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7)

1. 咳嗽

(有聲無痰者,咳也;有聲有痰者,嗽也。肺主氣,肺傷則氣逆而咳,或寒、或熱、或表、或里、或半表半裡,或停飲,各常分剖。古云:咳為肺疾,發散則愈,然亦有不可發散者。如經曰:咳而小便不可發汗,發汗則肢厥;又曰:咳而發汗,蜷而苦滿,腹堅為逆,是也。)

太陽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喘咳。(小青龍湯)少陽往來寒熱,胸脅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嘔咳。(小柴胡去人參加五味子乾薑)少陰病,四逆而咳。(四逆散加五味子乾薑)少陰病,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眠。(豬苓湯)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肢重痛,自下利,為有水氣,其人咳者。(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辛乾薑)

按:表寒咳嗽者,三拗麻黃;裡熱咳嗽者,梔芩桑杏;少陽咳嗽,小柴胡加五味乾薑;胸中痞滿,枳桔瓜杏;陰症脈沉,四逆加五味。細閱仲景治例,不分陰症陽症,必用五味乾薑。蓋乾薑辛溫,散肺家逆氣;五味甘酸,收肺家浮氣故也。

白話文:

咳嗽時,只有聲音沒有痰的是「咳」;有聲音又有痰的是「嗽」。肺主管呼吸之氣,肺受到損傷就會使氣逆行而咳嗽,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寒、熱、表證、裡證、半表半裡證,或者是體內有痰飲停滯。各種原因都應該仔細分析。古人說:「咳嗽是肺部的疾病,發散邪氣就能痊癒。」但也有不能發散的情況。例如《黃帝內經》說:「咳嗽而且小便不利的人,不能用發汗的方式治療,發汗會導致四肢冰冷;又說,咳嗽而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會使身體蜷曲,感覺胸腹脹滿,腹部堅硬,這是氣機逆亂的表現。」

太陽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氣,會出現乾嘔、喘、咳嗽等症狀。(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少陽病症狀是忽冷忽熱,胸脅脹滿,默默不想吃東西,心煩、嘔吐、咳嗽。(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上五味子和乾薑來治療)少陰病,四肢厥冷而咳嗽。(可以用四逆散加上五味子和乾薑來治療)少陰病,腹瀉、咳嗽、嘔吐、口渴、心煩、失眠。(可以用豬苓湯治療)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肢體沉重疼痛、自己拉肚子,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這個人會咳嗽。(可以用真武湯加上五味子、細辛和乾薑來治療)

總結:屬於表寒引起的咳嗽,可以用三拗湯;屬於裡熱引起的咳嗽,可以用梔子、黃芩、桑葉、杏仁等藥物;屬於少陽證引起的咳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五味子和乾薑;如果胸中感覺痞悶脹滿,可以用枳實、桔梗、瓜蔞、杏仁等藥物;如果是陰證,脈象沉微,可以用四逆湯加上五味子。仔細研究張仲景的治療案例,不論是陰證還是陽證,他都會用到五味子和乾薑。因為乾薑辛溫,可以驅散肺部的逆氣;五味子甘酸,可以收斂肺部浮散的氣。

2.

(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肺,故氣逆上行,急迫而張口抬肩,是名為喘;或水寒射肺者;或邪在表者;或邪在裡而喘,心腹必濡而不堅。若腹滿,即為可下;至於汗出如油,喘而不休,及直視譫語而喘滿者,皆死症也。)

太陽病。無汗而喘。(麻黃湯)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麻黃湯)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而喘。(小青龍湯)汗後飲水多。必喘。(小青龍湯加杏仁豬苓)喘家有汗。(桂枝湯加厚朴杏仁)汗下後。不可更行桂枝。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太陽病桂枝證。

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黃芩黃連湯)陽明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緊。(麻黃湯)陽明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白虎湯五苓散)脈沉喘滿。沉為在裡。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

表虛里實。久則譫語。(大承氣湯)陽明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腹滿而喘。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已硬。(大承氣湯)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微熱。喘冒不臥。有燥屎也。(大承氣湯)陰症喘促。四肢逆冷。(返陰丹)

