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6)

1. 搖頭

內有痛則搖頭裡症也。風痙則獨搖頭。心絕則頭搖。狀如煙煤。直視者死。風主搖動。故頭搖多屬風。風脈必弦。(神術湯加天麻羌活防風殭蠶)

白話文:

頭部疼痛會導致搖頭,這是內在疾病的症狀。如果是風引起的痙攣,則會單獨搖頭。心臟功能衰竭時,也會出現頭搖,臉色像煤煙一樣黑,直視患者的人會被其煞氣所傷。風邪容易引起搖動,所以頭搖多半是風邪所致。風邪引起的脈象一定是弦脈。(治療此症可用神術湯,再加入天麻、羌活、防風、僵蠶)

2. 頭眩

(眩者頭旋眼花也因汗吐下後上焦虛也少陽發竅在目且居表裡之間表邪漸入於裡表中陽虛故目眩也發汗過多言亂目眩者死)

太陽汗吐下後。表裡俱虛。必眩冒。(真武湯加川芎天麻)太陽汗後不解。心下悸。頭眩。肉瞤。振振擗地。(真武湯加川芎天麻)陽明頭眩。不惡寒。能食而咳。(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加川芎天麻)少陽目眩運。脈弦數。(小柴胡湯加川芎天麻)挾血虛者。(四物芎麻湯)有痰火者。

加酒芩竹瀝。挾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芎麻)少陰利止。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白話文:

頭眩

頭暈眼花,是因為汗吐下利之後,上焦虛弱所致。少陽經的經氣循行於頭面,並連接著眼睛,又居於表裡之間,外邪慢慢侵入裡層,表面的陽氣不足,所以會出現頭暈眼花。出汗太多,言語錯亂,頭暈眼花,這種情況很危險。

太陽經因為汗、吐、下之後,表裡都虛弱,必定會頭暈目眩。(可用真武湯加川芎、天麻)太陽經出汗後症狀未解,心下悸動,頭暈,肌肉抽搐,身體發抖,好像要倒地一樣。(可用真武湯加川芎、天麻)陽明經出現頭暈,不惡寒,能吃東西,但咳嗽。(可用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加川芎、天麻)少陽經出現頭暈眼花,脈象弦數。(可用小柴胡湯加川芎、天麻)如果伴隨血虛,(可用四物湯加川芎、天麻);如果有痰火,(可在方劑中加入黃芩、竹瀝);如果伴隨氣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天麻)。少陰經的腹瀉停止了,頭暈時時發作,這種情況很危險。

3. 身體痛

(體痛乃六經俱有之症有表裡寒熱風濕之分太陽宜汗汗後脈沉遲者宜溫中暍者宜白虎湯裡寒外熱者宜先救里而後攻表寒在三陰者脈沉風在三陽者脈浮中濕者身重痛不可轉側陰毒者身大痛宛如被杖)

太陽體痛。無汗。惡寒。脈浮緊。(麻黃湯)體痛。有汗。惡風。脈浮緩。(桂枝湯)少陰體痛。吐利肢冷。(四逆湯)厥冷。下利。身痛如被杖。嘔逆。(茱萸四逆湯)一身盡痛。發熱。面黃。熱結在裡。小便利。大便閉。為蓄血。(輕則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風濕一身盡痛。

身重不可轉側。小便不利。(五苓散加蒼朮羌活)霍亂體痛。脈沉。(桂枝湯)表裡俱寒。下利清穀。身痛。救里(四逆湯)後救表。(桂枝湯)

白話文:

身體痛

身體疼痛是六經病症都會出現的症狀,可分為表裡、寒熱、風濕等不同類型。太陽經病引起的疼痛,宜發汗;若發汗後脈搏沉遲,則宜溫中;若口渴,則宜服用白虎湯;裡寒外熱的疼痛,則應先治療裡證,後再治療表證;寒邪在三陰經,脈搏沉;風邪在三陽經,脈搏浮;濕邪在體內,則身體沉重疼痛,難以翻身;陰邪毒盛,則全身劇痛,如同被杖打一般。

