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振戰慄

(振者身微動正氣虛寒也戰者身大動邪正相爭也慄者心動邪氣勝也振為輕而戰為重戰在外而慄在內也)

吐下後。心下滿。氣上衝。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太陽病。汗後仍熱。心悸頭眩。肉瞤身振。(真武湯)

按經云。下後復發汗。及亡血家誤汗。必為寒振。內外俱虛也。又曰。表氣微虛。裡氣不守。邪中於陰則慄。乃知振搖之症。大抵屬虛。素問曰。寒邪傷人使人毫毛畢直。鼓頷戰慄。此素有邪。當發其汗。仲景云。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當戰汗而解。又三部脈。浮沉遲數同等。

白話文:

  • :身體微微顫動,代表正氣虛弱,體寒。

  • :身體大幅度顫抖,代表邪氣與正氣交戰。

  • :心臟跳動,代表邪氣佔優勢。

  • :輕微的顫動,像是在體表。

  • :劇烈的顫動,像是在身體外部。

  • :內心的顫抖,像是在身體內部。

  • 服用瀉藥後,胸腹部脹滿,氣往上衝,頭昏眼花,脈象沉而緊,發汗則會導致經脈受損,身體顫抖。建議服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 太陽病(感冒)患者,發汗後仍然發熱,心慌頭暈,肌肉抽搐,身體顫抖。建議服用真武湯。

  • 古籍記載,瀉藥後再發汗,以及失血患者誤汗,都會導致寒顫,這是由於內外俱虛所致。

  • 另外,外表的氣虛弱,內裡的氣無法守住,邪氣入侵陰氣,就會感到心慌。因此可知,身體顫抖的症狀大多屬於虛症。

  • 《素問》記載,寒邪傷人,會使毛髮直立,頸部發抖,這是因為體內已有邪氣,應當發汗驅邪。

  • 張仲景也說,脈象浮而緊,按壓時反而空虛,這是本虛,應該發汗驅邪來緩解。三部脈象(浮沉遲數)一致,也表示身體虛弱。

必戰汗而解。若脈浮數。按之不芤。其人不虛。汗自出而解不發戰也。外不戰但內慄者。陰中於邪也。凡傷寒欲解。則戰而汗出。此邪不勝正也。若正不勝邪。雖戰無汗。為不可治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戰汗(即身體激烈發汗)後病癥得以緩解,如果脈搏浮數,但按壓時不會感到空虛,說明患者體質並非虛弱,自然會出汗而痊癒,不必經歷戰汗。如果只是內部戰栗而外部沒有戰汗,這可能是陰部受到邪氣的影響。凡是感冒將要痊癒時,都會出現戰汗後出汗的情況,這是邪氣不敵正氣的表現。如果正氣無法戰勝邪氣,即使出現戰汗也沒有出汗,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2. 筋惕肉瞤

(汗多亡陽津液枯而,筋肉失養故筋惕惕而跳肉瞤瞤而動也)

脈微弱。汗出惡風。誤服大青龍湯。則厥逆。筋惕肉瞤。(真武湯)太陽病已汗仍發熱。頭眩。身瞤振。(真武湯或人參養榮湯)吐下後復發汗。虛煩。脈微。心痞。脅痛。氣衝眩冒。動惕。久而成痿。(桂枝苓朮甘草湯)

大抵此症。因於汗者。十有七八。不因於汗。素稟血虛。邪熱搏血。亦見此症。又有未嘗發汗。七八日筋惕而肉不瞤。潮熱。大便閉。小便澀。臍旁硬痛。此燥屎也。大柴胡下之。一虛一實。治法相懸。臨症者。可以不詳察乎。

白話文:

汗多亡陽津液枯而,筋肉失養故筋惕惕而跳肉瞤瞤而動也

意思是:出汗過多,陽氣耗損,津液枯竭,導致肌肉失養,因此筋脈會顫動跳躍,肌肉也會抽搐蠕動。

脈微弱。汗出惡風。誤服大青龍湯。則厥逆。筋惕肉瞤。(真武湯)

意思是:脈象微弱,出汗怕風,誤服大青龍湯,就會出現厥逆,筋脈跳動,肌肉抽搐。此時應當服用真武湯。

太陽病已汗仍發熱。頭眩。身瞤振。(真武湯或人參養榮湯)

