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卷上 (10)
卷上 (10)
1. 手足汗
(胃主四肢為津液之主手足汗出為熱聚於胃是津液旁達也經曰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已硬宜下之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欲作痼瘕不可下)
陽明譫渴滿閉。手足汗出。(大承氣湯)中寒不能食。水穀不化。手足汗出。(理中湯)
白話文:
手足汗
手腳出汗,是因為胃部積熱,導致體內津液外洩。經書上說,如果手腳大量出汗,大便乾燥,應該瀉下通便。若是陽明經寒邪內盛,導致吃不下東西,小便不利,手腳出汗的情況又將成為慢性疾病,則不宜瀉下。
陽明經熱盛,煩渴口乾,腹部脹滿便秘,伴隨手腳出汗,則可用大承氣湯治療。若是陽明經寒邪內盛,吃不下東西,水穀消化不良,伴隨手腳出汗,則可用理中湯治療。
2. 動氣
(藏氣不調,肌膚間築築跳動,病人先有痞積,而後感寒,醫者不知,妄施汗下,致動其氣,隨藏所主,而見於臍之左右上下,獨不言當臍者,脾為中州,以行四臟之津液,左右上下且不宜汗下,何況中州,其敢輕動乎!)
動氣在右。誤汗則衄,煩渴,飲即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湯)誤下則津渴,咽燥,鼻乾,眩悸。(人參白虎湯加川芎)動氣在左,誤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先服防風白朮牡蠣湯,汗止服小建中湯)誤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雖身熱而蜷臥。(先服甘草乾薑湯,後服小建中湯)動氣在上。
誤汗則氣上衝心。(李根湯)誤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灌。(竹葉湯)動氣在下。誤汗則無汗,心大煩,骨節痛,目暈,惡寒,食即吐。(先服大橘皮湯,吐止小建中湯)誤下則腹滿,頭眩,食則下清穀。(甘草瀉心湯)
白話文:
動氣
氣血運行失調,導致皮膚肌肉跳動。病人起初有腹部腫塊,之後感覺寒冷,醫生卻不明原因,錯誤地使用發汗或瀉下方法,結果導致氣機紊亂。氣的運行受臟腑影響,因此症狀會出現在肚臍周圍(上下左右),但唯獨肚臍處沒有症狀。因為脾臟位於腹部中央,負責運化全身津液,肚臍周圍都不宜使用發汗或瀉下療法,更何況是腹部中央,怎能輕易擾動呢?
若氣機紊亂在右側,錯誤使用發汗療法會導致鼻出血、煩躁口渴,喝水就吐。(先服用五苓散,然後服用竹葉湯)錯誤使用瀉下療法則會口乾舌燥、咽喉乾燥、鼻乾、頭暈心悸。(服用人參白虎湯加川芎)
若氣機紊亂在左側,錯誤使用發汗療法會導致頭暈、持續出汗、肌肉抽搐。(先服用防風白朮牡蠣湯,出汗停止後服用小建中湯)錯誤使用瀉下療法則會腹部絞痛、食慾不振,雖然身體發熱卻蜷縮臥床。(先服用甘草乾薑湯,然後服用小建中湯)
若氣機紊亂在上部,錯誤使用發汗療法會導致氣往上衝,衝擊心臟。(服用李根湯)錯誤使用瀉下療法則會手腳冰冷、煩躁、身體浮腫冰冷、自汗不止、想大量喝水。(服用竹葉湯)
若氣機紊亂在下部,錯誤使用發汗療法會導致不出汗、心煩意亂、關節疼痛、頭暈目眩、惡寒、吃東西就吐。(先服用大橘皮湯,嘔吐停止後服用小建中湯)錯誤使用瀉下療法則會腹部脹滿、頭暈、吃東西就拉肚子。(服用甘草瀉心湯)
3. 渴
(凡渴問所飲欲冷欲熱欲多欲少飲多而欲冷者陽渴也飲少而喜溫者陰渴也隔明不甚渴太陰乃大渴有救腎花粉知母是也有利小便茯苓豬苓是也太陽無汗而渴禁白虎湯陽明汗多而渴禁五苓散大抵在表渴少在裡渴多三陽或渴不如三陰之甚也渴欲飲水稍稍與之若不與無以解其枯燥若過多恐成動悸水結胸咳嘔䭇噦腫滿下利等症可不慎哉
