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傷寒括要》~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乾嘔

(熱在胃脘心下痞結故乾嘔)

太陽汗出。乾嘔。桂枝湯)少陰下利。乾嘔。(姜附湯)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身微熱。乾嘔微喘。或自利。(小青龍湯)太陽頭痛。心下痞。硬滿。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膈上有寒飲。乾嘔(四逆湯)少陰下利。厥逆無脈。乾嘔而煩。(白虎湯加豬膽汁)

白話文:

熱氣停留在胃脘和心下,造成痞結,因此乾嘔。

2. 噫氣

(說文云飽食息也俗作噯因胃弱而不和虛氣上逆也)

汗解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生薑瀉心湯)汗吐下後。心下痞滿。噫氣。不下利者。(旋覆代赭石湯)虛而噫氣。脈弱。神困。(四君子湯加枳桔姜)

白話文:

《說文》上說:「飽食息也」,通俗來說就是飽食後打嗝。有些人因為胃弱,導致胃氣不和,虛氣上逆,就會打嗝。

發汗後,心窩部位感到痞硬,乾嘔而且食物有臭味,肋骨下方有水氣,肚子裡發出雷鳴般的聲音,並且腹瀉。這種情況可以用生薑瀉心湯治療。

發汗、吐瀉後,心窩部位感到痞滿,打嗝,但沒有腹瀉。這種情況可以用旋覆代赭石湯治療。

如果身體虛弱,而且打嗝,脈搏微弱,精神疲乏,可以用四君子湯加枳實、橘皮、生薑治療。

3.

(古稱噦者,即今所謂呃逆也。東垣以噦為乾嘔者,非也。多因胃寒,亦有胃熱,不可不辨。病人煩躁,自覺熱甚,他人按其肌則冷,此無根失守之火,非實熱也,乃水極似火。若不識此而誤用寒涼下咽,則敗矣。可不謹乎?)

吐下後。虛極得噦。胃中寒也。(理中湯加丁香半夏)陽明脈弦浮大。鼻乾。發黃。小便難潮熱。時時噦。(小柴胡湯)胃熱。便硬。(承氣湯)胃雖熱。便未硬。(瀉心湯)胃虛熱而噦。(橘皮竹茹湯主之)因痰而噦。(半夏生薑湯)病人自覺熱。他人捫其肌則冷。(附子理中湯冷服兼以硫黃乳香散齅之並灸期門中脘氣海關元)有瘀血而噦者。難治。

白話文:

(古稱噦者,即今所謂呃逆也。東垣以噦為乾嘔者,非也。多因胃寒,亦有胃熱,不可不辨。病人煩躁,自覺熱甚,他人按其肌則冷,此無根失守之火,非實熱也,乃水極似火。若不識此而誤用寒涼下嚥,則敗矣。可不謹乎?)

  • 古時候所說的噦,就是現在所說的呃逆(打嗝)。李東垣認爲噦是乾嘔,並不正確。噦多是因爲胃寒,但也可能是胃熱,這需要仔細辨別。患者可能會感到煩躁,並且自己感覺非常熱,但別人觸摸他的皮膚時會感覺冷,這種情況是因爲體內虛火上炎,不是真正的實熱,而是陰寒極重造成的假象。如果不瞭解這一點而誤用寒涼藥物,治療就會失敗。所以必須謹慎。

(吐下後。虛極得噦。胃中寒也。(理中湯加丁香半夏)陽明脈弦浮大。鼻乾。發黃。小便難潮熱。時時噦。(小柴胡湯)胃熱。便硬。(承氣湯)胃雖熱。便未硬。(瀉心湯)胃虛熱而噦。(橘皮竹茹湯主之)因痰而噦。(半夏生薑湯)病人自覺熱。他人捫其肌則冷。(附子理中湯冷服兼以硫黃乳香散齅之並灸期門中脘氣海關元)有瘀血而噦者。難治。)

  • 嘔吐或腹瀉後,身體極度虛弱導致噦,這是因爲胃寒(可用理中湯加丁香和半夏)。
  • 陽明脈象表現爲弦浮大、鼻腔乾燥、皮膚髮黃、小便困難且身體發熱伴有噦的情況(可用小柴胡湯)。
  • 如果是胃熱導致便祕(可用承氣湯)。
  • 若胃雖熱但還未造成便祕(可用瀉心湯)。
  • 胃虛熱引起的噦(可用橘皮竹茹湯)。
  • 由痰溼引起噦的情況(可用半夏生薑湯)。
  • 患者自覺發熱,但他人觸碰皮膚卻感覺冰冷(可用附子理中湯冷服,並配合硫磺乳香散吸入及灸法施於期門、中脘、氣海、關元等穴位)。
  • 如果是由於瘀血導致的噦,則較難治癒。

4. 衄血

(衄者鼻中出血也肺開竅於鼻血得熱則隨火上逆故雜症以衄為裡熱也經曰傷寒失汗致衄與黃麻湯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與小承氣湯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發其汗邪解則血不擁盛而迫上故傷寒衄為表熱也古人以血為紅汗故曰奪血者毋汗此為衄過多或脈微者言也。成流者不須服藥當與水解點滴者邪猶在經當散其邪。

