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2)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2)

1. 第二節·夾痰傷寒

(一名風寒夾痰)

【因】外感風寒。每涉於痰。多由素有痰積。或夾痰飲。或夾痰火。復感風寒。及形寒飲冷所致。多屬肺病。或風從皮毛而入肺。或寒從背俞而入肺。痰證多端。姑就於風寒有關者。推求其源。

【證】風傷肺而夾痰火者。頭痛發熱。惡風自汗。咳嗽氣逆。甚則頭眩胸痞。痰多黃濁稠黏。或凝結成塊。成條。咳逆難出。漸成惡味。劇則帶血。舌苔白滑而厚。或黃白相兼而糙。寒傷肺而夾痰飲者。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鳴氣喘。咳嗽多痰。清白稀薄。氣味亦淡。甚或咯吐不爽。嘔逆眩暈。舌苔白滑而薄。或灰白相兼而滑。

【脈】右寸浮滑。左手弦緩者。傷風而夾痰火也。右脈弦滑。左手緊盛者。傷寒而夾痰飲也。

白話文:

由於外感風寒,體內又常有痰積,可能是原本就有痰積,或夾雜痰飲或痰火,再加上這次又受了風寒,或因為身體寒冷吃了冷食,導致病情加重。這大多屬於肺部疾病,可能是風從皮膚毛髮入侵肺部,或寒氣從背部穴位進入肺部。痰的表現形式很多,這裡只討論與風寒相關的,並追溯病因。

如果風傷肺部並夾雜痰火,則會出現頭痛發熱、怕風出汗、咳嗽氣逆,嚴重時會頭昏胸悶,痰多且黃濁稠黏,甚至凝結成塊或條狀,咳嗽難以咳出,逐漸出現惡臭,嚴重時還會帶血。舌頭上有白滑而厚的苔,或黃白相間且粗糙。

如果寒傷肺部並夾雜痰飲,則會出現頭痛發熱、怕冷不出汗、鼻子塞住氣喘、咳嗽痰多,痰液清白稀薄,氣味淡,甚至咯吐不出來,還可能出現嘔吐、頭昏眼花。舌頭上有白滑而薄的苔,或灰白相間且滑潤。

脈象方面,右手寸脈浮滑,左手脈弦緩,表示傷風並夾雜痰火;右手脈弦滑,左手脈緊實有力,則表示傷寒並夾雜痰飲。

【治】風夾痰火。輕則蔥豉桔梗湯加杏仁、橘紅。重則越脾加半夏湯。寒夾痰飲。輕則新加三拗湯增姜夏、橘紅。重則小青龍湯。惟夾痰火較痰飲為難治。往往有痰迷清竅。口吐黏涎。發狂如祟。妄言妄見。神識昏迷。俗稱痰蒙。當用玳瑁鬱金湯開透之。更有痰伏膈上。心下煩滿。

氣上衝胸。飢不能食。甚則手足厥冷。脈乍緊乍結者。此痰與邪結在胸中。當用瓜蒂散加生蘿蔔汁湧吐之。(甜瓜蒂二十粒、杜赤豆三十粒、淡香豉三錢、用開水一碗煎成大半碗、衝入生蘿蔔汁兩瓢頓服之、得快吐為度。)不吐者。改用三物白散急吐之。(川貝母三錢、苦桔梗二錢、巴豆霜一錢、輕用一分、重則二分、開水和服、痰在膈上必吐、在膈下者必利、不利進熱稀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即愈。)至若痰症類傷寒者亦甚多。

白話文:

治療風寒夾痰火,輕症可用蔥豉桔梗湯加杏仁、橘紅。重症則要加強脾胃功能,用半夏湯。治療寒夾痰飲,輕症可用新加三拗湯,並增加薑、半夏、橘紅。重症則用小青龍湯。不過,風寒夾痰火比痰飲更難治,經常會出現痰迷清竅,口吐粘液,發狂如鬼魅作祟,胡言亂語,神智昏迷,俗稱痰蒙。這種情況應該用玳瑁鬱金湯來疏通。還有一些情況是痰伏於膈上,心下煩悶,氣上衝胸,食不下咽,嚴重時還會手腳冰冷,脈象時緊時結。這是痰邪結聚在胸中,應該用瓜蒂散加生蘿蔔汁催吐。(甜瓜蒂二十粒、赤小豆三十粒、淡香豉三錢,用開水一碗煎成大半碗,衝入生蘿蔔汁兩瓢,立即服用,以能快速吐出為度。)如果沒有吐出,則改用三物白散急吐。(川貝母三錢、苦桔梗二錢、巴豆霜一錢,輕用一分,重則二分,用開水調服,痰在膈上必吐,在膈下者必瀉。如果沒有瀉,就喝一杯熱稀粥,如果瀉不停,就喝一杯冷粥,就會痊癒。)至於痰症類似的傷寒病症也很多。

其證胸滿氣衝。憎寒壯熱。惡風自汗。胸中郁痛。飢不能食。使人揉按之。反多涎唾。甚或下利日十餘行。右脈微滑。左脈反遲。此有寒痰在胸中。仲景所謂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是也。法當吐之。切忌發汗。當用瓜蒂二陳湯(甜瓜蒂二十粒、姜半夏、廣橘紅各錢半、以水煎成、沖生萊菔汁二瓢。

)惟諸亡血虛家。亦不可與此湯。宜求其痰病之源。細心酌治。

白話文:

患者胸部滿悶、氣往上衝,怕冷發熱、怕風容易流汗,胸中鬱悶疼痛,食慾不振,按壓時會流出許多唾液,甚至一天拉肚子十幾次,右手脈搏微滑,左手脈搏卻很慢,這是寒痰停留在胸中造成的,就像《傷寒論》中所說的「桂枝證」。患者頭部不痛、脖子不僵硬,寸脈微浮,胸中堵塞堅硬,氣往上衝到咽喉,呼吸不順暢。應該用吐痰的方法治療,絕對不能發汗,可以用瓜蒂二陳湯(甜瓜蒂二十粒、薑半夏、廣橘紅各半錢,水煎後加入生蘿蔔汁兩瓢)治療。但要注意,失血過多或體虛的人不能服用此湯,應該找出痰症的根源,細心謹慎地治療。

【秀按】感症夾痰。外內合邪。邪正交攻。最多經絡臟腑糾結之症。初治莫妙於《活人》豁痰湯。(紫蘇、薄荷各一錢、羌活、川樸各八分、枳殼、前胡、制南星、姜半夏各錢半、酒芩一錢、炙草四分。)然痰症頭緒甚繁。斷非見病治病者可以勝任。俞君分清傷風傷寒痰火痰飲。

使閱者較有頭緒。惟風熱風燥二症。常多夾痰。均當用辛潤法。解其邪以豁其痰。如加減葳蕤湯、清燥救肺湯之類。並加竹瀝萊菔汁等。臨症時屢奏殊功。若誤與辛熱發汗。溫燥劫痰。則變證百出矣。慎之。

