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十章·傷寒壞證 (6)
第十章·傷寒壞證 (6)
1. 第一節·傷寒轉痙
(鮮生地、當歸、生錦紋、生甘草。)調下秘授珍珠丸。(西黃五分、琥珀三錢、珠粉一錢、雷丸、天竺黃、胡連各五錢、銀胡、廣木香、陳膽星各三錢、雞內金一兩、檳榔七錢、赤金箔五十張為末、神麯糊為丸、如芥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五七丸。專治小兒急驚風。痰迷心竅。
抽搐昏暈。牙關緊閉。口不能啼。命在須臾。急用此丸。立可回生。癇熱發痙。初用羚角鉤藤湯。(羚羊角、雙鉤藤、九制膽星、天竺黃、嫩桑芽、鮮竹葉心。)調下猴馬二寶散。(真猴棗一分、真馬寶一分、共為末。)藥湯調下。或用菊花天麻湯。(真滁菊、明天麻、白知母、生玳瑁、石決明、蜣螂蟲。
)調下癇症鎮心丹。(真珠粉、真馬寶、羚羊角各五分、川貝母二錢、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每次一二丸。藥湯調下。丹毒發痙。初用銀翹浮萍湯。(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生甘草、苦桔梗、鮮竹葉、水蘆根、紫背浮萍草。)藥湯調下五福化毒丸。或用五味化毒湯。(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草、蒲公英、紫背天葵草。
)調下犀角解毒丸。胎毒發痙。初用胡連甘草湯。(胡黃連、生甘草、淡竹葉、鮮生地、木通。)調下解毒延齡丹。(收兒臍帶寸許、焙研末五分、小川連二分半、飛辰砂一分、蜜和為丸。)三分。藥湯下。以逐毒定痙。或用三豆銀翹湯。(生扁豆、生綠豆、黑料豆、銀花、連翹、生甘草。
)調下生熟解毒丸。(生炒子芩、生炒川柏、生炒胡連各一錢、生炙甘草各八分、上擂水為丸、如小米大、辰砂雄黃為衣、每服十丸。)積熱發痙。便閉者。涼膈加羚羊湯。(薄荷、連翹、生錦紋、焦山梔、青子芩、生甘草、羚羊角、元明粉、淡竹葉、白蜜。)便通者。四物鎮痙湯。
(羚羊角、浙茯苓、生石膏、淡竹瀝。)善後之法。或用鞠通五汁飲。(鴨梨汁、麥冬汁、荸薺汁、生藕汁、鮮蘆根汁、或用蔗漿。)和勻涼服。重湯燉溫。
(四)暑痙,暑兼濕熱後。有濕痙一條。此則偏於熱多濕少之病。《經》謂後夏至為病暑者是也。按俗名小兒急驚風者。惟暑月最多。而兼證最雜。非心如澄潭。目如珠智。筆如分水犀者。未易辨此。蓋小兒膚薄神怯。經絡臟腑較小。不耐暑氣發泄。邪之來也。勢如奔馬。其傳變也。
急如掣電。豈粗疏者所能當此任哉。如暑月小兒身熱頭痛。項強無汗。此暑兼風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飲。有汗。則仍用銀翹散。重加桑葉。咳嗽。則用桑菊飲。汗多。則用白虎湯。脈芤而喘。則用人參白虎湯。身重汗少。則用蒼朮白虎湯。脈芤面赤。多言喘喝欲脫者。即用生脈散。
神識不清者。即用清營湯。加鉤藤、丹皮、羚羊角。神昏者。兼用紫雪丹、牛黃丸等。病勢輕微者。如清絡飲之類。方法悉載上焦篇。學者當與前三焦篇、暑門中細心求之。(榮齋按:此下系何先生語。)余按嬰兒頭脊兩部腦筋最靈。凡猝然傷暑。即風翔火熾。藉乳釀痰。激動腦筋。
白話文:
第一節·傷寒轉痙
使用珍珠丸(主要成分有西黃、琥珀、珠粉等)可以治療小兒急驚風,症狀為痰迷心竅、抽搐昏厥、牙關緊閉、無法啼哭,危急時服用此丸可以迅速恢復。
如果是因為熱病引起的癲癇抽搐,初期可以使用羚角鉤藤湯(主要成分有羚羊角、雙鉤藤、膽星、天竺黃等),搭配猴馬二寶散(猴棗和馬寶磨成的粉末),或是菊花天麻湯(主要成分有滁菊、天麻、知母、玳瑁等),搭配癇症鎮心丹(主要成分有珠粉、馬寶、羚羊角、川貝母等),每次服用一到兩丸。
若是丹毒引起的抽搐,初期使用銀翹浮萍湯(主要成分有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甘草等),搭配五福化毒丸,或使用五味化毒湯(主要成分有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草等),搭配犀角解毒丸。
若是胎毒引起的抽搐,初期使用胡連甘草湯(主要成分有胡黃連、甘草、淡竹葉、生地、木通),搭配解毒延齡丹(主要成分有嬰兒臍帶、小川連、辰砂等),每次三分。或是使用三豆銀翹湯(主要成分有扁豆、綠豆、黑豆、銀花、連翹、甘草),搭配生熟解毒丸(主要成分有子芩、川柏、胡連、甘草等),每次服用十丸。
若是積熱引起的抽搐,如果便秘,則使用涼膈加羚羊湯(主要成分有薄荷、連翹、錦紋、山梔、子芩、甘草、羚羊角、元明粉等),如果沒有便秘,則使用四物鎮痙湯(主要成分有羚羊角、茯苓、石膏、淡竹瀝)。
康復期可以使用鞠通五汁飲(鴨梨汁、麥冬汁、荸薺汁、藕汁、蘆根汁或甘蔗汁)調勻後涼服,也可以加溫後服用。
(四)暑痙
暑病兼有濕熱時,會產生濕痙,這類病症偏向熱多濕少。這類病症多發生在夏季。俗稱小兒急驚風的病症,多半發生在夏天,而且症狀複雜,需要細心辨別。因為小兒皮膚薄弱,神氣虛弱,經絡臟腑也較小,無法承受暑熱,病發時勢如奔馬,變化迅速,需要小心謹慎。
如果夏天小兒出現發熱頭痛、頸部僵硬、無汗等症狀,這是暑兼風寒,可以使用新加香薷飲。如果有汗,則使用銀翹散,加重桑葉。如果咳嗽,則使用桑菊飲。如果汗多,則使用白虎湯。如果脈搏虛弱並且喘氣,則使用人參白虎湯。如果身體沉重、少汗,則使用蒼朮白虎湯。如果脈搏虛弱、面色潮紅、多言喘氣,快要虛脫,則使用生脈散。如果神識不清,則使用清營湯,加入鉤藤、丹皮、羚羊角。如果昏迷,則同時使用紫雪丹、牛黃丸等。如果病情輕微,則使用清絡飲之類的藥方。詳細的治療方法都記載在上焦篇,需要仔細參考前三焦篇和暑病篇。
(榮齋按:以下是何先生的觀點)我認為嬰兒的頭部和脊椎的腦筋最為靈敏,如果突然受到暑氣侵襲,就會像風助長火勢一般,藉著乳汁產生痰液,激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