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6)

回本書目錄

第十二章·調理諸法 (6)

1. 第二節·瘥後藥物調理法

【炳章】按余治此症。常用吳氏加減消毒飲。如銀花、連翹、蟬衣、殭蠶、牛蒡、馬勃、荊芥、元參、薄荷、鮮生地搗豆豉。便閉加大黃等。辛涼疏散之劑。多則三帖必愈。如耳下有結核者。加粉重樓、天葵子。外治用水仙花根搗爛。和金黃散厚塗核上。數日即消散。此屢經試驗法也。

(十八)瘥後耳聾,溫熱症身涼後。尚有耳鳴耳聾等症者。其因有三。一因餘邪留於膽經。宜養陰藥中。加柴胡、鮮菖蒲、鉤藤、滁菊、通草、荷葉之類。以清解少陽之郁。二因痰火上升。阻閉清竅。其耳亦聾。宜導痰湯、去半夏、南星。加栝蔞皮、京川貝、枇杷葉、杜兜鈴、通草、鮮菖蒲之類。

以輕宣肺氣之郁。三因腎虛精脫。則耳鳴而聾。宜常服耳聾左慈丸。或磁朱丸等。以滋陰鎮逆。此二症不關少陽。皆禁用柴胡升提。外治、惟耳聾神丹。(鼠腦一個、青龍齒、硃砂、梅冰、淨乳香、麝香各一分、樟腦半分、上藥各研細末、用鼠腦為丸、如桐子大。)用絲綿包裹。

納入耳中。多效。

(十九)瘥後腹熱,凡熱病後。身大涼。獨腹熱未除。此脾火內甚也。養陰藥中。加生白芍、自除。但此症惟伏暑晚發最多。多屬腸胃積熱。雪羹湯送服陸氏潤字丸、最妙。

(二十)瘥後疼痛,熱病失治於前。熱流下部。滯於經絡。以致腰脅疼痛。甚則不能起立。臥不能動。誤作痿治。必成廢人。宜清瘟敗毒散小劑。加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以祛風通絡。

(二一)瘥後不食,當辨不欲食。食亦不化兩端。不欲食者病在胃。宜養以甘涼。《金匱》麥門冬湯主之。葉氏養胃湯亦主之。食不化者病在脾。當與以溫運。香砂理中湯主之。六君子湯亦主之。雖然不欲食一病。又宜分傷食與停食兩項。傷食者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病在不及消化。

停食不論食之多少。或當食而怒。或當食時病在氣結而不能化也。治傷食宜注重於食。或吐、或下、或消。若停食則重在氣。惟理氣兼之以消。吐下之法。不任用也。醫者須分別治之。

(二二)瘥後不便,凡溫熱病後。大便不行者。熱閉虛閉俱多。風閉氣閉者少。熱閉者。熱搏津液。腸胃燥結。及腸胃素有積熱者。多有此疾。其症面赤腹熱。大腹脹滿。四肢反冷。或口舌生瘡是也。大黃飲子最妙。三黃枳朮丸。枳實導滯丸。陸氏潤字丸等。皆可酌用。虛閉有二。

一陰虛。一陽虛也。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不能傳送而陰凝於下。下焦陰虛。則陰血枯燥。津液不到。而腸臟乾槁。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蓯蓉潤腸丸主之。老年者。黃耆湯、送服半硫丸。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六味地黃湯加淡蓯蓉、白蜜主之。

白話文:

第二節·病癒後藥物調理法

【炳章】我治療這種病症,常用的藥方是吳氏加減消毒飲,其中包含銀花、連翹、蟬蛻、殭蠶、牛蒡子、馬勃、荊芥、元參、薄荷、鮮生地(搗碎)和豆豉。如果便秘,則加入大黃等藥材。這些藥方大多是辛涼疏散的藥物,通常服用三帖就能痊癒。如果耳朵下方有結核,則加入粉重樓和天葵子。外用則用水仙花根搗爛,和金黃散厚塗在結核上,幾天就會消散。這個方法我多次試驗過,效果很好。

