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18)

回本書目錄

第十章·傷寒壞證 (18)

1. 第三節·傷寒轉閉

【因】其因有三。一熱邪爍營。逆傳心包而閉者。二痰因火動。矇蔽神明而閉者。三濕熱薰蒸。上蒙心包如閉者。

【證】(一)身熱口渴。煩躁而動。揭去衣被。揚手擲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線。便閉溲短。舌質絳。苔黃焦。或黑糙。此因實熱轉閉。(二)面赤氣粗。口噤目張。兩手握固。語言蹇澀。身熱便閉。神志昏沉。舌苔黃膩。胖短。此因痰火轉閉。(三)壯熱口燥。不喜飲水。

脘悶懊憹。神識昏沉。如癡如醉。嗜臥懶動。好向壁臥。懶與人言。或眼喜閉。或開目不欲見光明。此因濕蒙轉閉。

【脈】由於熱閉者。脈必沉實而數。有力者為實熱。濡數者為暑熱。由於痰閉者。脈必滑大。由於濕蒙者。脈必濡數。或軟弱無力。

【治】由於實熱而閉。便閉者。宜服犀連承氣湯。(犀角一錢、川水連一錢、生錦紋三錢、小枳實錢半、元明粉二錢、真川樸五分。)加鮮生地六錢、連翹三錢主之。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臨證酌加之。由於痰熱而閉。口閉不語如厥者。宜先用臥龍丹。(西黃、金箔各四分、梅冰、荊芥、鬧羊花各二錢、麝香、辰砂各五分、牙皂角錢半、細辛一錢、燈心灰二錢四分、共研極細末。)搐鼻取嚏。

以通肺竅。次用導痰開關散。(見過玉書《治疔匯要》)開水調服八分。以吐稠痰。再用雪羹湯。(陳海蟄漂淡二兩、大荸薺五枚、去臍蒂。)煎汁。加蘿蔔汁、鴨梨汁各一杯。鮮石菖蒲錢半搗汁。合調牛黃清心丸。徐徐灌下。分作兩次服。由於濕蒙者。宜芳香逐穢湯。(藿香、佩蘭、蔻仁、白芥子、飛滑石、廣鬱金、真川樸、光杏仁、生苡仁。

)加鮮蘆根二兩。紫金片八分調沖。便閉者。加陸氏潤字丸。(生錦紋一兩、漂半夏、前胡、生楂肉、天花粉、廣皮、白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半、曬乾為末、神麯糊為丸。)三錢。另吞服。濕蒙偏於熱重者。加葉氏神犀丹。

(犀角六錢磨汁、鮮石菖蒲六錢、鮮銀花一兩六錢、鮮生地四兩、三味搗汁、青連翹一兩、人中黃四錢、上青黛九錢、青子芩六錢、淡香豉八錢、元參七錢、老紫草四錢、天花粉四錢、上藥各生曬研細、以各汁搗和、將豆豉煮爛為丸、每重三錢。)開水調服之。

【秀按】周澹然云。溫邪初起。腰痛身疼。脈伏神昏。咽燥不語者。乃邪熱內閉。治不合法。死期最速。大凡邪來迅速。直傳心胞。乃有內閉神昏之候。或熱傳胃府。與濁滯相合。亦令譫語神昏。濕與濁最能昏人神智。往往溫病初起。即能令人神識模糊。煩躁不知所苦。間有神清。

而能自主者。夢寐亦多不安。或閉目即有所見。有所見即譫妄之起蒂。若濕熱甚。則薰蒸膻中。矇蔽心胞。則神智昏沉。如醉如癡。嗜臥懶動。渴不多飲。好向壁臥。閉目不欲見光明。宜芳香化濁。辛淡宣氣。(全青蒿、佩蘭、白蔻仁、光杏仁、連翹、滑石、廣鬱金、鮮石菖蒲、生米仁、白薇、棉茵陳。)使氣行濁化。

白話文:

第三節·傷寒轉閉

傷寒轉閉的原因有三:一是熱邪灼傷營氣,逆傳心包而導致閉證;二是痰火熾盛,蒙蔽神志而導致閉證;三是濕熱薰蒸,蒙蔽心包而導致閉證。

表現症狀:(一)發熱口渴、煩躁不安,掀開衣被,揮手踢腳,沿著衣服摸床,抓空理線,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頭紅絳,舌苔黃焦或黑糙,這是實熱導致的閉證。(二)面紅氣粗,口噤目張,兩手緊握,說話困難,發熱便秘,神志昏沉,舌苔黃膩厚實,這是痰火導致的閉證。(三)高燒口乾,不喜歡喝水,胸悶煩躁,神志昏沉,像痴呆一樣,嗜睡懶動,喜歡靠牆躺著,不願與人說話,或者喜歡閉眼,或者睜眼也不想看光,這是濕邪蒙蔽導致的閉證。

脈象:因熱閉者,脈象必定沉實而數,有力者為實熱,濡數者為暑熱;因痰閉者,脈象必定滑大;因濕蒙者,脈象必定濡數,或者軟弱無力。

治療:由於實熱而閉,便秘者,宜服用犀連承氣湯(犀角、川連、生大黃、小枳實、芒硝、川樸),加生地、連翹為主藥。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可根據病情酌情服用。由於痰熱而閉,口閉不語像厥證一樣者,宜先服用臥龍丹,搐鼻以通肺竅。然後服用導痰開關散,以吐出稠痰。再服用雪羹湯,並配合牛黃清心丸服用。由於濕蒙者,宜服用芳香逐穢湯,便秘者,加服陸氏潤字丸。濕蒙偏於熱重者,加服葉氏神犀丹。

註解:周澹然說,溫邪初起,腰痛身疼,脈象隱伏,神志昏迷,咽喉乾燥,不能說話,這是邪熱內閉,治療方法不當,死亡最快。總之,邪氣來勢兇猛,直接侵犯心包,就會出現內閉神昏的症狀。或者熱邪傳至胃部,與濁邪相合,也會導致譫語神昏。濕邪和濁邪最能使人神志昏迷,往往溫病初起,就能使人神志模糊,煩躁不安,不知道痛苦所在,偶爾神志清醒,能自己動彈,睡眠也多不安穩,或者閉眼就會看到東西,看到東西就是譫語的開始。如果濕熱嚴重,就會薰蒸膻中,蒙蔽心包,則神志昏沉,像醉酒一樣,嗜睡懶動,口渴但不願飲水,喜歡靠牆躺著,閉眼不願見光,宜用芳香化濁,辛涼宣氣的藥物,使氣機通暢,濁邪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