意思是:太陽病已經出過汗了,但仍然發熱,頭昏眼花,身體顫抖。可以服用真武湯或人參養榮湯。

吐下後復發汗。虛煩。脈微。心痞。脅痛。氣衝眩冒。動惕。久而成痿。(桂枝苓朮甘草湯)

意思是:吐瀉之後再次出汗,心煩意亂,脈象微弱,心中堵塞,脅肋疼痛,氣上衝頭導致眩暈,身體顫動,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痿證。可以服用桂枝苓朮甘草湯。

大抵此症。因於汗者。十有七八。不因於汗。素稟血虛。邪熱搏血。亦見此症。又有未嘗發汗。七八日筋惕而肉不瞤。潮熱。大便閉。小便澀。臍旁硬痛。此燥屎也。大柴胡下之。一虛一實。治法相懸。臨症者。可以不詳察乎。

意思是:總體來說,這種症狀十之八九是由於出汗過多引起的。如果沒有出過汗,而是天生血虛,邪熱與血液交搏,也會出現這種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沒有出過汗,但七八天之後出現筋脈顫動,肌肉不抽搐,身體發熱,大便乾燥,小便不利,臍周圍硬痛,這是由於大腸燥屎引起的。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治療。

總而言之,這類症狀可以是虛證,也可以是實證,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醫生在臨牀上必須仔細辨證,不可疏忽大意。

3. 瘛瘲

(瘛者筋脈急而縮縱者筋脈緩而申一申一縮手足牽引搐搦風主動搖故也)

汗下後。日久瘛瘲。(此虛極生風小續命湯加減)不因汗下瘛瘲。(羌防芩連天麻四物之類)汗出露風。汗不流通。手足搐搦。(牛蒡根散)風溫。被火劫。發微黃色。瘛瘲(葳蕤湯)

肝為風木之臟而主筋風火搏捖。多患瘛瘲。當平肝降火。佐以和血。有痰者。二陳竹瀝為主。屬虛者。補中益氣為先。如應用小續命者。有汗去麻黃。無汗去黃芩。此常法也。若戴眼上視。汗出如珠。凝而不流太陽絕也。又有四肢𮒸𮒸。動而不已。似瘛瘲而無力抽搐者。肝絕也。汗下過度。日久變出者。多不可治。

白話文:

瘛瘲症的患者,肌肉筋脈會緊縮,然後又鬆弛,反覆伸縮,手腳會被牽引著抽搐,這是因為風邪侵入經絡,導致肌肉痙攣所致。

如果病人因發汗過度,日久出現瘛瘲,屬於虛汗過多導致氣虛生風,可以用小續命湯加減治療。如果瘛瘲並非因汗下所致,而是風邪入侵,可以使用羌活、防風、黃芩、黃連、天麻等藥物,配合四物湯之類的藥方。如果病人出汗後感受風寒,導致汗液流通不暢,手腳抽搐,可以用牛蒡根散治療。如果病人患風溫病,因熱毒熾盛,面色發黃,出現瘛瘲,可以用葳蕤湯治療。

肝臟屬風木之性,主司筋脈,容易受到風火邪氣的侵襲而導致瘛瘲。治療上應以平肝降火為主,並輔以和血止痛。如果病人伴有痰濕,可以用二陳湯、竹瀝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屬於虛證,則應以補中益氣為主。如果使用小續命湯,若病人有汗可用麻黃,無汗則可用黃芩,這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病人出現眼珠向上凝視,汗出如珠,卻凝而不流,這是太陽經脈虛損的徵兆。如果病人四肢顫抖,不停地動,看起來像是瘛瘲,但卻沒有力量抽搐,這是肝經虛損的徵兆。如果病人汗下過度,日久病情變異,則大多數難以治癒。

4. 胃實不大便

(有大便不通有大便難有大便硬皆陽明胃實之候)

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桂枝湯)陽明病。無汗而喘。(麻黃湯)陽明病。脅下硬滿而嘔舌上白胎。(小柴胡湯)陽明病。過十日脈浮。(小柴胡湯)陽明病。自汗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蜜煎導之)陽明病。

潮熱不大便。少與小承氣。不轉失氣者。無燥屎不可攻。轉失氣者。有燥屎可攻。(大承氣湯)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調胃承氣湯)陽明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臥。有燥屎也。(大承氣湯)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大便難。身微熱。