白話文:

感症夾雜痰邪,外邪入侵,內邪作祟,邪氣與正氣相互攻伐,這是牽連經絡臟腑最複雜的病症。初次治療,沒有比《活人》中豁痰湯更有效的方子了。這個方子由紫蘇、薄荷各一錢、羌活、川樸各八分、枳殼、前胡、制南星、姜半夏各錢半、酒芩一錢、炙草四分組成。然而痰症的病因非常複雜,絕非只看表面症狀就可治療的。俞君將痰症分為傷風、傷寒、痰火、痰飲四類,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風熱、風燥這兩種病症,常夾雜痰邪,都需要用辛潤的方法治療,以解其邪氣,化解痰液。例如加減葳蕤湯、清燥救肺湯等方子,可以加入竹瀝、萊菔汁等,臨床應用效果很好。如果錯誤地使用辛熱發汗的藥物,或溫燥劫痰,就會出現各種變症,需要謹慎。

【廉勘】傷寒為外感六氣之通稱。凡夾痰症。必先分辨六淫以施治。如冒風邪而生痰。痰因肺津鬱結而化。仍當從肺管咳出。肺位最高。風為陽邪。當用辛涼輕劑。吳氏桑菊飲加減。(冬桑葉二錢、滁菊花錢半、蘇薄荷、苦桔梗、廣皮紅各八分、栝蔞皮、光杏仁各二錢、生蘿蔔一兩、飴糖一錢。)重則張氏銀翹麻黃湯。

(銀花一錢、連翹錢半、帶節麻黃三分、蘇薄荷六分、炒牛蒡一錢、廣橘紅八分、苦桔梗六分、生甘草五分。)若風已化熱。熱蒸胃液以成痰。宜佐以清胃之品。知母、花粉(各三錢。)蘿蔔汁、竹瀝等是也。如感寒邪而生痰。勢必毛竅外閉。肺氣逆滿。邪氣無從發泄。形寒傷肺。

白話文:

傷寒是指受到外感六氣侵襲所引起的疾病。凡是夾雜痰症的,都要先區分是哪種外感邪氣才好施治。比如,如果因為感染風寒而生痰,痰是因為肺津鬱結而化成的,就應該從肺經咳出。因為肺位最高,而風寒屬於陽邪,應該用辛涼輕劑治療。可以參考吳氏桑菊飲加減,用桑葉、菊花、蘇薄荷、苦桔梗、廣皮紅、栝蔞皮、光杏仁、生蘿蔔、飴糖等。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張氏銀翹麻黃湯。若是風寒化熱,熱蒸胃液而形成痰,就應該佐以清胃的藥物,比如知母、花粉、蘿蔔汁、竹瀝等。如果感染寒邪而生痰,勢必毛孔閉塞,肺氣逆滿,邪氣無法排出,寒邪傷肺。

肺氣抑鬱。當用辛溫宣劑。輕則三子導痰湯加荊、防。(荊芥、防風、姜半夏、萊菔子、蘇子、枳殼、茯苓各錢半、廣皮紅一錢、白芥子六分、炙甘草五分。)重則麻黃二陳湯。(麻黃五分、光杏仁三錢、姜半夏二錢、廣橘紅一錢、前胡、白前各錢半、茯苓三錢、炙草五分。)若鬱而化火。

白話文:

肺氣鬱結,可以使用辛溫宣散的藥物來治療。

病情輕微,可用三子導痰湯加荊芥、防風。藥方如下:

  • 荊芥、防風、姜半夏、萊菔子、蘇子、枳殼、茯苓各一錢半
  • 廣皮紅一錢
  • 白芥子六分
  • 炙甘草五分

病情嚴重,可用麻黃二陳湯。藥方如下:

  • 麻黃五分
  • 光杏仁三錢
  • 姜半夏二錢
  • 廣橘紅一錢
  • 前胡、白前各一錢半
  • 茯苓三錢
  • 炙草五分

如果肺氣鬱結化火,則需針對化火的情況進行治療。

熱盛痰壅。當用加味麻杏石甘湯。(蜜炙麻黃四分、光杏仁二錢、生石膏四錢、生甘草四分、栝蔞仁四錢、竹瀝半夏錢半、廣皮紅、小枳實各一錢。)如暑邪由口鼻吸受。傷肺犯胃。津液鬱結而化痰。痰因火動。當用辛涼重劑。竹葉石膏湯加枳實、竹瀝。(鮮竹葉二錢、生石膏八錢、仙半夏二錢、毛西參一錢、生甘草五分、陳倉米一百粒、荷葉包煎、枳實汁兩小匙、竹瀝兩大瓢、和勻同沖。)如濕鬱於中。

白話文:

如果熱症嚴重,痰液阻塞,應該服用加味麻杏石甘湯,藥方包括蜜炙麻黃、光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栝蔞仁、竹瀝半夏、廣皮、枳實。如果暑邪從口鼻吸入,傷及肺胃,津液鬱結化成痰,痰液因火熱而動,應該服用辛涼重劑,用竹葉石膏湯加入枳實和竹瀝,藥方包括鮮竹葉、生石膏、仙半夏、毛西參、生甘草、陳倉米、荷葉(包煎)、枳實汁、竹瀝。如果濕氣鬱積在內,...

脾胃氣滯。壅結為痰。治必運脾清胃。藿樸二陳湯加減。(杜藿梗三錢、真川樸一錢、半夏曲、新會皮、蘇佩蘭各錢半、浙茯苓三錢、淡竹茹二錢、小枳實錢半、滑石四錢。)若濕鬱成熱。熱重濕輕者。當用清熱滲濕。俞氏增減黃連瀉心湯。如感秋燥而傷肺。爍津液而化黏痰。

當用辛涼潤劑。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或用五汁飲。(竹瀝、梨汁、萊菔汁各兩瓢、鮮石菖蒲汁一小匙、薄荷油三滴、重湯燉溫服。)六淫中惟火最生痰。石頑老人名曰痰火。其證痰涎壅盛。咳嗽喘滿。甚則屢咳而痰不得出。咳劇則嘔。創立玉竹飲子。(生玉竹、川貝各三錢、紫菀、浙苓各二錢、蜜炙廣皮紅一錢、苦桔梗、生甘草各六分、梨汁兩瓢、生薑汁兩滴、和勻同沖、氣塞、加沉香汁兩小匙沖。)若肥人氣虛多痰。

白話文:

脾胃氣體不通暢,導致痰液積聚。治療要以運化脾胃、清熱降火為原則,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藿樸二陳湯。若濕氣鬱結化熱,熱勝於濕,可用清熱滲濕的俞氏增減黃連瀉心湯。如果感受秋燥傷肺,津液乾燥,化成黏痰,可用辛涼潤燥的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或用五汁飲。六淫之中,以火最易生痰,石頑老人稱之為痰火,症狀是痰液壅盛、咳嗽喘滿,嚴重時會頻繁咳嗽卻咳不出痰,咳嗽劇烈還會嘔吐,可以用玉竹飲子。肥胖體質的人氣虛多痰,可用玉竹飲子加減治療。

用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瘦人陰虛多火。六味地黃湯去澤瀉、合生脈散。然生脈散不及參貝六賢散。(製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白煎去辣味、六味以好泉水同煮、候乾曬燥、為細末、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二兩、海蛤殼煅飛六兩、共研細和勻、每用五六分、或一錢、藥湯調下。)滌痰止嗽。

白話文:

使用六君子湯,再加入竹瀝和薑汁。瘦人體質偏向陰虛火旺。六味地黃湯去除澤瀉,並與生脈散合用。不過生脈散的效果不如參貝六賢散。(製法如下: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白煎去辣味,六味以優質泉水共煮,煮乾後曬乾,研磨成細末,再加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二兩、海蛤殼煅飛六兩,共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六分或一錢,用藥湯調服。)此方可清熱化痰,止咳止嗽。

清火降氣。雖然。火有君相之別。皆能消爍肺胃之津液。醞釀為痰。痰火衝心。心主君火而藏神。輕則神煩不寐。重則痰厥昏迷。法當豁痰清心。輕則吳氏清宮湯加減。(犀角一錢磨汁沖、竹葉捲心二錢、元參心錢半、連翹心一錢、蓮子心五分、竹瀝、梨汁各一瓢、鮮石菖蒲汁一匙、和勻同沖。)重則俞氏犀羚三汁飲。

急則先用吐痰法。紫雪(五分。)品三物白散(一分。)次用金箔鎮心丹。(老竺黃、真琥珀、飛辰砂各三錢、金箔、九制膽星、珍珠粉各一錢、西牛黃五分、麝香一釐、蜜丸、金箔為衣、約重一分、每服三粒至五粒。)薄荷三分。燈心三帚。泡湯送下以寧其神。又次用正誠露珠丹。

白話文:

清熱降氣,雖然火有君相之別,但都能耗損肺胃津液,釀成痰液。痰火上衝心臟,心臟主宰君火並藏神。輕則神志煩躁,失眠多夢;重則痰厥昏迷。應當豁痰清心,輕者可用吳氏清宮湯加減,重者則用俞氏犀羚三汁飲。

急症先用吐痰法,服用紫雪散和品三物白散。之後再用金箔鎮心丹,並以薄荷、燈心泡湯送服,以安神。最後再服用正誠露珠丹。

(透明辰砂一兩、以瓷器盛露四十九夜、豬心中血、絲綿絞去滓、用淨血三兩、每次一個、拌砂曬乾、再拌再曬、三個用訖、再研極細、加西牛黃一錢、共研勻細、用糯米糊和搗萬杵為丸、每重七分、陰乾得五分、瓷瓶密收、夜臥時噙化一丸、治殫慮勞神、火升痰壅、心悸不寐、遇事善忘等證、最效。)善其後以防復發。

痰火爍肝。肝藏相火而主筋。輕則頭暈耳鳴。嘈雜不寐。手足躁擾。甚發瘛瘲。法當清火鎮肝。羚角鉤藤湯加減。(冬桑葉、滁菊花各二錢、雙鉤藤、京川貝、茯神木、青蛤散各四錢、絹包、天竺黃錢半、竹瀝、童便各二瓢沖、先用羚角片錢半、石決明一兩、煎湯代水。)重則昏狂痙厥。

白話文:

將一兩透明辰砂放在瓷器中,浸泡露水四十九夜,取豬心裡的血,用絲綿過濾去除雜質,取淨血三兩,每次取一個,與辰砂拌勻曬乾,重複拌曬三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一錢西牛黃,一起研磨至細膩,用糯米糊調和,搗成丸子,每粒重七分,陰乾至五分,裝入瓷瓶密封保存。夜間睡覺時含服一丸,可治療思慮過度、勞神傷神、心火上升、痰火壅塞、心悸失眠、遇事健忘等症,療效顯著。建議持續服用,以防止復發。

痰火灼傷肝臟,而肝臟藏納相火,主司筋脈。輕症表現為頭暈耳鳴、心煩意亂、失眠多夢、手足不安,嚴重會發展為驚厥。應當清熱鎮肝,可根據情況加減羚角鉤藤湯。具體用藥如下:冬桑葉、滁菊花各二錢,雙鉤藤、京川貝、茯神木、青蛤散各四錢,用絹布包好,天竺黃錢半,竹瀝、童便各二瓢沖服,先用羚角片錢半、石決明一兩煎湯,用湯汁代替水沖服藥物。重症則會出現昏迷、狂躁、痙攣等症状。

癲癇癡呆。直上巔頂。沖激神經。法當先通腦氣。藜香散。(白藜蘆九分、真麝香一分、共研勻細。)搐鼻取嚏。次用導痰開關散。(杜牛膝根汁曬取淨末、生皂角各一兩、炒殭蠶、枯白礬各五錢、共研細勻、輕用八分、重則一錢、開水一茶鐘調服。)湧吐痰涎。痰涎雖吐。

而神識時清時昏者。當用四汁飲。(竹瀝、梨汁、蘿蔔汁各二瓢、鮮石菖蒲汁二匙、重湯燉溫服。)調下局方妙香丸。肅清痰火以醒神。俟神識清醒。再用柔肝熄風煎。(方載發狂勘語中、如嫌明礬難吃、原方中去郁礬兩味、代以白金丸錢半或二錢、亦可。)善其後以防微。

白話文:

癲癇導致癡呆,症狀直衝頭頂,影響神經。治療首先要通暢腦氣,可以用藜香散,以白藜蘆和麝香研磨成細粉服用,引發鼻涕和噴嚏。接著服用導痰開關散,以杜牛膝根汁、皂角、僵蠶、白礬等藥材研磨成細粉,輕症服用八分,重症服用一錢,用開水沖服,幫助嘔吐痰涎。即使痰涎吐出,但神智仍然時清醒時昏迷,就要使用四汁飲,以竹瀝、梨汁、蘿蔔汁、石菖蒲汁混合服用,再配合妙香丸,清熱化痰,醒神。待神智清醒後,再服用柔肝熄風煎,以防復發。

終用坎氣潛龍湯。滋陰潛陽以除根。痰火蘊結胃腸。多由痰涎上壅氣管。咯吐不及。咽入食管而落胃。或雜食油膩厚味。胃氣不清。液郁為痰。久則嵌入於胃腸膜絡之間。釀成老痰頑痰。膠黏堅固。或由瘀熱凝結。成為結痰。或由伏飲化濁。成為痰濁。發現噁心嘔吐。胸膈壅塞。