太陽汗後。煩渴。少少與水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五苓散)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症。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桂枝湯汗後。煩渴脈洪大。(白虎加人參湯)陽明脈長微洪。無汗而渴。(葛根解肌湯)陽明惡熱。自汗。面赤。譫渴。脈洪數。(人參白虎湯加花粉黃連)陽明腑症。
譫黃狂渴。脈沉數。(大承氣湯)陽毒。目赤。唇焦。鼻如煙煤,渴而脈實。(三黃石膏湯)少陽渴。(小柴胡去半夏加天花粉葛根)少陰渴而下利。但欲寐。小便白。(四逆湯)少陰渴。自利。純青色水者。(大承氣湯)厥陰消渴。大熱。甚則譫閉。舌卷囊縮。(大承氣湯)食少而渴。
胃脈弱者。宜白朮茯苓。勿用涼藥益傷中氣。
白話文:
渴
口渴的原因,要看病人想喝冷水還是熱水,想喝得多還是喝得少。喝得多想喝冷水是陽虛引起的口渴;喝得少喜歡喝溫水是陰虛引起的口渴。隔天不怎麼渴是太陰證,但太陰證有時也會非常渴。治渴的藥物,知母、天花粉有利尿作用;茯苓、豬苓也是利尿藥。太陽病無汗而渴,不能用白虎湯;陽明病汗多而渴,不能用五苓散。總的來說,表證口渴較輕,裡證口渴較重;三陽證的口渴不如三陰證的嚴重。口渴想喝水,應該少量多次給予,不給水則難以緩解乾燥,但給水過多,則可能導致心悸、水腫、胸悶咳嗽、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不可不慎。
太陽病汗後煩渴,少量給水;如果脈浮、小便不利、微熱,用五苓散。服藥六七天症狀未解,且伴有表裡症,口渴想喝水,但水喝下去就吐,稱為水逆,也用五苓散。桂枝湯服用後煩渴,脈洪大,用白虎加人參湯。陽明病脈象長而微洪,無汗而渴,用葛根湯。陽明病惡熱、自汗、面紅、口渴煩躁、脈洪數,用人參白虎湯加天花粉、黃連。陽明腑證,神志昏迷、黃疸、狂躁、口渴,脈沉數,用大承氣湯。陽明熱毒,眼睛紅、嘴唇幹裂、鼻孔像煤煙一樣黑,口渴,脈象實,用三黃石膏湯。少陽病口渴,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天花粉、葛根。少陰病口渴且腹瀉,只想睡覺,小便清白,用四逆湯。少陰病口渴、腹瀉,拉的是純綠色水,用大承氣湯。厥陰病消渴,大熱,嚴重時會神志昏迷、大小便閉塞、舌頭卷縮,用大承氣湯。飲食減少而口渴,胃氣虛弱者,宜用白朮、茯苓,不宜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傷中氣。
4. 口燥舌乾
(乾燥俱為熱症有因汗下後而得者有不因汗下而得者或和解或微汗或急下或微下當考兼見之症而施治經謂咽乾不可汗以其多里症故也)
陽明便硬。舌乾口燥者。(調胃承氣湯)少陽口苦舌乾。(小柴胡湯加天花粉乾葛)陽明身熱。背惡寒。口燥舌乾。(白虎加人參湯)少陰口燥咽乾。下利清水。色純青。恐熱消腎汁。(大承氣湯急下之)燥干脈沉。足冷者。多死。
白話文:
口燥舌乾
口乾舌燥都是熱症,有的因出汗後引起,有的則不因出汗而起。治療時要考慮伴隨的症狀,如發汗、輕微出汗、急瀉、輕微腹瀉等,再根據實際情況用藥。經書上說咽喉乾燥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因為大多數情況是裡熱的病症。
陽明經證,大便乾燥,舌乾口燥,用調胃承氣湯。少陽經證,口苦舌乾,用小柴胡湯加天花粉、葛根。陽明經證,身熱、背部惡寒、口燥舌乾,用白虎加人參湯。少陰經證,口燥咽乾,腹瀉稀薄清水樣大便,顏色青綠,恐怕是熱邪耗傷了腎陰,要用大承氣湯急下。如果表現為乾燥、脈象沉弱、腳冷,多半凶險。
5. 嘔吐
