夫莫重於厥。猶先治水。況其他乎。

白話文:

驚悸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主宰神志,而神志的依託是血液。心血不足,神氣失守,心臟就會空虛,痰水停滯,這就是驚悸發生的原因。驚,是指人感到惕惕不安,容易被事情觸動而鬱悶,氣鬱則生痰;悸,是指心臟撲通撲通跳動,這是因為心虛導致停積的水液,水在火位(指心臟),心臟害怕水液,所以心神不安,不能自處。

傷寒病發八九天,胸部滿悶、煩躁不安、驚悸,小便不利,神志不清,全身沉重,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因火熱耗傷津液,導致陽氣不足,出現驚恐狂躁,可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發病二三日,心悸煩躁,可用小建中湯。脈象代脈結代,心動悸,可用炙甘草湯。汗出很多,叉手捂住胸口,心悸需要按壓,可用桂枝甘草湯。汗後臍下心悸,想要奔豚,這是心虛腎氣活動所致,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太陽病汗出不暢,發熱心悸,頭暈,身體震顫,想要撞地,可用真武湯。少陽病耳聾,目赤,煩悶,不能嘔吐瀉下,嘔吐瀉下則心悸驚恐,可用救逆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湯。發病五六日,寒熱往來,胸脅滿悶,不想吃東西,心煩心悸,容易嘔吐,輕微發熱,或咳嗽,可用小柴胡湯。脈象弦細,頭痛,發熱,屬於少陽病,不可發汗,發汗則神志不清,胃不和則煩躁心悸,可用調胃承氣湯。少陰病,四肢厥冷伴心悸,可能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瀉,可用四逆散。厥逆並心悸,應該先治療水腫,可用茯苓甘草湯。霍亂伴心悸,可用理中丸加茯苓。

總而言之,驚悸雖然有區別,但都是因為心臟受損。由於陽氣不足,需要鎮固;由於水飲停滯,需要疏通。水飲的危害比其他邪氣更嚴重,即使有其他邪氣,也必須先治療水飲。因為水停留在心下,會入侵肺部導致喘息,傳至胃部導致嘔吐,溢於皮膚導致腫脹,浸漬腸道導致泄瀉,所以治療不能延緩。經書記載:「厥逆而心悸者,宜先治水。」厥逆是最嚴重的症狀,尚且要先治水,其他症狀更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