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上 (18)
卷上 (18)
1. 不能言
太陽發汗已。身猶灼熱。名風溫。脈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言難出。(葳蕤湯)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苦酒湯)惑病。蟲蝕咽喉。上唇有瘡。則聲嗄。(甘草瀉心湯)痙症。口噤不能言。(剛痙用葛根湯柔痙用桂枝湯加栝蔞)熱病。喑啞不言。三四日不得汗出者死。
火邪刑金。聲啞。(芩連甘桔知母黃連麥冬五味)風熱壅盛。咳嗽聲嗄。(荊防甘桔薄荷花粉知母)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燙,這種情況稱為風溫。把脈時寸關尺的脈象都呈現浮的狀態,而且會自己流汗、身體沉重、想睡覺、打呼,說話也變得困難。(可用葳蕤湯治療)
少陰病,喉嚨裡長瘡,導致無法說話。(可用苦酒湯治療)
有一種疾病,是因為蟲子侵蝕喉嚨,如果上嘴唇有瘡,就會聲音沙啞。(可用甘草瀉心湯治療)
痙攣的症狀,會出現牙關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如果是剛性痙攣,可用葛根湯;若是柔性痙攣,則可用桂枝湯加栝蔞治療)
熱病,會出現失聲、無法說話的情況,如果三四天都沒辦法發汗,就會有生命危險。
火邪侵犯肺部,會導致聲音沙啞。(可用黃芩、黃連、甘草、桔梗、知母、麥冬、五味子等藥材治療)
風熱過於旺盛,會出現咳嗽、聲音沙啞的狀況。(可用荊芥、防風、甘草、桔梗、薄荷、花粉、知母等藥材治療)
2. 怫鬱
(乃面赤也陽氣怫鬱在表故面色發赤雖由於熱然六經俱無可下之症亦有陰寒症水極似火者須以他症別之)
太陽病。如瘧狀。脈微。惡寒。面反熱色。身癢。(桂枝麻黃各半湯小汗之)太陽發汗不徹。轉屬陽明。續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症不罷。不可下。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陽氣怫鬱在表。當汗之。(麻黃湯)陽明面赤不可攻。(葛根湯)少陰小利清穀。厥逆脈微。反不惡寒。
(通脈四逆湯加蔥白)面赤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者。陽毒也。(陽毒升麻湯)
白話文:
怫鬱
臉色發紅,是因為陽氣鬱積在體表,所以臉色才會發紅。雖然是因為熱,但六經都沒有可以攻下的症狀,也有陰寒症狀看起來很像發熱的情況,必須要用其他症狀來區別。
太陽病的症狀,像瘧疾一樣,脈搏微弱,怕冷,臉色反而發紅發熱,身體發癢。(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微微發汗來治療)太陽病發汗沒有完全解除,轉變成陽明病,持續微微出汗,也不再怕冷。如果太陽病的症狀還沒完全解除,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可以稍微發汗。如果臉色呈現正紅色,是因為陽氣鬱積在體表,應該發汗來治療。(用麻黃湯)陽明病出現臉色發紅的症狀,不可以攻下。(用葛根湯)少陰病出現腹瀉、排泄物清稀、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反而不怕冷。 (用通脈四逆湯加蔥白來治療)臉色紅得像錦緞的花紋,咽喉疼痛,嘔吐膿血,是陽毒的症狀。(用陽毒升麻湯)
3. 吐蛔
氣上衝心疼。飢不欲食。吐蛔者厥陰病。(桂枝白朮茯苓湯理中安蛔散)靜而時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蛔聞食臭出。當吐蛔。(烏梅丸)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先服理中湯次服烏梅丸)
按吐蛔主胃寒。人所共知。然亦有屬陽症者。如脈來洪大數實。或渴。或秘。或癍。或黃。皆以冷劑取效。切不可執一也。凡吐蛔症。勿服甘草。勿食甜物。蓋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止。得辛則伏也。
白話文:
胸口氣往上衝,導致心口疼痛,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會吐蛔蟲,這是屬於厥陰病的症狀。(可以用桂枝白朮茯苓湯或理中安蛔散來治療)如果安靜的時候會煩躁,這是身體裡面有寒氣的表現,蛔蟲往上跑到橫膈膜,過一下子又停下來,吃到東西就想吐,然後又開始煩躁,這是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跑出來,應該要吐蛔蟲。(可以用烏梅丸來治療)病人身體有寒氣,又發汗,導致胃裡面更冷,就會吐蛔蟲。(可以先吃理中湯,再吃烏梅丸)
一般來說,吐蛔蟲主要是因為胃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也有屬於陽證的狀況,例如脈搏洪大快速有力,或是口渴、便秘、皮膚出現斑點、臉色發黃等,這些情況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有效,千萬不要固執地認為一定是胃寒。凡是吐蛔蟲的症狀,不要吃甘草,也不要吃甜的東西,因為蛔蟲吃到甜的東西就會活動,吃到苦的東西就會安靜,吃到酸的東西就會停止活動,吃到辛辣的東西就會潛伏不動。
4. 循衣摸床
(手弄衣被及摸床者必兼撮空此肝家之熱肝將絕故見危惡之症)
