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3)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3)
1. 第三節·食物調理法
傷寒溫熱之症。多屬胃腸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飢耐餓。平臥安靜。熱退舌淨無苔。始可漸進粥飲湯。漸進漸厚。不致轉復。爰將瘥後進食法。食物之忌宜。食物調補法。臚舉於下。
(甲)瘥後進食法
龐安常曰。凡病瘥後。先進清粥湯。次進濃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與之。切勿任意過食也。至於酒肉。尤當禁忌。若有不謹。便復發熱。名曰食復。王士雄云。瘥後必小便清。舌苔淨。始可吃粥飯、鯽魚、臺鯗之類。油膩酒醴甜食新鮮補滯諸物。必解過堅矢新糞。始可漸漸而進。
切勿欲速。以致轉病。陳氏云。傷寒初瘥。進食最難。如胃中餘熱未清。進食過早。則邪熱必復發。若胃熱已清。舌苔亦淨。不與飲食。使幾微之元氣一脫。從何處續命耶。此際全以驗舌苔為主。如胃中有積熱者。舌必有苔。苔必乾燥。重則焦槁。甚則芒刺。在此時期。止可與白滾湯頻頻調之。
禁絕穀氣。全要使胃脘空虛。則邪熱易退。今之為父母者。不知傷寒食復之利害。但狃於平昔之愛好。止記傷寒之不吃粥飯。而床頭果品。枕邊酸甜。一概不禁。不知此等滋味。一入胃腸。則稠黏膠結。反助胃火里邪。其害甚於穀氣。如果看得舌苔漸淨。即宜漸進穀氣。以扶正勝邪。
其法、先用荷葉擦洗杓器。次用青竹葉帶水一滾。傾去竹葉。止用淨水一碗。次入嫩鮮蘆根指大數寸。置湯中一滾。再去蘆根。次入陳冬米研磨之粉。法以水攪和粉。澄去沉底粗者。止取上浮細者。入前湯中十數沸後。粉糊已熟。蘆根、竹葉。氣清香入胃。能回清氣退濁氣。
有濕化濕。有火清火。有痰消痰。如有燥糞。自能潤下之。此傷寒瘥後進食第一法也。其糊初進最薄。續進逐漸加厚。至後進糜粥軟飯。若進米糊數日。大便不下。藥方中加當歸、紫菀、麥冬。大便液足。燥糞自行矣。若誤用大黃。多損氣血陰液。戒之戒之。
(乙)食物之忌宜
傷寒溫熱愈後。雖能食糜粥軟飯。正氣未復。凡飲食居處。俱不可不慎也。如酒餚、甘脆、肥鮮、生冷等物。皆不可犯。少食而頻。則易運化。不可過飽。及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也。不但油膩腥發麴櫱炙煿。薰灼臟腑者。固宜禁絕。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
最妙以蘿蔔湯。陳乾菜湯。疏導其胃腸。渴則飲清快露。和開水少許。或但飲細芽茶。輸運其精液。病勢輕減後。佐其點心。可略進流動性之滋養品。如藕粉、燕窩粥。及開水沖雞蛋等。每次之食量宜少。每日之次數宜多。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病將就痊時。凡各種未熟之果實油類。
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均不宜入口。恐損胃腸。反增病也。
(丙)食物調補法
程鍾齡云。藥補不如食補。凡病邪未盡。元氣雖虛。而不任重補。則從容和緩以補之。相其機宜。循序漸進。脈症相安。漸為減藥。穀肉果菜。食養盡之。以底於平康。故飲食之補。但取其氣。不取其味。如五穀之氣以養之。五菜之氣以充之。每食之間。便覺津津汗透。將身中蘊蓄之邪熱。
以漸運出於毛孔。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於用肥甘之味以補之。暫時雖精采健旺可喜。不思油膩阻滯經絡。邪熱不能外出。久久充養完固。愈無出期矣。龐安常有鑑於此。如所云凡病新瘥。只宜先進白稀粥。次進濃粥湯。又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不得早吃肉食。旨哉言乎。
顧松園云。百合麥冬湯。清肺止咳。真柿霜消痰解熱。人乳為補血神品。童便為降火仙丹。雪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則滋陰。苡仁湯、肺熱脾虛。服之有益。淡蓮子湯、芡實粥、遺精泄瀉。最屬相宜。扁豆紅棗湯。專補脾胃。龍眼肉湯。兼養心脾。鰉鱘鰾、線魚膠、(同豬蹄、燕窩、海參、或雞、鴨、葷中煮爛、飲汁更佳。
)填精益髓。鳳頭白鴨。烏骨白雞。補陰除熱。豬肺蘸白芨末。保肺止血。以上諸物。病人如已食飯多日。行動自如。方可隨宜恆食。此食補方法之大要也。
2. 第四節·氣候調理法
氣候調理之法。如冬溫夏涼。不失時序。即所以自護其身者也。前賢知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起有至和之常制。調養筋骨。有偃仰之方法。節宣勞逸。則有予奪之要則。溫涼調節合度。百病不生。《太素經》云。適寒溫者。寒無悽悽。暑無出汗。居處無犯八邪。則身自安矣。不獨病後調理如此。平時無病攝生。亦當遵此。茲述四時調理各法。分季列後。
