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4)

回本書目錄

第十章·傷寒壞證 (4)

1. 第四節·傷寒轉脫

喻嘉言云。人生之陰陽。本相抱而不脫。故陽欲上脫。陰必下吸之而不脫。陰欲下脫。陽必上吸之而不脫。人病則陰陽偏勝。偏勝至極則脫矣。然脫有上下之分。上脫者。身輕快而汗淋漓。妄見妄聞。如有神靈所附。下脫者。身重著而肉色青紫。不聞不見。如聾聵之形。且陽者親上。

所以汗多亡陽也。陰者親下。所以下多亡陰也。故回陽之中。必佐陰藥(如真武湯、重用白芍、其義顯然。)攝陰之內。必顧陽氣。(生脈散之義可見。)務使陽潛陰固。不致有偏勝之虞。至於內閉外脫之症。乃由藏府之窒塞。而不盡關乎元氣之虛脫。爰將致脫之原因證治。

白話文:

喻嘉言說:人體的陰陽,原本互相抱持、相互依存,不會分離。所以陽氣想要向上升發,陰氣就會向下吸持著它,不讓它脫離;陰氣想要向下下降,陽氣就會向上吸持著它,不讓它脫離。人體生病了,就會出現陰陽偏勝的情況。偏勝到了極點,就會出現脫症。

然而,脫症有上下之分。上脫者,身體輕快,汗出如雨,胡言亂語,像是被神靈附體一樣。下脫者,身體沉重,肉色青紫,不聞不看不見,如同聾啞之人。

而且,陽氣喜歡向上,所以汗多就會損耗陽氣;陰氣喜歡向下,所以小便多就會損耗陰氣。所以,回陽的時候,一定要配合陰藥,比如真武湯、大量使用白芍,道理顯而易見。攝陰的時候,一定要顧及陽氣,生脈散的功效由此可見。務必使陽氣潛藏,陰氣固守,避免出現偏勝的情況。

至於內閉外脫的症狀,是由於臟腑閉塞所致,並不完全是因為元氣虛脫。因此,治療脫症時,應該針對導致脫症的原因來辨證施治。

分列四例於下。

(甲)汗下清消後大虛將脫例

【因】一因過汗誤汗。以致自汗不止。幾有亡陽氣脫之虞。二因消伐攻下太過。下瀉不止。以致陰脫。三因多服寒冷藥。致傷腸胃。命火式微。食減下利。脾陽下脫之症生矣。

【證】一因誤汗氣脫者。自汗不止。四肢厥冷。面色蒼白。氣少息促。二便通利。神識困倦而昏。似寐非寐。呼之不應。二因妄下陰脫者。心中懊憹。起臥不安。下瀉不止。神志昏沉。肢冷息微。語不接續。如癡如迷。舌色淡晦少神。三因涼藥太過。脾陽下脫者。不喜食物。

下利清穀。及下膿血。或漏底不止。肢體厥冷。面色淡白。舌色淡紅無神。動則出汗。獨語如見鬼。聲顫無力。喜向里臥。似寐非寐。呼之不應。以上三症。皆屬大虛將脫之候。

白話文:

甲. 汗下清消後大虛將脫例

【原因】

  1. 過度出汗或誤用汗藥導致自汗不止,幾乎要耗盡陽氣而危及生命。
  2. 攻下過度,造成下瀉不止,導致陰氣虧虛。
  3. 多服寒涼藥物,傷及腸胃,命火衰微,食慾減退、腹瀉不止,脾陽下陷的症狀出現了。

【症狀】

  1. 誤汗氣脫者:自汗不止,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氣息微弱,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神志昏沉,似睡非睡,呼喚無應。
  2. 妄下陰脫者:心中煩躁,翻來覆去睡不安穩,下瀉不止,神志昏沉,肢體冰冷,呼吸微弱,言語斷斷續續,如同痴呆,舌苔淡白無光澤。
  3. 涼藥過度,脾陽下陷者:不喜歡吃東西,腹瀉不止,排泄物稀薄或混雜膿血,或肛門鬆弛,止不住地漏泄,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舌苔淡紅無神,活動時出汗,獨自說話像看見鬼一樣,聲音顫抖無力,喜歡向內側躺,似睡非睡,呼喚無應。

