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一章·傷寒要義 (2)

回本書目錄

第一章·傷寒要義 (2)

1. 第二節·六經病理

(新增)

陳遜齋說。傷寒六經者。陰、陽、寒、熱、虛、實、表、里之代名詞也。太陽、陽明、少陽、皆為陽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陰病。太陽、陽明、少陽、皆為熱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寒病。太陽、陽明、少陽、皆為實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虛病。陰陽寒熱虛實之中。

又有在表在裡。與在半表半裡之不同。太陽為表。少陰亦為表。太陽之表為熱為實。少陰之表為寒為虛。陽明為里。太陰亦為里。陽明之裡。為熱為實。太陰之裡。為寒為虛。少陽為半表半裡。厥陰亦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為熱為實。厥陰之半表半裡。為寒為虛。

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為發熱惡寒。少陰之表。為無熱惡寒。陽明太陰皆為里。陽明之裡為胃實。太陰之裡為自利。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為寒熱往來。厥陰之半表半裡。為厥熱進退。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可汗。少陰之表不可汗。陽明太陰皆為里。

陽明之裡可下。太陰之裡不可下。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可清解。厥陰之半表半裡。不可清解。

得病之初。身體之正氣。起而反抗。發熱惡寒。即正邪交爭之表示也。頭痛、項強、體痛。即正邪交爭時所發生之充血作用也。此時因皮膚開合。汗腺通塞之故。又發生有汗為中風。無汗為傷寒之兩大症候。傷寒為散溫機能衰弱。故以麻黃湯發其表。中風為散溫機能亢進。故以桂枝湯解其肌。凡此傷寒中風。可由發汗解肌而愈者。皆稱為表病。又稱為太陽病。

正氣抵抗邪氣。在太陽病期內。無法戰勝。因而妨礙三焦水道之流行。由此而引起寒熱往來、胸脅滿嘔、口苦咽乾各症。概稱為少陽病。《內經》謂三焦為決瀆之官。生理學則不稱三焦。而稱淋巴。其理由相同。三焦在臟腑之外。皮膚之內。故謂之半表半裡。小柴胡一方。為本病之主劑。

正邪交爭愈久。水分愈加蒸散。內部黏膜。愈加乾燥。及在太陽少陽期內。發汗利尿過多。則腸胃間之水津。乃愈涸竭。由是發生煩渴譫語。不大便。但惡熱不惡寒之陽明裡實症。輕則用白虎湯。重則用承氣湯。

若腸胃之抵抗力不足。失去消化水穀之能力。則為太陰病。水穀不化。則水分過剩。因而上吐下利。此與陽明病正成反比。陽明熱而太陰寒。陽明實而太陰虛也。理中湯溫中去濕。故為太陰病之專劑。

若造溫機能衰減。體溫為之降低者。則為少陰病。中醫謂為陽虛。因心臟衰弱。故少陰病之脈必微細也。因神經不振。故少陰病之症但欲寐也。因體溫不能分布。故少陰病之四肢必厥逆也。此與太陽病正成反比。太陽必發熱而惡寒。少陰必惡寒而不發熱。四逆湯強心生溫。實為少陰病之主劑。

白話文:

第二節·六經病理

陳遜齋先生認為,傷寒六經是陰陽、寒熱、虛實、表裡等概念的代名詞。太陽、陽明、少陽屬陽病、熱病、實病;太陰、少陰、厥陰屬陰病、寒病、虛病。 此外,它們在表裡的位置也不同:太陽和少陰都在表,但太陽表證為熱實,少陰表證為寒虛;陽明和太陰都在裡,陽明裡證為熱實,太陰裡證為寒虛;少陽和厥陰都在半表半裡,少陽半表半裡證為熱實,厥陰半表半裡證為寒虛。

具體表現上,太陽少陰表證,太陽表證發熱惡寒,少陰表證無熱惡寒;陽明太陰裡證,陽明裡證胃實,太陰裡證腹瀉;少陽厥陰半表半裡證,少陽半表半裡證寒熱往來,厥陰半表半裡證厥熱發作。治療上,太陽表證可汗,少陰表證不可汗;陽明裡證可下瀉,太陰裡證不可下瀉;少陽半表半裡證可清解,厥陰半表半裡證不可清解。

疾病初期,人體正氣抵抗邪氣,發熱惡寒是正邪交爭的表現;頭痛、項強、體痛是正邪交爭引起的充血;有汗為中風,無汗為傷寒,是因皮膚汗腺開合通塞所致。傷寒是散溫功能衰弱,用麻黃湯發汗;中風是散溫功能亢進,用桂枝湯解肌。這些可通過發汗解肌治癒的疾病,稱為表病或太陽病。

若正氣在太陽病期內無法戰勝邪氣,影響三焦(淋巴系統)水道運行,則出現寒熱往來、胸脅脹滿、嘔吐、口苦咽乾等少陽病症狀。少陽病位居半表半裡,小柴胡湯是主治方劑。

正邪交爭時間長,水分蒸散,黏膜乾燥,或太陽、少陽期發汗利尿過多,腸胃津液耗竭,則出現煩渴、譫語、便秘、惡熱不惡寒的陽明裡實證,輕則用白虎湯,重則用承氣湯。

若腸胃抵抗力不足,失去消化功能,則為太陰病,水穀不化,水分過多,則上吐下瀉,與陽明病相反:陽明熱實,太陰寒虛。理中湯溫中化濕,是太陰病專方。

若產熱功能減弱,體溫下降,則為少陰病(陽虛),心臟衰弱,脈象微細;神經不振,嗜睡;體溫分佈不均,四肢厥逆,與太陽病相反:太陽發熱惡寒,少陰惡寒不發熱。四逆湯強心溫陽,是少陰病主方。

厥陰病是抵抗力消長進退的關鍵時期,症狀為厥熱交替出現。熱多於厥,抵抗力有恢復希望,病情好轉;厥多於熱,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只有厥無熱,抵抗力完全失敗,預後不良,與少陽病相反:少陽寒熱往來是三焦不和,厥陰厥熱交替關係重大,危及生命。厥陰病也常用四逆類方劑溫陽。

總之,三陽病怕熱實,三陰病怕寒虛;三陽病抵抗力強,無死症;三陰病抵抗力弱,多死症。《傷寒論》的大意就是如此。

榮齋先生總結:三陽病多為進行性,臟器功能強壯;三陰病多為退行性,機體功能衰弱。簡單來說,三陽為實證,三陰為虛證;三陽為表實、裡實、半表半裡實證;三陰為氣虛、血虛、氣血兩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