嘈雜脘滿。便溏腹泄。或胸中腸中轆轆有聲。法當清化下泄。廓清腸胃。輕則節齋化痰丸。(栝蔞霜、苦杏仁、煅瓦楞子、青海粉各一兩、制香附、海蛤粉、風化硝、青連翹各五錢、苦桔梗、廣皮紅各三錢、薑汁一匙、和竹瀝搗藥為丸、輕用三錢、重則四錢、清茶送下。)或豁痰丸。

白話文:

長期服用坎氣潛龍湯滋陰潛陽來去除病根。痰火積聚在胃腸,大多是因為痰涎上涌堵塞氣管,咳嗽咳不出來,咽下去又落入食道,進而到達胃部。或是因為經常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胃氣不清,津液鬱結成痰。時間久了,痰就嵌入胃腸膜絡之間,形成頑固的老痰,黏稠堅硬。也有可能是因為瘀熱凝結而形成結痰,或是伏飲化濁而形成痰濁。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胸膈堵塞、胃脘嘈雜、腹部飽滿、大便稀溏腹瀉,或者胸中腸中咕嚕咕嚕作響等症狀。治療方法應當以清化下泄,廓清腸胃為主。病情輕者可以節食,服用化痰丸,病情嚴重者則服用豁痰丸。

(栝蔞霜五錢、花粉、射干、苦杏仁、茯苓、白前、當歸各三錢、知母、川貝、枳殼、桔梗各二錢、生甘草一錢、薑汁少許、和竹瀝搗丸、每服三四錢。)輕清潤降以搜滌之。重則礞石滾痰丸。或竹瀝達痰丸。(大黃、黃芩、仙半夏、橘紅各二兩、青礞石、炙甘草各一兩、上沉香五錢、竹瀝薑汁泛丸、每服二三錢)苦辛鹹降以盪滌之。此皆治六淫夾痰之大要也。

白話文:

栝蔞霜五錢,花粉、射干、苦杏仁、茯苓、白前、當歸各三錢,知母、川貝、枳殼、桔梗各二錢,生甘草一錢,薑汁少許,和竹瀝搗丸,每次服用三四錢。如果症狀輕微,以清潤降氣的方式來清除痰液。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服用礞石滾痰丸或竹瀝達痰丸。礞石滾痰丸由大黃、黃芩、仙半夏、橘紅各二兩、青礞石、炙甘草各一兩、沉香五錢組成,以竹瀝薑汁泛丸,每次服用二三錢。苦辛鹹味下降,用來徹底清除痰液。以上都是治療六淫夾雜痰液的重要方法。

總之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變證最多。試為約舉十端。以扼其要。如抬頭屋轉。眼常黑花。見物飛動。猝然暈倒者。此風痰上衝頭腦也。名曰痰暈。治必先辨其因。因於外風者。麻菊二陳湯為主。(明天麻一錢、滁菊花錢半、鉤藤鉤、茯神木各四錢、荊芥錢半、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錢、廣皮紅一錢、清炙草四分。)因於內風者。

香茸六味丸加減。(鹿茸血片一錢、生地熟地各一兩、山萸肉四錢、淮山藥、茯神各八錢、桑葉、丹皮各四錢、定風草三錢、真麝香五釐、共細末、豆淋酒搗糊為丸、每服三錢、細芽茶五分、杭茶菊五朵、泡湯送下。)如痰涎壅盛。語言蹇澀。甚則暴喑。四肢厥冷者。此風痰挾火阻塞喉中也。

白話文:

總之,痰涎是一種物質,會隨著氣的升降而移動,無處不到,變化症狀也很多。這裡試著舉出十個例子,來概括其重點。

例如,患者抬頭時頭昏眼花,眼珠經常發黑模糊,眼前出現物體飛舞,突然昏倒,這是風痰上衝頭腦造成的,稱為痰暈。治療必須先辨別其病因。如果是外風引起的,則以麻菊二陳湯為主,其中加入天麻一錢、滁菊花錢半、鉤藤、茯神各四錢、荊芥錢半、川芎八分、姜半夏三錢、廣皮紅一錢、炙甘草四分。如果是內風引起的,則以香茸六味丸加減,其中包含鹿茸血片一錢、生地熟地各一兩、山萸肉四錢、淮山藥、茯神各八錢、桑葉、丹皮各四錢、定風草三錢、真麝香五釐,將其研磨成粉末,用豆淋酒調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以細芽茶五分、杭茶菊五朵泡水送服。

如果患者痰涎壅盛,言語含糊不清,嚴重時會突然失聲,四肢冰冷,這是風痰挾火阻塞喉嚨造成的。

名曰痰厥。治必先吐其痰。導痰開關散為主。繼則豁痰降氣。三子導痰湯加減。若在夏月。由冒暑挾痰而眩暈。甚則昏厥者。又不得概作風痰治。法當先開清竅。紫金片(五分至八分、)鮮石菖蒲湯烊化灌服。繼則辛涼芳透。清絡飲。(鮮荷葉邊、鮮銀花、鮮竹葉、鮮絲瓜皮各二錢、扁豆花一錢、西瓜翠衣五錢。

)加竹瀝、萊菔汁、(各兩瓢沖)然因痰而暈厥者。多兼氣厥。輕則用蘇合香丸。(薑汁兩滴、和童便兩瓢、磨服。)重則用《局方》妙香丸。(鮮石菖蒲汁兩小匙、和竹瀝兩瓢送服。)如手足牽引。四肢麻木。骨節串疼。或腫而痛者。此濕痰挾瘀流注經絡也。名曰痰注。法當搜滌絡痰。

白話文:

痰厥的治療,必須先把痰吐出來,用導痰開關散為主,之後再豁痰降氣,服用三子導痰湯加減。如果是在夏天,因為中暑夾痰導致頭昏眼花,甚至昏厥,就不能一概而論當作風痰治療,應該先開通竅道,服用紫金片和鮮石菖蒲湯,接著再用辛涼芳香透散的清絡飲,加入竹瀝和蘿蔔汁。由於痰引起的昏厥,往往伴隨氣厥,輕微的可以用蘇合香丸,嚴重的則用局方妙香丸。如果出現手足抽搐、四肢麻木、骨節疼痛或腫痛,這是濕痰夾雜瘀血流注經絡,稱為痰注,必須用藥物搜滌經絡中的痰。

輕則《三因》控涎丹。重則蠲痛活絡丹。(川烏、草烏、地龍各五錢、杜膽星六錢、明乳香、淨沒藥各三錢、炒黑醜四十九粒、全蠍七隻、麝香五分、酒糊丸、每重四分、輕用一丸、重用二丸、薑汁竹瀝送服。)久則用《聖濟》大活絡丹。

