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一章·傷寒復證 (3)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章·傷寒復證 (3)

1. 第四節·傷寒感復

【因】瘥後伏熱未盡。復感新邪。其病復作。

【證】頭痛發熱。惡風或惡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

【脈】兼風者脈浮緩。兼濕者濡數。兼寒脈緊或浮數。

【治】感寒身熱惡寒者。蔥豉葛根湯。(鮮蔥白二枚、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加薄荷、連翹殼。寒重骨疼者。加羌活、蘇葉。偏於熱重者。加花粉、知母。咳嗽者。加光杏仁、前胡、桔梗。兼風熱重者。銀翹散。桑菊飲。桑杏湯。隨症酌用。邪鬱於內。見煩躁者。荷杏石甘湯。

白話文:

身體虛弱,之前病癒後,體內餘熱未消,又遇到新的病邪入侵,導致舊病復發。患者會出現頭疼發熱、怕風或怕冷、口乾舌燥等症狀,可能伴隨咳嗽。脈象方面,如果兼有風邪,脈搏會浮而緩;如果兼有濕邪,脈搏濡而數;如果兼有寒邪,脈搏緊或浮數。治療上,如果患者感寒發熱、怕冷,可用蔥豉葛根湯,加入薄荷、連翹殼;如果寒重伴有骨痛,可加羌活、蘇葉;如果偏熱症狀明顯,可加花粉、知母;如果咳嗽,可加杏仁、前胡、桔梗。若兼有風熱症狀,可用銀翹散、桑菊飲、桑杏湯,依症狀酌情選用。如果病邪鬱結於內,患者出現煩躁,可用荷杏石甘湯。

(蘇薄荷一錢、光杏仁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生甘六分、細辛三分。鮮竹葉三十片。)或蔥豉白虎湯。(鮮蔥白三枚、豆豉三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細辛三分、生甘五分、粳米三錢、荷葉包。)營分有伏熱者。七味蔥白湯(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鮮生地三錢、麥冬錢半、蔥白三枚、生薑二片、百勞水煎。)

白話文:

可以用蘇薄荷一錢、光杏仁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生甘六分、細辛三分,以及三十片鮮竹葉,或使用蔥豉白虎湯(鮮蔥白三枚、豆豉三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細辛三分、生甘五分、粳米三錢,用荷葉包好)。若營分有伏熱,則可用七味蔥白湯(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鮮生地三錢、麥冬錢半、蔥白三枚、生薑二片,用百勞水煎)。

2. 第五節·傷寒怒復

【因】傷寒瘥後。因事觸怒。相火暴發。因而餘熱復作。

【證】身熱胸悶。心煩懊憹。氣逆喘呼。甚則脅痛嘔血。或少腹急痛。不語如瘖。形厥如屍者。

【脈】多弦浮躁盛。或弦勁。或弦澀。或沉弦搏堅。

【治】先宜蘇子降香湯。(炙蘇子、制香附各錢半、降香一錢、川貝、廣鬱金、焦山梔、旋覆花包煎、各三錢、淡竹茹、白薇各二錢、蔥須三分沖。)加桑葉、丹皮、銀胡、地骨皮。平其氣以清泄之。若瘀血結聚。少腹急痛者。代抵當湯。(酒炒錦紋二錢、桃仁錢半。炒穿甲一錢、醋炒莪朮、歸尾、玄明粉各一錢、細生地三錢、官桂三分)加杜牛膝主之。

白話文:

伤寒病好了之后,因为某些事情生气,内火突然爆发,导致之前的余热又反复发作。患者会出现身体发热、胸闷、心烦意乱、呼吸困难、喘气,严重时还会出现肋骨疼痛、呕血,或者小腹剧烈疼痛,不说话,像哑巴一样,甚至昏迷不醒,像个死人。脉象多为弦浮而有力,或弦紧、或弦涩,或沉弦而搏击有力。治疗上,首先要用苏子降香汤,加入桑叶、丹皮、银胡、地骨皮,平息气机,清热泻火。如果出现瘀血阻滞,小腹剧烈疼痛,则可用代抵当汤,加入杜牛膝来治疗。

香殼散。(制香附、歸尾各三錢、炒枳殼二錢、炒青皮、新會皮、烏藥、赤芍、醋炒莪朮各一錢、西藏紅花、炙甘草各五分、上藥共研為散、每用五錢、水煎去渣。調童便半杯。空心溫服。)加白薇、玄胡索、炒穿甲、尤捷。不語如瘖。形如屍者。宜犀角地黃湯(黑犀角一錢、鮮生地六錢、丹皮二錢、赤芍二錢。

白話文:

香殼散是由制香附、歸尾、炒枳殼、炒青皮、新會皮、烏藥、赤芍、醋炒莪朮、西藏紅花、炙甘草等藥材組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去渣,加入童便半杯,空腹溫服。若患者不語如啞,形如屍體,可加入白薇、玄胡索、炒穿甲、尤捷,並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犀角地黃湯由黑犀角、鮮生地、丹皮、赤芍等藥材組成。

