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19)
第十章·傷寒壞證 (19)
1. 第三節·傷寒轉閉
加撥去雲霧。即見青天。此即濕蒙之治法也。若夫熱邪傳營。舌色必絳而無苔。其有舌絳中兼黃白苔者。及似苔非苔者。此氣分遏郁之熱。非血分也。宜用辛潤達邪。輕清泄熱法。最忌苦寒冰伏。陰柔滋膩。致氣分之邪。遏伏內陷。反成純絳無苔。其有不因冰伏。而舌純絳鮮澤。
神昏者。乃邪傳包絡。宜犀角、鮮生地、黃連、銀花、連翹、鬱金、鮮石菖蒲、竹瀝、薑汁等味。清化之中。佐以辛潤開閉。若舌色紫黯。捫之且濕。乃其人胸膈中素有宿瘀與熱相搏。宜鮮生地、犀角、丹皮、丹參、赤芍、鬱金、花粉、桃仁、藕汁。涼血化瘀。否則瘀熱為互。
阻遏機竅。遂變如狂發狂之證。亦有夏令新受暑熱。昏迷若驚。此為暑厥。即熱氣閉塞孔竅所致。其邪入絡。以牛黃丸、至寶丹。芳香利竅可效。神蘇已後。用清涼血分。如連翹心、竹葉心、元參、鮮生地、銀花、綠豆衣、麥冬之屬。此症初起時大忌風藥。暑火之邪。得風藥而更熾矣。
【廉勘】邪熱內閉。神昏譫語。必先辨其陷入之淺深。別其輕重以定方。如熱初蒸及心之經。心煩多言。間有糊塗語。其邪雖陷。尚淺而輕。但須丹溪清心湯。去硝黃。以泄衛透營可也。迨陷入心包。妄言妄見。疑鬼疑神。其邪漸深而重。先以茶竹燈心湯(細芽茶五分、捲心竹葉三十片、燈心兩帚。
)調下萬氏牛黃丸一二顆。每多奏效。若厥後猶不清醒。反昏冒不語。全不省人事者。則邪熱直陷心臟。極深而重。急用新定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甚或瓜霜紫雪丹。調入石氏犀地湯。(黑犀角、鮮生地、青連翹、銀花、廣鬱金、鴨梨汁、淡竹瀝、薑汁、鮮石菖蒲、活水蘆根、燈心。)以開透之。
猶可十全一二。或用加減服蠻煎。(鮮生地五錢、鮮金釵、知母、丹皮、辰茯神各二錢、麥冬、木通、廣皮、鮮石菖蒲各一錢、犀角汁一瓢、西黃一分、祝春渠《歌方集論》方。)調入厥症返魂丹四五丸。亦可幸全十中之一。如或不應。必至內閉外脫而斃。此熱陷淺深之次第。
用藥輕重之方法也。然昏雖系熱深。卻有夾痰濁、夾濕穢、夾胃實、夾血結、夾毒攻、夾沖逆之分。而無不關係於神經。其分布於心肺胃三經者。即第十對迷走神經。主心肺胃之知覺運動。凡結邪在此神經。其人知覺即昏迷。即肝腎沖督。亦有交感神經反射之作用。由是推之。
肺主氣。氣閉而神昏迷者。由於痰濁迷漫神經也。故曰痰迷。亦曰痰厥。治宜先用臥龍丹。(西牛黃、金箔各四分、梅冰、荊芥炭、鬧羊花各二錢、麝香、辰砂各五分、豬牙皂錢半、細辛一錢、燈心灰二錢五分、共研極細末。)搐鼻取嚏。以通肺竅。次用導痰開關散(方載過玉書《治疔匯要》)開水調灌一錢。
白話文:
就像撥開雲霧,就能看見晴天一樣,這就是治療濕氣蒙蔽的原則。如果熱邪傳入營分,舌頭的顏色一定會是深紅色且沒有舌苔。但如果舌頭呈現深紅色,中間卻夾雜著黃白色苔,或是像有苔又不像苔的情況,這表示是氣分鬱熱,而非血分的問題。這時適合用辛潤的藥物來疏散邪氣,用清淡的方式來瀉熱,最忌諱使用苦寒的藥物來冰鎮,或使用過於滋膩的藥物。這樣會導致氣分的邪氣被遏制住,反而會深入體內,造成舌頭完全深紅沒有苔。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因為用藥冰鎮,而是舌頭本身就呈現深紅鮮亮,這種情況另當別論。