白花蛇、烏稍蛇、威靈仙、兩頭尖、(俱酒炒)制草烏、煨天麻、全蠍、炙龜版、首烏、黑豆、水浸麻黃、貫仲、炙草、羌活、官桂、杜藿香、小川連、烏藥、熟地、酒蒸大黃、廣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北細辛、淨沒藥、赤芍、殭蠶、明乳香、公丁香、薑製南星、小青皮、骨碎補、白豆蔻、安息香、酒蒸製附子、黃芩、酒蒸茯苓、制香附、生白朮、元參、以上各一兩、犀角、麝香(另研)松脂、炙地龍各五錢、當歸、葛根、虎脛骨、炙穌各兩半、牛黃、龍腦各錢半、防風、二兩五錢、人參三兩、血竭另研七錢、以上五十味研細末、蜜丸如桂圓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並用芥子竹瀝湯送服。

白話文:

輕症服用《三因》的控涎丹,重症服用蠲痛活絡丹,其中包含川烏、草烏、地龍各五錢、杜膽星六錢、明乳香、淨沒藥各三錢、炒黑醜四十九粒、全蠍七隻、麝香五分,製成酒糊丸,每丸重四分,輕症服用一丸,重症服用二丸,用薑汁竹瀝送服。久病則服用《聖濟》的大活絡丹。

大活絡丹的配方包含白花蛇、烏稍蛇、威靈仙、兩頭尖(以上均需用酒炒)、制草烏、煨天麻、全蠍、炙龜版、首烏、黑豆、水浸麻黃、貫仲、炙草、羌活、官桂、杜藿香、小川連、烏藥、熟地、酒蒸大黃、廣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北細辛、淨沒藥、赤芍、殭蠶、明乳香、公丁香、薑製南星、小青皮、骨碎補、白豆蔻、安息香、酒蒸製附子、黃芩、酒蒸茯苓、制香附、生白朮、元參,以上各一兩,犀角、麝香(另研)、松脂、炙地龍各五錢,當歸、葛根、虎脛骨、炙穌各兩半,牛黃、龍腦各錢半,防風二兩五錢,人參三兩,血竭(另研)七錢,以上五十味研細末,製成蜜丸,大小如桂圓,以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並用芥子竹瀝湯送服。

(淡竹瀝三瓢、黃荊瀝兩瓢、生薑汁四滴、陳紹酒兩小匙、先用白芥子八分、煎取清湯、重燉三汁、陳紹酒和服、日二夜一。)如中滿腹脹。上氣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腫者。此濕痰挾氣阻滯胸腹也。名曰痰脹。先當去郁陳莝。經驗理中消脹丸為主。

(大戟二錢五分、制牙皂三錢、廣木香二錢、炒黑醜錢半、煨甘遂一錢、用紅棗肉搗丸、每用三錢、勻三次進服、第一次蔥白陳酒送、二次萊菔子、砂仁湯送、三次牛膝、木瓜湯送、體虛者勿服。)繼則視其喘腫脹之進退。酌量施治。若腹脹輕減。喘腫未除者。法當降氣達膜。

白話文:

取淡竹瀝三瓢、黃荊瀝兩瓢、生薑汁四滴、陳紹酒兩小匙,先用白芥子八分煎取清湯,再將三種汁液一起燉煮,加入陳紹酒服用,每日兩次,夜間一次。如果出現腹脹、上氣喘逆、大小便不暢,甚至面部和四肢浮腫的情況,這是濕痰阻滯胸腹所致,稱為痰脹。首先要消散鬱結和陳舊積痰,可以用經驗理中消脹丸為主。

大戟二錢五分、制牙皂三錢、廣木香二錢、炒黑醜錢半、煨甘遂一錢,用紅棗肉搗丸,每次服用三錢,分三次服用,第一次用蔥白陳酒送服,第二次用萊菔子、砂仁湯送服,第三次用牛膝、木瓜湯送服。體虛者慎用。之後根據喘、腫、脹的變化情況,酌情施治。如果腹脹減輕,但喘、腫未消,則需要降氣達膜。

五子五皮飲加減。(紫蘇子、萊菔子各錢半、白芥子六分、葶藶子八分、車前子三錢、生桑皮、浙苓皮各四錢、大腹皮三錢、新會皮錢半、生薑皮一錢、先用杜赤豆一兩、鮮茅根二兩、煎湯代水。)終則培元利水。七味枳朮湯。(枳實一錢、拌炒生曬術三錢、六神麯、炒麥芽各三錢、先用浙茯苓二兩、杜赤豆、車前草各一兩、煎湯代水。)調服天一丸。

白話文:

五子五皮飲加減,用紫蘇子、萊菔子各半錢,白芥子六分,葶藶子八分,車前子三錢,生桑皮、浙苓皮各四錢,大腹皮三錢,新會皮半錢,生薑皮一錢,先用杜赤豆一兩、鮮茅根二兩煎湯代水。服完後,再用七味枳朮湯,以枳實一錢、拌炒生曬術三錢、六神麯、炒麥芽各三錢,先用浙茯苓二兩、杜赤豆、車前草各一兩煎湯代水,調服天一丸。

(燈草心一斤、以米粉漿染曬乾、研末入水澄之、浮者為燈草心、取出又曬乾、入藥用二兩五錢、而沉者為米粉漿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各五兩、滑石水飛過五兩、豬苓去皮二兩、澤瀉去蘆三兩、五味各為細末、以潞黨參熬膏和丸、龍眼大、辰砂為衣、飛金為裹、每服一丸。)善其後以杜復發。

如咳逆無痰。喉間如含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此燥痰黏結喉頭也。名曰痰結(即梅核氣)法當散結活痰。加味甘桔湯為主。(生甘草五分、苦桔梗、嫩蘇梗、紫菀、白前、橘紅、制香附、旋覆花各錢半。)口含清化丸。(川貝一兩、甜杏仁五錢、上青黛一錢、共研細、生薑汁少許、和冰糖粉搗藥丸、如櫻桃大、含化而咽之。)如咳逆氣粗。

白話文:

取燈草心一斤,用米粉漿染上,曬乾,研磨成粉末,放入水中澄清,浮在上面的就是燈草心,取出再曬乾,作為藥材使用,取二兩五錢,沉下去的米粉漿就不用了。赤白茯苓去皮後一起使用,茯神去木各五兩,滑石水飛過五兩,豬苓去皮二兩,澤瀉去蘆三兩,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細末,用潞黨參熬膏和成丸,丸藥大小如龍眼,用辰砂包裹,再用飛金裹上。每次服用一丸,可有效防止復發。

若咳嗽氣喘,無痰,喉嚨像是含著烤肉,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這是由於燥痰黏結喉頭造成的,稱為痰結(即梅核氣),應當散結化痰。以加味甘桔湯為主,藥方包含:生甘草五分、苦桔梗、嫩蘇梗、紫菀、白前、橘紅、制香附、旋覆花各錢半。同時口含清化丸,藥方包含:川貝一兩、甜杏仁五錢,上青黛一錢,共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生薑汁和冰糖粉,搗成丸藥,如櫻桃大小,含化吞服。若咳嗽氣喘,聲音嘶啞。

