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溯源集》~ 凡例 (1)
凡例 (1)
1. 凡例
傷寒論一書,按長沙公自序,原云傷寒卒病論合十六卷。至西晉王叔和編次之後,其卒病論六卷,早已云亡,後人不得復見。相傳謂叔和又次為三十六卷,至金成無己,因王氏之遺書,又注為傷寒論十卷,非唯仲景之舊不得復睹,即叔和之書,亦杳不可見矣。第閱叔和所作傷寒序例一篇,其妄用經文,創立謬說,亦殊不足睹,不若遺亡之為愈也。
其成氏注本,原云十卷,今行於世者,究僅七卷。以辨脈平脈為第一卷,其言原系仲景原文,亦不為過。但第二卷傷寒例一篇,乃王叔和所作,非仲景原文,因何亦列於七卷之中,而反居仲景六經之前?非唯文理背謬,且冠履倒置,棼亂錯雜矣。其第七卷,雖有霍亂陰陽易,及瘥後諸復症,允為仲景原文,而後之諸可與不可,又非長沙之筆矣。何以知之?其卷首云:「夫以疾病至急,倉卒難尋,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為易見也。」如此語氣,確為叔和所集。況大法春宜汗,及春宜吐秋宜下之說,於理未通,均屬可刪,故皆去之。但就三陽三陰六經之證治,正變之不同,剖明其立法之因,闡發其制方之義而已,共二十二篇,仍分十卷,悉依仲景之舊。
太陽一經,而分上中下三篇者,其源始於宋許學士叔微。明新安方中行先生作傷寒條辨,遂因其說,而分三篇,以風傷衛為上篇,寒傷營為中篇,風寒兩傷營衛為下篇。江右喻嘉言先生作尚論篇,亦不改其法,而仍為三篇。雖不知長沙立論時作何次序,而以理推之,可稱允當。今不敢變易其法,仍作三篇。
陽明一經,舊未分篇,而仲景原文中,已先設問答云:「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此即仲景分篇之義也。據此分篇,大都不失作者之意,或亦未為不可耳。尚論雖分三篇,而曰不從茲起見,故次序未清。今依仲景原文,分作三篇。而於太陽陽明篇內,又以能食者為中風,不能食者為中寒,分作二段,庶令讀者瞭然,自無疑惑。
至於少陽一經,成氏注本及方注,皆短簡寂寥,不滿數節,即喻本稍有所增,亦不過廿條而已。其餘柴胡湯證,應在少陽篇者,皆誤入太陽篇,經絡混淆,篇帙紊亂,殊不成篇。今以少陽首條:「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小柴胡主之」一條為主病,遂以小柴胡為主方,遞推其變證不同者,如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及柴胡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皆小柴胡湯之變法也,悉隸於後,而成一篇,庶令散亂者各歸本篇,易於尋討。又以合病並病附續於後,以盡三陽經之變態,而三陽之證治終矣。
太陰條治無多,而霍亂一證,亦屬太陰寒邪所致,故以之附後而作一篇。少陰屬坎,雖為陰臟,而真陽藏於寒水之中,乃陰極陽生之處,最不宜於無陽,故專重陽氣。然陽邪熾盛,耗竭真陰,使津液喪亡,亦非細故。前輩皆雜亂不分。
白話文:
《傷寒論》一書,據長沙張仲景自序,原為《傷寒卒病論》合十六卷。到西晉王叔和整理後,其中《卒病論》六卷已亡佚,後人無法再見到。相傳王叔和又將其整理成三十六卷。到了金代成無己,利用王叔和的遺書,又注釋為《傷寒論》十卷。不僅仲景的原本已無法看到,就連王叔和的書也完全不見了。只讀到王叔和所作的《傷寒論》序例一篇,其妄用經文,創立謬誤的說法,也毫無參考價值,不如遺失了更好。成氏注本原云十卷,現今流傳的僅剩七卷。以辨脈平脈為第一卷,其內容本是仲景原文,也並無不妥。但第二卷《傷寒例》一篇,是王叔和所作,非仲景原文,為何也列入七卷之中,而且排在仲景六經之前?不僅文理不通,而且前後倒置,混亂不堪。第七卷,雖然有霍亂陰陽以及痊癒後諸多後遺症的內容,確實是仲景原文,但後面的「可與不可」等方劑,就不是長沙張仲景所寫的了。怎麼知道呢?因為卷首寫道:「因為疾病緊急,倉促之間難以查找,所以重新收集了諸多可治與不可治的方劑,以三陰三陽的病症為較易辨識的標準。」這種語氣,肯定是王叔和所編纂的。況且「大法春宜汗,及春宜吐秋宜下」等說法,在道理上不通,都屬於可以刪除的部分。因此,我們都將其刪除了。只保留了三陰三陽六經的證治,以及正變的不同,闡明其立法的原因,發揮其制方的大義而已,共二十二篇,仍分十卷,完全依照仲景的原本。
太陽病一經分為上中下三篇,其源頭始於宋代許學士叔微,明代新安方中行先生所作《傷寒條辨》,於是沿用了這種說法,分為三篇:以風傷衛為上篇,寒傷營為中篇,風寒兩傷營衛為下篇。江右喻嘉言先生所作的《傷寒論》篇,也沒有改變這種方法,仍然分為三篇。雖然不知道長沙張仲景當時是如何排序的,但從道理上推測,這樣是恰當的。現在不敢更改其方法,仍然分為三篇。陽明病一經,舊時未曾分篇,但仲景原文中,已先有問答,如「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這就是仲景分篇的用意。根據此分篇,大多數都不會違背作者的意圖,或許也是可以的。雖然《傷寒論》分為三篇,但說不從這裡開始看,所以次序不清,現在根據仲景原文,分作三篇,在太陽陽明篇內,又以能食者為中風,不能食者為中寒,分作兩段,以便讀者清楚明白,免除疑惑。至於少陽病一經,成氏注本及方注都簡略空泛,不足幾節,即使喻氏版本略有增補,也不過二十條而已。其餘柴胡湯證,應該在少陽篇的,都誤入了太陽篇,經絡混淆,篇帙紊亂,不成章法。現在以少陽病首條「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小柴胡湯主之」為主要疾病,於是以小柴胡湯為主方,逐步推演其不同的變證,如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都是小柴胡湯的變法,都列在其後,編成一篇,使散亂的內容各歸其本篇,便於查找。又將合病並病附於其後,以盡三陽經的各種變化,至此三陽經的證治就完成了。太陰病條治法不多,而霍亂一證也屬於太陰寒邪所致,所以把它附在後面編成一篇。少陰病屬坎,雖然是陰臟,但真陽藏於寒水之中,乃陰極陽生之處,最忌諱沒有陽氣。所以特別重視陽氣,然而陽邪熾盛,耗竭真陰,使津液喪失,也不是小事。以前的人都混雜不清,沒有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