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5)

1. 發黃

(黃者,中央土色也,故屬陽明太陰之症。濕熱交併,必發身黃,如夏月罨曲,因濕熱而生黃也。濕勝者,一身盡痛,色如熏黃而晦;熱勝者,一身無痛,色如橘黃而明。更有蓄血,亦能發黃,但兼小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耳發黃,鼻出冷氣,寸口近掌無脈者死。黃而直視,搖頭為心絕;黃而環口黧黑,為脾絕,皆不可治也。)

瘀熱在裡。頭汗。渴。小便難。汗不得越,如橘之黃且明。(大便閉者,茵陳蒿湯;小便難者,五苓散加茵陳、山梔。)濕熱發黃。一身盡痛。小發難。色如熏黃之暗。(胃苓湯加茵陳;大便閉者,茵陳蒿湯。)寒濕發黃,身疼發熱。頭痛,鼻塞而煩。脈大。(瓜蒂散搐鼻取水,或用防風、葛根、蒼朮、茵陳、桔梗、甘草、陳皮、生薑煎服,取微汗。)痞氣發黃。

(半夏瀉心湯加茵陳、枳實;小便難者,茵陳五苓散加山梔。)結胸發黃。(陷胸湯加茵陳。)蓄血發黃。小腹滿痛。小便利。大便黑。如狂。脈沉。(桃仁承氣湯。)內傷寒發黃。(調中湯加茵陳;逆冷者,加附子。)陰症發黃。脈沉遲,肢冷。氣促。嘔悶。或面赤足冷。陰躁,欲坐泥水井中。(輕者,用理中湯加茵陳;重者,用四逆湯加茵陳。)凡治陰黃。

須熱湯溫之。或以盆盛湯。令病人坐於上。布蘸熱水。搭其黃上,乃愈。

白話文:

發黃

黃色是中央土的顏色,所以屬於陽明、太陰的病症。濕熱交加,就會導致皮膚發黃,就像夏天悶熱潮濕的天氣容易讓人皮膚發黃一樣。濕邪盛的,全身疼痛,顏色像燻黃的顏色暗沉;熱邪盛的,全身不痛,顏色像橘黃色而且明亮。此外,瘀血也會導致發黃,但會伴隨小腹硬痛、小便通暢,病人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耳朵發黃、鼻子呼出冷氣、寸關尺脈在寸口(手腕靠近手掌處)摸不到脈象的,就會死亡。發黃且直視前方、搖頭的,是心臟衰竭;發黃且嘴唇周圍發黑,是脾臟衰竭,這兩種情況都無法治癒。

身體內有瘀熱,伴隨頭汗、口渴、小便困難,汗出不多,皮膚顏色像明亮的橘黃色。(如果大便秘結,就用茵陳蒿湯;如果小便困難,就用五苓散加茵陳、山梔子。)濕熱導致發黃,全身疼痛,小便困難,顏色像燻黃的顏色暗沉。(用胃苓湯加茵陳;如果大便秘結,就用茵陳蒿湯。)寒濕導致發黃,伴隨身痛發熱、頭痛、鼻塞煩悶,脈象有力。(用瓜蒂散搐鼻引出鼻涕,或者用防風、葛根、蒼朮、茵陳、桔梗、甘草、陳皮、生薑煎服,使病人微微出汗。)痞氣導致發黃。(用半夏瀉心湯加茵陳、枳實;如果小便困難,就用茵陳五苓散加山梔子。)胸部痞塊導致發黃。(用陷胸湯加茵陳。)瘀血導致發黃,小腹脹痛,小便通暢,大便黑色,病人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脈象沉弱。(用桃仁承氣湯。)內傷寒邪導致發黃。(用調中湯加茵陳;如果出現逆冷的症狀,就加附子。)陰虛症導致發黃,脈象沉遲,肢體冰冷,氣喘,嘔吐噁心,或者臉紅腳冷,煩躁不安,想坐在泥水井裡。(病情輕的,用理中湯加茵陳;病情重的,用四逆湯加茵陳。)凡是治療黃疸,

都需要用熱湯溫暖病人,或者用盆子盛熱水,讓病人坐在上面,用布蘸熱水敷在發黃的地方,這樣才能痊癒。

2. 發狂

(熱毒在胃並於心則狂乃邪熱之極也狂之發作少臥不飢妄語笑妄起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甚則殺人不避水火罵詈不辨親疏悲怒號哭逾垣上屋皆獨陽亢極非大下之不能已也狂言目反視為腎絕汗出復熱狂言不能食皆死症也,發狂奔跳勢不可遏傾好醋於火盆令氣衝於病人鼻內又將薑汁嘖其頭面及身上及手足即定方可察,其陽狂陰躁,揭開床帳放入爽氣隨用銅鏡按在心胸熱甚者將硝一斤研細涼水一盆青布方一尺者四五塊浸於硝水中微攪半乾搭在病人前心後心頓易冷者得睡與汗乃愈)

