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11)
第十章·傷寒壞證 (11)
1. 第一節·傷寒轉痙
重棉厚絮。爐火壺湯。使兒在熱盦之內。假使延一明理之醫。對症施治。夫何至於此極。大抵痙病多由於燥熱化風。雖名曰風。實是肝陽為病。筋失滋養。故致強急。試舉其大略言之。風寒初起。發熱無汗。無論痙與不痙。治以辛潤。如杏仁、牛蒡、桔梗之類。寒重者。加溫潤。
如蔥白、生薑之類。風溫溫熱。治以辛涼。於辛潤法中。酌加微苦。如桑葉、姜皮、梔皮、連翹、蔗皮、梨皮、沙參之類。熱重者。酌加涼潤輕品。如銀花、菊花、知母、羚角、竹葉、蘆根、梨汁、蔗汁之類。濕痰。加半夏、蜜炙橘紅之類。熱痰。加川貝母、天竺黃、栝蔞霜、花粉、膽星之類。
燥火甚者。清燥救肺湯。在所必用。濕夾熱者。加辛涼辛苦。如蔻仁、通草、茯苓、滑石、鮮竹葉、鮮荷葉、扁豆花、姜炒川連之類。陰液虧極。色悴竅乾。無涕無淚。口喑不能言。宜速救液。如鮮生地、麥冬、元參、鮮首烏、阿膠、雞子黃、鮮石斛、生玉竹、女貞子、牡蠣、龜版之類。液虛燥極。
必多進方回。切勿中途易法。致令不救。
又按王勳臣小兒抽風之論。實亦瘛瘲之類。即吳鞠通所謂內傷飲食痙。世俗所謂慢脾風是也。王清任曰。夫抽風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錯治。乃古方誤人。此證多由於傷寒溫疫。或痘疹吐瀉等證。病久而抽。則名曰慢驚風。慢驚風三字相連立名。不但文義不通。亦未細察病源。
若真是風。風之中人。必有由皮膚入經絡。亦必有由表入里之證可查。既查無外感之表證。何得總言是風。其所以言風者。因見其病發作之時。項背反張。兩目天吊。口噤不開。口流涎沫。咽喉痰聲。昏沉不省人事。以為中風無疑。殊不知項背反張。四肢抽搐。手指固握。乃氣虛不固肢體也。
兩目天吊。口噤不開。乃氣虛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氣虛不歸原也。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痧。以一氣虛血瘀之證。反用散風清火之方。服散風藥。無風則散氣。服清火藥。無火則凝血。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氣敗血亡。豈能望生。每見業小兒科閱歷多者。
絕不誤人。因抽風古方不效。見抽風則棄而不治。亦有看小兒現在之證。知必抽風。雖無方調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將來抽風。凡將欲抽風之前。必先見抽風之證。如見頂門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搖舌。不能啼哭。哭無眼淚。鼻孔煽動。咽喉痰聲。頭低不抬。口噤無聲。
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息氣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綠色。(大便色青、有寒有熱。)腹內空鳴。下瀉上嗽。肌肉跳動。俱是抽風先兆。前二十證。不必全見。但見一二證。則知將來必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
白話文:
第一節·傷寒轉痙
用很厚實的棉被或墊子,把孩子放在溫暖的被窩裡,並且用爐火燒水保持溫熱。假如能請到一位懂醫理的醫生,針對病情對症下藥,又怎麼會到這種危急的地步呢?大多數的痙攣病,都是因為身體過於乾燥燥熱,進而化為類似「風」的症狀。雖然名義上是「風」,實際上是肝的陽氣過於亢奮引起的疾病,使得筋脈失去滋養,才會導致身體僵硬和抽搐。