咯痰稠黏。甚則目突如脫。喉間轆轆有聲者。此寒痰遏熱壅塞氣管也。名曰痰喘。法當豁痰下氣。白果定喘湯為主。(生白果二十一個杵、姜半夏、生桑皮、款冬花、光杏仁各三錢、蘇子二錢、橘紅、片芩各錢半、麻黃一錢、生甘草五分。)重則小青龍加石膏湯。(即小青龍湯本方加生石膏八錢。

)或用定喘五虎湯。(麻黃一錢、光杏仁三錢、生石膏四錢、炙甘草四分、北細辛五分。)久則口噙王氏痰喘丸。(白檀香、白豆蔻、蛤粉、川貝、麥冬、兒茶各一兩、淡天冬、薄荷葉各五錢、苦桔梗、廣木香各三錢、麝香、梅冰各五分、共研細、以甘草四兩熬膏丸如芡實大、每噙化一丸。)如痰結喉間。

白話文:

咳出來的痰又濃又黏,嚴重時眼睛還會凸出來,好像要掉出來一樣,喉嚨裡還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是因為寒痰阻塞了氣管,造成熱氣無法散發,稱為痰喘。治療方法應該要化痰降氣,可以用白果定喘湯,方劑包含生白果、半夏、桑皮、款冬花、杏仁、蘇子、橘紅、黃芩、麻黃、甘草。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使用小青龍加石膏湯,也就是小青龍湯加上生石膏。也可以使用定喘五虎湯,方劑包含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細辛。如果病情持續很久,可以含服王氏痰喘丸,方劑包含白檀香、白豆蔻、蛤粉、川貝、麥冬、兒茶、天冬、薄荷葉、苦桔梗、廣木香、麝香、梅冰,研磨成粉末,用甘草熬成膏丸,每次含服一丸。如果痰結在喉嚨裡,……

咳而上氣。或呷或呀。喉中作水雞聲者。此寒痰包熱阻塞喉管也。名曰痰哮。法當開肺豁痰。射干麻黃湯。(射干錢半、麻黃一錢、姜半夏、款冬花、紫菀各三錢、乾薑八分拌搗北五味三分、北細辛五分、大紅棗三枚。)口噙清金丸。(牙皂三錢、拌炒萊菔子一兩、研細、薑汁少許、和竹瀝搗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含化。

)如咳嗽不爽。胸中氣悶。夜不得眠。煩躁不寧者。此火痰鬱遏胸膈也。名曰痰躁。法當豁痰降火。陷胸瀉心湯加減。(栝蔞仁四錢、仙半夏錢半、小川連八分、小枳實、青子芩各一錢、淡竹茹三錢、薑汁兩滴、和竹瀝兩瓢同沖。)甚則吞服王氏四黃滌痰丸。

白話文:

咳嗽時呼吸急促,或發出「呷」或「呀」的聲音,喉嚨裡像水雞叫一樣,這是寒痰包裹熱氣阻塞喉管所致,稱為痰哮。治療方法應當開肺豁痰,可用射干麻黃湯。如果咳嗽不舒暢,胸悶氣短,夜不能寐,煩躁不安,這是火痰鬱結於胸膈所致,稱為痰躁。治療方法應當豁痰降火,可用陷胸瀉心湯加減。嚴重者可以服用王氏四黃滌痰丸。

(川大黃四兩、用竹瀝一兩、薑汁一錢、朴硝三錢、拌蒸三次、姜炒川連五錢、天竺黃三錢、栝蔞仁、海蛤殼、廣橘紅各四兩、浙茯苓、杜膽星、炒蒼朮各三兩、明天麻、浮海石、炒芥子各二兩、薄荷葉一兩六錢、石菖蒲、上沉香、上青黛各一兩、竹瀝半夏六錢、白蔻仁三錢、梅冰一錢、二十味為細末、以竹瀝九分、薑汁一分、泛丸、如細綠豆大、再用石膏粉五錢、廣牛黃二錢、辰砂一錢、三味研細為衣、輕用一錢、重用二錢、開水送下、並治飲食化痰、胸膈迷悶、氣逆咳嗽、及哮喘中痰諸證、方載孟英《雞鳴錄》。)如小瘰大癧。

白話文:

川大黃四兩,用竹瀝一兩、薑汁一錢、朴硝三錢,拌蒸三次。薑炒川連五錢,天竺黃三錢,栝蔞仁、海蛤殼、廣橘紅各四兩,浙茯苓、杜膽星、炒蒼朮各三兩,明天麻、浮海石、炒芥子各二兩,薄荷葉一兩六錢,石菖蒲、上沉香、上青黛各一兩,竹瀝半夏六錢,白蔻仁三錢,梅冰一錢。二十味為細末,以竹瀝九分、薑汁一分,泛丸,如細綠豆大。再用石膏粉五錢,廣牛黃二錢,辰砂一錢,三味研細為衣,輕用一錢,重用二錢,開水送下。此方可治飲食化痰、胸膈迷悶、氣逆咳嗽、及哮喘中痰諸證。方載孟英《雞鳴錄》,如小瘰大癧。

初生項間。不覺痛癢。累累如串者。此氣結痰凝吸核變大也。初名痰核繼稱痰𤶱串。治必先辨其因。因於肝火痰凝者。內服逍遙二陳湯加減。(全當歸、丹皮各錢半、生白芍、紫背天葵各五錢、竹瀝半夏、天花粉、蒲公英各三錢、廣皮一錢、川柴胡六分、薄荷葉五分沖。)送下程氏消瘰丸。

(元參、川貝、煅牡蠣各四兩、薑汁少許和竹瀝搗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至三錢。)外貼抑陽烏龍膏。先用陳小粉四兩、炒黃研細、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瓷罐收藏、用時量核大小調抑陽散、即天花粉三錢、薑黃、白芷、赤芍各一錢、研細調勻塗布、如核上雖癢、不可揭動、久則自消。因於陽虛痰凝者。

白話文:

剛出生時脖子附近出現一串串的小疙瘩,不痛不癢,這是因為體內氣結、痰凝,形成核狀物並逐漸變大。一開始稱為痰核,後來就叫痰核串。治療必須先確定病因,如果因肝火旺盛導致痰凝,就要服用逍遙二陳湯加減,並配合消瘰丸內服,以及抑陽烏龍膏外敷。如果因陽虛導致痰凝,則要……