按:心火刑金。肺受迫而喘呼。如人有難而叫號。故古人以諸喘為惡。至於陰喘。則無根虛火。泄越於上。根本將脫。更為危惡。華佗曰:盛則為喘。指邪氣盛。非肺氣盛也。所謂瀉白者。非瀉肺也。瀉邪氣以救肺也。故曰:氣即是火。其義瞭然。

白話文:

(肺臟主管氣的運行,身體受寒或喝冷飲就會傷害肺,所以氣會逆行向上,導致呼吸急促、張口抬肩,這就叫做喘。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寒水侵犯肺部;或是邪氣在體表;又或是邪氣在體內而引發喘,這時心腹一定虛軟而不堅實。如果腹部脹滿,就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出現汗出如油、喘息不止,甚至眼睛直視、胡言亂語而喘滿,這些都是危急的死亡徵兆。)

太陽病,沒有汗卻喘(用麻黃湯治療)。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生,喘而且胸悶,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用麻黃湯治療)。體表的問題還沒解決,心下又有水氣,出現乾嘔和喘(用小青龍湯治療)。出汗後喝太多水,一定會喘(用小青龍湯加杏仁豬苓治療)。喘的人又有汗(用桂枝湯加厚朴杏仁治療)。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後,不能再用桂枝湯。如果出汗卻喘,又沒有明顯的發熱(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太陽病有桂枝湯證的。

醫生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結果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表示體表的問題還沒解決,才會出現喘而且出汗(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陽明病出現口苦咽乾、腹脹微喘、發熱怕冷、脈浮而緊(用麻黃湯治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乾口苦、腹脹而喘、發熱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沉重(用白虎湯和五苓散治療)。脈沉而且喘滿,沉脈表示病在體內,反而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會導致津液外洩,大便困難。

體表虛弱而體內實熱,久了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用大承氣湯治療)。陽明病脈搏遲緩、出汗、不怕冷、身體沉重腹脹而喘、手腳汗多、大便已經硬結(用大承氣湯治療)。小便不利、大便時難時易、輕微發熱、喘而且昏冒不能躺臥,這是因為腸道有燥屎(用大承氣湯治療)。陰症引起的喘促,會出現四肢冰冷(用返陰丹治療)。

按:心火過旺會剋制肺金,導致肺受壓迫而喘息,就像人遇到困難時的呼喊。所以古人把各種喘都視為不好的徵兆。至於陰虛引起的喘,則是因為沒有根的虛火向上浮越,是根本要脫離的危險徵兆。華佗說:「盛則為喘」,是指邪氣旺盛,而不是肺氣旺盛。所謂「瀉白」的意思,不是瀉肺氣,而是瀉掉邪氣來救肺。所以說:「氣即是火」,其中的道理很清楚。

3. 短氣

(氣急而短促不能相續似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無痛苦或為實或為虛或在表或在裡或屬陰或屬陽或飲多而水停心下各宜詳審)

短氣。骨節痛。汗出。小便不利。惡風身腫。為風濕。(甘草附子湯)短氣腹滿。脅痛。脈弦浮大。外不解。無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潮熱。(小柴胡湯)表未解。短氣。手足濈然汗出。或潮熱。(大承氣湯)若表解。心下痞硬。乾嘔。短氣。(十棗湯)下後。心中懊憹硬痛。

(大陷胸湯)按汗吐下後。脈微。氣不能續。則與異功散。陰症脈沉。逆冷。難以布息。則與四逆湯加人參。飲多水停。則與茯苓甘草湯。皆補仲景之未備也。

白話文:

短氣,就是呼吸急促短淺,不能順暢地連續呼吸,看起來像喘氣,但又沒有抬肩動作,像呻吟,但又沒有痛苦的感覺。這種情況可能屬於實證,也可能屬於虛證;可能在身體表面,也可能在身體內部;可能屬於陰虛,也可能屬於陽虛;也可能是因為喝太多水導致水停留在心下部位。各種情況都要詳細審慎地判斷。

