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婦人傷寒

(治法皆與男子相同但熱入血室與胎前產後則不同也)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則明瞭。夜則譫語。此名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加生地丹皮歸尾枳殼)妊娠傷寒。安胎為主。不可過於汗下。有表者。(羌活沖和湯加當歸芍藥)燥渴便閉。(小承氣湯大黃鬚酒炒)直中寒症。(理中湯加桂)護胎法。(井底泥青黛伏龍肝等分加面少許水調塗臍下二寸許干則再塗)產後傷寒。

血氣空虛。勿輕汗下。有表症者。(四物湯加羌活蘇葉蒼朮蔥頭)燥渴便閉。(四物湯加枳殼酒炒大黃厚朴)汗下太過。遂變鬱冒昏迷。筋惕肉瞤。(八珍湯加乾薑主之)

白話文:

(婦人傷寒的治療方法基本上和男子相同,但熱邪侵入血室以及懷孕前、生產後的狀況則有所不同。)

婦人傷寒,剛好遇到月經來潮,白天意識清楚,晚上則開始說胡話,這叫做熱邪侵入血室。(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丹皮、當歸尾、枳殼來治療)

懷孕期間感染傷寒,安胎最重要,不可過度使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若有表證,(用羌活沖和湯加上當歸、芍藥來治療)。如果出現口渴、大便不通暢,(用小承氣湯,大黃須用酒炒過)。若是直接感受寒邪,(用理中湯加上桂枝)。保護胎兒的方法:(將井底泥、青黛、伏龍肝等分,加入少許麵粉用水調成糊狀,塗抹在肚臍下方約二寸的位置,乾燥後再塗抹)。

生產後感染傷寒,因為氣血虛弱,不可輕易使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若有表證,(用四物湯加上羌活、蘇葉、蒼朮、蔥頭)。如果出現口渴、大便不通暢,(用四物湯加上枳殼、酒炒過的大黃、厚朴)。如果發汗或瀉下太過,可能會導致煩躁昏迷、抽搐、肌肉顫動(用八珍湯加上乾薑來治療)。

2. 太陽篇七十三方

3. 桂枝湯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太陽中風。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者。此方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脈浮緊。發熱無汗者。不可服也。蓋桂枝湯。本主太陽中風。腠疏自汗。風邪干衛者。乃為相宜。仲景以解肌為輕。發汗為重。故汗吐下後身痛者津液耗也。雖有表邪。

止可用桂枝解肌也。內經曰。風淫於內。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緩之故以桂枝為君。芍藥為臣。甘草為佐。薑棗為使。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者也。麻黃湯。不用薑棗者。為其專於發汗。不待行化。津液自通耳。桂枝麻黃二湯。為冬月傷寒而設。若春溫夏熱之病。決不可用。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這是針對太陽中風的方劑。陽氣浮盛的人,身體會自己發熱;陰氣虛弱的人,會自己出汗。會微微覺得怕冷,又微微覺得怕風,同時又感到發熱,這種情況就適合用這個方子。桂枝的主要作用是疏通肌肉,如果脈象浮而緊,發熱卻不出汗,就不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因為桂枝湯主要治療的是太陽中風,導致皮膚毛孔疏鬆而自己出汗,風邪侵犯到衛氣的情況才適合。張仲景認為疏通肌肉是比較輕微的作用,發汗是比較強烈的。所以,如果使用過發汗、嘔吐或瀉下的方法後,身體疼痛,是因為體內的津液耗損了,即使還有表面的邪氣,也只能用桂枝來疏通肌肉。

《內經》說:「風邪侵犯到體內,要用辛味的藥來疏散它,用酸味的藥來收斂它,用甘味的藥來緩和它。」所以用桂枝作為主藥,芍藥作為輔助藥,甘草作為佐藥,生薑、大棗作為使藥。生薑和大棗可以運行脾胃的津液,調和營氣和衛氣。麻黃湯沒有使用生薑和大棗,是因為麻黃湯專注於發汗,不需要透過運行津液來達到目的,津液自然會暢通。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兩個方子,是為了冬天感受寒邪而設計的,如果是在春天溫熱或夏天炎熱的季節生病,絕對不能使用。

