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17)
第十章·傷寒壞證 (17)
1. 第二節·傷寒轉厥
」以上三家學說,前兩家分辨陰厥與陽厥的不同點;後一家則把陰證似陽的陰厥證,從疑似之間找出問題,同中求異,辨別得極為精審。關於色厥,毛退之《中西醫話》載:「色厥者,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縱竭情欲者亦有之;故於事後,則氣隨精去,而暴脫不反。
」但我認為這是「色脫」,由於它的原因是「氣隨精去」,所以證見「暴脫不反」而不是「厥逆」現象。另有一種不即病而病此者,各家醫書認為這是:「精去於頻,而脫於漸,每多於房欲兩三日之後,方見此證。但因其病不在即,故不以為此病,兼人多諱此,而不知中年之後,多有因此而病者;是即所謂色厥也。
奈時師不能察,而每以中風斃之耳!凡治此者,單以培養命門,或水或火,當以參耆峻補元氣,熟地、當歸、肉蓯蓉、杞子填補真陰。」這與廉臣先生所說「急與大劑挽元法」是後先一轍的。至於屍厥,古法皆以蘇合香丸為治,而沈奉江有一則經驗治法,載在《醫驗隨筆》;「南門外某姓,病屍厥七日,僵臥於床,口噤,目瞪,神呆。醫用香開,又服制雄丹,不效;皆云:疾不可為也。
先生為擬一方,用:牛黃、珠粉、牙皂、雄精、菖蒲等品,一劑神清能言,再劑而愈。」為治療屍厥開闢了另一個法門,是值得珍視的。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三種學說,前兩種是區分陰厥和陽厥的不同;後一種則是從看似陽證的陰厥中,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在相似之處中求不同,辨別得非常精細。關於「色厥」,毛退之在《中西醫話》中寫道:「色厥這種情況,有的是因為人本來就虛弱,偶爾遇到特殊情況,就勉強用力去做;也有些是因為長期嚮往,就放縱情慾,耗盡精力。所以在事後,就會因為精氣隨著精液流失,導致氣機驟然脫離而無法恢復。」
但我認為這應該是「色脫」,因為它的原因是「氣隨精去」,所以會出現「氣機驟然脫離而無法恢復」的症狀,而不是「厥逆」的現象。另外還有一種不是立即發病的「色脫」情況,各家醫書都認為是:「精液頻繁流失,導致精氣逐漸脫離,通常在房事後兩三天左右才出現這種症狀。但因為這種病不是立即發作,所以大家不認為是這種病,而且很多人又羞於啟齒,不知道中年以後,很多人會因此而生病,這就是所謂的色厥。
可惜現在的醫生不能仔細觀察,常常把它當作中風來治療!凡是治療這種病,單獨培養命門的元氣,無論是用水還是用火,都應該用人參、黃耆等峻補元氣的藥材,以及熟地、當歸、肉蓯蓉、枸杞等來填補真陰。」這和廉臣先生所說的「趕快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挽救元氣的方法」是一致的。至於「屍厥」,古代的方法都是用蘇合香丸來治療,而沈奉江則有一個經驗治療方法,記載在《醫驗隨筆》中:「南門外有一個姓某的人,得了屍厥七天,僵硬地躺在床上,嘴巴緊閉,眼睛瞪著,神情呆滯。醫生用香來開竅,又服用了制雄丹,都沒有效果,都說:這病沒辦法治了。
先生開了一個方子,用了:牛黃、珍珠粉、牙皂、雄黃、菖蒲等藥材,一劑藥後神智就清醒了,能說話了,再服一劑就痊癒了。」這為治療屍厥開闢了另一種方法,值得我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