短氣,同時伴隨骨頭關節疼痛、出汗、小便不順暢、怕風、全身浮腫,這是因為風濕造成的。(使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短氣、肚子脹滿、脅肋疼痛、脈象弦而浮大,代表外邪沒有解除,沒有汗、喜歡睡覺、身體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外邪沒有解除,出現短氣,手腳不斷出汗,或者有潮熱。(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如果外邪已經解除,但是心下部位痞塞堅硬、想吐、短氣。(使用十棗湯治療)

瀉下藥使用後,心中煩悶難耐、堅硬疼痛。(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如果經過發汗、催吐、瀉下等治療後,脈象微弱、呼吸無法順暢接續,就應該使用異功散。陰證患者脈象沉細、手腳冰冷、呼吸困難,就應該使用四逆湯加人參。如果是因為喝太多水導致水液停滯,就應該使用茯苓甘草湯。這些都是為了補充張仲景(醫聖)沒有提到的情況。

4. 鬱冒

(即昏迷也,鬱結而氣不舒,昏冒而神不清也。《經》云:虛寒則為鬱冒,然有宜下者。)

太陽下後復汗,表裡俱虛,致冒。汗出則表和自愈,里未和,然後復下。(小承氣湯)陽明小便下利,大便乍難乍易,微熱,喘冒不臥,有燥屎也。(大承氣湯)少陰但欲寐,利止而眩冒者死。厥陰不利清穀,脈沉遲面赤,身微熱,必鬱冒汗出而解。

按海藏謂心火熏肺,所以神昏,若下之則誤矣。宜梔子芩連湯。脈浮在丙,宜導赤散。脈沉在丁,宜瀉心湯。劉河間云:熱者脈必數,然熱甚而反致沉細,謂為寒者誤也。宜解毒加大承氣下之。或失下而脈微昏冒者,若急下之,則殘陰暴絕,不下亦死。以解毒湯,養陰退陽,則脈和而生。仲景曰: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又曰:少陰下利止,眩冒者死。蓋虛極而脫也。或虛或實,細心明辨之。

白話文:

鬱冒就是昏迷的意思,是因為鬱結而氣不順暢,導致昏沉冒昧,神志不清。《黃帝內經》說:虛寒就會導致鬱冒,但也有適合用瀉下法治療的情況。

太陽病發汗後又再次發汗,導致表裡都虛弱,就會引發昏冒。發汗後如果表症調和了就會自然痊癒,但如果裡症沒有調和,就再用瀉下法治療。(用小承氣湯)陽明病小便通暢卻腹瀉,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身體微微發熱,喘息、昏冒且無法躺臥,是因為腸胃有乾燥的糞便。(用大承氣湯)少陰病只是想睡覺,腹瀉停止但出現眩暈昏冒的就會死亡。厥陰病腹瀉不消化食物,脈象沉遲,臉色發紅,身體微微發熱,必定會出現鬱冒、出汗而痊癒。

金元名醫海藏認為是心火上炎燻灼肺部,導致神志昏迷,如果用瀉下法治療就會錯誤。應該用梔子芩連湯。脈象浮現在寸關部位(丙部),應該用導赤散。脈象沉在尺部(丁部),應該用瀉心湯。劉河間說:發熱時脈象必定快,但熱到極致反而會導致脈象沉細,認為是寒證就錯了。應該用解毒藥加大承氣湯來瀉下。如果錯失了瀉下的時機,導致脈象微弱、昏冒,這時如果急著瀉下,就會導致剩餘的陰氣突然耗竭,不瀉下也是死路一條。應該用解毒湯來滋養陰液、退散陽氣,這樣脈象調和才能活命。張仲景說:因為血虛導致厥逆,厥逆一定會伴隨昏冒。又說:少陰病腹瀉停止,卻出現眩暈昏冒的就會死亡。這是因為虛弱到極點而脫證。有時是虛證,有時是實證,要仔細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