4. 麻黃湯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主太陽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痛。惡寒。無汗而喘。本草云。輕可去實。麻黃是也。實者。謂寒邪在表。腠密無汗而表實也。麻黃為輕劑。專主發散是以為君。表實者。非桂枝所能獨散。所以為臣。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辛苦。甘草甘平。杏仁甘苦。用以為佐。

經所謂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也。且桂枝湯。治風傷衛。則衛實營弱。故佐以芍藥。和其營血也。麻黃湯。治寒傷營。則營實衛虛。故佐以杏仁利其衛氣也。

白話文:

麻黃湯主要治療太陽經頭痛,會發燒、全身疼痛、腰痛、關節痛,怕冷,沒有汗而且會喘。藥草書籍說:「輕劑可以去除實邪」,指的就是麻黃。所謂的「實」,指的是寒邪在體表,導致皮膚毛孔緊密沒有汗而出現體表實證。麻黃是輕劑,專門用來發散體表邪氣,所以作為君藥。體表實證,不是單獨桂枝就能夠散開的,所以桂枝作為臣藥輔助。

《黃帝內經》說:「寒邪侵入體內,要用甘溫的藥物治療,並輔以辛味的藥物。」甘草味甘性平,杏仁味甘苦,用來作為佐藥。這也符合《黃帝內經》所說的「肝氣急迫,要吃甘味來緩解」的道理。而且桂枝湯治療風邪侵犯衛氣,會使衛氣強盛而營血虛弱,所以要用芍藥來調和營血。麻黃湯治療寒邪侵犯營血,會使營血強盛而衛氣虛弱,所以要用杏仁來疏通衛氣。

5. 大青龍湯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薑,大棗,石膏

主傷寒見風。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症者宜之。青龍者。東方木神也。應春而主肝。專發生之令。為敷榮之主。萬物出甲。則有兩岐。肝有兩葉以應之。謂之青龍者。發散營衛兩傷之邪也。桂枝主風。麻黃主寒。此則傷寒見風。所以處青龍湯。兩解風寒也。

寒傷營。必以甘緩之。風傷衛。必以辛散之。此風寒兩傷。必用辛甘相合而療之。是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黃以發表。大棗甘溫。生薑辛溫。佐桂枝以解肌。夫風寒兩傷。非輕劑可以獨散。必須以輕重之劑同散之。是以用石膏之苦辛。質重而又達肌為使也。

此湯為發汗重劑。用之稍過。即有亡陽之害。故仲景戒多服也。服藥後汗不止。將病人發披水盆中。露足出外。以溫粉周身撲之。白朮。藁本。川芎。白芷。等分細末。每藥末一兩。入米粉三兩。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大青龍湯,主要用來治療傷寒,症狀是身體感覺到風邪,脈象浮緩,身體不覺得疼痛,但感覺沉重,有時候會稍微覺得輕鬆一點,而且沒有出現少陰病的症狀,就適合用這個方子。

大青龍,指的是東方木神,對應春天,主掌肝臟,負責生發的功能,是萬物繁榮的主導。萬物萌發,會出現兩個分岔,肝臟也有兩葉來呼應。之所以叫青龍,是因為這個方子能同時發散營衛兩層受到的風邪。桂枝主要治療風邪,麻黃主要治療寒邪,這裡的病症是傷寒又感受到風邪,所以使用大青龍湯,同時解除風寒。

寒邪傷到營分,必須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風邪傷到衛分,必須用辛味的藥物來發散。這種風寒兩傷的情況,必須使用辛甘兩種味道的藥物結合來治療。所以用麻黃作為主藥,桂枝作為輔助藥,甘草性味甘平,杏仁性味甘苦,幫助麻黃來發散,大棗性味甘溫,生薑性味辛溫,幫助桂枝來解肌。風寒同時侵襲,不是輕劑能夠單獨解除的,必須使用輕重不同的藥物一起發散。因此使用石膏的苦辛之味,質地厚重又能到達肌肉,作為使藥。