白話文:

如果便秘、排便困難或糞便乾燥硬結,都是陽明胃實的徵兆。如果六七天沒有排便,還伴隨頭痛發熱,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說明病症不在內,仍然停留在表層,可以使用桂枝湯。陽明病患者如果沒有出汗卻喘不過氣,可以服用麻黃湯。陽明病患者如果脅肋下硬滿、嘔吐、舌苔白厚,可以服用小柴胡湯。陽明病患者如果病程超過十天,脈象浮,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陽明病患者如果自汗或服用發汗藥後,小便自利,說明體內津液枯竭,雖然便秘,也不宜使用攻下藥,可以服用蜜煎導之。陽明病患者如果潮熱,沒有排便,可以少服用小承氣湯。如果沒有轉失氣,而且沒有乾燥糞便,不宜使用攻下藥;如果轉失氣,並且有乾燥糞便,則可以服用大承氣湯。陽明病患者如果不吐不瀉,心煩意亂,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陽明病患者如果小便不利,排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偶爾發熱、喘不過氣、睡不安穩,說明有乾燥糞便,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傷寒病發六七天,眼睛看不清楚,眼球不協調,沒有表裡症,排便困難,身體微微發熱,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急下之)脈浮則胃氣強。脈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陽明症喜忘。大便色黑必有蓄血。(抵當湯)無表裡證。下後脈數。不解。善飢。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

按仲景或曰。陽明潮熱不大便。與小承氣。不轉失氣者。初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此胃中初熱。未作實者也。或曰。太陽病下之腹滿。初硬後必溏。此虛熱在上。無燥屎者也。或曰陽明病。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痼瘕。初硬後必溏。以水穀不分也。或曰。

白話文:

大承氣湯快速瀉下后,如果脈象浮,代表胃氣強盛;脈象澀,代表小便次数多;浮澀脈象互相搏擊,則大便難解,脾氣虚弱。

陽明證型的患者容易忘記,大便颜色发黑一定是体内积蓄了血液。

如果沒有表裡証,瀉下后脉象仍然快,症状没有缓解,还伴随善飢,六七天没有大便,说明体内有瘀血。

张仲景曾经说过,阳明證型的患者,如果出现潮热、没有大便,服用小承氣湯后,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失氣,而且大便一开始硬,之后又会变稀,不能再服用攻下藥物,这是因为胃中刚开始发热,还没有化实。

也有说法说,太阳病患者瀉下后,腹部胀满,大便一开始硬,之后又会变稀,这是因为虚热在上,没有燥屎。

也有人说,阳明病患者,因寒邪侵犯导致无法进食,小便不利,手足突然出汗,想要形成痼瘕,大便一开始硬,之后又会变稀,这是因为水谷不分。

还有人说...

小便少者。服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初硬後必溏。須小便利屎必硬。乃可攻之。乃知仲景測大便法。皆以小便驗之。然小便利。屎必硬。固為可攻。亦有小便利。大便硬。而不可攻者。何也。陽明自汗。或發汗。小便自利。此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待其自欲大便。

與蜜煎導之。夫胃雖實。有表者汗之。半表半裡者和之。不因胃實便下也。此仲景心法。精考詳求。自無妄下之誤矣。

白話文:

小便量少的人,可以服用承氣湯。

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小便又少,而且大便先硬後軟,必須小便後大便才會硬,纔可以服用承氣湯攻下。由此可知,張仲景判斷是否可以攻下大便的方法,都是以小便的情況來驗證。

雖然小便後大便變硬,通常可以服用藥物攻下。

但是也有一些情況,即使小便後大便硬,也不可以攻下。這是因為陽明經自汗,或者服用過發汗藥後,小便量很多,這是因為體內津液已經耗竭,雖然大便硬,也不能服用藥物攻下。

應該等待病人自然想要大便時,用蜂蜜水來引導排便。

因為胃雖然實證,如果患者還有表證,就應該先發汗。如果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就應該調和。不能單純因為胃實證就服用瀉藥攻下。

5. 自利

(自利者不因攻下而自利俗名漏底是也六經皆有自利表裡寒熱治各不同)太陽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小青龍湯)太陽與陽明合疾。必自下利。(葛根湯)太陽病外症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心下痞硬。表裡不解。

