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章·六經方藥 (31)

回本書目錄

第二章·六經方藥 (31)

1. 第五節·清涼劑

以活絡調經。經早因於血熱者。加鮮生地四錢。丹皮二錢。霜桑葉二錢。以涼血清經。因於血熱液虧者。加生地四錢。生玉竹三錢。辰砂染麥冬二錢。以養血增液。使血液充足而經自調。經閉因於絡瘀者。加大黃䗪蟲丸三錢(或吞服或絹包同煎)。輕者但用益母膏五錢(沖)。

消瘀以通經閉。因於血枯者。加杞菊六味丸四錢(絹包煎)。陳阿膠錢半。原方柴胡用鱉血拌炒。去薄荷易玫瑰花二朵(沖)。惟婦女情欲不遂。左脈弦出寸口。經閉或經痛經亂者。加制香附二錢。澤蘭三錢。鮮生地五錢。廣鬱金三錢(杵)。以和肝理脾。清心開鬱。或崩或漏。

因恚怒傷肝而氣盛者。加制香附三錢。醋炒青皮一錢。伐其氣以平之。血熱者。加鮮生地五錢。焦山梔三錢。鮮茅根四十支。涼其血以清之。子宮痛極。手足不能伸舒。因於濕火下注者。加龍膽草八分。青子芩二錢。清麟丸三錢(包煎)。急瀉濕火以肅清之。外用細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生白芍錢半。川芎一錢。明乳香一錢。同搗成餅。納入陰中以止痛。陰癢因於濕熱生蟲者。加龍膽草一錢。川楝子錢半。蛇床子錢半(鹽水炒)。以殺其蟲而止癢。外用桃仁光杏仁各九粒。同雄精二分。研成膏蘸雄雞肝中。納入陰中。蟲入雞肝中。引其蟲以外出。

陰癢即止。陰瘡潰爛出水者。防有梅毒。加土茯苓四錢。炒黑醜二錢。杜牛膝五錢。生川柏八分。以清解梅毒。外用子宮棉塞入陰中。多用硼酸水洗滌子宮。以清其毒火。血風瘡症。遍身起㾦㿔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成瘡者。多由於風濕血燥。加鮮生地五錢。小川連八分。

以涼血潤燥。清疏風濕。

增減旋覆代赭湯,清降肝逆法,俞氏經驗,從仲景方加減

旋覆花(三錢包煎),吳茱萸(一分拌炒),小川連(六分),制香附(二錢),代赭石(三錢拌),仙半夏(錢半),新會皮(錢半),沉香汁(二匙沖)

先用鮮刮淡竹茹四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淨剪去大筋)。煎湯代水。

【秀按】肝性剛而善怒。輕則噯氣胸痞。重則呃逆胃脹。皆有肝氣橫逆也。故以旋、赭重降氣逆為君。臣以茱、連、橘、半、苦辛通降。以清肝和胃。沉香、香附、辛香流氣。以疏肝平逆。妙在佐以竹茹。肝氣中結者使之旁達。使以杷葉。肝氣上逆者使之清降。此為清肝降逆。

佐金制木之良方。然惟初病在氣。氣盛而血尚不虧。脈弦苔膩者。始為相宜。呃逆甚者。加公丁香九支。柿蒂三十個。辛通苦澀以止呃。痞脹甚者。加真川樸錢半。檳榔汁兩匙(沖)。辛開重降以寬脹。因於食滯者。加萊菔子錢半拌炒春砂仁八分。消食和氣以導滯。因於便秘者。

加蘇子錢半拌搗郁李淨仁四錢。辛滑流氣以通便。

白話文:

第五節·清涼劑

用藥來活絡氣血,調理月經。如果是因為血熱導致月經提早,可以加入新鮮生地四錢、牡丹皮二錢、霜桑葉二錢,來涼血清經。如果是因為血熱又導致體液不足,可以加入生地四錢、玉竹三錢、用辰砂染過的麥冬二錢,來滋養血液,增加體液,讓血液充足,月經自然會調順。如果是因為氣血瘀滯導致閉經,可以使用大黃䗪蟲丸三錢(可以吞服或用紗布包起來一起煎煮)。情況輕微的,可以用益母膏五錢沖服,來消除瘀血,使月經暢通。