【總結】 以上三種症狀,都屬於大虛將脫的徵兆。

【脈】一氣脫者。脈必沉細而軟弱。二陰脫。及三脾陽脫者。脈必沉伏。或微弱無力。若脈陰陽俱盛。重按無根。大汗出。是正氣已脫。頃刻即死也。脈至乍疏乍數者。為脾敗。陰陽散亂者亦死。凡大虛欲脫之症。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

五臟之氣皆脫。命根已絕也。然未知何臟先絕。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者。此為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極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

白話文:

脈象一氣脫落時,脈搏必定沉細軟弱,如果二陰或三脾陽氣脫落,脈搏就會沉伏,或微弱無力。若脈象陰陽俱盛,重按無根,大量出汗,就代表正氣已脫,很快就會死亡。脈象忽疏忽數,是脾臟衰敗的徵兆,陰陽散亂也將導致死亡。總之,大虛欲脫的病症,脈象浮洪,全身汗如油出,喘息不止,水漿難下,肢體麻木,忽靜忽亂,代表五臟之氣皆已脫落,命根已絕。至於哪個臟器先絕,可以觀察以下徵兆:如果出汗濕潤,喘息不止,是肺先絕;如果陽氣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是心先絕;如果唇吻反青,四肢冰冷,是肝先絕;如果環口發黑,汗液發黃,是脾先絕;如果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眼睛直視,是腎先絕。

【治】一誤汗氣脫。凡過汗誤汗。自汗不止者。宜盧氏桂枝參耆煎。(桂枝、太子參、生耆、白芍、白朮各二錢、新會皮八分、炙甘草五分、浮小麥五錢、麻黃根三錢醋炒。)若仍不止。幾有亡陽者。宜固汗屏風散。(生黃耆、生白朮、防風、煅牡蠣各三錢、浮小麥五錢、麻黃根四錢醋炒、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治療過度出汗。凡是出汗過多,或是無故出汗不止的,適合服用盧氏桂枝參耆煎。藥方包含桂枝、太子參、生耆、白芍、白朮各二錢,新會皮八分,炙甘草五分,浮小麥五錢,麻黃根三錢醋炒。如果仍然止不住汗,就快要出現陽氣虛脫的現象了,應該服用固汗屏風散。藥方包含生黃耆、生白朮、防風、煅牡蠣各三錢,浮小麥五錢,麻黃根四錢醋炒,五味子一錢。

)陽虛自汗脈沉細者。宜回陽正氣飲。(人參、附子各一錢、生耆三錢、生白朮、當歸、棗仁各二錢、炙甘草五分、麻黃根二錢醋炒)二妄下陰脫。凡傷寒溫熱。攻下太過。脾胃受傷。心中懊憹。起臥不安。下瀉不止者。宜舉陷參耆煎。(文元參、黃耆各二錢、炒白朮、茯苓、陳皮、柴胡、升麻各一錢、炙甘草五分、澤瀉二錢、薑棗、灶心土引)三寒涼過劑。傷脾損胃。

白話文:

陽虛自汗、脈沉細的人,應該服用回陽正氣飲。 二妄下陰脫,凡是傷寒溫熱,攻下過度,脾胃受傷,心中懊憹,起臥不安,下瀉不止的人,應該服用舉陷參耆煎。 寒涼過劑,傷脾損胃。

下利清穀。及下膿血。漏底不止者。宜固下人參煎。(黨參、炒白朮、附子、化龍骨、肉果霜各錢半、訶子炮薑、木香各一錢、陳粳米、大棗引。)

【榮齋按】傷寒過汗以致陽虛欲脫,鎮江袁桂生有一個實驗治例,足供參考。病者駱達三,素稟陽虛,新感外寒,頭痛惡寒,飲食無味,脈息小滑,舌苔滑白;初診與蔥豉大棗加荊芥蘇葉疏散之劑,服後忽喘息不能臥,頭腦中覺熱氣上升,小腹左偏作痛,嘔吐痰水,手指厥冷。脈息沉弱。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排泄物清稀如水,甚至帶有膿血,且止不住,可以服用固下人參湯。這個方子包含黨參、炒白朮、附子、龍骨、肉果霜各半錢,訶子炮薑、木香各一錢,陳粳米和大棗引。

