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25)

回本書目錄

第十章·傷寒壞證 (25)

1. 第四節·傷寒轉脫

【脈】內閉外脫之症。脈細而急疾。或沉細而數。

【治】急救之法。先宜開其內閉。固其外脫。如葉氏加減復脈湯去米仁、枇杷葉、加耆皮五味子方。(炙甘草、燕窩各一錢。真阿膠錢半、鮮生地四錢、麥冬三錢、吉林參五分、北沙參三錢、綿耆皮錢半、五味子五分、南棗二枚。)調入王氏牛黃清心丸。或神犀丹亦可酌用。

【榮齋按】俞氏引葉天士學說「平時心虛有痰,外熱一陷,里絡就閉。」這個階段的症候,據虞陽徐曉岑經驗,謂應當「急清絡熱以開其閉。」藥用:「犀角、羚角、石決明、真玳瑁、制膽星、鮮生地、元參、連翹、丹皮、生遠志、川貝母、焦山梔,清心牛黃丸一粒。」到了「膚冷汗出,躁擾不臥,脈細而急疾,便為氣脫之症矣。

」的一個階段,徐曉岑認為是:「亡陽脫證」,藥用「真臺參、北五味、麥冬、白朮、黃耆、熟地、製附子、肉桂、炙甘草、化龍骨、牡蠣。」(見陳根儒《溫熱論箋正》)附錄於此,以應「邪陷正虛內閉外脫」臨床時的危急之變。

(丙)熱深陽郁外閉內脫例

【因】凡傷寒溫熱病。多由兼風兼寒之候。不先祛風散寒以解表。早用苦寒直降。致表不解。而邪反陷入內。外閉者。邪束陽郁之謂也。內脫者。陽盛陰涸之謂也。

【證】目眥赤。或眼白現紅絲。鼻乾。唇紅燥。耳聾心煩。渴喜涼飲。舌苔黃黑而燥。小便黃赤澀痛。大便黃黑稠黏。或溏瀉而極臭。或下鮮血。下時肛門熱痛。胸至少腹熱甚。按之灼手。一身肌表反不發熱。雖熱亦微。惡寒無汗。反欲擁被向火。甚則四肢厥冷。指甲青紫。

【脈】浮虛兼數。重按濡數無力。

【治】先以輕揚發表解其外。而外不閉。如邵氏熱鬱湯。(蘇薄荷一錢、青連翹、栝蔞皮、青子芩、青蒿腦各錢半、焦山梔、廣鬱金各三錢、桔梗一錢、生甘草六分、鮮竹葉三十片。)五葉蘆根湯。(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葉、荷葉各錢半、先用枇杷葉一兩、活水蘆根一兩二錢、鮮冬瓜二兩、煎湯代水。)之類。

以撤熱存陰者救其內。而內不脫。如繆氏竹葉石膏湯。(生石膏五錢、蘇薄荷、荊芥、蟬衣、炒牛蒡子、生葛根、知母、麥冬各錢半。生甘草一錢、元參二錢、鮮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冬米一撮。凡溫毒痧疹、熱壅於肺、逆傳心包、喘咳煩悶、躁亂狂越者、非此方不治。

)加減竹葉石膏湯。(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五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仙半夏一錢、青蔗漿三錢、生薑汁兩滴、淡竹葉三十片、鮮茅根一兩、鮮稻穗三支。)皆可酌用以奏功。一方並治。表裡雙解。如《外臺》三黃石膏湯。(麻黃六分、淡豆豉三錢、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各一錢、青子芩二錢、生石膏五錢。

白話文:

第四節·傷寒轉脫

【脈象】

內閉外脫的症狀,脈象會呈現細小而急促,或是沉細而頻數的狀態。

【治療】

遇到這種情況,急救的原則是先打開體內閉塞的情況,然後固護體外將要脫失的陽氣。可以參考葉氏加減復脈湯的方子,去掉米仁和枇杷葉,加入黃耆皮和五味子。具體藥方是:炙甘草、燕窩各一錢,真阿膠錢半,鮮生地四錢,麥冬三錢,吉林參五分,北沙參三錢,綿黃耆皮錢半,五味子五分,南棗二枚。同時可以調入王氏牛黃清心丸,或是神犀丹也可以酌情使用。