(十八)病癒後耳聾,在溫熱病症身體退熱後,仍然有耳鳴、耳聾等症狀,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因為病邪殘留在膽經,應該在滋養陰液的藥方中,加入柴胡、鮮菖蒲、鉤藤、滁菊花、通草、荷葉等藥材,用來清解少陽的鬱熱。第二種是因為痰火上炎,阻礙了清竅,導致耳聾,應使用導痰湯,去掉半夏、南星,加入瓜蔞皮、京川貝、枇杷葉、杜兜鈴、通草、鮮菖蒲等藥材,來宣發肺氣的鬱滯。第三種是因為腎虛精脫,導致耳鳴耳聾,應該經常服用耳聾左慈丸或磁朱丸等藥物,以滋養陰液、鎮逆。這兩種耳聾與少陽無關,都不能使用柴胡來升提。外治可以使用耳聾神丹(鼠腦一個、青龍齒、硃砂、梅冰、淨乳香、麝香各一分、樟腦半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鼠腦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絲綿包裹後塞入耳中,效果很好。

(十九)病癒後腹部發熱,凡熱病之後,身體大部分已經退熱,唯獨腹部仍然發熱,這是因為脾火太盛。可以在滋陰藥方中加入生白芍,就能消除。但這種症狀以伏暑晚發最為常見,多屬於腸胃積熱,用雪羹湯送服陸氏潤字丸,效果最佳。

(二十)病癒後疼痛,熱病初期沒有得到適當治療,熱邪下流,停留在經絡,導致腰脅疼痛,嚴重時甚至不能站立,躺著也不能動彈。如果誤以為是痿症來治療,必然會成為廢人。應該使用小劑量的清瘟敗毒散,加入木瓜、牛膝、續斷、萆薢、黃柏、威靈仙等藥材,來祛風通絡。

(二一)病癒後不想吃東西,應該分辨是不想吃,還是吃了不消化兩種情況。不想吃東西,是病在胃,應該用甘涼的藥物來滋養。《金匱要略》中的麥門冬湯以及葉氏養胃湯都適用。吃了不消化,是病在脾,應該用溫性的藥物來運化。香砂理中湯以及六君子湯都適用。雖然不想吃東西是一種病症,但也要區分是傷食還是停食。傷食是因為飲食過量,損傷了腸胃,病因是消化不良。停食則不論食物多少,可能是吃飯時生氣,或者是吃飯時身體氣機鬱結而不能消化。治療傷食應側重於食物,或用催吐、瀉下或消導的方法。治療停食則側重於氣,應該理氣兼顧消導,不宜使用催吐瀉下的方法。醫生必須仔細區分治療。

(二二)病癒後便秘,凡溫熱病之後,大便不通暢,多因熱邪阻閉或虛弱導致,因風邪或氣機阻閉導致的較少。熱邪阻閉是因為熱邪耗損津液,導致腸胃乾燥結硬,以及腸胃本身就有積熱的人,多會出現這種情況,症狀是面色潮紅、腹部發熱、腹脹滿、四肢反而冰冷,或者口舌生瘡。大黃飲子效果最好,也可以酌情使用三黃枳朮丸、枳實導滯丸、陸氏潤字丸等藥。虛弱導致的便秘有兩種:一是陰虛,二是陽虛。如果是下焦陽虛,則陽氣運行不暢,不能傳輸導致陰氣凝結在下。如果是下焦陰虛,則陰血枯竭,津液不能到達,腸道乾涸。治療陽虛便秘,只要補益陽氣,則陰氣自然消散,可用蓯蓉潤腸丸。老年人則用黃耆湯送服半硫丸。治療陰虛便秘,只要滋養陰液,則經脈自然暢通,可用六味地黃湯加入淡蓯蓉和白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