榮齋說,傷寒之後出汗過多導致陽虛欲脫,鎮江袁桂生有一例治療案例可以參考。病人名叫駱達三,天生陽虛,最近感受外寒,頭痛惡寒,吃飯沒胃口,脈象細滑,舌苔滑白。初診時給他用蔥豉大棗加荊芥蘇葉疏散風寒,服藥後卻突然喘不過氣,躺不下來,頭腦感覺熱氣上升,小腹左側疼痛,嘔吐痰水,手指冰冷,脈象沉弱。

乃與理中湯合六君子湯加味(別直參一錢、炒白朮二錢、炮姜一錢、炙甘草八分、茯苓三錢、姜半夏二錢、廣橘皮一錢、上猺桂八分、白芍三錢、五味子六分。)服後喘嘔俱平,腹痛亦止。但仍覺畏寒手冷,進理中湯加姜夏,兩劑。後以六君子湯,資生丸等藥調養半月而痊(摘錄《全國名醫驗案》)。

廉臣先生對這類證候,有一個預防為主的醫療經驗。他說:「傷寒當行發表者,必察其人本氣陰陽無虧,方可徑用。若真陽素虧,平日惡寒喜熱,慣服辛溫,大便溏滑者;此謂陰臟。宜加附子、炮薑、黃耆、白朮於發表藥中,助陽御表,庶免虛陽外越之弊。」這種防患未然的診療方法和上面所述的一個治例,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

白話文:

患者原本服用理中湯合六君子湯加味後,喘嘔腹痛皆消。但仍感畏寒手冷,於是服用理中湯加姜半夏兩劑。之後再以六君子湯、資生丸等藥調養半月,病癒。

廉臣先生認為,對於傷寒患者,若要採用發表法,必須先確認其人體陰陽是否俱全,方可直接使用。若患者陽氣本就虛弱,平時畏寒喜熱,常吃辛溫食物,且大便溏瀉,則屬陰虛,需在發表藥中加入附子、炮薑、黃耆、白朮等藥物,以助陽氣御寒,避免虛陽外洩。

但古醫學文獻中,同樣例子也有,摘錄二則,以資參證。「滑伯仁治一人,七月間,病發熱,多服小柴胡湯,惡寒甚,肉瞤筋惕。滑診之,脈細欲絕。曰:『此升發太過,多汗亡陽,表虛極而惡寒甚也;肉瞤筋惕者,裡虛極而陽不復也。』以真武湯進七八服,而愈。」「吳綬治一人,傷寒十餘日,曾三四次發汗過多,遂變肉瞤、身振搖、筋脈動惕;此汗多氣血俱虛故也。與加味人參養榮湯,二劑而愈。

」此兩條,一因多服小柴胡湯而遭致了腎陽外越,一因過汗而遭致了氣血俱虛。在緊急措施的救治下,總算都轉危為安。然而許學士對於那些發汗有問題的病人,卻有一個預見性的治例:「鄉人邱生,病傷寒,發熱、頭痛、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許曰:『雖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曰:尺中遲者,營氣不足,未可發汗。

白話文:

古醫學文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滑伯仁治療一位病人,因長期服用小柴胡湯,導致發熱、惡寒、肉跳筋惕,脈細欲絕,滑伯仁診斷認為是升發過度,導致多汗傷陽,表虛極而惡寒,肉跳筋惕則是裡虛極而陽氣不足。因此用真武湯治療,七、八劑後痊癒。另一則記載是吳綬治療一位傷寒病人,因多次發汗過度,導致肉跳、身振、筋脈跳動,這是因為汗多氣血俱虛。於是吳綬給予加味人參養榮湯,兩劑後痊癒。這兩例分別是因過度服用小柴胡湯導致腎陽外越,以及過度發汗導致氣血俱虛,在緊急措施的救治下都轉危為安。而許學士在治療發汗有問題的病人時,則有預見性的治例,他治療一位患傷寒的病人,雖然有麻黃證,但脈象尺脈遲弱,許學士根據《傷寒論》中「尺中遲者,營氣不足,未可發汗」的論述,認為不能發汗。

』用建中湯加當歸、黃耆。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二服,發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這是診療學上的寶貴經驗,如果疏忽了脈診,盲目發汗,當然也要釀成必然的病變。我認為要深刻了解汗下清消的應用規律,則程鍾齡的醫門八法,應當熟讀精思。