太陽中風。以火發汗。邪風被火。兩陽相熏其身發黃。陽盛則衄。陰盛則小便難。但頭汗出。口乾咽爛。或不大便。譫語。甚者噦。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吐下後不解。不大便。日晡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劇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大承氣湯)
按循衣摸床。必兼見撮空。及怵惕。肝主筋。肝熱甚。故動惕也。脈弦則肝木未敗。故生脈澀則金旺。而木欲絕。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內無燥屎。而脈重按無力者。往往以大補氣血而愈。此法外之變通也。
白話文:
(手一直撥弄衣物被子、摸索床鋪的人,一定同時會出現兩手在空中亂抓的動作,這是肝臟熱氣過盛、肝氣將要衰竭的危險徵兆。)
太陽經中風,用火攻發汗,邪風被火逼迫,導致陽氣與陽熱互相熏蒸,身體發黃。陽氣過盛就會流鼻血,陰氣過盛就會小便困難。症狀是只有頭部出汗、口乾咽喉潰爛,或者大便不通、胡言亂語,嚴重者會打嗝。如果出現撥弄衣物、摸索床鋪,但小便能解的,還可以醫治。如果吐瀉後症狀沒有緩解、大便仍不通,每天下午會發潮熱,但不怕冷,會自言自語好像見到鬼一樣,更嚴重時會不認得人,然後出現撥弄衣物、摸索床鋪,同時焦慮不安、輕微喘氣、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如果脈象是弦脈,表示還有生的希望;如果是澀脈,就表示將要死亡。(這時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所謂的撥弄衣物、摸索床鋪,一定會同時出現兩手在空中亂抓、以及焦慮不安的現象。肝臟主導筋脈,肝熱過度就會出現這些顫動不安的症狀。如果脈象是弦脈,表示肝氣還沒有衰敗,所以有生的希望;如果脈象是澀脈,表示肺金之氣旺盛,而肝木之氣將要斷絕,所以會死亡。張仲景主張用瀉下的方法,是因為病人大便不通暢。如果病人的腸胃裡面沒有燥屎,而且把脈時按下去感覺脈象無力,通常可以用大補氣血的方法治癒,這是這個方法之外的變通處理方式。
5. 目直視
(視物而不轉睛也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邪氣壅盛冒其正氣則神識不慧藏精之氣不能上榮於目則直視此邪氣已極正氣已壞吉少凶多者也故曰狂言直視為腎絕直視搖頭為心絕直視譫語喘滿者死直視下利者死)
衄家不可汗。汗則額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則肝虛又發汗亡陽則陰陽俱虛此症雖逆尚可以補劑救十中之一二也)
風溫被下。小便不利。直視失溲。(仲景無治法)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微熱為實。(大承氣湯)
白話文:
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不會轉動眼珠,這是因為五臟六腑的氣都往上跑到眼睛,邪氣過於旺盛,掩蓋了正常的氣,導致精神意識不清醒;或是因為儲藏精氣的功能衰退,無法將精氣輸送到眼睛滋養,才會出現直視的狀況。這表示邪氣已經達到極點,正氣已經衰敗,吉利的機會很少,凶險的機會很多。所以說,胡言亂語加上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是腎氣衰竭的表現;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搖頭,是心氣衰竭的表現;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說胡話、喘氣急促、胸悶,就會死亡;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還拉肚子,也會死亡。
經常流鼻血的人不可以發汗,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脈搏急促、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不能眨眼。(肝臟受到血的滋養才能發揮視覺功能,失去血就會肝虛,又發汗耗損陽氣,就會導致陰陽兩虛,這種症狀雖然危險,但還是可以用補藥救治,大概十個病人可以救活一兩個。)
得了風溫病,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會導致小便不順暢、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大小便失禁。(張仲景沒有治療這種情況的方法)眼睛看起來不清楚、眼珠不協調,沒有表證和裡證,大便困難、稍微發熱,是屬於實證。(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6. 厥
(厥者四肢冷也逆者手足冷也邪在三陽則熱傳至太陰則溫至少陰則逆至厥陰則厥故成氏以為厥甚於逆而王履非之似亦不必,厥有陰陽之殊最當詳慎)
太陽脈浮。自汗。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攻表。誤也。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甘草乾薑湯)陽明脈滑而厥。里有熱也。(白虎湯)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湯)少陰吐利。
