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8)

1. 不能言

太陽發汗已。身猶灼熱。名風溫。脈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言難出。(葳蕤湯)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苦酒湯)惑病。蟲蝕咽喉。上唇有瘡。則聲嗄。(甘草瀉心湯)痙症。口噤不能言。(剛痙用葛根湯柔痙用桂枝湯加栝蔞)熱病。喑啞不言。三四日不得汗出者死。

火邪刑金。聲啞。(芩連甘桔知母黃連麥冬五味)風熱壅盛。咳嗽聲嗄。(荊防甘桔薄荷花粉知母)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之後,身體仍然灼熱,稱為風溫。脈象寸關尺皆浮,自汗,身體沉重,嗜睡,打鼾,說話困難,可以用葳蕤湯。

少陰病,咽喉生瘡,不能說話,可以用苦酒湯。

惑病,蟲蝕咽喉,上唇有瘡,則聲音嘶啞,可以用甘草瀉心湯。

痙症,口緊閉不能說話,剛痙用葛根湯,柔痙用桂枝湯加栝蔞。

熱病,失音不語,三四天沒有出汗的,就會死亡。

火邪刑金,導致聲音嘶啞,可以用芩連甘桔、知母、黃連、麥冬、五味子。

風熱壅盛,咳嗽聲音嘶啞,可以用荊防甘桔、薄荷、花粉、知母。

2. 怫鬱

(乃面赤也陽氣怫鬱在表故面色發赤雖由於熱然六經俱無可下之症亦有陰寒症水極似火者須以他症別之)

太陽病。如瘧狀。脈微。惡寒。面反熱色。身癢。(桂枝麻黃各半湯小汗之)太陽發汗不徹。轉屬陽明。續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症不罷。不可下。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陽氣怫鬱在表。當汗之。(麻黃湯)陽明面赤不可攻。(葛根湯)少陰小利清穀。厥逆脈微。反不惡寒。

(通脈四逆湯加蔥白)面赤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者。陽毒也。(陽毒升麻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臉色發紅,那是陽氣鬱結在表面的緣故,雖然看起來像是熱症,但六經並沒有可以瀉下的病症。也有陰寒症,水氣過盛也會表現得像火一樣,需要根據其他症狀來區分。太陽病,像瘧疾一樣,脈搏微弱,畏寒,但臉色反而發熱,身體發癢,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微微出汗即可。太陽病發汗不透,轉變為陽明病,繼續微微出汗,不再畏寒。如果太陽病症沒有消除,不可瀉下,可以微微發汗。如果臉色紅得像火一樣,陽氣鬱結在表面,就應該要發汗,可以用麻黃湯治療。陽明病臉色發紅,不能攻邪。少陰病小便清澈,四肢厥逆,脈搏微弱,反而不畏寒,可以用通脈四逆湯加蔥白治療。臉色發紅像錦紋一樣,咽喉疼痛,吐膿血,這是陽毒,可以用陽毒升麻湯治療。

3. 吐蛔

氣上衝心疼。飢不欲食。吐蛔者厥陰病。(桂枝白朮茯苓湯理中安蛔散)靜而時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蛔聞食臭出。當吐蛔。(烏梅丸)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湯次服烏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屬陽症者。如脈來洪大數實。或渴。或秘。或癍。或黃。皆以冷劑取效。切不可執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蓋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患者感到氣往上衝,胸口疼痛,沒有食慾,並且吐出蛔蟲,這是屬於厥陰病。可以服用桂枝白朮茯苓湯來理中,再配合安蛔散治療。患者靜下來的時候會感到時常煩躁,這是因為身體內部寒氣積聚。蛔蟲往上進入膈膜,過了一會兒又會停止。患者吃東西後就會嘔吐,並且更加煩躁,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來,所以需要吐出蛔蟲。可以使用烏梅丸治療。如果患者體寒,又出汗,胃中感覺冰冷,就一定會吐出蛔蟲。應當先服用理中湯,然後再服用烏梅丸。

一般人認為吐蛔症主要是由於胃寒引起的,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也有一些屬於陽症的吐蛔症。例如,患者脈搏洪大,數且實,或者感到口渴,或者大便祕結,或者出現斑點,或者皮膚發黃,這些情況都可以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千萬不要執着於一種理論,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凡是吐蛔症患者,都不要服用甘草,也不要吃甜食。因為蛔蟲遇到甜味就會活動,遇到苦味就會安靜,遇到酸味就會停止,遇到辛味就會潛伏。

