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八章·傷寒兼證 (13)

回本書目錄

第八章·傷寒兼證 (13)

1. 第十四節·冬溫傷寒

(一名客寒包火。俗稱冷溫。)

【因】冬初晴暖。氣候溫燥。故俗稱十月為小陽春。吸受其氣。首先犯肺。復感冷風而發者。此為新感。病淺而輕。若冬溫引動伏暑內發者。此為伏氣。病深而重。必先辨其為冬溫兼寒。冬溫伏暑。以清界限。此為臨病求原之必要。

【證】冬溫兼寒。初起頭痛身熱。鼻塞流涕。咳嗽氣逆。咽乾痰結。始雖怕風惡寒。繼即不惡寒而惡熱。心煩口渴。甚或齒疼喉痛。胸悶脅㮙。舌苔先白後黃。邊尖漸紅。望之似潤。捫之戟手。冬溫伏暑。一起即頭痛壯熱。咳嗽煩渴。或無汗惡風。或自汗惡熱。始雖咽痛。繼即下利。

甚則目赤唇紅。咳血便膿。肢厥胸悶。神昏譫語。或不語如屍厥。手足瘛瘲。狀若驚癇。胸腹灼熱。大便燥結。溲短赤澀。劇則男子陰精自遺。女子帶多血崩。甚或沖咳沖呃。或沖厥。舌多鮮紅深紅。甚則紫紅乾紅。起刺開裂。或夾黑點或夾灰黑。

白話文:

病人因為冬初天氣晴朗溫暖,氣候乾燥,俗稱十月為小陽春,吸入了這股溫燥的氣息,首先傷及肺部,又遇冷風而發病,這是新感染的病症,病症輕微。如果冬天溫暖的氣候引發了夏天留下的暑熱,從內部發病,這就是伏暑,病症嚴重。首先要判斷是冬溫兼寒,還是冬溫伏暑,清楚界定兩者,這是臨病追溯病因的必要步驟。

冬溫兼寒,初期症狀是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咳嗽氣喘,咽喉乾燥痰多,起初怕風畏寒,接著就不怕冷反而怕熱,心煩口渴,甚至牙痛喉痛,胸悶脅痛,舌苔先白後黃,舌邊和舌尖逐漸變紅,看起來濕潤,摸起來卻很粗糙。冬溫伏暑,一開始就頭痛發熱,咳嗽煩渴,可能沒有汗卻怕風,或者出汗卻怕熱,起初咽喉疼痛,接著就腹瀉,嚴重者甚至眼紅唇紅,咳血便膿,四肢厥冷胸悶,神志昏迷說胡話,或者不說話像屍體一樣,手腳抽搐,像驚厥一樣,胸腹灼熱,大便乾燥,小便短少顏色深紅,嚴重者男性精液自遺,女性白帶增多,甚至出現血崩,嚴重時還會出現咳嗽氣喘,或者昏厥,舌頭多為鮮紅深紅,嚴重者為紫紅乾紅,舌頭表面起刺裂開,或者夾雜黑點或灰黑色。

【脈】右浮滑數。左浮弦微緊者。張石頑所謂先受冬溫。更加嚴寒外遏。世俗通稱寒包火是也。兩寸獨數。或兩關尺沉弦小數者。此新感冬溫引發伏暑。《內經》所謂陰氣先傷。陽氣獨發。乃冬令溫燥之重證也。

【治】冬溫兼寒者。(榮齋按:冬溫兼寒為小症)先與蔥豉桔梗湯。加栝蔞皮(二錢至三錢)。川貝母(三錢至五錢)。辛涼宣肺以解表。表解寒除。脅痛咳血者。桑丹瀉白湯。加地錦(五錢)、竹瀝梨汁(各兩瓢、沖)、瀉火清金以保肺。喉痛齒疼者。竹葉石膏湯、去半夏。

白話文:

脈象是右邊浮滑數,左邊浮弦微緊。張石頑說這是先受冬溫,又加嚴寒阻遏,世俗稱之為寒包火。兩寸處脈象獨數,或者兩關尺處脈象沉弦小數,這是新感冬溫引發伏暑。《內經》說陰氣先受傷,陽氣獨發,這就是冬令溫燥的重證。

治療方法:冬溫兼寒者,先用蔥豉桔梗湯,加栝蔞皮、川貝母,辛涼宣肺以解表,表解寒除。脅痛咳血者,用桑丹瀉白湯,加地錦、竹瀝、梨汁,瀉火清金以保肺。喉痛齒疼者,用竹葉石膏湯,去半夏。