【榮齋按語】

俞氏引用了葉天士的學說,認為「平時心虛有痰的人,一旦外感熱邪侵入,邪氣很容易就會閉塞在體內」。這個階段的症狀,根據虞陽徐曉岑的經驗,應該「趕快清除絡脈中的熱邪,以打開閉塞的狀況」。可以使用的藥方是:犀角、羚角、石決明、真玳瑁、制膽星、鮮生地、元參、連翹、丹皮、生遠志、川貝母、焦山梔,再加上清心牛黃丸一粒。

如果到了「皮膚冰冷出汗,煩躁不安無法入睡,脈象細小而急促」的階段,就屬於氣脫的症狀了。徐曉岑認為這是「亡陽脫證」,應該使用「真臺參、北五味、麥冬、白朮、黃耆、熟地、製附子、肉桂、炙甘草、化龍骨、牡蠣」等藥物治療。(出自陳根儒《溫熱論箋正》)這裡附帶說明,主要是為了應對「邪氣深入,正氣虛弱,體內閉塞,體外脫失」這種臨床上的危急變化。

(丙)熱邪深重,陽氣鬱結,體外閉塞,體內脫失的情況

【病因】

一般來說,傷寒或溫熱病多是同時夾雜風寒的症狀。如果沒有先用藥物祛風散寒來解表,就過早使用苦寒的藥物直接攻下,會導致表邪無法解除,反而會深入體內。所謂「外閉」,是指邪氣束縛導致陽氣鬱結。「內脫」,是指陽氣過盛而陰液枯竭。

【症狀】

患者的眼角發紅,或是眼白出現紅絲,鼻子乾燥,嘴唇紅而乾燥,耳朵聽力下降,心中煩躁,口渴喜歡喝涼的飲品,舌苔黃黑而乾燥,小便黃赤且排尿澀痛,大便黃黑且粘稠,或是腹瀉卻極臭,甚至會排出鮮血,排便時肛門會有灼熱疼痛感。胸部到下腹部發熱明顯,觸摸時感覺燙手,但身體表面反而不發熱,即使發熱也很輕微,怕冷且沒有汗,反而想蓋被子靠近火爐。嚴重時,四肢冰冷,指甲呈現青紫色。

【脈象】

脈象呈現浮而虛弱且兼有頻數,重按時感覺濡軟無力。

【治療】

應該先用輕清宣散的藥物來解表,使體表不再閉塞。例如邵氏熱鬱湯,藥方是:蘇薄荷一錢,青連翹、栝蔞皮、青子芩、青蒿腦各錢半,焦山梔、廣鬱金各三錢,桔梗一錢,生甘草六分,鮮竹葉三十片。或是五葉蘆根湯,藥方是: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葉、荷葉各錢半,先用枇杷葉一兩,活水蘆根一兩二錢,鮮冬瓜二兩,煎湯代替水飲用。

要用清熱滋陰的藥物來救治體內,使體內陰液不再脫失。例如繆氏竹葉石膏湯,藥方是:生石膏五錢,蘇薄荷、荊芥、蟬衣、炒牛蒡子、生葛根、知母、麥冬各錢半,生甘草一錢,元參二錢,鮮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冬米一撮。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溫毒痧疹,熱邪壅塞於肺,逆傳心包,出現喘咳、煩悶、躁亂等情況。也可以使用加減竹葉石膏湯,藥方是: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五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仙半夏一錢,青蔗漿三錢,生薑汁兩滴,淡竹葉三十片,鮮茅根一兩,鮮稻穗三支。這些藥方都可以酌情使用以達到治療效果。

另外,也可以使用表裡雙解的藥方,例如《外臺》三黃石膏湯,藥方是:麻黃六分、淡豆豉三錢、小川連、生山梔、生川柏各一錢、青子芩二錢、生石膏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