內服王氏陽和湯。(麻黃五分、拌搗熟地五錢、鹿角膠錢半烊沖、白芥子一錢、紫猺桂、清炙草各五分、乾薑炭四分、酒水各半煎。)外貼抑陰消核膏。(制甘遂二兩、紅芽大戟三兩、白芥子八錢、麻黃四錢、生南星、直天蟲、朴硝、藤黃、姜半夏各一兩六錢、)用時調入抑陰散。(即制草烏二錢、制南星、獨活、白芷、狼毒各一錢、研細調勻塗布。

白話文:

一種是內服的“陽和湯”,另一種是外用的“消核膏”以及配合使用的“抑陰散”。

內服使用王氏【陽和湯】:

  • 麻黃 5 分
  • 拌搗熟地黃 5 錢
  • 鹿角膠 1 錢半(融化後沖服)
  • 白芥子 1 錢
  • 紫硇桂、清炙甘草 各 5 分
  • 乾薑炭 4 分
  • 使用一半酒一半水煎煮服用。

外用貼敷【消核膏】:

  • 制甘遂 2 兩
  • 紅芽大戟 3 兩
  • 白芥子 8 錢
  • 麻黃 4 錢
  • 生南星、直天蟲、朴硝、藤黃、姜半夏 各 1 兩 6 錢
  • 使用時加入【抑陰散】調勻塗抹。

【抑陰散】的配方如下:

  • 即制草烏 2 錢
  • 制南星、獨活、白芷、狼毒 各 1 錢
  •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後調勻塗抹於布上使用。

)若已潰及潰久不斂者。內服歸芍六君子湯。(全當歸二錢、生白芍、潞黨參、浙茯苓、姜半夏各三錢、生曬朮、廣皮各錢半、清炙草八分、鮮生薑六分、大紅棗三枚。)送服犀黃丸。(制乳香、制沒藥各一兩、西黃三分、麝香三分、研勻、取黃米飯一兩搗藥、入藥末再搗為丸、蘿蔔子大、曬乾忌烘、每服錢半)繼服大棗丸收功。

(山羊屎三錢、曬乾炒存性研粉、先將黑棗肉搗爛如泥、然後入羊屎末搗勻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錢。)外貼陽和解凝膏。(新鮮牛蒡子草、連根葉梗三斤、活白鳳仙梗四兩、用香油十斤、將二味熬枯去渣、次日再入川芎四兩、附子、桂枝、大黃、當歸、肉桂、官桂、草烏、川烏、地龍、殭蠶、赤芍、白芷、白蘞、白芨各二兩、續斷、防風、荊芥、五靈脂、木香、香櫞、陳皮各一兩、再煎藥枯瀝渣、隔宿油冷、見過斤兩、每油一斤、加炒透桃丹七兩、攪和、文火慢熬、熬至滴水成珠、不黏指為度、即以濕粗紙罨火、以油鍋移放冷灶上、取乳香沒藥末各二兩、蘇合油四兩、麝香一兩、研細入膏攪和、半月後攤貼、一應爛潰陰疽、凍瘡貼一夜全消、潰者三張全愈。)因於風痰及風濕釀痰者。

白話文:

如果已經潰爛,並且潰爛很久也不癒合,就應該內服歸芍六君子湯。這湯方由全當歸兩錢、生白芍、潞黨參、浙茯苓、姜半夏各三錢、生曬朮、廣皮各錢半、清炙草八分、鮮生薑六分、大紅棗三枚組成。服完湯藥之後,再服用犀黃丸。犀黃丸由制乳香、制沒藥各一兩、西黃三分、麝香三分製成,研磨均勻,取黃米飯一兩搗碎,加入藥末繼續搗成丸,大小如蘿蔔子,曬乾,忌用火烘。每次服用錢半。接著服用大棗丸來巩固療效。大棗丸由山羊屎三錢曬乾炒至存性研成粉末製成,先將黑棗肉搗爛成泥狀,再加入山羊屎粉末,混合均勻製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三錢。同時外貼陽和解凝膏。陽和解凝膏由新鮮牛蒡子草連根葉梗三斤、活白鳳仙梗四兩、香油十斤製成。將牛蒡子和鳳仙一起熬煮至枯竭,去除渣滓,第二天再加入川芎四兩、附子、桂枝、大黃、當歸、肉桂、官桂、草烏、川烏、地龍、殭蠶、赤芍、白芷、白蘞、白芨各二兩、續斷、防風、荊芥、五靈脂、木香、香櫞、陳皮各一兩,再次煎煮至藥液枯竭,瀝去渣滓,隔夜冷卻,過濾後取藥油,每斤藥油加入炒透的桃丹七兩,攪拌均勻,用文火慢慢熬煮,直至滴水成珠,不粘手指為止。然後用濕的粗紙覆蓋火苗,將油鍋移到冷灶上,取乳香、沒藥末各二兩、蘇合油四兩、麝香一兩,研磨細粉,加入膏中攪拌,放置半個月後即可攤貼。凡是一切潰爛、陰疽、凍瘡,貼敷一夜即可痊癒,潰爛者貼敷三張即可痊癒。這是因為風痰和風濕導致痰濁所致。

內服麻菊二陳湯去甘草。送服控涎丹三分。消瀝根以杜復發。外貼王氏化核膏。(菜油四斤、壁虎十四條、蜘蛛二十八個、蝸牛三十六枚、入鍋熬至枯浮油麵取出、再入新鮮首烏藤葉、甘菊根、薄荷、牛蒡、蒼耳等草各半斤、武火熬至草枯出渣、俟油冷再入連翹、元參、苦參、白蘞、白芥子、殭蠶、水紅子仁各搗碎、大黃、荊芥、防風各四兩、浸一宵、熬至黑枯、以油瀝清、見過斤兩、熬至滴水不散、將前制木鱉油歸入配炒東丹、慢入慢攪、攪勻、文火再熬、熬至滴水成珠、膏不黏指為度、加入丁香油、麝香各二錢、蘇合油一兩、攪勻火退攤貼、凡瘰癧結核惡核、此膏貼即暗消。)如飲食入胃。

白話文:

先喝麻菊二陳湯,去掉甘草,再服下控涎丹三份,用來消除病根,避免復發。同時,外敷王氏化核膏。此膏是用菜油、壁虎、蜘蛛、蝸牛等材料熬製而成,再加入首烏藤葉、甘菊根、薄荷、牛蒡、蒼耳等草藥,最後加入連翹、元參、苦參、白蘞、白芥子、殭蠶、水紅子仁、大黃、荊芥、防風等藥材熬製而成,可治療瘰癧結核惡核,敷上即可慢慢消退。如果飲食進入胃部,就更有效了。

便吐黏涎。膈塞不通。便結而糞如羊矢者。此氣鬱挾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法當辛潤滌痰。五汁飲加狗寶為主。(梨汁、蔗汁、萊菔汁各兩瓢、鮮石菖蒲汁一小匙、生薑汁兩滴、和勻、重湯燉溫、調下狗寶末三分。)或用程氏啟膈飲加味。北沙參、丹參各三錢、京川貝、廣鬱金各錢半、蜜炙橘紅、浙茯苓各一錢、春砂殼、杵頭糠各五分、荷葉蒂兩個、煎成、調下玉鼠散五分、(即新生小鼠、新瓦上焙乾、研末。)劇則云岐人參散。