經曰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或從目出名下厥上竭死症也但頭汗而身無汗亦衄症之逆)

太陽脈浮緊。不發汗。致衄者。(麻黃湯)陽明口乾。鼻燥。脈浮緊。必衄。(黃芩湯)陽明漱水不欲咽。(黃芩芍藥湯)衄家脈微。(犀角地黃湯)衄多不止。(茅花湯加黃芩黃連墨汁)衄忌寒藥。涼水過多。必成蓄血結胸。(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鼻子流血,就是鼻腔出血,因為肺經與鼻子相通,若熱氣上湧,就會引起鼻出血,所以鼻子流血是內熱的徵兆。古書記載,傷寒病患失汗也會造成鼻子流血,如果服用黃麻湯六七天仍然便秘,伴隨頭痛發熱,小便清澈,則表示病氣仍在表層,需要發汗祛邪,血氣就不會鬱積而上湧,所以傷寒引起鼻子流血,是表熱的表現。古人認為血如同紅色的汗水,所以說「奪血者毋汗」,也就是說如果鼻出血過多或脈搏微弱,就不宜發汗。如果血流不止,不必服藥,用清水點滴即可。如果病邪仍在經絡中,需要散邪。

古書記載,少陰病症,患者只是身體發冷,沒有汗,如果強行發汗,必然會導致血氣逆行,從口鼻或眼睛流出,稱為「下厥上竭」,是一種危急的病症。如果頭部有汗,而身體沒有汗,也是鼻出血的逆症。

太陽脈浮緊,不發汗,導致鼻出血,可以服用麻黃湯。陽明經患者口乾舌燥,鼻腔乾燥,脈搏浮緊,必然會鼻出血,可以服用黃芩湯。陽明經患者漱口時,覺得水不好吞咽,可以服用黃芩芍藥湯。如果鼻出血患者脈搏微弱,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如果鼻出血不止,可以服用茅花湯,並加入黃芩、黃連和墨汁。鼻出血忌寒藥和過量冷水,否則會導致淤血積聚在胸腔,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嚴重者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

5. 吐血

(失汗失下蓄熱而成吐血亦或誤汗誤下所致)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黃芩湯)咽痛。吐血。面赤斑斑如錦紋。為陽毒。(升麻鱉甲湯)燥渴。吐鮮血。(黃連解毒湯加丹皮生地吞四生丸)不渴。吐血如豬肝。(理中湯加墨汁)

白話文:

如果喝了桂枝湯後吐了,之後可能會吐膿血;如果咽喉痛、吐血、臉頰發紅、出現像錦緞一樣的斑紋,就是陽毒;如果口乾舌燥,吐鮮血,可以服用黃連解毒湯加丹皮生地,再吞服四生丸;如果沒有口渴,吐出的血像豬肝一樣,可以服用理中湯加墨汁。

6. 便膿血

(便膿血皆是傳經熱邪或與微涼或用疏導陽症血色鮮紅者易治陰症血色如豬肝遲而有力者可治無力者難治凡下血脈小者生身熱脈大者多死)

陽明下血譫語。夜則見鬼。為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加當歸生地丹皮)少陰下利膿血。(桃花湯)色紫黑。(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大便帶膿血,可能是經絡熱邪所致,或者寒涼之氣入侵,或用疏通的方法治療。血色鮮紅,容易治癒;血色像豬肝般暗紅,且血流遲緩有力,也可治療;血流無力,則難以治癒。下血脈搏微弱的,容易導致身體發熱;脈搏強勁的,大多會死亡。

陽明經下血,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夜間會看到鬼魂,這是熱邪入侵血室造成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當歸、生地、丹皮治療。少陰經下血,伴隨腹瀉,排出膿血,顏色紫黑,可以用桃花湯治療。理中湯則可以主治這種情況。

7. 蓄血

(當汗不汗則為血結胸腹硬滿手按則痛若小便不利乃水與氣也若小便自利為有蓄血許學士云蓄血在上其人喜忘蓄血在下其人如狂屎血身黃必蓄血)

太陽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桃仁承氣湯)陽明病喜忘。大便黑為蓄血。在上。(犀角地黃湯)在中。(桃仁承氣湯)在下。(抵當湯)

白話文:

當一個人出汗困難,很可能就是血液淤積在胸腹部,造成胸腹脹滿,按壓時疼痛。如果小便不順暢,說明水氣停留。如果小便通暢,就可能是血液蓄積在體內。許學士認為,血液蓄積在身體上部,人就會容易忘記事情;血液蓄積在身體下部,人就會像發狂一樣;大便帶血,身體發黃,都是血液蓄積的典型表現。

太陽病症沒有完全解除,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像發狂一樣,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陽明病患者容易健忘,大便黑色是血液蓄積的症狀。如果血液蓄積在身體上部,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如果蓄積在身體中部,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如果蓄積在身體下部,可以用抵當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