加制月石(四分至五分)、青箬葉(三錢至五錢)、大青葉(四錢至五錢)、元參(三錢至四錢)。外吹加味冰硼散。辛甘鹹潤以肅清肺胃。終與七鮮育陰湯。滋養津液以善後。若冬溫兼伏暑。(榮齋按:冬溫兼伏暑為大症)病較秋燥伏暑。尤為晚發而深重。初起無汗惡風者。

先與辛涼透邪。血虛者。七味蔥白湯。陰虛者。加減葳蕤湯。使其陰氣外溢。漐漐微汗以解表。表解而伏暑內潰。咽痛下利。口乾舌燥者。伏暑內陷少陰心腎也。豬膚湯。加雞子白(兩枚)、鮮茅根(一兩)、茄楠香汁(四匙沖)、甘鹹救陰以清熱。神識昏蒙。譫語或不語者。

白話文:

加制月石、青箬葉、大青葉、元參等藥材,用於外吹加味冰硼散,以辛甘鹹潤之性肅清肺胃。之後再用七鮮育陰湯滋養津液,以善後。如果患的是冬溫兼伏暑,病情較秋燥伏暑更為嚴重,晚發而深重,初起無汗惡風者,先用辛涼透邪之法。血虛者用七味蔥白湯,陰虛者用加減葳蕤湯,使其陰氣外溢,微微出汗以解表。若表解之後伏暑內潰,咽痛下利、口乾舌燥,說明伏暑內陷少陰心腎,此時可用豬膚湯,加雞子白、鮮茅根、茄楠香汁,以甘鹹救陰清熱。若神識昏蒙、譫語或不語,則需另作治療。

伏暑內陷手厥陰包絡也。若痰迷清竅。玳瑁鬱金湯以開透之。瘀塞心孔。犀角清絡飲以開透之。痰瘀互結清竊。犀羚三汁飲以開透之。痙厥並臻。狀如驚癇者。伏暑內陷足厥陰肝臟也。羚角鉤藤湯加紫雪。熄風開竅以急救之。目赤唇紅。咳血便膿者。加味白頭翁湯。加竹茹、地錦(各五錢)、大青葉、滁菊花、(各三錢)、白茅根(二兩)、清肝堅腸以並治之。男子精遺夢泄。

白話文:

暑氣入侵導致手厥陰包絡受損,若痰迷心竅,可用玳瑁鬱金湯開通;若瘀塞心孔,可用犀角清絡飲開通;若痰瘀互結,則用犀羚三汁飲開通。若出現痙厥,狀似驚癇,則是暑氣入侵足厥陰肝臟,可用羚角鉤藤湯加紫雪來熄風開竅急救。若出現目赤唇紅、咳血便膿,則用加味白頭翁湯,再加竹茹、地錦、大青葉、滁菊花、白茅根,以清肝堅腸並治之。男子若出現精遺夢泄,則需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女子帶多血崩者。伏暑下陷衝任也。滋任益陰煎。加醋炒白芍(四錢)。東白薇(五錢)、陳阿膠(三錢)、清童便(一杯沖)、清滋衝任以封固之。甚則沖咳沖呃沖厥者。伏暑挾沖氣上逆也。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以降納之。沖平氣納。終用清肝益腎湯以滋潛之。若胸腹灼熱。

便閉溲赤者。伏暑里結胃腸也。養榮承氣湯。潤燥泄熱以微下之。陰液已枯者。張氏鼻塞去升麻。加雪羹(煎湯代水)增液潤腸以滑降之。此皆為陰虛多火者而設。(榮齋按:以上為冬溫兼伏暑陰虛多火者治法)若肥人多濕。雖感冬溫伏暑。仍多濕遏熱伏者。法當芳透淡滲。

白話文:

女子如果月經量多,甚至出現血崩,是因為暑氣入侵,導致衝任二脈下陷。可以用滋任益陰煎,再加上醋炒白芍四錢、東白薇五錢、陳阿膠三錢,以及一杯童尿沖服,滋養衝任二脈,以止住出血。如果情況嚴重,出現咳嗽、呃逆、昏厥等症狀,則是因為暑氣挾帶衝氣上逆。可以使用新加玉女煎清肝鎮沖,將逆氣降下。衝氣平息後,再用清肝益腎湯滋養腎陰,以防止再次發作。

如果出現胸腹灼熱、便秘、小便赤黃的情況,是因為暑氣滯留在腸胃,導致里熱。可以用養榮承氣湯潤燥泄熱,幫助排泄。如果體內陰液已經枯竭,可以參考張氏鼻塞去升麻方,加雪羹煎湯代替水,增液潤腸,幫助排泄。以上方法都是針對陰虛火旺的人設計的。