4. 循衣摸床

(手弄衣被及摸床者必兼撮空此肝家之熱肝將絕故見危惡之症)

太陽中風。以火發汗。邪風被火。兩陽相熏其身發黃。陽盛則衄。陰盛則小便難。但頭汗出。口乾咽爛。或不大便。譫語。甚者噦。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吐下後不解。不大便。日晡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劇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大承氣湯)

按循衣摸床。必兼見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熱甚。故動惕也。脈弦則肝木未敗。故生脈澀則金旺。而木欲絕。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內無燥屎。而脈重按無力者。往往以大補氣血而愈。此法外之變通也。

白話文:

手不停地抓弄衣被,並且摸床的人,一定會伴隨着撮空,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肝火快要耗盡了,所以出現危重的症狀。

太陽中風,用火來發汗,邪風被火氣熏烤,兩個陽氣互相熏蒸,身體就會發黃。陽氣過盛就會流鼻血,陰氣過盛就會小便困難。只有頭部出汗,口渴,咽喉乾燥,或者大便不通,神志不清,嚴重者還會嘔吐,抓弄衣被,摸床,小便通暢的人,可以治療。

服用瀉下藥後症狀沒有改善,大便不通,下午和傍晚出現潮熱,不惡寒,自言自語像看見鬼一樣,嚴重者不認識人,不停地抓弄衣被,坐立不安,微喘,眼睛直視,脈象弦數的人會活下來,脈象澀滯的人就會死亡,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抓弄衣被,摸床,一定會伴隨着撮空和坐立不安,肝臟主筋,肝火很旺,所以才會出現不安的表現。脈象弦數表示肝木還沒有枯竭,所以能活;脈象澀滯表示金氣旺盛,而木氣快要枯竭了,所以就會死亡。仲景主張瀉下的原因是患者大便不通,如果內部沒有燥屎,而且脈象重按無力,經常可以用補氣血的方法治療,這也是一種變通的方法。

5. 目直視

(視物而不轉睛也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邪氣壅盛冒其正氣則神識不慧藏精之氣不能上榮於目則直視此邪氣已極正氣已壞吉少凶多者也故曰狂言直視為腎絕直視搖頭為心絕直視譫語喘滿者死直視下利者死)

衄家不可汗。汗則額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則肝虛又發汗亡陽則陰陽俱虛此症雖逆尚可以補劑救十中之一二也)

風溫被下。小便不利。直視失溲。(仲景無治法)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微熱為實。(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看東西時眼睛不轉動,說明五臟六腑的氣都上衝到眼睛了。如果邪氣過盛,壓制了正氣,就會導致神志不清,藏精的氣無法上榮眼睛,因此會直視。這說明邪氣已經非常嚴重,正氣也已經衰敗,吉凶難料。所以說,狂言直視代表腎氣衰竭,直視搖頭代表心氣衰竭,直視神志不清、呼吸困難則必死無疑,直視伴隨腹瀉也必死無疑。

鼻出血的人不能出汗,出汗會導致額頭凹陷,脈象急促,直視無力。因為肝臟依靠血液才能維持視力,出血導致肝臟虛弱,再加上出汗損傷陽氣,就會造成陰陽兩虛。雖然這種情況很危急,但仍然可以用補藥救治,十個人中能救一兩個。

風溫病患者如果服用瀉藥後小便不利,直視無力,並且出現失禁,仲景醫書中沒有記載治療方法。如果眼睛模糊不清,眼球不協調,沒有表裡症狀,大便困難,微熱,屬於實證。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6.

(厥者四肢冷也逆者手足冷也邪在三陽則熱傳至太陰則溫至少陰則逆至厥陰則厥故成氏以為厥甚於逆而王履非之似亦不必,厥有陰陽之殊最當詳慎)

太陽脈浮。自汗。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攻表。誤也。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甘草乾薑湯)陽明脈滑而厥。里有熱也。(白虎湯)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湯)少陰吐利。

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厥逆脈微。反不惡寒。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少陰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泄利。(四逆散)厥而悸者。宜先治水。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白話文:

厥是指四肢冰冷,逆是指手足冰冷。邪氣在三陽經脈時,會熱傳至太陰經脈而出現溫熱症狀,傳到少陰經脈則出現手足冰冷的逆症,再傳到厥陰經脈則會出現四肢冰冷的厥症。因此,成氏認為厥症比逆症嚴重,而王履則不認同,這兩種說法似乎也沒有必要爭論。厥症有陰陽之別,需要仔細分辨。

