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章·六經方藥 (24)

回本書目錄

第二章·六經方藥 (24)

1. 第四節·溫熱劑

神麯、谷蟲導滯。佐以佛手花疏氣寬脹。使以荷葉包陳倉米。升清氣以和胃。補而不滯。疏而不削。此為溫和脾胃。條暢氣機之良方。若寒氣盛。加炒乾姜八分、淡吳萸五分、紫猺桂三分。若濕熱盛。加川連六分、川樸一錢。兼大便閉結者。吞服枳實導滯丸三錢。以脹滿多挾宿滯也。

下後。隨用此湯漸磨而化之。若兼絡瘀。加新絳錢半。旋覆花三錢(包煎)。青蔥管五寸(沖)。

加味小建中湯,溫和肝脾法,俞氏經驗方載《醫門法律》

生白芍(三錢),飴糖(三錢),鮮生薑(八分蜜煨),廣橘白絡(各一錢炒),川桂枝(一錢蜜炙),清炙草(八分),大紅棗(二枚去核),春砂仁(六分分沖)

【秀按】脾主中氣而統血。貫注四旁。輸運上下。為胃行其津液。而主一身之營陰衛陽者也。故中氣立。則營衛流行。而不失其和。陰陽相循。而不極於偏。如過服香燥。耗氣劫陰。則營衛不和。症多寒熱類瘧。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裡急腹痛。肝乘脾之證見焉。

故以芍、草、飴糖為君。酸得甘助而生陰。以緩肝之急。臣以桂枝、薑、棗。甘與辛合而生陽。以健脾之氣。而不加參、術扶氣者。恐助肝氣之橫逆也。故但曰小建中。俞氏仿喻西昌法。佐以橘白、橘絡。使以砂仁者。深慮甘藥太過。令人氣滯中滿耳。此為溫和肝脾。調劑營衛之良法。

神香聖朮煎,熱通脾腎法,俞氏經驗方載景岳《新方八陣》

冬白朮(五錢炒香),紫猺桂(一錢),公丁香(二分),川薑(二錢炒黃),廣陳皮(一錢炒),白蔻仁(六分)

【秀按】恣食生冷油膩。及過用克伐。或寒中太陰。致傷脾陽以及腎陽者。症必上吐下瀉。胸膈痞滿。脅肋脹痛。氣怯神倦。甚至眶陷腡癟。四肢厥冷。脈微似伏。證極危篤。故以白朮、乾薑為君。暖培脾陽。即臣以肉桂溫腎。佐以陳皮和中。妙在使以丁、蔻。興發氣機。以速薑、桂通陽之烈性。此為熱通脾腎。寒濕霍亂之主方。

【廉勘】此方治直中陰寒。吐瀉腹痛。脘滿肢冷。俗名癟腡痧證。一劑知。二劑已。曾用有驗。不得因其虛痞虛脹。而畏重用白朮也。嘔甚者。加生薑汁一瓢沖。筋吊者。加酒炒木瓜二錢。絡石藤五錢。但必辨其舌苔白滑。或黑潤胖大。小便清白。大便有生菜汁腥氣。始可用此方急救。

附子理中湯,熱壯脾腎法,俞氏經驗方

黑附塊(五錢),別直參(三錢),清炙草(八分),川薑(三錢炒黃),冬白朮(三錢炒香),生薑汁(一瓢沖)

【秀按】猝中陰寒。口食生冷。病發而暴。忽然吐瀉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瞤筋惕。神氣倦怯。轉盻頭項若冰。渾身青紫而死。惟陡進純陽之藥。迅掃濁陰。以回覆脾腎元陽。乃得功收再造。故以附、薑、辛熱追陽為君。即臣以參、朮、培中益氣。佐以炙草和藥。使以薑汁。

白話文:

第四節·溫熱劑

用神麯、穀芽來幫助消化、消除積滯,搭配佛手花來疏理氣機、寬解脹滿。再用荷葉包裹陳年米,以提升清氣,調和腸胃,達到補益而不滯膩,疏通而不傷正氣的效果。這是溫和脾胃、調理氣機的良方。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加入炒乾薑八分、淡吳茱萸五分、紫桂三分;如果濕熱很重,可以加入黃連六分、厚朴一錢。若同時有大便不通暢的情形,可以吞服枳實導滯丸三錢,因為脹滿大多伴隨著宿食積滯。

