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上 (19)
卷上 (19)
1. 嘔吐
(嘔者有物有聲而漸出,吐者無聲有物而頓出,乾嘔者有聲而無物也。嘔則或寒或熱,吐則但寒無熱,蓋邪傳裡多嘔症。生薑為嘔家聖藥,散逆氣也;半夏為嘔家要藥,去痰水也。嘔家雖有陽明症,不可攻者,謂氣逆尚未收斂為實也。熱者脈數煩渴,寒者脈遲逆冷,有水氣者先渴後嘔腹滿怔忡,有膿血者吐儘自愈,不煩治也。)
初病起,即嘔吐,寒傷胃也。(霍香正氣散)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半夏湯)陽明嘔吐,得湯反劇者,屬上焦。(葛根半夏湯)太陽與少陽合病,下利而嘔。(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陽明有寒而嘔。(吳茱萸湯)發熱,口苦,脈弦數,而嘔,或心煩喜嘔,或胸脅滿痛。
寒熱而嘔,或日晡發熱而嘔。(並用小柴胡湯加半夏生薑)潮熱便閉而嘔。(大柴胡湯)太陰腹滿痛,脈沉。(理中湯加藿香姜橘)少陰嘔,肢冷,脈沉細(四逆湯加橘半生薑)厥陰吐涎沫,逆冷,脈沉微。(茱萸四逆湯加橘半)少陰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利而渴,小便白。
(四逆湯)似嘔似喘,憒憒無奈。(大橘皮湯主之)虛煩嘔吐。(竹葉石膏湯加姜橘)先嘔後渴,宜與水解;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茯苓半夏湯加姜橘)嘔而脈弱,小便利,身微熱,厥冷者,多難治。(四逆湯加生薑)
白話文:
嘔吐
嘔吐分為幾種類型:嘔吐是慢慢地、伴隨聲音地排出胃中之物;吐則是快速地、不伴隨聲音地排出胃中之物;乾嘔則是有聲音卻沒有東西吐出來。嘔吐的原因可能是寒或熱,而單純的吐則多為寒證而非熱證。邪氣入侵內臟常會導致嘔吐。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可以散解逆氣;半夏也是治療嘔吐的重要藥物,能去除痰水。雖然有些嘔吐屬於陽明症,但如果氣逆尚未收斂,則不宜攻邪。熱證嘔吐的症狀為脈搏快速、口渴;寒證嘔吐則脈搏遲緩、身體冰冷;若伴隨水氣則先口渴後嘔吐,並伴隨腹部脹滿、心悸不安;若嘔出膿血,則通常會自行痊癒,不必特別治療。
初期疾病發作即嘔吐,這是寒邪傷及胃部所致。(可用霍香正氣散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沒有腹瀉,但有嘔吐的情況。(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陽明經嘔吐,服用湯藥後症狀加劇,這是上焦的問題。(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有腹瀉且伴隨嘔吐。(可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陽明經有寒邪而導致嘔吐。(可用吳茱萸湯治療)發熱、口苦、脈搏弦數且嘔吐,或心煩易嘔,或胸脅部脹滿疼痛。(治療方法未提及)寒熱交替且嘔吐,或在下午發熱並嘔吐。(可用小柴胡湯加半夏生薑治療)潮熱、便秘且嘔吐。(可用大柴胡湯治療)太陰經腹部脹滿疼痛,脈搏沉弱。(可用理中湯加藿香姜橘治療)少陰經嘔吐,四肢冰冷,脈搏沉細。(可用四逆湯加橘半生薑治療)厥陰經嘔吐涎沫,身體冰冷,脈搏沉微。(可用茱萸四逆湯加橘半治療)少陰經想吐但吐不出來,只想睡覺,五六天腹瀉且口渴,小便清澈。(可用四逆湯治療)既像嘔吐又像喘息,神志不清、無力。(可用大橘皮湯治療)虛煩導致嘔吐。(可用竹葉石膏湯加姜橘治療)先嘔吐後口渴,宜用利水藥物;先口渴後嘔吐,是水停留在心下所致。(可用茯苓半夏湯加姜橘治療)嘔吐且脈搏微弱,小便通暢,身體微微發熱,手腳冰冷,這種情況多難治療。(可用四逆湯加生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