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五章·傷寒診法 (14)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傷寒診法 (14)

1. 第八節·察新久

我認為採取病史的範圍,除本章所說各項外,還應該注意到:(一)起病的時間和情形——時間要愈準確愈好。可以用各種記時的方法,如某日幾點幾分鐘或某日清晨、正午、黃昏或半夜,或起床前後,早飯前後,午飯前後……等。起病情形有驟起的(如大葉肺炎和瘧疾),有漸起的(如傷寒),但也有不知不覺中而起病的(如各種慢性疾病)。(二)症狀與時間的關係——各種症狀的表現都有它一定時間的規律。

如果忽略了它的時間性,則症狀就失掉了它對診斷上的意義。如瘧疾病人的發熱,有間日一次的,也有三日一次的。每次發熱時間有數十分鐘的,也有幾個鐘點以上的。傷寒病人是繼續不斷的高熱,而肺結核病人則是每日下午發微熱。因此,要注意它發生的時間。(三)症狀與症狀之間的關係——各種症狀的表現都是互相關聯的,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

如瘧疾病人應該是先發寒、再發熱、後出汗,這三個瘧疾的主要症狀,有它們時間先後的關係,這種關係是診斷瘧疾的標誌。又如發熱和頭痛的關係,一般急性熱病都是熱度愈高的時候頭痛愈厲害,熱度降低頭痛也減輕了。憑著這個關係就可以知道這個頭痛是因為發熱而起的,絕不是其他原因。

因此,我們的問症狀就應注意它們互相之間的關係,而不應把每一個症狀孤立起來,否則,就會造成診斷上的錯誤。其他,如症狀對生理功能的影響,症狀本身的分析,各個系統詳細狀症的採取,可能致病的誘因等;都應該加以注意和考慮。至於詢問「過去病史」,應根據現在病史的情形而變化,現在病史中那一個系統是最主要的症狀,過去病史也應詳細詢問那個系統。

所謂「新病引起舊病」如第九章傷寒夾證中的夾痰、夾血、夾疝、夾癆等,這些病史的早日獲得,對診斷和將來的治療是很有意義的。

白話文:

我認為在了解病情的範圍上,除了前面章節提到的各項之外,還應該注意到:

(一)發病的時間和情況——時間越準確越好。可以用各種記錄時間的方法,例如某日幾點幾分,或是某日清晨、中午、傍晚或半夜,或是起床前後、早飯前後、午飯前後等等。發病的情況有突然發生的(例如大葉性肺炎和瘧疾),有慢慢發生的(例如傷寒),但也有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的(例如各種慢性疾病)。

(二)症狀與時間的關係——各種症狀的表現都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如果忽略了它的時間性,那麼症狀就失去了它在診斷上的意義。例如瘧疾病人的發燒,有的是隔一天發作一次,也有的是隔三天發作一次。每次發燒的時間有的是幾十分鐘,也有的是好幾個小時以上。傷寒病人是持續不斷的高燒,而肺結核病人則是每天下午發低燒。因此,要注意它發生的時間。

(三)症狀與症狀之間的關係——各種症狀的表現都是互相聯繫的,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例如瘧疾病人應該是先感到寒冷、再發燒、後出汗,這三個瘧疾的主要症狀,有它們時間先後的關係,這種關係是診斷瘧疾的標誌。又如發燒和頭痛的關係,一般急性發熱的疾病都是體溫越高的時候頭痛越厲害,體溫降低頭痛也會減輕。憑藉這個關係就可以知道這個頭痛是因為發燒引起的,絕對不是其他原因。

因此,我們在詢問症狀時應該注意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而不應該把每一個症狀孤立起來,否則,就會造成診斷上的錯誤。其他,例如症狀對生理功能的影響,症狀本身的分析,各個系統詳細症狀的收集,可能導致疾病的誘因等等,都應該加以注意和考慮。至於詢問「過去病史」,應該根據現在病情的狀況而變化,現在病情中哪個系統是最主要的症狀,過去病史也應該詳細詢問那個系統。

所謂「新病引起舊病」,例如第九章傷寒夾雜證中的夾痰、夾血、夾疝、夾癆等,這些病史能夠及早獲得,對於診斷和將來的治療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