我大概說明一下治療方法:剛開始是風寒,出現發燒但是沒有汗的症狀,無論會不會抽搐,都應該用辛潤的藥物來治療,像是杏仁、牛蒡、桔梗之類。寒氣較重時,可以加入一些溫潤的藥物,例如蔥白、生薑之類。如果是風熱,或者發燒且身體發熱,就應該用辛涼的藥物治療,在辛潤的藥物基礎上,稍微加入一些帶苦味的藥物,例如桑葉、薑皮、梔子皮、連翹、甘蔗皮、梨皮、沙參之類。如果熱象較重,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涼潤且藥性較輕的藥物,像是銀花、菊花、知母、羚羊角、竹葉、蘆根、梨汁、甘蔗汁之類。如果還有濕痰,可以加入半夏、用蜂蜜烤過的橘紅之類。如果是熱痰,可以加入川貝母、天竺黃、瓜蔞霜、花粉、膽星之類。
如果燥熱火氣很嚴重,就一定要用清燥救肺湯。如果有濕氣夾雜著熱氣,可以加入辛涼又帶苦味的藥物,像是蔻仁、通草、茯苓、滑石、新鮮竹葉、新鮮荷葉、扁豆花、用生薑炒過的川連之類。如果陰液虧虛到極點,臉色憔悴、眼口等孔竅乾燥,沒有鼻涕和眼淚,說不出話,這時候必須趕快補充陰液,可以選用鮮生地、麥冬、元參、鮮首烏、阿膠、雞蛋黃、新鮮石斛、生玉竹、女貞子、牡蠣、龜板之類。陰液虧虛且乾燥到極點,一定要持續用藥,切勿中途隨意更換藥方,導致無法救治。
另外,根據王勳臣對於小兒抽風的理論,其實也是類似瘛瘲的病症,也就是吳鞠通所說的內傷飲食導致的痙攣,俗稱慢脾風。王清任說,現在的人治療抽風效果不好,並不是現代人治療方法錯了,而是古代的藥方誤導了人。這種病症多是因為傷寒溫疫,或是出麻疹、腹瀉等疾病,病久之後才出現抽搐,就叫做慢驚風。將「慢」、「驚」、「風」三個字連在一起稱呼,不僅文理不通,也沒有仔細探究病因。
如果真的是外感風邪,風邪侵入人體一定會從皮膚進入經絡,而且一定會有從體表進入體內的症狀可以查證。既然沒有外感風邪的體表症狀,怎麼能都說是風呢?會說成是風,是因為看到病發作的時候,頸背反張、兩眼向上翻吊、牙關緊閉、口流涎沫、喉嚨有痰的聲音、昏迷不醒人事,就以為是中風。但其實頸背反張、四肢抽搐、手指緊握,是因為氣虛不能固攝肢體。兩眼向上翻吊、牙關緊閉,是因為氣虛不能上達。口流涎沫,是因為氣虛不能回歸原位。元氣既然虛弱,一定不能到達血管,血管沒有氣的推動,血液就會停滯而瘀阻。用氣虛血瘀的病症,反而用祛風清火的藥方,服用祛風藥,沒有風邪反而會耗散氣;服用清火藥,沒有火熱反而會使血液凝滯。如果再服用攻伐消積的藥,氣血就會衰敗死亡,怎麼可能活命呢?經常看到經驗豐富的小兒科醫生,絕對不會誤診。因為治療抽風的古方沒有效果,看到抽風的症狀就會放棄治療。也有醫生觀察到孩子現在的狀況,就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雖然沒有辦法治療,也一定會告訴病家,這個病將來可能會抽風。凡是快要抽風之前,一定會先出現一些徵兆。像是囟門凹陷、昏睡時眼睛半開、嘴巴裡的舌頭顫動、不能啼哭、哭時沒有眼淚、鼻孔煽動、喉嚨有痰的聲音、頭低垂抬不起來、牙關緊閉發不出聲音、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部高聳像個碗、呼吸急促、臉色青白、汗如雨下、無法吸吮乳汁、大便呈現綠色(大便顏色青色,有可能是受寒或受熱)、肚子裡面發出空響、腹瀉或吐奶、肌肉跳動,這些都是抽風的前兆。前面說的二十種症狀,不一定全部都會出現,只要出現一兩種,就知道將來一定會抽風。其中有些可以治療,有些無法治療。如果眼睛半開向上翻吊、不吃不哭,就表示病情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