春季,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早臥宴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人有宿疾伏熱。春氣一動。遂即遄發。又兼去冬薰衣。烘炙禦寒。積藏餘熱。至春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咳嗽脘悶。四肢倦怠。如風溫春溫稍發。不可使行疏利之藥。恐傷肺臟。宜用消風泄熱和氣。或涼膈化痰之劑。若病後調養。當此春日融和之際。宜處園林寬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久臥。以郁生化。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逐漸減服。稍寒莫強忍。即仍加衣。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致鼻寒咳嗽。肺俞五臟之表。胃俞經絡之長。皆勿失寒熱之節。春夜臥時。間或用熱水下鹽一撮。洗膝上下至足方臥。能消風邪。利腳氣。此春季未病人。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夏季,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晏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實。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季暑氣酷烈。爍石流金於外。心火焚熾於內。即或無病之人。亦應獨宿淡味。節嗜欲。定心息氣。兢兢業業。保身養生。因一歲惟夏為疾病之生死關也。試看草枯木落。其汁液盡消竭於夏季。故夏季之病。較別季為獨多。而夏令調養。尤當謹慎。不論無病病後。如平居檐下、過街棚、弄堂、無窗屋內。弗納涼夜臥。勿露臥。勿有汗當風而臥。勿使人扇風取涼。雖大熱。不得吃冰水、涼粉、冰淇淋、冷粥、一切生冷煎炒炙煿肥膩甜辣諸物。勿用冷水洗面。伏熱在身。烈日曬熱之衣。及汗透之衣。皆不可便穿。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腹中方受陰氣。食凝滯之品。多為痞積。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尤宜忌之。此夏季未病人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秋季,秋三月。謂之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風雖爽。時主肅殺。萬物於此凋傷。順時調攝。使志安寧。若夏病暑濕將瘥。至立秋後宜善自調攝。秋不宜吐。致臟腑不安。不宜吃炙煿牛豬各肉。及雞、生鱠、濁酒、陳臭、咸、醋、黏滑難消之物。若夏月好吃生冷。至秋患痢瘧。夏月貪涼露臥。非即病霍亂。至秋必成瘧疾。勿食新姜。大熱損目。勿貪取新涼。(凡人五臟俞穴。皆會於背。酷熱之後。貪取風涼。此中風之源也。故背宜常暖護之。)凡清晨睡覺。閉目叩齒咽津。搓手慰眼。可以明目。此秋季未病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冬季,冬三月。此謂閉藏。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皮膚。逆之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斯時陷伏在下。於時為冬。當閉精養神。以厚斂藏。如植物培護於冬。至來春方得榮茂。此時若戕賊之。春升之際。下無根本。枯悴必矣。調理之法。有痰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宜服藥酒滋補。寒極漸加棉衣。不得頻用大火烘炙。手足應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煩躁。冷藥勿治熱疾。熱藥勿治冷疾。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冬月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陽氣在內。不宜沐浴。勿加熱湯。逼令大汗。毛孔不密易感外邪。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飲酒以沖寒氣。勿多食蔥。亦防發散陽氣。此冬季未病及病後調理之法也。
綜觀上述。四時應候調理。猶關平時攝生。臨病調理。其他病室之氣候。亦須寒溫適宜。空氣流通。使清氣能進。濁氣可出。室中燈火。尤宜少燃也。吾紹病家習慣。凡病傷寒時疫。素重迷信。最怕鬼祟。不但夜間紅燭高燒。即日中於病室床內。亦必以多燃燈火為陽光。而滿屋皆侍病之人。
駢肩並足。交頭接耳。七口八啐。汗霧交流。豈知人氣最熱。燈火最毒。炭氣、汗酸、穢氣、密布滿室。清氣反失流通。即使無病之人。久居此室。亦必頭目昏暈。胸膈氣悶。況在患時病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輕者重。重者即死。此等惡習慣階之厲也。
凡疫皆然。凡病亦皆然。此皆病家乏衛生常識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