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二章·六經方藥 (9)

回本書目錄

第二章·六經方藥 (9)

1. 第二節·和解劑

新加木賊煎,和解偏重清泄法,俞氏經驗方

木賊草(錢半),淡香豉(三錢),冬桑葉(二錢),制香附(二錢),鮮蔥白(三枚),焦山梔(三錢),粉丹皮(二錢),夏枯草(三錢),清炙草(五分),鮮荷梗(五寸)

【秀按】木賊草味淡性溫。氣清質輕。色青中空。節節通靈。與柴胡之輕清疏達。不甚相遠。連節用之。本有截瘧之功。故張景岳代柴胡以平寒熱。俞氏加減其間。君以木賊。領蔥、豉之辛通。從腠理而達皮毛。以輕解少陽之表寒。臣以焦梔。領桑、丹之清泄。從三焦而走膽絡。

以涼降少陽之裡熱。佐以制香附疏通三焦之氣機。夏枯草輕清膽腑之相火。使以甘草和之。荷梗透之。合而為和解少陽。熱重寒輕之良方。

柴胡白虎湯,和解偏重清降法,俞氏經方驗

川柴胡(一錢),生石膏(八錢研),天花粉(三錢),生粳米(三錢),青子芩(錢半),知母(四錢),生甘草(八分),鮮荷葉(一片)

【秀按】柴胡達膜。黃芩清火。本為和解少陽之君藥。而臣以白虎法者。以其少陽證少而輕。陽明證多而重也。佐以花粉。為救液而設。使以荷葉。為升清而用。合而為和解少陽陽明。寒輕熱重。火來就燥之良方。

柴胡陷胸湯,和解兼開降法,俞氏經驗方

柴胡(一錢),姜半夏(三錢),小川連(八分),苦桔梗(一錢),黃芩(錢半),栝蔞仁(杵,五錢),小枳實(錢半),生薑汁(四滴分沖)

【秀按】陶節庵曰。少陽證具。胸膈痞滿。按之痛。若用柴胡枳桔湯未效。用小柴胡合小陷胸湯。一劑即瘳。妙在苦與辛合。能通能降。且栝蔞之膜瓤。似人胸中之膜膈。善滌胸中垢膩。具開膈達膜之專功。故為少陽結胸之良方。歷試輒驗。

【廉勘】小陷胸湯加枳桔。善能疏氣解結。本為寬胸開膈之良劑。俞氏酌用小柴胡中主藥三味。以其尚有寒熱也。減去參、草、棗之膩補。生薑用汁。辛潤流利。亦其善於化裁處。

大柴胡湯,和解兼輕下法,俞氏經驗方,載《傷寒論》

柴胡(二錢),姜半夏(錢半),小枳實(錢半),鮮生薑(一錢),黃芩(錢半),生赤芍(一錢),生錦紋(六分),大黑棗(二枚,去皮)

【秀按】少陽證本不可下。而此於和解中兼以緩下者。以邪從少陽而來。漸結於陽明。而少陽證未罷。或往來寒熱。或胸痛而嘔。不得不借柴胡、生薑以解表。半夏、黃芩以和里。但里證已急。或腹滿而痛。或面赤燥渴。或便秘溺赤。故加赤芍以破裡急。枳實、生軍以緩下陽明將結之熱。

佐以大棗。以緩柴胡、大黃髮表攻裡之烈性。而為和解少陽陽明、表裡緩治之良方。但比小柴胡專於和解少陽一經者。力量較大。故稱大。

白話文:

第二節·和解劑

新加木賊煎,這個方子偏重於用清熱疏泄的方法來調和,是俞氏的經驗方。

藥材組成:木賊草(15克),淡豆豉(9克),冬桑葉(6克),製香附(6克),新鮮蔥白(三段),焦山梔(9克),粉丹皮(6克),夏枯草(9克),炙甘草(1.5克),新鮮荷梗(約15公分長)