如果體型肥胖的人,雖然也可能感染冬溫伏暑,但由於體內濕氣重,往往會阻礙暑氣散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芳香透散、淡滲利濕的方法治療。

溫化清宣。大橘皮湯去官桂檳榔。加焦山梔、青連翹、(各三錢)、活水蘆筍(二兩)、燈心(五分)、北細辛(二分、煎湯代水)濕開熱透。繼用增減黃連瀉心湯。苦降辛通。甘淡滲濕以肅清之。食積便閉者。加枳實導滯丸緩下之。痰涎上壅者加控涎丹逐下之。終以香砂二陳湯。

白話文:

溫和化解寒邪,清熱宣散。用大橘皮湯去掉官桂和檳榔,加入焦山梔、青連翹各三錢,活水蘆筍二兩,燈心五分,北細辛二分,煎湯代水,使濕氣消散,熱邪透發。接著使用增減黃連瀉心湯,苦味下泄,辛味通暢,甘淡滲濕,以肅清餘邪。若是食積便秘,可加枳實導滯丸緩緩通便。若痰涎上湧,則加控涎丹逐之下去。最後以香砂二陳湯調和脾胃。

加黃草川斛(三錢)、鮮石菖蒲(一錢)、拌炒生穀芽(三錢)、金橘餔(兩枚)、溫健胃氣以善後。若濕去燥來。肺胃陰氣不足者。當以金匱麥門冬湯。加鮮稻露(一兩)、蔗漿(兩瓢同沖)清養氣液以善後。若初起自汗惡熱者。即當清解伏暑。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野菰根(二兩)、鮮茅根(一兩、去皮)、燈心(五分)、余與前同。

白話文:

加黃草川斛三錢、鮮石菖蒲一錢、拌炒生穀芽三錢、金橘兩枚,溫暖健脾胃以利於恢復。若濕氣去除後,出現燥熱症狀,且肺胃陰氣不足者,應以金匱麥門冬湯加鮮稻露一兩、蔗漿兩瓢同沖,清潤滋養氣液以利於恢復。若初起時自汗惡熱,則應清解暑熱,服用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野菰根二兩、鮮茅根一兩去皮、燈心五分,其他藥物與先前相同。

但冬溫變證甚多。詳參諸溫證治可也。

【秀按】冬行春令。反有非節之暖。感其氣而病者。名曰冬溫。較春溫症尤為燥熱。羅謙甫主用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加桔梗、葳蕤。張石頑主用陽旦湯加麻黃、石膏。皆治先感冬溫。又被風寒所遏。外寒內熱之證。溫邪上受。冷食內服者。又主陰旦湯(即《千金》陽旦湯加乾薑)。

白話文:

不過冬天溫病的變化很多,詳細參考其他溫病治療方法即可。冬天行春令,反常出現暖和的天氣,感受這種氣候而生病的,稱為冬溫。冬溫比春溫更乾燥熱燥,羅謙甫主張用陽旦湯(桂枝湯加黃芩),再加桔梗、葳蕤。張石頑主張用陽旦湯加麻黃、石膏,都是針對先感受冬溫,又受到風寒阻遏,外寒內熱的病症。溫邪從上部侵入,吃冷食者,則主張用陰旦湯(《千金》陽旦湯加乾薑)。

以治外熱內寒。然皆治體質素寒。忽受冬溫之病。若素體陰虛。雖有芩膏。薑桂究難浪用。俞君證治詳明。藥方細切。可謂冬溫正宗之法矣。

【廉勘】前哲皆謂冬月多正傷寒證。以予歷驗。亦不盡然。最多冬溫兼寒。即客寒包火。首先犯肺之證。輕則桑菊飲。(霜桑葉、葦莖各二錢、滁菊花、光杏仁、青連翹各錢半、蘇薄荷、桔梗、生甘草各八分。)加麻黃(蜜炙、三分至七分。)栝蔞皮(二錢至三錢。)或桑杏清肺湯。

白話文:

治療外熱內寒,通常針對的是體質本身就偏寒的人,突然受到冬溫病的侵襲。如果本身就屬於陰虛體質,即使有芩膏,薑桂也不能隨意使用。俞君的證治分析詳盡,藥方也細緻入微,可謂冬溫病的正宗治療方法。

以往的醫家都認為冬天容易得正傷寒,但我多年的經驗發現並不完全如此。冬天更多的是冬溫兼寒,也就是外寒內熱,首先侵犯肺部的症狀。輕微的可以用桑菊飲治療,裡面含有霜桑葉、葦莖、滁菊花、光杏仁、青連翹、蘇薄荷、桔梗、生甘草。可以根據情況適量加入蜜炙麻黃以及栝蔞皮,也可以用桑杏清肺湯。