(乙)邪陷正虛內閉外脫例

【因】傷寒溫熱。已經汗下清透後。內傷氣血精神。其人由倦而漸昏。由昏而漸沉。乃大虛將脫。邪熱乘虛內陷之兆。

【證】舌紅燥起刺。欲伸無力。神昏譫語。或不語如屍。氣短息促。手足厥冷。煩躁不得臥。冷汗自出。揚手擲足。大便閉。在男子則囊縮。在婦人則乳縮。葉天士云。平時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人即昏厥發痙。若不急開其閉。或開閉不得法。必致心氣與肺氣不相順接。而其人膚冷汗出。躁擾不臥。脈細而急疾。便為氣脫之症矣。

白話文:

使用建中湯加入當歸、黃耆,五天后,尺脈應該有所反應。接著服用麻黃兩劑,患者發狂片刻,稍微平靜下來便睡了,已經出汗了。這是臨床診療的寶貴經驗,如果忽略了脈診,盲目發汗,自然會導致疾病加重。我认为要深刻理解汗下清消的應用規律,應該認真研讀程鍾齡的醫門八法。

傷寒溫熱病症,經過汗下清透之後,內傷氣血精神,患者會由倦怠逐漸昏迷,由昏迷逐漸沉睡,這表示身體虛弱將要脫離,邪熱趁虛而入的徵兆。

患者舌頭紅且乾燥,舌苔粗糙,想伸舌卻無力,神志昏迷且說胡話,或是不說話像死人一樣,呼吸短促,手腳冰冷,焦躁不安,無法躺下,冷汗自發,手腳亂動,大便不通,男性則陰囊縮小,女性則乳房縮小。葉天士說,平時心氣虛弱,痰濕較多,外熱一旦入侵,就會導致氣血運行阻塞,患者立刻昏厥抽搐。如果不立即開通阻塞,或開通方法不當,必然會導致心氣與肺氣無法順利連接,患者皮膚冰冷、出汗、躁動不安、無法躺下,脈象細小而急促,這就是氣虛脫離的症狀。

【脈】內閉外脫之症。脈細而急疾。或沉細而數。

【治】急救之法。先宜開其內閉。固其外脫。如葉氏加減復脈湯去米仁、枇杷葉、加耆皮五味子方。(炙甘草、燕窩各一錢。真阿膠錢半、鮮生地四錢、麥冬三錢、吉林參五分、北沙參三錢、綿耆皮錢半、五味子五分、南棗二枚。)調入王氏牛黃清心丸。或神犀丹亦可酌用。

白話文:

脈象內閉外脫,脈搏細小而快速,或沉細而數。治療需急救,先要開通內閉,固護外脫,可用葉氏加減復脈湯去米仁、枇杷葉,加耆皮五味子,再加入炙甘草、燕窩、真阿膠、鮮生地、麥冬、吉林參、北沙參、綿耆皮、五味子、南棗,並調入王氏牛黃清心丸,或神犀丹亦可酌量使用。

【榮齋按】俞氏引葉天士學說「平時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這個階段的症候,據虞陽徐曉岑經驗,謂應當「急清絡熱以開其閉。」藥用:「犀角、羚角、石決明、真玳瑁、制膽星、鮮生地、元參、連翹、丹皮、生遠志、川貝母、焦山梔,清心牛黃丸一粒。」到了「膚冷汗出,躁擾不臥,脈細而急疾,便為氣脫之症矣。

白話文:

平常心氣虛弱,容易積痰,若外感熱邪入侵,內裡經絡就會阻塞。這個階段的症狀,需要急用藥物清熱解毒,暢通經絡。常用犀角、羚角、石決明、玳瑁、膽星、鮮生地、元參、連翹、丹皮、遠志、川貝母、焦山梔,並服用清心牛黃丸。如果出現皮膚冰冷、汗出、躁動不安、睡不著,脈象細而急促,就屬於氣虛脫陷的症狀了。

」的一個階段,徐曉岑認為是:「亡陽脫證」,藥用「真臺參、北五味、麥冬、白朮、黃耆、熟地、製附子、肉桂、炙甘草、化龍骨、牡蠣。」(見陳根儒《溫熱論箋正》)附錄於此,以應「邪陷正虛內閉外脫」臨床時的危急之變。