(嘔者有物有聲而漸出,吐者無聲有物而頓出,乾嘔者有聲而無物也。嘔則或寒或熱,吐則但寒無熱,蓋邪傳裡多嘔症。生薑為嘔家聖藥,散逆氣也;半夏為嘔家要藥,去痰水也。嘔家雖有陽明症,不可攻者,謂氣逆尚未收斂為實也。熱者脈數煩渴,寒者脈遲逆冷,有水氣者先渴後嘔腹滿怔忡,有膿血者吐儘自愈,不煩治也。)
初病起,即嘔吐,寒傷胃也。(霍香正氣散)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半夏湯)陽明嘔吐,得湯反劇者,屬上焦。(葛根半夏湯)太陽與少陽合病,下利而嘔。(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陽明有寒而嘔。(吳茱萸湯)發熱,口苦,脈弦數,而嘔,或心煩喜嘔,或胸脅滿痛。
寒熱而嘔,或日晡發熱而嘔。(並用小柴胡湯加半夏生薑)潮熱便閉而嘔。(大柴胡湯)太陰腹滿痛,脈沉。(理中湯加藿香姜橘)少陰嘔,肢冷,脈沉細(四逆湯加橘半生薑)厥陰吐涎沫,逆冷,脈沉微。(茱萸四逆湯加橘半)少陰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利而渴,小便白。
(四逆湯)似嘔似喘,憒憒無奈。(大橘皮湯主之)虛煩嘔吐。(竹葉石膏湯加姜橘)先嘔後渴,宜與水解;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茯苓半夏湯加姜橘)嘔而脈弱,小便利,身微熱,厥冷者,多難治。(四逆湯加生薑)
白話文:
嘔吐
嘔吐分為幾種類型:嘔吐是慢慢地、伴隨聲音地排出胃中之物;吐則是快速地、不伴隨聲音地排出胃中之物;乾嘔則是有聲音卻沒有東西吐出來。嘔吐的原因可能是寒或熱,而單純的吐則多為寒證而非熱證。邪氣入侵內臟常會導致嘔吐。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良藥,可以散解逆氣;半夏也是治療嘔吐的重要藥物,能去除痰水。雖然有些嘔吐屬於陽明症,但如果氣逆尚未收斂,則不宜攻邪。熱證嘔吐的症狀為脈搏快速、口渴;寒證嘔吐則脈搏遲緩、身體冰冷;若伴隨水氣則先口渴後嘔吐,並伴隨腹部脹滿、心悸不安;若嘔出膿血,則通常會自行痊癒,不必特別治療。
初期疾病發作即嘔吐,這是寒邪傷及胃部所致。(可用霍香正氣散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沒有腹瀉,但有嘔吐的情況。(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陽明經嘔吐,服用湯藥後症狀加劇,這是上焦的問題。(可用葛根半夏湯治療)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有腹瀉且伴隨嘔吐。(可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陽明經有寒邪而導致嘔吐。(可用吳茱萸湯治療)發熱、口苦、脈搏弦數且嘔吐,或心煩易嘔,或胸脅部脹滿疼痛。(治療方法未提及)寒熱交替且嘔吐,或在下午發熱並嘔吐。(可用小柴胡湯加半夏生薑治療)潮熱、便秘且嘔吐。(可用大柴胡湯治療)太陰經腹部脹滿疼痛,脈搏沉弱。(可用理中湯加藿香姜橘治療)少陰經嘔吐,四肢冰冷,脈搏沉細。(可用四逆湯加橘半生薑治療)厥陰經嘔吐涎沫,身體冰冷,脈搏沉微。(可用茱萸四逆湯加橘半治療)少陰經想吐但吐不出來,只想睡覺,五六天腹瀉且口渴,小便清澈。(可用四逆湯治療)既像嘔吐又像喘息,神志不清、無力。(可用大橘皮湯治療)虛煩導致嘔吐。(可用竹葉石膏湯加姜橘治療)先嘔吐後口渴,宜用利水藥物;先口渴後嘔吐,是水停留在心下所致。(可用茯苓半夏湯加姜橘治療)嘔吐且脈搏微弱,小便通暢,身體微微發熱,手腳冰冷,這種情況多難治療。(可用四逆湯加生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