(桂枝人參湯)太陽與少陽合病。自利。(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生薑瀉心湯或小陷胸湯)太陽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黃芩黃連湯)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

白話文:

「自利」指的是身體自行排出,不需要透過攻下藥物就能達到排泄的效果,俗稱「漏底」。六經皆有自利的情況,但因為表裡、寒熱不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太陽經表證未解,心中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可能口渴,可能腹瀉,可能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呼吸困難。 可以使用小青龍湯治療。

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發病,必然會出現腹瀉。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

太陽病的表證未除,卻不斷腹瀉,導致熱邪夾雜在瀉痢中,心下痞硬,表裡都未解。可以使用桂枝人參湯治療。

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發病,出現腹瀉。可以使用黃芩湯治療,如果出現嘔吐,則可以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

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卻反而是腹瀉不止,導致胸中結塊,腹瀉不止,無法喝水,患者心煩意亂。可以使用生薑瀉心湯或小陷胸湯治療。

太陽病出現腹瀉,而且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說明表證未解,呼吸困難並伴隨出汗。可以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

太陽病發病兩三天,患者無法平躺休息。

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本有寒也反下之。若利止。必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協熱利也。(黃芩湯)硬滿嘔煩。下之痞益甚。胃虛氣逆也。(甘草瀉心湯)汗解後。心下痞。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生薑瀉心湯)太陽下利。頭痛。心下痞。脅下痛。乾嘔。

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十三日過經譫語者。熱也。當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脈當微。今反和者。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下後利不止。身痛者。急當救里。(四逆湯)身痛。便調。急當救表。

白話文:

如果肚子疼痛,脈搏微弱,說明本有寒症,可以服用藥物使它向下運行。如果腹瀉停止,但胸口仍然阻塞,可以用同樣的藥物再服用四天,這叫做協調熱邪和腹瀉。如果腹部硬滿、嘔吐煩躁,服用藥物後情況反而加重,這是胃虛氣逆。如果發汗後仍然感到胸悶,還有乾嘔、食物臭味、脅肋有積水、腹部咕嚕作響、腹瀉,可以用生薑瀉心湯。如果發燒後腹瀉,伴隨頭痛、胸悶、脅肋疼痛、乾嘔、呼吸短促、出汗,但沒有畏寒,說明表症已經解除了,但裡邊還沒有和解。如果發燒超過十三天,出現神志不清,說明是熱邪入侵,應該服用藥物使它向下運行。如果小便量少,大便應該硬結,但反而出現腹瀉,用丸藥治療是不合適的。如果腹瀉不止,但脈搏反而有力,說明內部積實。如果服藥後腹瀉不止,而且身體疼痛,應該急救裡寒。如果身體疼痛,但大便通暢,應該急救表寒。

(桂枝湯)下利心痞。復下之。利不止。治以理中。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過經十餘日。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微滿微煩。(調胃承氣傷以上皆太陽)陽明病。潮熱。大便溏。胸脅滿。(小柴胡湯)無表裡症。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

下後脈數不解。而利不止。必便膿。(黃芩湯柏皮湯)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滑而數。有宿食也。(大承氣湯)臟結如結胸狀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舌上胎滑者難治。(以上皆陽明)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微利。此本柴胡症。下之不利。

白話文:

桂枝湯治療下痢心悶,再次服用後仍然腹瀉不止,用理中湯治療效果顯著。理中湯能夠調理中焦,而這種腹瀉是下焦的問題。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經期過後十多天出現想吐、胸痛、大便稀溏、稍微腹脹、稍微心煩的情況。調胃承氣湯、傷寒論中的其他太陽病症,都有陽明病症狀,例如潮熱、大便稀溏、胸脅脹滿。

小柴胡湯治療沒有表裡症,發熱七、八天,脈象雖然浮數可以服用下藥,但是服用下藥後脈象仍然浮數,而且腹瀉不止,必然會排出膿。

黃芩湯、柏皮湯治療陽明少陽合病,一定會腹瀉,脈象不滑而數,有宿食。

大承氣湯治療臟腑積聚如同結胸一樣,持續腹瀉,寸脈浮,關脈小而細、沉而緊,舌苔滑膩的人難治。以上都是陽明病症。

病發十三天不解,胸脅脹滿還想吐,下午發熱,稍微腹瀉,這是柴胡證,服用下藥後腹瀉不止。

今反利者。誤以丸藥下之也。潮熱者。實也。(先以柴胡解外復以柴胡加芒硝,此條當屬少陽)自利。不渴。屬太陰。臟有寒也。(四逆輩)太陰病。脈弱自利。設當行芍藥大黃者。宜減之。以胃弱易動故也。脈浮而緩。手足溫者。當發身黃。若小便利者。不發黃。至七八日。