(霜桑葉、栝蔞皮、蜜炙枇杷葉各三錢、光杏仁、川貝、炒牛蒡各二錢、桂兜鈴、桔梗各一錢。)加鮮蔥白(三枚)、淡香豉(三錢)。重則麻杏石甘湯。越婢加半夏湯。隨症加味。間有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加石膏者。從合信氏冬多肺病看法。大旨以辛涼開肺為主。若膏粱體陰虛多火。

溫燥傷肺。輕者患風火候症。吳氏普濟消毒飲加減。(蘇薄荷一錢、銀花、連翹、牛蒡各二錢、鮮大青、栝蔞皮、川貝、青箬葉各三錢、元參二錢至三錢、金鎖匙八分、重樓金線磨汁、四匙沖、先用生萊菔二兩、生橄欖三枚、煎湯代水。)辛涼輕清以解毒。外吹加味冰硼散。

白話文:

霜桑葉、栝蔞皮、蜜炙枇杷葉各三錢,光杏仁、川貝、炒牛蒡各二錢,桂兜鈴、桔梗各一錢,再加入鮮蔥白三枚、淡香豉三錢。病情嚴重者,可使用麻杏石甘湯或越婢加半夏湯,並根據症狀加味。有些情況也可用大青龍湯或小青龍湯加石膏。這些處方都參考了合信氏冬季多肺病的觀點,主要以辛涼開肺為主。如果患者屬於膏粱體質,陰虛多火,溫燥傷肺,症狀較輕者患風火喉症,可以用吳氏普濟消毒飲加減,包含蘇薄荷一錢、銀花、連翹、牛蒡各二錢、鮮大青、栝蔞皮、川貝、青箬葉各三錢、元參二錢至三錢、金鎖匙八分、重樓金線磨汁四匙沖,先用生萊菔二兩、生橄欖三枚煎湯代水。辛涼輕清以解毒,外吹加味冰硼散。

重者患爛白喉症。養陰清肺湯。(鮮生地一兩、元參八錢、麥冬六錢、川貝、白芍、丹皮,各四錢、蘇薄荷三錢、生甘草二錢、加冬雪水煎藥。)加制月石(六分至八分)雞子白(二枚)辛涼甘潤以防腐。外吹爛喉錫類散。亦皆治肺以清喉之法。若冬溫兼伏暑晚發。則邪伏既久且深。

陰液先傷。氣機亦鈍。治法惟涼血清火。宣氣透邪為扼要。而宣氣尤為首務。未有氣不宣而血熱能清。伏火能解者。但宣氣之法。非香蘇所能疏。非參耆所能托。惟藉辛涼芳透。輕清靈通之品。多用鮮藥。精選秋燥門張石頑所論諸藥。對症酌量。配合為劑。次漸甦醒其氣機。

白話文:

病情嚴重者患有爛白喉,可服用養陰清肺湯,藥方為鮮生地一兩、元參八錢、麥冬六錢、川貝、白芍、丹皮各四錢、蘇薄荷三錢、生甘草二錢,以冬雪水煎服。另外,可加製月石六分至八分,雞子白兩枚,辛涼甘潤,以防腐。外吹爛喉,可使用錫類散。這些都是治療肺部疾病,清喉的方子。若在冬季溫熱病合併夏季暑熱,到晚期才發病,則邪氣已久伏於體內,且深入臟腑,陰液先受損,氣機也變得遲鈍。治療方法應以涼血清火、宣氣透邪為主,而宣氣尤為重要。氣不宣則血熱難以清,伏火也難以消解。但宣氣之法,非香蘇所能疏通,非人參、黃芪所能扶持,必須藉助辛涼芳香、輕清靈通的藥物。多用鮮藥,精選秋燥門張石頑所論諸藥,對症酌量,配合為劑,逐漸使氣機恢復。

清宣其血絡。搜剔其伏邪。始可圖功。若稍一孟晉。非火閉。即氣脫。非氣脫。即液涸。全在臨證者。審病須兼眾證。與脈舌並審。不可專指一症為據也。

白話文:

清理血液中的瘀滯。徹底去除潛藏的邪氣。這樣纔能有療效。如果稍微急進,不是會造成火邪內閉,就是氣會脫散,如果不是氣脫,那就是津液會枯竭。這全靠診治的人,必須要綜合各種症狀來判斷,並且要結合脈象和舌苔一起審視,不能只根據單一的症狀來作為診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