)加桃仁、歸尾、白薇。厥症返魂丹等。甘鹹以平之。芳香以宣之。雖然。怒復有大怒鬱怒之分。大怒者。其志憤激。則氣血易於奔迫。而無所節制。《經》所謂怒則傷志也。脈多浮弦躁盛。症多失血。甚或痛厥。仍宜蘇子降香湯。加蜜炙延胡、醋炒錦紋、鹽水炒川連等。以降泄之。

血虛火旺者。拔萃犀角地黃湯。(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五錢、生錦紋三錢、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加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以通降之。鬱怒者。其志怫戾。則氣血易於瘀壅。而不克寬舒。《經》所謂怒則氣逆也。脈多弦澀。甚則沉弦搏堅。症多瘕疝。久則成癆成蠱。

白話文:

針對怒氣引起的疾病,中醫認為,怒氣可分為大怒和鬱怒。大怒是指情緒激憤,導致氣血奔迫,失控,容易出現失血、疼痛甚至昏厥等症状。治療宜用蘇子降香湯,加入蜜炙延胡、醋炒錦紋、鹽水炒川連等藥物,以降泄怒氣。而鬱怒是指心情鬱悶不暢,導致氣血瘀滯,無法舒展,容易出現腹痛、腫塊、久病成癆等症状。治療宜用拔萃犀角地黃湯,加入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藥物,以通降瘀滯。

治法。瘕疝、宜開鬱正元散。(方見前)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錢、橘核炒三兩、延胡一兩五錢、青皮八錢、桃仁三兩、川楝子一兩五錢、兩頭尖五錢、歸鬚一兩五錢、杜牛膝一兩五錢、炒穿甲一兩、柏子仁三兩、上為末、蔥白汁搗丸、硃砂為衣、每服錢半、淡鹽湯下。)等選用。

成癆宜紫菀散。(紫菀、北沙參各二兩、麥冬、桔梗、茯苓、阿膠、川貝母各一兩、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錢、上藥為末、每四五錢、水煎去滓服。)劫癆散。(細生地、生白芍各三錢、白歸身二錢、潞黨參、阿膠、仙半夏、炙綿耆各錢半、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五分、以上各藥為散、每服三四錢、溫湯調下、空心服。)顧氏清金散。

白話文:

治療瘕疝,應該使用開鬱正元散(藥方如前)。也可以使用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錢、橘核炒三兩、延胡一兩五錢、青皮八錢、桃仁三兩、川楝子一兩五錢、兩頭尖五錢、歸鬚一兩五錢、杜牛膝一兩五錢、炒穿甲一兩、柏子仁三兩,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蔥白汁調和成丸,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半錢,淡鹽湯送服)。根據病症選擇適合的藥物。

治療成癆,應該使用紫菀散(紫菀、北沙參各二兩、麥冬、桔梗、茯苓、阿膠、川貝母各一兩、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錢,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五錢,水煎去渣服用)。也可以使用劫癆散(細生地、生白芍各三錢、白歸身二錢、潞黨參、阿膠、仙半夏、炙綿耆各錢半、炙甘草一錢、五味子五分,以上各藥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四錢,溫湯調服,空腹服用)。也可以使用顧氏清金散。

(生桑皮、百合、冬花、川貝各三錢、生苡仁五錢、地骨皮四錢、麥冬二錢、生甘八分、生藕汁一杯沖、童便一杯沖、枇杷葉去毛一兩、鮮茅根一兩、煎湯代水。)等選用。成蠱當歸活血湯。(全當歸三錢、桃仁二錢、桂枝錢半、炒枳殼、赤芍、鱉血柴胡各八分、赤苓一錢、黑炮姜四分、藏紅花二分、炙甘草五分、鮮生地一兩。陳酒一瓢衝入。

白話文:

生桑皮、百合、冬花、川貝各三錢,生苡仁五錢,地骨皮四錢,麥冬二錢,生甘草八分,生藕汁一杯沖,童便一杯沖,枇杷葉去毛一兩,鮮茅根一兩,煎湯代水。等選用。成蠱當歸活血湯。(全當歸三錢,桃仁二錢,桂枝錢半,炒枳殼、赤芍、鱉血、柴胡各八分,赤苓一錢,黑炮姜四分,藏紅花二分,炙甘草五分,鮮生地一兩。陳酒一瓢衝入。

)服之不應。再加炙穿甲五分。又不應。加附子三分。有實熱者。禁用。須加大黃一錢亦可。或下瘀血湯。(原桃仁三錢、生錦紋錢半、醋炒地鱉蟲十隻。)或桃仁承氣湯。合逍遙散。(原桃仁、全當歸、赤苓各三錢、生錦紋錢半、風化硝一錢、川柴胡、官桂、炙甘草各五分、薄荷四分、細辛三分、生白朮八分、炒螻蛄十隻、研包。)奏功更捷。

白話文:

服用後如果沒有反應,可以再加用炙穿山甲五分。如果仍然沒有反應,可以加用附子三分。如果有實際的熱症,禁止使用附子,可以加用大黃一錢。也可以使用下瘀血湯,或者使用桃仁承氣湯配合逍遙散。這樣效果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