服用藥物後,可持續服用此方,慢慢使其藥效發揮。如果兼有血瘀的情形,可以加入新降香錢半、旋覆花三錢(用布包煎)、青蔥管五寸(沖服)。

加味小建中湯,是溫和肝脾的方劑,為俞氏的經驗方,記載於《醫門法律》中。

藥方組成:生白芍(三錢),麥芽糖(三錢),新鮮生薑(八分,用蜂蜜煨過),廣橘白絡(各一錢,炒過),川桂枝(一錢,用蜂蜜炙過),甘草(八分,蜜炙),大紅棗(兩枚,去核),春砂仁(六分,沖服)。

【說明】脾主管中氣,統攝血液,將精氣輸送到身體各處,也負責運送胃部的津液,主導身體的營陰衛陽。因此,中氣旺盛,營衛就能正常運行,不會失去和諧,陰陽也能互相協調,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過量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就會耗損氣血、劫奪陰液,導致營衛不和,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喉乾燥、口乾舌燥、腹部急痛等症狀,這是肝氣侵犯脾胃的表現。

所以,以芍藥、甘草、麥芽糖為主要藥物,利用酸味與甘味的結合來滋生陰液,緩解肝臟的急迫。搭配桂枝、生薑、紅棗,利用甘味與辛味的結合來滋生陽氣,健壯脾胃的氣機。而不加入人參、白朮等扶助氣機的藥物,是擔心會助長肝氣的橫逆。所以只稱作「小建中湯」。俞氏是仿效喻西昌的方法,加入橘白、橘絡,並用砂仁,是因為深怕甘味藥物使用過多,會造成氣機阻滯、腹部脹滿。這是一個溫和肝脾、調理營衛的良方。

神香聖術煎,是溫熱通暢脾腎的方劑,為俞氏經驗方,記載於景岳的《新方八陣》中。

藥方組成:冬白朮(五錢,炒香),紫桂(一錢),公丁香(二分),川薑(二錢,炒黃),廣陳皮(一錢,炒過),白豆蔻(六分)。

【說明】因為過度食用生冷油膩食物,或過度使用攻伐藥物,或是寒邪直接侵犯太陰脾經,導致損傷脾陽甚至腎陽,症狀必定會有上吐下瀉、胸膈痞滿、脅肋脹痛、氣虛神疲,甚至眼眶凹陷、皮膚乾癟、四肢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病情十分危急。因此,以白朮、乾薑為主要藥物,溫養脾陽。再搭配肉桂來溫補腎陽,以陳皮來調和脾胃。妙處在於使用丁香、豆蔻,以振奮氣機,加速薑、桂溫通陽氣的作用。這是治療熱通脾腎、寒濕引起的霍亂的主要方劑。

【考證】此方治療寒邪直接侵犯導致的吐瀉腹痛、腹脹肢冷,俗稱「癟腡痧」的症狀,服用一劑就能見效,服用兩劑即可痊癒,曾經使用過,效果顯著。不要因為其表現為虛弱、腹部虛脹,就害怕使用大量的白朮。如果嘔吐嚴重,可以加入生薑汁一瓢沖服。如果出現抽筋,可以加入酒炒木瓜二錢、絡石藤五錢。但必須辨別舌苔呈現白滑、或是黑潤而肥大,小便清白,大便有生菜汁的腥氣,才能使用此方急救。

附子理中湯,是溫熱強壯脾腎的方劑,為俞氏經驗方。

藥方組成:製附子(五錢),別直參(三錢),甘草(八分,蜜炙),川薑(三錢,炒黃),冬白朮(三錢,炒香),生薑汁(一瓢沖服)。

【說明】突然遭受寒邪侵襲,或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疾病突然發作,出現吐瀉腹痛、手腳冰冷、冷汗直流、肌肉跳動、筋脈抽搐、精神倦怠、眼睛頭頸轉動困難僵硬像冰一樣,全身青紫等危急情況,必須立即服用純陽藥物,快速清除濁陰,才能恢復脾腎的元陽,才能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因此,以附子、生薑等辛熱藥物來追補陽氣作為主要藥物。搭配人參、白朮來培補中氣、益氣。用甘草來調和藥性,並使用生薑汁來引導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