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五章·傷寒診法 (3)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傷寒診法 (3)

1. 第二節·看口齒法

(三)氣短——呼吸比平常人短些,也是虛症。它與氣微的差別:氣微的呼吸是靜的、是無聲的,氣短是躁而帶粗的;氣微是氣不足以息、言不足以聽、狀態則自然,氣短則氣若有所窒,語言像不能接續,狀態很勉強。氣微者,多屬外感病末傳,氣短者,多屬內傷病初起。所以氣微為病退之時,氣短為病進之候。

(四)氣喘——為氣急之總名,其原因是體溫高漲,其關鍵在乎胃和肺;但也有陰不足者;務須注意其兼症。(五)鼻扇——此症是鼻孔弛張不已,可以一望而知;凡氣急非必危症,若兼鼻扇,則多數有危險,大多屬於肺臟窒息。(六)肩息——氣管窒塞,體力微弱,吸氣時非出全力不可,因而牽動其肩;是謂肩息。

病灶在肺,病源在腎,所謂腎不納氣也,哮喘病劇烈時,往往見之。(七)息高——呼吸及胸而止,其肺部之起落,僅在胸膈以上。傷寒下後,見之者死,雜病久病衰弱甚者,不在危殆之例。(八)氣息岔湧——此是一種特別急性肺病,其喘息大起大落,胸部腹部皆膨脹,如抽氣的風箱,而鼻孔若感異常狹窄;小兒患此者極危。

白話文:

(三)氣短:呼吸比一般人短促,也是虛弱的表現。它跟氣微的區別在於:氣微的呼吸是安靜、沒有聲音的,氣短的呼吸是急躁且比較粗重的;氣微是氣不足以順暢呼吸、說話聲音微弱到難以聽清,狀態是自然的,而氣短是感覺氣好像被堵住一樣,說話像接不下去,狀態很勉強。氣微的人,大多是外感疾病快要痊癒的時候,氣短的人,大多是內傷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所以氣微代表病情在好轉,氣短代表病情在惡化。

(四)氣喘:是呼吸急促的總稱,原因通常是體溫升高,關鍵在於胃和肺的功能;但也有些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所導致,必須注意是否有其他併發症。(五)鼻翼搧動:這種情況是指鼻孔不斷地擴張,一眼就能看出來;呼吸急促不一定是危險的症狀,但如果合併鼻翼搧動,那通常就比較危險,大多是肺臟功能阻塞造成的。(六)肩部聳動呼吸:這是因為氣管阻塞,身體虛弱,吸氣時必須用盡全力,因此牽動到肩膀,這就稱為肩部聳動呼吸。

病灶在肺部,病因在腎臟,這就是所謂的腎臟無法納氣。氣喘病嚴重發作時,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七)呼吸淺短:呼吸只到胸部就停止了,肺部的起伏僅在胸部以上。傷寒病使用瀉下藥之後出現這種狀況,通常會死亡,其他疾病久病身體非常虛弱的人,出現這種狀況,雖然危險但還不至於立即死亡。(八)呼吸起伏劇烈:這是一種特別急性的肺部疾病,呼吸時起伏很大,胸部和腹部都會膨脹,像在拉風箱一樣,而且會感覺鼻孔異常狹窄;小孩子如果出現這種狀況,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