(丙)熱深陽郁外閉內脫例

【因】凡傷寒溫熱病。多由兼風兼寒之候。不先祛風散寒以解表。早用苦寒直降。致表不解。而邪反陷入內。外閉者。邪束陽郁之謂也。內脫者。陽盛陰涸之謂也。

【證】目眥赤。或眼白現紅絲。鼻乾。唇紅燥。耳聾心煩。渴喜涼飲。舌苔黃黑而燥。小便黃赤澀痛。大便黃黑稠黏。或溏瀉而極臭。或下鮮血。下時肛門熱痛。胸至少腹熱甚。按之灼手。一身肌表反不發熱。雖熱亦微。惡寒無汗。反欲擁被向火。甚則四肢厥冷。指甲青紫。

白話文:

在溫熱病的過程中,如果一開始沒有先祛除風寒解表,而直接使用苦寒藥物直降,就會導致表證不解,邪氣反而陷入內部。外閉是指邪氣束縛陽氣,使之鬱結不通。內脫是指陽氣過盛,陰液耗損,導致虛脫。

患者可能出現眼角發紅、眼白有紅絲、鼻乾燥、嘴唇紅燥、耳聾心煩、口渴喜喝涼水、舌苔黃黑乾燥、小便黃赤澀痛、大便黃黑稠黏或稀溏臭穢、甚至下血、排便時肛門熱痛等症狀。胸部到腹部熱度很重,按壓時灼手,但全身肌表反而不發熱,即使發熱也很輕微,惡寒無汗,反而想蓋被子靠近火源。嚴重者四肢厥冷,指甲青紫。

【脈】浮虛兼數。重按濡數無力。

【治】先以輕揚發表解其外。而外不閉。如邵氏熱鬱湯。(蘇薄荷一錢、青連翹、栝蔞皮、青子芩、青蒿腦各錢半、焦山梔、廣鬱金各三錢、桔梗一錢、生甘草六分、鮮竹葉三十片。)五葉蘆根湯。(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葉、荷葉各錢半、先用枇杷葉一兩、活水蘆根一兩二錢、鮮冬瓜二兩、煎湯代水。)之類。

白話文:

脈象浮虛而數,重按則濡數无力。治疗应该先以轻扬之法发表解表,使外邪不致闭阻。可参考邵氏热鬱汤,或用薄荷一钱、青连翘、栝蔞皮、青子芩、青蒿脑各钱半、焦山梔、广鬱金各三钱、桔梗一钱、生甘草六分、鲜竹叶三十片;也可使用五葉蘆根汤,取藿香叶、薄荷叶、佩兰叶、荷叶各钱半,先用枇杷叶一两、活水芦根一两二钱、鲜冬瓜二两,煎汤代水。

以撤熱存陰者救其內。而內不脫。如繆氏竹葉石膏湯。(生石膏五錢、蘇薄荷、荊芥、蟬衣、炒牛蒡子、生葛根、知母、麥冬各錢半。生甘草一錢、元參二錢、鮮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冬米一撮。凡溫毒痧疹、熱壅於肺、逆傳心包、喘咳煩悶、躁亂狂越者、非此方不治。

)蘭葉。(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五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仙半夏一錢、青蔗漿三錢、生薑汁兩滴、竹葉三十片、鮮茅根一兩、鮮稻穗三支。)皆可酌用以奏功。一方並治。表裡雙解。如《外臺》三黃石膏湯。(麻黃六分、淡豆豉三錢、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各一錢、青子芩二錢、生石膏五錢。

白話文:

要治療內熱,就需要用清熱存陰的方法。這樣才能保住內臟,防止內臟虛脫。比如繆氏的竹葉石膏湯,方中用生石膏、蘇薄荷、荊芥、蟬衣、炒牛蒡子、生葛根、知母、麥冬、生甘草、元參、鮮西河柳、竹葉、冬米等藥物,主治溫毒痧疹、熱壅於肺、逆傳心包、喘咳煩悶、躁亂狂越等症狀,效果顯著。此外,蘭葉方中用西洋參、生石膏、生甘草、麥冬、仙半夏、青蔗漿、生薑汁、竹葉、鮮茅根、鮮稻穗等藥物,也有同樣的功效。這些方子可以根據情況酌情使用,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另外,外臺中的三黃石膏湯,方中用麻黃、淡豆豉、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青子芩、生石膏等藥物,也能治療表裡雙解的症狀。

)若表裡三焦大熱。五心煩灼。兩目如火。鼻乾面赤。舌黃唇焦。形如塗朱。燥渴引飲。神昏譫語。宜楊氏增損三黃石膏湯。(炒殭蠶三錢、蟬衣十隻、蘇薄荷二錢、知母二錢、生石膏五錢、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各一錢、青子芩二錢)如熱鬱腠理。能內外分消。若胸腹脹滿。

