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7)

1. 盜汗

(睡而汗出覺即汗止故名盜汗睡則胃氣行里而表中陽氣不致故津液泄也覺即氣行於表而止矣雜病盜汗主於陰虛傷寒盜汗邪在半表半裡也)

陽明潮熱。脈浮盜汗。(黃芩湯)三陽合病。目合則汗。膽有熱也。(小柴胡湯)

白話文:

盜汗: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汗就止住了,所以叫盜汗。睡著時,胃氣運行於內,表面的陽氣不足,所以津液會外泄;醒來後,氣血運行於體表,汗便停止了。各種原因引起的盜汗,主要分為陰虛和傷寒兩種。傷寒引起的盜汗,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

陽明經有潮熱,脈浮還有盜汗,用黃芩湯治療。三陽經合病,眼睛閉上就出汗,這是膽經有熱的表現,用小柴胡湯治療。

2. 頭汗

(諸陽經絡皆循於頭邪搏諸陽乃為頭汗故三陰無頭汗也經曰關格不通不得尿頭有汗者死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太陽水結胸。無大熱頭微汗。(大陷胸湯)陽明頭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而渴。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五苓散)陽明下後。懊憹。頭汗出。(梔子豉湯)頭汗。額上偏多者。屬心部為血症。(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白朮甘草以益脾土)

白話文:

頭汗

各種陽經的經絡都循行於頭部,邪氣衝擊陽氣就會導致頭汗。因此,三陰經沒有頭汗的症狀。經書上說,如果關竅不通,小便不利,而頭上出汗,就會死亡。如果汗出在下腹部,額頭出汗,小便不利,也會死亡;如果腹瀉不止,也會死亡。

太陽經氣血凝聚於胸部,沒有明顯發熱,頭部輕微出汗。(治療方法:大陷胸湯)陽明經頭部出汗,汗液沿著頸部向下流,小便不利,口渴,這是體內瘀熱導致的,身體一定會發黃。(治療方法:茵陳五苓散)陽明經病在下焦之後,煩躁不安,頭部出汗。(治療方法:梔子豉湯)如果頭部出汗,額頭部位汗出較多,屬於心臟部位的血症。(治療方法: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白朮、甘草以滋補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