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厥逆脈微。反不惡寒。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少陰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泄利。(四逆散)厥而悸者。宜先治水。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湯)下後寸脈沉遲。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泄利。為難治。(麻黃升麻湯)厥冷。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厥冷。脈乍緊者。邪結胸中。(瓜蒂散)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承氣湯下之若誤汗之必口傷爛赤)少陰惡寒。
身蜷而利。逆冷者。不治。少陰吐利。煩躁四逆者。死。少陰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或從目出。名下厥上竭。為難治。逆厥者。不可下。發熱。下利。厥不止者死。下利厥逆。無脈。灸之不溫。脈之還反微喘者死。
按厥有陰陽。辨之宜精。陰厥者。初得病。便逆冷。脈沉遲。足攣惡寒。或引衣自蓋。或不喜飲水。或下利清穀。或清便自調。外症安靜。手足心冷。指甲青冷。脈按無力。法當溫之。陽厥者。初病必身熱。小便赤。大便秘。渴飲。煩躁不眠。動轉不寧。至二三日後方發厥。
其脈雖沉。按之必滑。手足心溫。指甲微溫。法當清之。或下症悉具。而見四逆。是因失下。血氣不通。承氣湯下之。其曰逆冷不可下者。為真寒者言也。若夫火極似水而厥。則手足心溫。指甲亦溫。非下何以救乎。
白話文:
[厥]
「厥」指的是四肢冰冷,而「逆」指的是手腳冰冷。如果邪氣在三陽經,會發熱;傳到太陰經會感到溫熱;到少陰經會逆冷;到厥陰經就會發生「厥」。所以,有人認為「厥」比「逆」更嚴重,但也有人反對,這點似乎不必太過計較。「厥」有陰陽之分,最需要仔細分辨。
太陽經脈浮,且有自汗、小便頻繁、心煩、輕微怕冷、腳抽筋等症狀,如果反而用桂枝湯來發汗,就錯了。這樣做會導致四肢厥冷、口乾、煩躁、嘔吐。(可考慮使用甘草乾薑湯)
陽明經脈滑,且有厥冷,表示體內有熱。(可考慮使用白虎湯)
三陽經同時發病,出現腹脹、身體沉重、口中麻木、臉色污垢、胡言亂語、小便失禁。如果發汗,會導致胡言亂語;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會導致額頭出汗、手腳冰冷。如果本來就有自汗症狀,(可考慮使用白虎湯)。
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導致手腳厥冷、煩躁不安,幾乎要死。(可考慮使用吳茱萸湯)
少陰病,腹瀉不止,排出像米湯一樣的清稀糞便,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出現厥冷、脈搏微弱,反而不覺得怕冷、臉色發紅,可能會有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可考慮使用通脈四逆湯)
少陰四逆症狀,可能伴隨咳嗽、心悸、小便不順利、腹痛腹瀉。(可考慮使用四逆散)
因「厥」而心悸,應該先處理體內的水液問題,再處理「厥」,不然水液會進入胃部,導致腹瀉。
(可考慮使用茯苓甘草湯)如果瀉下後,寸脈沉遲、厥冷、下肢脈搏摸不到、喉嚨不適、吐膿血、腹瀉,就比較難治療。(可考慮使用麻黃升麻湯)
厥冷,脈搏細弱,幾乎摸不到。(可考慮使用當歸四逆湯)
厥冷,脈搏時緊時鬆,表示邪氣結在胸中。(可考慮使用瓜蒂散)
發病一兩天到四五天後出現厥冷,必定會發熱,厥冷越嚴重,發熱也會越嚴重,厥冷輕微,發熱也會輕微。(可考慮使用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誤用發汗,會導致口舌潰爛紅腫)
少陰病怕冷、身體蜷縮、腹瀉、逆冷,這種情況難以治療。
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煩躁、四肢逆冷,會死亡。
少陰病只有厥冷而沒有汗,如果強行發汗,會導致體內血液妄行,可能從口鼻或眼睛流出,這種情況稱為「下厥上竭」,難以治療。
逆冷的症狀,不能使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發熱、腹瀉、「厥」的症狀不止,會死亡。如果腹瀉、厥冷、沒有脈搏,用艾灸也無法使身體溫熱,脈搏還微微喘氣,會死亡。
總之,「厥」有陰陽之分,分辨時應該仔細。
陰厥的特點是:剛發病就出現逆冷、脈搏沉遲、腳抽筋怕冷、喜歡蓋被子、不喜歡喝水、腹瀉排出清稀糞便、小便正常、外表看起來安靜、手腳心冰冷、指甲發青、脈搏無力,治療方法應該溫補。
陽厥的特點是:剛發病必定發熱、小便發紅、大便秘結、口渴想喝水、煩躁睡不著、坐立不安,到兩三天後才出現厥冷。
其脈搏雖然沉,但按下去會感覺到滑,手腳心溫熱,指甲也微微溫熱,治療方法應該清熱。如果上述症狀都出現,又出現四肢逆冷,是因為誤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血氣不通暢,這時可以使用承氣湯瀉下。
所說的「逆冷不可瀉下」,是指真正的寒證,如果體內熱到極致,反而會出現像寒證一樣的厥冷,這時手腳心是溫熱的,指甲也是溫熱的,這種情況不用瀉下,怎麼能救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