雖暴下利。必自止。以脾家穢腐當去故也。(平胃散加穿山甲以上皆太陰)少陰病。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少陰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下焦虛寒。(四逆湯)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四逆散)少陰病。

白話文:

現在腹瀉的人,可能是誤服丸藥導致的。發熱潮紅的人,是實證。(可以用柴胡先解表,再用柴胡加芒硝,這屬於少陽證)腹瀉不渴的,屬於太陰證,內臟有寒氣。(屬於四逆證)太陰病脈象虛弱,並且腹瀉,如果原本要使用芍藥和大黃,就要減量,因為胃氣虛弱容易受影響。脈象浮而緩,手腳溫熱的,會發黃疸。如果小便量少,就不會發黃疸。到七八天,即使突然腹瀉,也都會自行停止,因為脾臟要排除穢濁之氣。(平胃散加穿山甲,以上都是太陰證)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來,只想睡覺,五六天腹瀉並且口渴,是少陰虛,所以才會引水自救。如果小便顏色白,則是下焦虛寒。(四逆湯)少陰病,腹瀉、咽喉疼痛、胸悶心煩。(豬膚湯)少陰病,四逆、腹瀉、下腹沉重。(四逆散)

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眠。(豬苓湯)少陰病。下利清水。純青。心下痛。口乾燥(大承氣湯急下之)少陰腹痛。小便不利。下利膿血。(桃花湯)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肢重而痛。自下利者。此為水氣或咳或嘔。或小便利者。(真武湯)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

厥逆脈微。反不惡寒。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服湯後。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利。脈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必自愈。

白話文:

病人連續六七天腹瀉,咳嗽並伴隨嘔吐和口渴,心煩意亂,難以入眠。還有少陰病患者腹瀉清水,顏色純青,心下疼痛,口乾舌燥;少陰病患者腹痛,小便不利,腹瀉膿血;少陰病患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從下腹部開始腹瀉,這可能是水氣引起,也可能伴隨咳嗽或嘔吐,或小便量少。少陰病患者腹瀉清穀,體內寒冷,體表發熱,四肢厥逆,脈象微弱,卻不畏寒,面部發紅,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腹瀉停止,脈象消失。少陰病患者腹瀉,脈象微弱,可以用白通湯治療,如果腹瀉不止,四肢厥逆,無脈,乾嘔心煩,可以加豬膽汁。服藥後脈象突然出現,則病人會死亡,脈象稍微恢復,則病人會活下來。少陰病患者脈象緊緊按壓七八天才開始腹瀉,脈象微弱,手腳卻反常地溫暖,脈象緊緊按壓後反倒消失,表示疾病將要好轉,一定會自行痊癒。

少陰病。脈沉微欲臥。汗出而煩。欲吐自利。煩躁不寐者死。少陰病。利止。眩冒者死。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死。(以上皆少陰)下利慾飲水者。熱也。(白頭翁湯)厥陰病。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四逆湯)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

下利。厥逆惡寒。(四逆湯)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四逆湯)下利。脈沉遲。面少赤。身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下虛必微厥。(四逆湯)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發熱下利。厥不止者死。汗不止者亦死。下利脈反實者死。(以上皆厥陰)

白話文:

少陰病,脈搏沉微,患者想要躺下休息,並且出汗、感到煩躁,想吐又想拉肚子,煩躁不安,睡不著覺,這樣的人就會死。少陰病,腹瀉停止,頭昏眼花,也會死。少陰病,怕冷,身體蜷縮,拉肚子,手腳冰冷,也會死。(以上都是少陰病)腹瀉想喝水,這是熱證。(可以用白頭翁湯治療)