太陽經引起的體痛,沒有汗,惡寒,脈搏浮緊,可用麻黃湯治療。體痛,有汗,惡風,脈搏浮緩,可用桂枝湯治療。少陰經引起的體痛,伴有嘔吐、腹瀉、肢體冰冷,可用四逆湯治療。出現厥冷、腹瀉、全身疼痛如被杖打,伴有嘔吐,可用茱萸四逆湯治療。全身疼痛,發熱,面色發黃,裡熱鬱結,小便少,大便秘結,是血瘀所致,病情輕者用犀角地黃湯,病情重者用桃仁承氣湯。風濕引起的全身疼痛,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加蒼朮、羌活治療。霍亂引起的體痛,脈搏沉,可用桂枝湯治療。表裡俱寒,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伴有體痛,應先治療裡證(用四逆湯),再治療表證(用桂枝湯)。

4. 無汗

(有邪在表者有邪行里者有水飲內蓄者有陽虛者搗生薑綿裹周身擦汗自出)

太陽無汗而喘。(麻黃湯)太陽無汗。煩躁。(大青龍湯)陽明無汗。渴欲飲水。無表症者。(白虎加人參湯)少陰脈沉。發熱無汗。(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或從目出。名下厥上竭者死。投麻黃湯三大劑。而不得汗者死。汗雖出。不至足者死。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死。

白話文:

無汗

外邪在肌表、邪氣入侵內臟、體內積聚水飲、或陽氣虛弱的人,可以搗碎生薑,用棉布包裹後擦拭全身,促使汗液自然排出。

太陽病(傷風感冒)沒有汗,而且喘氣,可用麻黃湯治療。太陽病沒有汗,煩躁不安,可用大青龍湯治療。陽明病(溫熱病)沒有汗,口渴想喝水,但沒有表證(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可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少陰病(寒邪入裡)脈象沉弱,發熱但不出汗,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病僅僅出現四肢厥冷(手腳冰冷)沒有汗,病情加劇必然會傷及血液,血液可能從口鼻或眼睛流出,這種情況稱為「下厥上竭」,不治療會死亡。服用麻黃湯三劑,如果還是不出汗就會死亡;即使出汗了,但汗出不足也會有生命危險。熱病脈象洪大而有力,卻不出汗,也會死亡。

5. 自汗

(不因發散自然汗出也傷風則發熱自汗中暍則汗出惡風風濕則汗多而濡惟傷寒無汗及傳裡而熱亦有自汗又有表裡虛實之分若惡風寒者表未解也宜汗之漏不止而惡風及發汗後而惡寒者皆表虛也宜溫之汗出不惡風寒里症也宜下之陽明發熱汗多宜急下汗出如油如貫珠凝而不流皆死,將發披水盆中足露於外用糯米粉龍骨牡蠣為細末周身撲之)

太陽風傷衛。脈浮緩自汗。(桂枝湯)表虛。汗不止。(黃耆建中湯)太陽過汗。遂漏不止。惡風者。(桂枝附子湯)陽明自汗。不惡風寒。反惡熱。譫渴。便秘。(調胃承氣湯)陽明自汗。小便不利。津液竭也。急下之。(大承氣湯)肢冷。額上手背汗出。脈沉細。(四逆湯)自汗。

小便難身不熱。足冷。脈沉。(四逆湯加桂枝苓朮)吐逆。厥冷。脈沉。身痛。大汗。(人參四逆湯加桂枝耆朮)

白話文:

自汗是指非因發散而自然出汗。感冒會發熱並自汗,中暑也會汗出並怕風,風濕則汗多且汗濕。但傷寒則無汗,或傳入裡證後發熱,也可能自汗。自汗有表裡虛實之分。若怕風寒,表示表證未解,應發汗;汗不停且怕風,或發汗後怕冷,都是表虛,應溫補;汗出不畏風寒,是裡證,應瀉下;陽明經發熱汗多,應快速瀉下;汗出像油一樣,或像串珠一樣凝而不流,都是危重之兆。將要發病時,可將病人泡在水中,腳露在外面,用糯米粉、龍骨、牡蠣磨成細末,全身撒上。

太陽經風寒傷了衛氣,脈浮緩且自汗,用桂枝湯治療;表虛,汗不停,用黃耆建中湯;太陽經汗出過多,汗不停,怕風,用桂枝附子湯;陽明經自汗,不畏風寒,反而怕熱,神志不清,便秘,用調胃承氣湯;陽明經自汗,小便不利,體液耗竭,應快速瀉下,用大承氣湯;肢體冰冷,額頭、手背出汗,脈沉細,用四逆湯;自汗,小便困難,身體不熱,腳冷,脈沉,用四逆湯加桂枝、茯苓、蒼朮;嘔吐、厥冷、脈沉、身體疼痛、大汗,用人參四逆湯加桂枝、黃耆、蒼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