如果出現神志不清,表示邪氣已經傳到包絡,可以使用犀角、鮮生地、黃連、銀花、連翹、鬱金、鮮石菖蒲、竹瀝、薑汁等藥材,在清熱的同時,佐以辛潤的藥物來打開閉塞。如果舌頭呈現紫黑色,摸起來又濕潤,表示這個人胸膈中原本就有淤血,現在又與熱邪相結合。這種情況適合用鮮生地、犀角、丹皮、丹參、赤芍、鬱金、花粉、桃仁、藕汁等藥物,來涼血化瘀。否則瘀血和熱邪相互影響,會阻塞身體的通道,導致出現發狂的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是夏天新受暑熱,出現昏迷驚恐的現象,這屬於暑厥,是熱氣閉塞孔竅所致。邪氣已經深入到絡脈,可以用牛黃丸、至寶丹等芳香的藥物來疏通孔竅,通常能見效。神志清醒後,再使用清涼血分的藥物,如連翹心、竹葉心、元參、鮮生地、銀花、綠豆衣、麥冬等。這種情況初期最忌諱使用風藥,因為暑熱的邪氣遇到風藥會更加旺盛。
【廉勘】邪熱內閉,導致神志不清,說胡話,一定要先判斷邪氣深入的程度,區分輕重來決定治療方法。如果熱邪剛開始侵入心經,會出現心煩、話多、偶爾說糊塗話的情況,表示邪氣雖然侵入,但還比較淺且輕微。這時只需使用丹溪清心湯,去掉硝黃,來疏通衛分,透入營分就可以了。如果邪氣深入心包,出現胡言亂語、妄想妄見、疑神疑鬼的情況,表示邪氣逐漸加深加重。這時可以先用茶竹燈心湯(細芽茶五分、捲心竹葉三十片、燈心兩帚),搭配服用萬氏牛黃丸一到兩顆,通常都能奏效。如果昏厥之後仍然不清醒,反而昏沉不語、完全不省人事,則表示邪熱直接侵入心臟,情況非常危急。這時要立即使用新定的牛黃清心丸,或安宮牛黃丸,甚至瓜霜紫雪丹,搭配石氏犀地湯(黑犀角、鮮生地、青連翹、銀花、廣鬱金、鴨梨汁、淡竹瀝、薑汁、鮮石菖蒲、活水蘆根、燈心),來疏通開竅。這樣或許還能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也可以使用加減服蠻煎(鮮生地五錢、鮮金釵、知母、丹皮、辰茯神各二錢、麥冬、木通、廣皮、鮮石菖蒲各一錢、犀角汁一瓢、西黃一分),搭配厥症返魂丹四五丸,這樣或許能保全十分之一的性命。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必然會導致內閉外脫而死亡。這就是熱邪深入的程度和用藥輕重的區別。
雖然昏迷是因為熱邪太深所致,但其中也夾雜著痰濁、濕穢、胃實、血結、毒攻、衝逆等情況,這些都和神經有關係。其中分佈在心、肺、胃三經的神經,就是第十對迷走神經,它主要負責心、肺、胃的知覺和運動。凡是邪氣結聚在這個神經,人的知覺就會昏迷。肝腎衝督也有交感神經反射的作用。由此推斷,肺主管氣,氣閉而神志昏迷,是因為痰濁迷漫神經所導致的。所以稱之為痰迷,也稱之為痰厥。治療時,要先用臥龍丹(西牛黃、金箔各四分、梅冰、荊芥炭、鬧羊花各二錢、麝香、辰砂各五分、豬牙皂錢半、細辛一錢、燈心灰二錢五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吹入鼻孔,使其打噴嚏,以疏通肺竅。然後用導痰開關散(方子記載於過玉書《治疔匯要》)用開水調和灌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