這個方子是發汗力道比較強的藥,使用稍微過量,就可能導致陽氣虛脫的危險,所以張仲景提醒不要過量服用。服藥後如果汗流不止,就把病人頭髮散開浸泡在水盆中,把腳露在外面,用溫熱的粉末撲在全身,粉末的配方是白朮、藁本、川芎、白芷等量磨成細末,每一兩藥粉加入三兩米粉。

6. 小青龍湯

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

主表邪不解。心下有水氣。青龍象肝木之兩岐。主兩傷之疾。麻黃湯散寒。桂枝湯散風。若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氣。為表裡兩傷。須小青龍祛表裡之邪。麻黃辛溫。為發散之君。桂枝辛熱。甘草甘平。為發散之臣。芍藥酸寒。五味酸溫。寒飲傷肺。則咳喘而肺氣逆。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故芍藥五味子為佐。以收逆氣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則腎燥。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乾薑辛熱。細辛辛溫。半夏微溫為使。以散寒水。如是則津液通行。汗出而解。心下有水氣。變症多端。故立加減之法。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水蓄則津液不行。氣燥而渴。

半夏性燥。去之則津易復。栝蔞性潤。加之則津易生。微利者。去麻黃。加芫花。水漬腸胃。則為利。下利不可發表。發之必脹滿。故去麻黃。酸苦能湧泄。水去則利止。故加芫花。經曰。水得冷氣。其人即噎。胃寒非表症。故去麻黃。辛熱能溫中。故加附子。若小便不利。

病在下焦。甘淡者下滲。故加茯苓。發散者上行。故去麻黃。喘則氣上。法當降下。麻黃輕揚而上。是以去之。杏仁苦泄而下。是以加之。

白話文:

小青龍湯的主要治療情況是,身體表面受寒邪侵襲未解,同時心胸下方有水氣積聚。這裡的「青龍」可以比作肝臟如同樹木分叉的形狀,象徵內外都受到損傷。麻黃湯可以驅散體表的寒氣,桂枝湯可以驅散體表的風邪。如果體表寒邪未解,同時心胸下方又有水氣積聚,那就是內外都受到損傷,需要用小青龍湯來同時驅散體表和內部的邪氣。

麻黃性味辛溫,是藥方中主要的發散藥;桂枝性味辛熱,甘草性味甘平,這兩味藥是輔助麻黃發散寒邪的。芍藥性味酸寒,五味子性味酸溫,因為寒飲侵犯肺部,導致咳嗽、氣喘、肺氣上逆,依照中醫理論「肺氣上逆,宜用酸味藥收斂」,所以用芍藥和五味子來收斂上逆的氣。心胸下方有水氣積聚,導致體內津液運行不暢,進而導致腎臟乾燥,依照中醫理論「腎臟乾燥,宜用辛味藥滋潤」,所以用乾薑、細辛、半夏這些辛溫的藥物來散除寒水,這樣可以使體內的津液正常運行,發汗後病症就會解除。

心胸下方有水氣的情況,可能會產生許多變化,所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藥物的加減。如果口渴,就要去掉半夏,加入栝蔞根。這是因為體內水液積聚,導致津液不能正常運行,產生燥熱而口渴。半夏性燥,去掉它有助於津液恢復;栝蔞根性潤,加入它有助於津液的生成。如果出現輕微的腹瀉,就要去掉麻黃,加入芫花。這是因為水液積在腸胃中,會導致腹瀉,而腹瀉時不宜再用發散的藥物,否則會加重腹脹。芫花性味酸苦,能夠促進水液排出,水液排出後腹瀉就會停止。

中醫認為「水液遇冷,人會噎住」,如果病症是因為胃寒引起的,就不是體表的問題,所以要去掉麻黃,加入附子,因為附子性味辛熱,可以溫暖中焦。如果出現小便不利,說明病症在下焦,可以用甘淡的茯苓來滲濕利尿。發散的藥物會使藥力向上行,所以要去掉麻黃。如果出現氣喘,就應該用藥物來使氣下降,麻黃藥性輕揚向上,所以要去掉它,加入苦寒的杏仁,因為杏仁可以使氣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