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88)
第九章·傷寒夾證 (88)
1. 第十五節·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火鬱不解,營陰受傷,而夾濕熱,發斑紫黑,胎因不安,脈數弦大者,主以梔子大青湯。(鮮生地五錢,升麻五分,焦梔子三錢,鮮大青四錢,黃芩二錢,蔥頭三枚。)
妊娠傷寒,熱鬱陽明,熱極而發紫黑斑,脈洪數者,若不急治,胎殞在即,主以青黛石膏湯。(真青黛錢半,鮮生地二兩搗汁,生石膏八錢,升麻六分,黃芩二錢,焦梔子三錢,蔥頭三枚。)
妊娠傷寒後,餘熱阻膈,血氣暗耗,潮熱不解,胎孕不安,脈數濡弦者,主以黃龍四物湯。(鮮生地五錢,黨參,黃芩,白芍各錢半,柴胡五分,當歸三錢,川芎,甘草各八分。)
妊娠傷寒,發汗後,餘熱內陷,衛氣無所止息,漏汗不止,胎孕不安,脈浮數者,主以加減當歸六黃湯。(大生地五錢,清炙耆皮三錢,炒白芍,炙甘草,黃芩各錢半,白芷鹽水炒黑二錢,當歸,炒阿膠各三錢,浮小麥三錢。)
妊娠傷寒汗下後,津液暴亡,虛煩不眠,胎孕不安,脈濡數者,主以加味竹葉湯。(淡竹葉三錢,北沙參三錢,鮮生地五錢,麥冬,炒阿膠各三錢,炙甘草五分。)
妊娠傷寒,熱極傷營,血室受病,恐損壞其胎。徐洄溪以白藥脂八兩研末,以雞子清調塗油紙上,貼臍下胎存處。干則以水潤之,解毒潤燥以護胎元。葉天士亦謂胎前病,以護胎為要,恐邪來害娠也。如熱極,用井底泥,藍布浸透,覆蓋臍腹上,此亦保護胎元之法。
然亦須看其邪之可解而用之;如用血分滋膩之藥不效,又當審察應下則下,惟中病則止,不可固執成法。仍須步步保護胎元,恐正損邪陷也。
【秀按】妊娠傷寒治法,前論已備,不復再贅。凡邪熱壅盛之症,不可固執成例,以滋膩安胎之藥投之,以助長邪熱,反損胎元。即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大積大聚,不可犯也,損其大半而止,過則殺也」,亦為治妊娠傷寒之要訣。
吳又可云:「孕婦傷寒時疫,設應用三承氣湯,須隨證施治,慎毋惑於參朮阿膠之說。病家見用承氣,先自驚疑;或更左右嘈雜,必致醫家掣肘,為子母大不祥。若應下之證,反用補劑,邪火壅鬱,熱毒愈熾,胎更不安,耗氣搏血,胞胎何賴?是以古人有懸鐘之喻,梁腐而鍾未有不落者。惟用承氣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當此證候,反見大黃為安胎之聖藥,歷治歷當,子母俱安。若腹痛如錐,腰痛如折,此胎將墮欲墮之候,服藥亦無及矣。雖投承氣,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為胎墮,必反咎於醫也。」
或詰余曰:「孕婦而投承氣,設邪未逐,先損其胎,當如之何?」余曰:「結糞淤熱,腸胃間事也。胎附於脊,腸胃之外,子宮內事也。藥先到胃,瘀熱才通,胎氣便得舒養。是以興利除害於頃刻之間,何慮之有?但投藥之際,病衰七八,餘邪自愈,慎弗過劑耳。即經所言「損其大半而止也」。」
白話文:
第十五節·妊娠傷寒
孕婦感染傷寒,如果體內火氣鬱結無法疏散,導致身體陰液受損,同時又夾雜濕熱,會出現皮膚發紫發黑的斑點,胎兒也會因此不安。如果脈象呈現快速、弦而有力,可以使用梔子大青湯來治療。(藥材包含:新鮮生地黃五錢、升麻五分、焦梔子三錢、新鮮大青四錢、黃芩二錢、蔥頭三枚。)
孕婦感染傷寒,熱邪鬱積在陽明經,熱到極點就會出現紫黑色的斑點,脈象呈現洪大而快速,如果不及時治療,胎兒很快就會流產。這時可以使用青黛石膏湯。(藥材包含:真正的青黛一錢半、新鮮生地黃二兩搗汁、生石膏八錢、升麻六分、黃芩二錢、焦梔子三錢、蔥頭三枚。)
