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章·傷寒要義 (6)

回本書目錄

第一章·傷寒要義 (6)

1. 第七節·六經用藥法

(附三焦用藥法)

太陽宜汗。輕則杏、蘇、橘紅。重則麻、桂、薄荷。而蔥頭尤為發汗之通用。

【秀按】木賊草去節烘過。發汗至易。浮萍發汗。類似麻黃。當選。

少陽宜和。輕則生薑綠茶。重則柴胡黃芩。淺則木賊、青皮。深則青蒿鱉甲。而陰陽水尤為和解之通用。

陽明宜下。輕則枳實檳榔。重則大黃芒硝。滑則桃杏、五仁。潤則當歸、蓯蓉。下水結則甘遂大戟。下瘀結則醋炒生軍。下寒結則巴豆霜。下熱結則主生軍。應用則用。別無他藥可代。切勿以疲藥塞責。藥穩當而病反不穩當也。惟清寧丸最為緩下之通用。麻仁脾約丸。亦為滑腸之要藥。

太陰宜溫。輕則藿、樸、橘、半。重則附、桂、薑、萸。而香、砂、尤為溫運之和藥。薑棗亦為溫調之常品。

少陰宜補。滋陰、輕則歸、芍、生地。重則阿膠、雞黃。而石斛、麥冬、尤生津液之良藥。補陽。剛則附子肉桂。柔則鹿膠、虎骨。而黃連官桂。尤交陰陽之良品。

厥陰宜清。清宣心包。輕則梔、翹、菖蒲。重則犀、羚、牛黃。而竹葉、燈心。尤為清宣包絡之輕品。清泄肝陽。輕則桑、菊、丹皮。重則龍膽蘆薈。而條芩、竹茹。尤為清泄肝陽之輕品。

三焦用藥法,上焦主胸中膈中。橘紅、蔻仁是宣暢胸中主藥。枳殼、梗桔是宣暢膈中主藥。中焦主脘中大腹。半夏陳皮是疏暢脘中主藥。川樸腹皮是疏暢大腹主藥。下焦主小腹少腹。烏藥官桂是溫運小腹主藥。小茴、橘核是辛通少腹主藥。而棉耆皮為疏達三焦外膜之主藥。焦山梔為清宣三焦內膜之主藥。制香附為疏達三焦氣分之主藥。全當歸為辛潤三焦絡脈之主藥。

2. 第八節·六淫病用藥法

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淫之正病。亦屬四時之常病。選藥制方。分際最宜清析。舉其要而條列之。

3. 一 風病藥

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自外而入。先郁肺氣。肺主衛。故治風多宣氣泄衛藥。輕則薄荷荊芥。重則羌活防風。而杏、蔻、橘、桔。尤為宣氣之通用。且風鬱久變熱。熱能生痰。故又宜用化痰藥。輕則蜜炙陳皮。重則栝蔞、川貝。及膽星、竺黃、蛤粉、枳實、荊瀝、海粉之屬。

竹瀝、薑汁。尤為化痰之通用。但風既變熱。善能爍液。故又宜用潤燥藥。輕則梨汁、花露。重則知母、花粉。而鮮地、鮮斛。尤為生津增液之良藥。至主治各經風藥。如肺經主用薄荷。心經主用桂枝

脾經主用升麻。肝經主用天麻川芎。腎經主用獨活細辛。胃經主用白芷。小腸經主用藁本。大腸經主用防風。三焦經主用柴胡。膀胱經主用羌活。前哲雖有此分別。其實不必拘執也。

4. 二 寒病藥

外寒宜汗。宜用太陽汗劑藥。裡寒宜溫。宜用太陰溫劑藥。固已。惟上焦可佐生薑、蔻仁。中焦可佐川樸、草果。或佐丁香花椒。下焦可佐小茴、沉香。或佐吳萸、烏藥。隨症均可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