厥陰病,脈搏浮而緩慢,表面發熱,內裡卻寒冷,腹瀉排出清澈的穀物水。(可以用四逆湯治療)大量出汗,熱度不退,身體緊繃,四肢疼痛。

腹瀉,四肢厥逆怕冷。(可以用四逆湯治療)腹瀉排出清澈的穀物水,不能攻表,出汗必定會脹滿。(可以用四逆湯治療)腹瀉,脈搏沉而慢,臉色略微發紅,身體微微發熱,腹瀉排出清澈的穀物水,一定會感到頭昏腦脹,出汗後才會解脫,身體虛弱就會輕微厥逆。(可以用四逆湯治療)發熱腹瀉,四肢厥逆,躁動不安,睡不著覺,就會死。發熱腹瀉,厥逆不止,也會死。出汗不止也會死。腹瀉,脈搏卻很強勁,也會死。(以上都是厥陰病)

按下利有寒熱之分。最宜詳辨。凡寒瀉者。口不燥渴。臍下多寒。小便清利。脈來沉遲細軟無力。完穀不化。糞色淡白。或淡黃色。或如騖溏。或身雖熱。手足逆冷。皆為寒也。凡熱瀉者。口必燥渴。臍下多熱。小便黃赤。或澀而不利。脈來數大。或浮。或滑。或弦。糞色焦黃。

或熱而臭。或糞出聲響。得涼藥與冷飲則減。得熱藥與熱飲則增。皆為熱也。熱瀉亦有邪熱不殺穀者。與寒瀉之完穀不化相似。當以他症。及脈色辨之。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經。身體四逆。屬少陰厥陰二經。身熱者。皆屬陽明經。然陰利有反發熱者。不可因其熱遂以為陽也。

白話文:

按下利的寒熱之分

按下利,也就是拉肚子,分為寒瀉和熱瀉兩種,要仔細辨別。

一、寒瀉:

  • 口不乾燥渴水
  • 肚臍下方冰冷
  • 小便清澈,排尿順暢
  • 脈象沉細遲緩,無力
  • 食物消化不良
  • 糞便顏色淡白,或淡黃色,或稀薄如水
  • 即使身體發熱,手腳卻冰冷

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寒瀉。

二、熱瀉:

  • 口腔乾燥,渴想喝水
  • 肚臍下方發熱
  • 小便黃色,甚至排尿困難
  • 脈象快速有力,或浮或滑或弦
  • 糞便顏色焦黃,或發熱且有臭味,或排便時發出聲音
  • 遇到涼藥或冷飲症狀減輕,遇到熱藥或熱飲症狀加重

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熱瀉。

三、特殊情況:

  • 熱瀉也有可能是邪熱未傷到食物,與寒瀉的消化不良相似。需要觀察其他症狀和脈色來辨別。
  • 身體不發熱,手腳溫暖的,屬於太陰經。
  • 四肢冰冷的,屬於少陰或厥陰經。
  • 身體發熱的,屬於陽明經。
  • 但是陰寒引起的腹瀉,也有可能反覆發熱,不能單憑發熱就判斷為陽明經。

未可下而早下之內虛熱入名為挾熱下痢。

凡胃虛脈弱。熱渴自利者。必用四君子湯。如發熱者。四君子加柴胡黃連。若腹滿。小便不利。五苓散。合理中湯。嘔則加藿香半夏陳皮生薑。濕則加蒼朮。脹則加厚朴。腹痛加芍藥木香。如脈浮者。表邪未解。小青龍去麻黃。加芫花。此散表兼治水也。凡下利不可發汗。當先治利。利止則正氣復。而邪自解。蓋因利內虛。若誤汗之。則內外皆虛。變證危殆。

白話文:

如果還沒到可以服用瀉藥的時候就急著服用,導致體內虛弱而發熱,就會造成所謂的「挾熱下痢」。

凡是胃虛弱、脈搏微弱、口渴、腹瀉的人,一定要服用四君子湯。如果發熱,可以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柴胡黃連。如果肚子脹滿、小便不暢,可以用五苓散和理中湯合用。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加藿香、半夏、陳皮、生薑。如果感覺濕氣重,可以加蒼朮。如果肚子脹,可以加厚朴。如果肚子痛,可以加芍藥和木香。如果脈搏浮,表示外感風寒未解,可以用小青龍去麻黃,再加芫花,這樣可以同時散寒和利水。一般來說,下痢的時候不能發汗,應先治療腹瀉。腹瀉止住後,正氣就會恢復,邪氣自然消散。因為腹瀉本身就是內虛所致,如果誤用發汗藥,就會導致內外皆虛,病情變化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