孕婦感染傷寒後,如果體內殘留的熱邪阻礙氣機,導致氣血暗中損耗,出現持續發熱且高低起伏、胎兒不安、脈象呈現快速、細軟而弦的情況,可以使用黃龍四物湯。(藥材包含:新鮮生地黃五錢、黨參、黃芩、白芍各一錢半、柴胡五分、當歸三錢、川芎、甘草各八分。)
孕婦感染傷寒,發汗後,殘留的熱邪內陷,導致身體的防禦機能無法正常運作,出現持續流汗不止、胎兒不安、脈象呈現浮數的情況,可以使用加減當歸六黃湯。(藥材包含:大生地黃五錢、清炙黃耆皮三錢、炒白芍、炙甘草、黃芩各一錢半、白芷鹽水炒黑二錢、當歸、炒阿膠各三錢、浮小麥三錢)
孕婦感染傷寒,汗下療法後,體內津液大量喪失,導致虛煩失眠、胎兒不安、脈象呈現細軟而快速的情況,可以使用加味竹葉湯。(藥材包含:淡竹葉三錢、北沙參三錢、新鮮生地黃五錢、麥冬、炒阿膠各三錢、炙甘草五分。)
孕婦感染傷寒,熱邪非常嚴重而損傷陰液,導致血室受病,可能會損壞胎兒。徐洄溪用白藥脂八兩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勻塗在油紙上,貼在肚臍下胎兒所在的位置,如果乾了就用水潤濕,可以解毒潤燥,保護胎兒。葉天士也認為懷孕期間的疾病,保護胎兒最重要,要避免邪氣傷害到胎兒。如果熱邪非常嚴重,可以用井底的泥土,用藍布浸濕後,覆蓋在肚臍腹部,這也是保護胎兒的方法。
但也要看邪氣是否可以解除而使用這些方法,如果使用滋膩的藥物沒有效果,應該考慮是否要使用攻下的藥物,只要藥物對症即可,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方法,仍然要時刻注意保護胎兒,避免正氣受損邪氣內陷。
【作者按語】妊娠傷寒的治療方法,前面已經詳細論述過,這裡不再重複。凡是邪熱壅盛的情況,不可以拘泥於固定的治療方法,而使用滋膩安胎的藥物,這樣反而會助長邪熱,損害胎兒。就像經典說的「有病才會有問題」,所以要避免過度累積病邪。對於大積大聚的病邪,不可以硬攻,要適可而止,過度攻擊反而會造成傷害。這也是治療妊娠傷寒的重要原則。吳又可說,孕婦感染傷寒時疫,如果需要使用三承氣湯,必須根據病情變化而治療,不要被補氣血的藥物所迷惑。病人看到醫生使用承氣湯,會感到驚疑,甚至會有人在旁邊議論紛紛,導致醫生束手束腳,對母子都不利。如果應該使用攻下的情況,反而使用補藥,邪火會更加鬱積,熱毒會更加嚴重,胎兒更加不安,耗損氣血,胎兒就難以保住。所以古人有懸鐘的比喻,如果支撐鐘的梁腐朽了,鐘一定會掉下來。只有使用承氣湯去除邪氣,火毒消散,熱氣就會變成清涼之氣,氣血恢復,胎兒自然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覺得大黃是安胎的聖藥,多次使用都有效,母子都能平安。如果出現腹痛如錐、腰痛如折的情況,這是胎兒即將流產的徵兆,即使服藥也來不及了。雖然使用承氣湯,只能治好疾病而保全母親,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認為是流產,反而會責怪醫生。有人會問,孕婦使用承氣湯,如果邪氣沒有去除,反而損害胎兒,該怎麼辦?我回答說,結糞淤熱是腸胃之間的事情,胎兒依附在脊椎,在腸胃之外,是子宮內的事情。藥物先到胃,瘀熱才能疏通,胎氣才能得到滋養。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興利除害,有什麼好擔心的。只要用藥時病情減退七八分,剩下的邪氣自然會消退,但要避免使用過量的藥物,就像經典說的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