如果是因為血枯導致閉經,可以使用杞菊地黃丸四錢(用紗布包起來煎煮),加上阿膠一錢半。原方中的柴胡要用鱉血拌炒,去掉薄荷,換成玫瑰花兩朵沖服。如果婦女因為情慾不滿足,導致左脈弦勁,寸口脈浮,出現閉經、經痛或經期紊亂,可以加入製香附二錢、澤蘭三錢、鮮生地五錢、廣鬱金三錢(搗碎),來調和肝脾,清心開鬱。如果是崩漏(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

是因為發怒傷肝,導致肝氣旺盛,可以加入製香附三錢、醋炒青皮一錢,來削減肝氣,使其平穩。如果是因為血熱,可以加入鮮生地五錢、焦山梔三錢、鮮茅根四十支,來涼血清熱。如果子宮劇烈疼痛,導致手腳無法伸展,是因為濕熱下注,可以加入龍膽草八分、青子芩二錢、清麟丸三錢(包煎),快速排出濕熱,使其肅清。外用細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生白芍一錢半、川芎一錢、明乳香一錢,一起搗成餅狀,塞入陰道中來止痛。如果是因為濕熱生蟲導致陰道搔癢,可以加入龍膽草一錢、川楝子一錢半、蛇床子一錢半(用鹽水炒過),來殺蟲止癢。外用桃仁、光杏仁各九粒,加上雄黃二分,研磨成膏狀,沾在雄雞肝上,塞入陰道,讓蟲子進入雞肝,引導它們出來,

陰癢就會停止。如果是陰部潰爛流膿,要小心可能是梅毒,可以加入土茯苓四錢、炒黑醜二錢、杜牛膝五錢、生川柏八分,來清解梅毒。外用子宮棉塞入陰道,多用硼酸水清洗子宮,來清除毒火。如果是血風瘡症,全身出現像丹毒一樣的疹子,會癢或痛,抓了會破皮,多是因為風濕、血燥,可以加入鮮生地五錢、小川連八分,

來涼血潤燥,疏散風濕。

增加或減少旋覆代赭湯,這是清降肝氣逆行的方子,是俞氏的經驗,從仲景的方子加減而來。

旋覆花(三錢,包起來煎)、吳茱萸(一分,拌炒過)、小川連(六分)、制香附(二錢)、代赭石(三錢,拌過)、仙半夏(一錢半)、新會陳皮(一錢半)、沉香汁(二匙,沖服)。

先用新鮮刮下來的淡竹茹四錢、新鮮枇杷葉一兩(去除毛和粗大的筋),煎湯代替水。

【筆者按】肝的特性剛強且易怒,輕微的會打嗝、胸悶,嚴重的會呃逆、胃脹,這些都是肝氣橫逆所致。因此,用旋覆花和代赭石這兩味藥來重鎮降逆為君藥,再用吳茱萸、黃連、陳皮、半夏等苦辛藥來通降,達到清肝和胃的目的。沉香和香附這兩味辛香藥可以流動氣機,疏肝平逆。妙處在於佐以竹茹,讓肝氣鬱結的可以向旁疏散;用枇杷葉,讓肝氣上逆的可以清降。這是清肝降逆、

調和肝木的良方。但這個方子只適合初病,病在氣分,氣盛而血沒有虧虛,脈弦滑,舌苔膩的人使用。呃逆嚴重者,可以加入公丁香九支、柿蒂三十個,用辛辣和苦澀的藥味來止呃逆。痞脹嚴重者,可以加入厚朴一錢半、檳榔汁兩匙(沖服),用辛開重降的藥物來寬脹。如果是因為飲食積滯,可以加入萊菔子一錢半(炒過)和春砂仁八分,用消食和氣的藥物來導滯。如果是因為便秘,

可以加入蘇子一錢半(搗過)和郁李仁四錢,用辛潤滑利的藥物來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