太陽經脈浮現,自發出汗,小便頻繁,心煩意亂,略微畏寒,腳部抽筋,如果用桂枝這種發散外表的藥物治療,就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厥症,並伴隨咽喉乾燥、煩躁不安、嘔吐等症狀。可以用甘草乾薑湯治療。

陽明經脈滑利,並且出現厥症,說明體內有內熱。可以用白虎湯治療。

三陽經脈合病,表現為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口麻木,面容憔悴,神志不清,小便失禁。如果發汗治療,會加重神志不清;如果瀉下治療,則會出現額頭出汗,手足冰冷的逆症。如果出現自發出汗的症狀,可以用白虎湯治療。

少陰經脈出現嘔吐腹瀉,手足冰冷,煩躁不安,想要自殺。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

少陰經脈病變,出現腹瀉,排出清稀的米湯樣大便,體內寒邪內盛,外感熱邪。出現手足冰冷的逆症,脈象微弱,反而不畏寒,面部發紅,伴隨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腹瀉停止,脈象消失。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少陰經脈出現四肢逆冷,可能伴隨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腹瀉等症狀。可以用四逆散治療。

如果出現厥症並伴隨心悸,應先治療水飲停滯,再治療厥症。否則,水飲積聚在胃中,必然會導致腹瀉。

(茯苓甘草湯)下後寸脈沉遲。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泄利。為難治。(麻黃升麻湯)厥冷。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厥冷。脈乍緊者。邪結胸中。(瓜蒂散)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承氣湯下之若誤汗之必口傷爛赤)少陰惡寒。

身蜷而利。逆冷者。不治。少陰吐利。煩躁四逆者。死。少陰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或從目出。名下厥上竭。為難治。逆厥者。不可下。發熱。下利。厥不止者死。下利厥逆。無脈。灸之不溫。脈之還反微喘者死。

白話文:

下腹部一寸脈搏沉遲,四肢厥逆,下部脈搏摸不到,咽喉不利,吐膿血,腹瀉,屬於難治之症。

四肢厥冷,脈搏細微欲絕。

四肢厥冷,脈搏時而緊縮,邪氣結聚在胸中。

一至四五天出現厥逆者,必然發熱。厥逆深者熱度也深,厥逆淺者熱度也淺。

如果應該瀉下卻誤用汗法,必定會導致口唇潰爛發紅。

少陰證候出現惡寒,身體蜷縮並腹瀉,寒氣逆上者,無法治癒。少陰證候出現嘔吐腹瀉,煩躁四肢厥逆,就會死亡。少陰證候只有厥逆沒有汗,強行發汗,必然會導致氣血紊亂,可能從口鼻或眼睛流出,稱為下厥上竭,屬於難治之症。

四肢厥逆者,不可使用瀉下法。發熱、腹瀉、厥逆不止者會死亡。腹瀉、厥逆,脈搏摸不到,灸艾不溫,脈搏再摸時又恢復,並伴有微喘者會死亡。

按厥有陰陽。辨之宜精。陰厥者。初得病。便逆冷。脈沉遲。足攣惡寒。或引衣自蓋。或不喜飲水。或下利清穀。或清便自調。外症安靜。手足心冷。指甲青冷。脈按無力。法當溫之。陽厥者。初病必身熱。小便赤。大便秘。渴飲。煩躁不眠。動轉不寧。至二三日後方發厥。

其脈雖沉。按之必滑。手足心溫。指甲微溫。法當清之。或下症悉具。而見四逆。是因失下。血氣不通。承氣湯下之。其曰逆冷不可下者。為真寒者言也。若夫火極似水而厥。則手足心溫。指甲亦溫。非下何以救乎。

白話文:

陰厥

患者初患病時,即出現手腳冰冷、脈搏沉而遲緩,足部抽筋、怕冷,可能自行蓋衣服,或不願喝水,或腹瀉排泄稀薄水樣便,或大便稀薄但能自行恢復。外觀看起來比較安靜,手腳掌心冰冷,指甲也青冷,脈搏按之無力。這種情況應當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陽厥

患者初患病時,必出現發熱、小便赤黃、大便乾燥、口渴、煩躁不安、睡不著覺、坐立不安等症狀。通常在發病兩三天後纔出現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