痛而拒按。大便不通者。宜斟酌下之。

【榮齋按】本節(乙)(丙)兩項之所謂「內閉外脫」,「外閉內脫」者,是表示著邪正交爭的極限。由於知覺運動神經既為邪熱蒙閉而失其生活機能,機體抗病的力量,漸漸衰減;產生了「邪與正勢不兩立」的尖銳鬥爭狀態,結果與之外遁而俱脫——內閉外脫。另一方面:邪熱壅閉於表,正氣衰竭於裡,如外不得汗解,則病毒內竄而轉入陽盛陰涸之境。所謂「邪不達而正已奪」,結果逼之內陷而偕脫——外閉內脫。

白話文:

如果表裡三焦都非常熱,五心煩躁,眼睛像火一樣紅,鼻子乾燥,臉頰泛紅,舌頭黃,嘴唇乾燥,整個身體好像塗了朱砂一樣,口渴得要命,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可以使用楊氏增損三黃石膏湯。配方包括炒殭蠶三錢、蟬衣十隻、蘇薄荷二錢、知母二錢、生石膏五錢、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各一錢、青子芩二錢。如果熱氣鬱積在皮膚表面,這個藥方可以內外同時消解熱氣。如果胸腹部脹滿,疼痛並且按壓時有抵抗,大便不通,可以酌情使用瀉藥。

總的來說,閉雖為邪盛,而驟轉為脫的趨勢,是應該密切注意的。

(丁)真陰下竭虛陽上脫例

【因】凡陰虛人。病傷寒溫熱。誤用剛燥汗下藥過量。纏綿日久。以致真陰虛極於下。致無根之火。倉猝飛騰。氣壅痰升。上蒙清竅。忽然痙厥。此屬元陰告匱。真氣不續。若厥而不回。其命遂傾。

【證】舌紅短。面青。目合口開手不握固。音嘶氣促。甚則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遺。氣息俱微。是為龍雷暴動之脫症。若兼有虛寒者。面色唇色多淡白無華。甚且青黯。必不紅潤。亦有四肢清冷。而兩顴獨紅。是為虛火上炎之戴陽症。非溫補不可。

白話文:

總之,病症雖然看似邪氣盛,但突然轉為虛脫的趨勢,需要密切注意。

陰虛體質的人,若患上傷寒、溫熱病,誤用燥烈汗下藥物過量,病情纏綿日久,就會導致真陰虛耗至極點,無根之火驟然上升,氣機壅滯,痰液上涌,蒙蔽清竅,突然出現痙攣抽搐。這屬於元陰耗竭,真氣無法續接的狀態。若痙攣不退,生命就會垂危。

患者舌頭紅而短小,面色青白,眼睛緊閉,嘴巴張開,手握不緊,聲音嘶啞,呼吸急促,嚴重者還會冷汗淋漓,手腳冰冷,大小便失禁,呼吸微弱,這就是龍雷暴動般的虛脫症狀。如果同時伴有虛寒,面色、唇色多為淡白無光,甚至青黯,絕非紅潤。也可能四肢冰冷,但兩頰卻發紅,這是虛火上炎的戴陽症,必須溫補治療。

【脈】真元式微。龍雷暴動欲脫之際。脈必沉伏不見。或微弱無神。或不應指。

【治】急宜固扶元氣。斂陰益液。攝納真陰。鎮潛虛陽。宜龍牡復脈湯。(吉林參一錢、陳阿膠錢半、雞子黃一枚包煎、生龜版、生牡蠣各八錢、化龍骨二錢、生鱉甲四錢、真玳瑁錢半、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大生地四錢、炙甘草錢半、大坎氣一條酒洗、水兩碗、煎至半碗服)若肢冷脈伏。自汗頭汗。

汗出如油者。則陰亡而陽亦隨亡。吉林參易別直參二錢。加淡附片錢半。若痰塞喉間。欲吐無力。藥不能下者。先用真猴棗末四分。煎鮮石菖蒲湯。先服。暫平其上逆之痰。繼續服藥。再用《局方》黑錫丹三錢、煎服。以鎮納浮陽。溫養下元。苟能痰涎一開。神醒氣續。則育陰潛陽。

白話文:

脈象及治療說明:

脈象: 真元氣虛衰,如同龍雷暴動想要脫離身體時,脈象必然沉伏不見,或者微弱無力,或者不應指觸。

治療: 應急需固扶元氣,收斂陰液,攝取真陰,鎮壓潛藏的虛陽。宜服用龍牡復脈湯。

藥方: 吉林參一錢、陳阿膠錢半、雞子黃一枚(包煎)、生龜版、生牡蠣各八錢、化龍骨二錢、生鱉甲四錢、真玳瑁錢半、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大生地四錢、炙甘草錢半、大坎氣一條(酒洗)、水兩碗,煎至半碗服用。

若出現肢體冰冷、脈象沉伏、自汗、頭汗、汗出如油等症狀,則代表陰氣耗損,陽氣也隨之消亡。 應將吉林參換為別直參二錢,並加淡附片錢半。

若出現痰塞喉間、欲吐無力、藥物難以下嚥等症狀, 應先用真猴棗末四分煎鮮石菖蒲湯,服用後可暫時平息逆流的痰氣。繼續服用龍牡復脈湯,再用黑錫丹三錢煎服,以鎮壓浮陽,溫養下元。

若痰涎能順利排出,神志清醒,氣力恢復, 則可繼續採取育陰潛陽的治療方法。

固元攝納之藥。急急續進。不可間斷。必能元氣漸回。形神漸振。神志清明。惟倦怠嗜臥。尤須照前方大劑投之。以固根基。而扶正氣。若確是熱痰上湧之閉症。此方切不可用。反能阻凝痰涎於喉間。更速其死矣。

【秀按】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夫至精氣絕則真元脫矣。然脫之先。必有形狀也。《經》又云。精脫者耳聾。宜龜鹿二仙膠。氣脫者目不明。宜生脈散、合保元湯。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宜人參固本湯、合生脈散。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

白話文:

這藥能固本攝納元氣,要趕緊服用,不能間斷,這樣元氣就能逐漸恢復,精神狀態也能逐漸好轉,神志變得清晰。只是如果病人依然感到疲倦嗜睡,就更應該依據醫囑服用大劑量的藥物,以鞏固根基,扶持正氣。如果病人確實在熱痰上湧的閉症,就不能使用此方,反而會阻礙痰涎在喉間的排出,加速死亡。

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宜保陰煎。斑龍丸之類。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宜歸脾湯。人參養榮湯之類。《難經》又言、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備考古書。證象顯然可指。設明理者預為挽救。何致陰陽樞紐不相交。以至厥脫哉。

【廉勘】傷寒溫病。已經汗下後。內傷氣血精神。故其人常多肢體倦怠。神志昏沉。乃元氣精神大虛欲脫之兆。急宜強壯心機。興奮神經。不得不於開透法中。籌一特開生面之峻補提陷法。庶幾九死尚可一生。一為強壯心腦。如參歸鹿茸湯(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綿耆二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面色蒼白,腦髓消散,小腿痠痛,耳朵經常鳴響,應該服用保陰煎、斑龍丸等藥物。血脫者面色蒼白,缺乏光澤,脈象虛弱,應該服用歸脾湯、人參養榮湯等藥物。《難經》中也說,陽氣脫失的人會看到鬼,陰氣脫失的人會失明。參考古書記載,這些症狀顯而易見,如果明理者提前預防並進行救治,怎麼會導致陰陽失調,最終出現虛脫呢?

傷寒溫病患者經過汗法治療後,內傷氣血精神,因此經常出現肢體倦怠、神志昏沉的症狀,這是元氣精神大虛欲脫的徵兆。急需強壯心臟、興奮神經,必須在開透法中另闢蹊徑,採用峻補提陷法,希望能從九死一生中挽回生命。一是要強壯心腦,可以使用參歸鹿茸湯(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綿耆二錢、炙甘草五分)。

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枚、鮮生薑一片、上藥煎成、沖陳酒一杯、或衝入葡萄酒一瓢)。人參養榮湯(西黨參、炙耆、熟地各三錢、歸身、生曬朮、浙苓、生白芍各錢半、遠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廣皮一錢、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沖鹿茸酒一瓢。補中益氣湯。加鹿茸血片三分之類。

能治腦氣衰弱。心神虛散者。惟此三方。最力大而效速。為急救大虛昏沉之峻劑。凡治傷寒熱病。用涼瀉太過。克伐元陽。而陽虛神散者。必須陰陽並救。如陶氏回陽救急湯(黑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別直參、湖廣朮、辰茯神各一錢、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分、麝香三釐沖。)最妙。