大渴。目赤。唇焦。舌乾。齒燥。脈實。狂妄。(大承氣湯急下之)脈浮無汗。醫以火逼取汗。必驚狂。(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痛。(禹餘糧丸)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

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外不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桃仁承氣湯)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症諦也。(抵當湯)陰症發躁。

欲坐泥水井中。面赤。足冷。脈沉。不能飲水。(霹靂散冷服)身微熱。面赤足冷。脈舉之數大。按之無力。此虛陽伏陰而躁。(人參四逆湯冷服)按狂之為症。多屬實熱。非大承氣大下之。安能已乎。如脈無力者。宜三黃石膏湯清之。至於蓄血症。但如狂。非真狂也。由於當汗不汗。

或汗遲。或脈盛汗微。或覆蓋不周而汗不透太陽之邪。無從而出。故隨經入腑。血結膀胱。外症既解。方可攻下。若夫陰躁。真氣敗壞。虛陽上越。乃陰盛隔陽。庸醫不察脈之浮盛沉衰與不能飲水。見其面赤身熱。誤與涼劑。則立斃矣。大抵此症。肌表雖熱。重按之。則冷透手矣。

然陰躁一症。十中止救二三。惜乎昧者不識。識者憂讒。束手待盡。良可痛也。

白話文:

發狂

熱毒積聚在胃部,並影響到心臟,就會發狂,這是邪熱達到極點的表現。發狂時,患者很少臥床休息,不感到飢餓,胡言亂語、狂笑,無目的地走動,甚至爬高唱歌、脫衣奔跑,嚴重者還會殺人,不避水火,漫罵他人,不分親疏,悲傷憤怒、哭號,翻牆上屋,這些都是陽氣亢盛到極點的表現,必須強力瀉下才能控制。狂言亂語,反白眼,汗出而仍發熱,說不出話,吃不下東西,這些都是死症。發狂、亂跳,情況危急難以控制時,可以將醋倒入火盆,讓蒸汽衝向病人的鼻子,再用薑汁擦拭病人的頭面、身體及手腳,就能使病情穩定下來,然後再觀察病情。陽性狂躁、陰性煩躁的患者,要掀開床帳,讓病人呼吸新鮮空氣,用銅鏡按壓在心胸部位。如果病人發熱嚴重,可以取硝石一斤研磨成粉末,用一盆涼水,和四五塊一尺見方的青布,將青布浸在硝石水中,稍微攪拌一下,待半乾後,敷在病人的前胸和後背,很快就能使病人降溫,睡著並出汗,病就好了。

大渴、目赤、嘴唇焦乾、舌乾、牙齒乾燥、脈象有力,神志狂妄,這就要用大承氣湯迅速瀉下。脈象浮弱,不出汗,醫生用火逼汗,必然會導致驚狂,此時要用桂枝湯去掉芍藥,加入蜀漆、龍骨、牡蠣,再用救逆湯治療。汗症反复發汗,必然會神志恍惚,心神不寧,小便不利,陰部疼痛,這就要用禹餘糧丸。太陽病五六七日,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反而不結胸,患者發狂,這是因為裡熱在下焦。

少腹部堅硬脹滿,小便自利,排出血液後就痊癒了。這是因為太陽經循行路線上的瘀熱停滯在裡面的緣故,要用抵當湯治療。太陽病不解,熱邪結聚在膀胱,病人像發狂一樣,自行排出血液後就痊癒了。如果外邪未解,還不能攻下,應該先解表,表邪已解,但少腹部急劇脹滿時,才可以攻下,要用桃仁承氣湯。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少腹部堅硬,小便自利,患者像發狂一樣,這是血瘀的症狀,要用抵當湯治療。陰性症狀發作,患者煩躁不安,想坐在泥水井裡,臉紅,腳冷,脈象沉弱,不能喝水,要用霹靂散冷服。身體微熱,臉紅,腳冷,脈象浮數有力,按之無力,這是虛陽內伏,陰寒外盛而導致的煩躁,要用人參四逆湯冷服。

總而言之,狂躁的症狀,大多屬於實熱證,不用大承氣湯強力瀉下,怎麼能治癒呢?如果脈象無力,就應該用三黃石膏湯清熱。至於蓄血導致的症狀像發狂一樣,那並不是真正的狂躁。這是因為該出汗時不出汗,或者出汗遲緩,或者脈象旺盛但汗出很少,或者覆蓋不周全導致汗液不暢,太陽經的邪氣無法排出,因此循經入腑,血瘀結聚在膀胱。外邪已解後,才可以攻下。至於陰虛煩躁,是真氣衰敗,虛陽上浮,陰盛陽衰的表現。庸醫不察脈象的浮、盛、沉、衰,以及不能飲水的情況,只看到病人臉紅身熱,就錯誤地使用寒涼藥物,這樣病人就會立即死亡。大多數這種情況,肌表雖然發熱,但用力按壓,就會感覺到冰冷透手。

然而,陰虛煩躁這種症狀,十個病人中只能救活二三個。可惜的是,愚昧的人不了解,明智的人擔心誹謗,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真是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