這個方子的解釋:木賊草的味道淡,性質溫和。它的氣味清爽,質地輕盈,顏色青色,中間是空心的,一節一節都通暢靈活。它和柴胡那種清透疏通的藥性很相似。木賊草一節一節地用,本身有截斷瘧疾的功效。所以張景岳用它來代替柴胡治療寒熱病。俞氏在其中進行加減,以木賊草為主藥,引導蔥白、豆豉的辛散通達之性,從皮膚的紋理進入,到達毛孔,輕微地解除少陽經的表寒。再用焦山梔為主藥,引導桑葉、丹皮的清熱疏泄之性,從三焦進入,走膽經,用來降解少陽經的裡熱。再用製香附來疏通三焦的氣機,用夏枯草來清泄膽腑的虛火。最後用甘草來調和諸藥,用荷梗來疏通氣機。綜合起來,這個方子就是一個調和少陽,適合熱重寒輕情況的好方子。

柴胡白虎湯,這個方子偏重於用清熱降火的方法來調和,是俞氏的經驗方。

藥材組成:川柴胡(3克),生石膏(24克,磨成粉),天花粉(9克),生粳米(9克),青子芩(4.5克),知母(12克),生甘草(2.4克),新鮮荷葉(一片)

這個方子的解釋:柴胡可以疏通經絡,黃芩可以清火,它們本來就是調和少陽經的主藥。而這個方子用白虎湯的思路,是因為這個病證少陽的症狀輕微,而陽明的症狀嚴重。再用花粉來滋潤津液,用荷葉來升清陽之氣。綜合起來,這個方子就是一個調和少陽和陽明,適合寒輕熱重,火邪亢盛情況的好方子。

柴胡陷胸湯,這個方子調和的同時兼顧開散和降泄,是俞氏的經驗方。

藥材組成:柴胡(3克),姜半夏(9克),小川連(2.4克),苦桔梗(3克),黃芩(4.5克),栝蔞仁(搗碎,15克),小枳實(4.5克),生薑汁(約四滴,分次沖服)

這個方子的解釋:陶節庵說,如果少陽的症狀很明顯,胸部感覺脹悶,按壓會疼痛,用柴胡枳桔湯效果不好,可以試試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合用,一劑藥就會有效果。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苦味的藥和辛味的藥合用,能疏通也能降泄。而且栝蔞的膜瓤,類似於人胸中的膈膜,可以清除胸中的污垢,有專門開通胸膈的作用,所以是治療少陽結胸的好方子,屢次試用都很有效。

這個方子的解釋:小陷胸湯加上枳實、桔梗,很擅長疏通氣機、解開鬱結,本來就是一個寬胸開膈的好方子。俞氏選用了小柴胡湯中主要的三味藥,因為病人還有寒熱的症狀。去掉了人參、甘草、大棗這些滋膩補益的藥,生薑用薑汁,辛辣潤澤,流動性強,這也是俞氏善於變通的地方。

大柴胡湯,這個方子在調和的同時,兼顧輕微的瀉下,是俞氏的經驗方,出自《傷寒論》。

藥材組成:柴胡(6克),姜半夏(4.5克),小枳實(4.5克),新鮮生薑(3克),黃芩(4.5克),生赤芍(3克),生大黃(1.8克),大黑棗(兩枚,去皮)

這個方子的解釋:少陽的病本來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而這個方子在調和的同時兼顧緩慢瀉下的方法,是因為邪氣從少陽而來,逐漸結聚在陽明,而少陽的症狀還沒有完全消除,可能出現時冷時熱,或者胸痛嘔吐等症狀。不得不借用柴胡、生薑來解表,用半夏、黃芩來調和裡證。但是裡證已經比較急迫,可能出現腹脹疼痛,或者面色發紅口渴,或者大便秘結小便赤黃等症狀。所以加入赤芍來緩解裡急的症狀,用枳實、生大黃來緩慢地瀉下陽明將要結聚的熱邪。

再用大棗,來緩和柴胡、大黃發散和攻下的藥性。這個方子就是一個調和少陽陽明,表裡同時緩慢治療的好方子。但是相比小柴胡湯專注於調和少陽一經來說,它的藥力更強大,所以稱之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