白話文:

鹿茸血片三份,龍眼肉三顆,鮮薑一片,煎好後沖入陳酒一杯或葡萄酒一瓢。人參養榮湯(西黨參、炙耆、熟地各三錢,歸身、生曬朮、浙苓、生白芍各錢半,遠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廣皮一錢,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沖入鹿茸酒一瓢。補中益氣湯加入鹿茸血片三份等等。這些方劑可治療腦氣衰弱、心神虛散,功效強勁迅速,是急救虛弱昏沉的急救藥方。凡治傷寒熱病,使用涼瀉藥過度,損傷元陽,導致陽虛神散者,必須陰陽並治。陶氏回陽救急湯(黑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別直參、湖廣朮、辰茯神各一錢,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分,麝香三釐沖)效果最佳。

妙在參附桂與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為散氣通竅之藥。而不知其實為壯腦補神之要藥。丁氏《化學實驗新本草》。曹氏《麝香辨》皆已發明之。惜吾醫界多茫茫耳。次如馮氏全真一氣湯(別直參二錢、提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錢至一兩、江西術二錢、淡附片一錢、酒蒸淮牛膝二錢。)亦佳。

凡治濕熱症。劫傷太甚。陰損及陽。而神沉不語者。頗驗。此為馮楚瞻《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於一派滋養陰液之中。得參附氣化。俾上能散津於肺。下能輸精於腎。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為食氣之壯火。而為生氣之少火。大有云騰致雨之妙。故救陰最速。陶馮二方。

白話文:

參、附子、桂皮和麝香一起使用,妙不可言。世人皆知麝香能散氣通竅,却不知它其实是壮脑补神的重要药物,丁氏《化學實驗新本草》和曹氏《麝香辨》都已对此有详细阐述。可惜中医界大多对此茫然不知。

另外,冯氏的《全真一氣湯》也十分有效,它包含了党参、麦冬、五味子、熟地、白术、附片、淮牛膝等药材。此方适用于治疗湿热症,因劫伤过重导致阴液损伤、阳气受损,神志昏沉不语的情况,效果显著。此方出自冯楚瞻的《锦囊》,是他的得意之方。其功效在于滋养阴液,同时依靠人参和附子气的化合作用,向上散津于肺,向下输精于肾。附子借助牛膝引火下行,并非食气之壮火,而是生气之少火,犹如云腾致雨,妙不可言。因此,此方救阴最快。陶氏和冯氏这两个方子,都是治疗阴虚的良方。

雖同為急救陰陽之良劑。而一則注重陽氣。一則注重陰氣。臨症用方時。務宜注意。而復脈振神如復脈湯。衝入參桂養榮酒一瓢。奏功最速。其次《千金》生脈散煎湯。沖鹿茸酒一瓢。亦靈。二方之效。效在酒能提神刺激血液之循環。以強壯心機。而復經脈之運行。庶幾脈無歇止。

而神亦因之清醒矣。

【榮齋按】馮氏《錦囊》載:「治趙宦、面赤如妝,不省人事,口多譫語,手足躁動,六脈洪大搏指,所服乃柴、廣、半之類,以其劑小不能為害,不知真陰失守,虛陽上浮,神氣欲脫,補救尚虞不及,敢以清利速其死也。以人參八錢、熟地、麥冬、丹參、白芍、茯神、遠志、牛膝、薑炭。

白話文:

雖然都是急救陰陽的良藥,但一種注重陽氣,一種注重陰氣。實際用藥時,務必注意。像復脈湯能振奮精神,再加上參桂養榮酒,效果最快。其次是《千金》的生脈散煎湯,加上鹿茸酒,也十分有效。這兩種方法的功效在於酒能提神,刺激血液循環,強壯心臟,使經脈運行恢復正常,這樣脈搏就不會停止,精神也隨之清醒。

每日兩劑,不數日而愈。」此方與全真一氣湯稍有出入,我意以為趙證亦可用全真一氣湯,較有療效。《錦囊》載此類治案甚多,足供本例參證。

白話文:

每天服用兩劑,不用幾天就能痊癒。這個處方和全真一氣湯有些不同,我認為趙先生的病情也可以使用全真一氣湯,效果可能會更好。《錦囊》裡記載了很多這樣的治療案例,可以作為這病例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