白話文:

如果經常吐出黏黏的口水,胸口感覺堵塞不通,大便乾燥像羊屎一樣,這說明氣機鬱結,痰濕阻礙了胃部,叫做痰膈。治療方法應該用辛溫潤燥的方法來化痰,可以服用五汁飲加狗寶,或用程氏啟膈飲加味。

(吉林參一錢煎成、沖麝香三釐、冰片釐半。)盡人事以挽天機。

【榮齋按】本節是從戈存橘傷寒補天石「痰證傷寒」篇刪潤補充而成的。廉臣先生又羅列各種治法,不但把痰證屬於外因的,分析得很清楚,更把有關內因的痰證,也指出了治法。只有「痰飲」一證,留待下節發揮,基本上可以說無⿰⺼⿱𡗗頁勝義了。

不過、中醫的因證施治,是多方面的;「夾痰傷寒」經吳坤安採輯,尚有下列幾個證治:「(一)肺風寒痰——如見憎寒發熱、鼻塞頭痛、胸滿、氣急、或咳或喘,右寸浮滑或沉伏者,此風痰在肺也;如舌白而潤、口不渴者,痰由風邪生;宜二陳湯加加桑、杏、前胡、羌活、蘇、薄之類,微散之。喘加焦麻黃、葶藶子以瀉肺。

白話文:

將一錢吉林參煎好後,沖入三釐麝香和一釐半冰片。盡人事以挽天機。

(二)肺風熱痰——如微寒發熱、胸悶氣逆、咳嗽兼喘、舌苔黃燥、或白刺、口渴、脈數者,此風熱客肺生痰也;宜前胡、桑、杏、蔞霜、貝母、枯芩、橘紅、薄荷、全福花、竹葉之類,以去風熱,痰自平矣。如痰閉氣逆,加竹瀝、薑汁。

(三)胞絡熱痰——如傷寒神昏譫語、目睛微定,或舌蹇語澀、舌苔尖赤中白而燥者,此熱痰乘於胞絡也;宜犀角尖、川鬱金、石菖蒲、天竺黃、川貝、鉤藤、淡竹葉、栝蔞霜之類。如舌絳神呆、痰潮語澀者,內閉也;加西黃。(四)痰挾痧疹——凡時感傷寒、初起即胸中煩悶、氣急痰喘,先用豁痰利氣藥,痰已行而喘減,但煩悶、身熱不除,反加耳聾足冷者;此必痰挾痧疹也。急宜透之提之,如羚角、連翹、牛蒡、防風、葛根、枳殼、桔梗、蟬蛻之類。

白話文:

肺風熱痰症狀表現為輕微發熱、胸悶氣逆、咳嗽伴隨喘息、舌苔黃燥或白刺、口渴、脈搏快速。這是因為風熱侵入肺部,導致痰液產生。治療方法宜用前胡、桑白皮、杏仁、蔞霜、貝母、枯芩、橘紅、薄荷、全福花、竹葉等藥材,以去除風熱,痰液自然消退。若痰液阻塞氣逆,可加用竹瀝、薑汁。

胞絡熱痰症狀表現為傷寒後神志昏迷、言語譫妄、眼球凝視,或舌頭僵硬、言語含糊不清、舌苔尖部紅色、中間白色且乾燥。這是因為熱痰滯留於胞絡。治療方法宜用犀角尖、川鬱金、石菖蒲、天竺黃、川貝、鉤藤、淡竹葉、栝蔞霜等藥材。若舌頭紅絳、神志呆滯、痰液湧上、言語含糊不清,則屬於內閉,可加用西黃。

痰挾痧疹症狀表現為時感傷寒初期,即出現胸悶、氣急、痰喘,先用化痰利氣藥物治療,痰液排出、喘息減輕,但胸悶、發熱未消,反而出現耳聾、足冷,這是痰液挾帶著痧疹。應急用透解之藥物,例如羚羊角、連翹、牛蒡、防風、葛根、枳殼、桔梗、蟬蛻等藥材。

(五)絡中濕痰——如發熱脘悶、胸脅肩背皆痛,此濕痰竊踞肺胃之絡;痰氣交阻,故痛。宜六安煎去甘草,加桂枝、鉤丁、蒺藜、栝蔞皮、片薑黃、白殭蠶、木香汁之類,通之行之。(六)痰入肝絡——傷寒有解表之後,肢體不能轉動者,此痰入於肝絡也。當以南星、礞石、半夏、栝蔞、茯苓、陳皮、天蟲、全蠍、薑汁炒蒺藜、川桂枝、旋覆花之類;以搜入絡之痰,肢自遂矣。如未應,即以養血藥兼之。

(七)解後伏痰——傷寒解表之後,熱勢稍退,但覺目鈍神呆,身重或痛,胸滿不暢者;此胃中有伏痰也。右關脈必沉伏、或沉滑,宜二陳湯加枳實、栝蔞、薑汁、竹茹之類;豁之行之。(八)積痰——如發熱、胸悶、咳嗽氣急、痰多濃厚者,中宮積痰也。宜燥潤並用,南星、半夏、栝蔞、海石、枳實、陳皮、茯苓之類;或導痰湯亦可。

」以上八條痰證,都與傷寒有關,其屬於內因者,不列入。

白話文:

(五)如果出現發熱、胸悶、胸脅、肩背都疼痛,這是濕痰停留在肺胃的經絡中,痰氣交阻,所以疼痛。應該用六安煎去甘草,加入桂枝、鉤丁、蒺藜、栝蔞皮、片薑黃、白殭蠶、木香汁等藥物,疏通經絡。

(六)傷寒退燒後,肢體無法活動,這是痰進入肝經的緣故。應該用南星、礞石、半夏、栝蔞、茯苓、陳皮、天蟲、全蠍、薑汁炒蒺藜、川桂枝、旋覆花等藥物,將痰從經絡中引出來,肢體就會自然恢復。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一些養血的藥物。

(七)傷寒退燒後,雖然熱度下降,但感覺眼睛昏沉、精神恍惚、身體沉重或疼痛、胸悶不暢,這是胃中積存了伏痰。右關脈會沉伏或沉滑,應該用二陳湯加入枳實、栝蔞、薑汁、竹茹等藥物,化解痰濕,疏通經絡。

(八)如果出現發熱、胸悶、咳嗽氣喘、痰多稠厚,這是中焦積存了痰濕。應該用燥濕潤肺的方法,用南星、半夏、栝蔞、海石、枳實、陳皮、茯苓等藥物,或者也可以用導痰湯。

以上八種痰證,都與傷寒有關,屬於內因的,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