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87)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87)

1. 第十五節·妊娠傷寒

(一名胎前傷寒)

【因】婦人懷孕,寒邪外束,營氣不能灌注。故發熱惡寒、身疼腰痛,謂之傷寒;頭痛惡風、身熱心煩,謂之傷風。邪在半表半裡,則往來寒熱。

【證】邪在表,身熱、惡寒無汗、頭疼身痛。在裡則腑熱壅閉、大便不通。若寒在半表、熱在半里,則往來寒熱、煩渴不解。若寒侵於表、風傷營氣,則身疼頭痛、發熱惡寒。妊娠氣血不足,不能營衛於外,而風邪乘虛襲入經中,則身熱自汗、倦怠惡風。妊娠營血不足,寒即襲入經中,則身疼無汗、發熱惡寒。

【脈】妊娠人迎緊盛,傷於寒,營氣虛者,脈必浮弱。氣口浮緩,傷於風,衛氣虛者,脈必浮軟。營衛兩虛,邪不解散,脈必細微。

【治】疏邪解表,以治其標;扶元托散,以培其本。營虛者,養血為先;衛虛者,補氣為亟;營衛兩虛,溫補並施。邪在表者,其證惡寒身熱、頭痛無汗、脈浮者,主以香蘇飲:(生香附、紫蘇、陳皮、甘草、生薑、蔥頭)。病在裡者,其證裡熱壅閉、大便不通、脈洪數者,治以三黃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焦梔子、大黃)。在半表半裡者,寒熱往來、煩渴不解、脈弦數者,主以黃龍湯:(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大棗)。營虛者,寒多熱少、不煩不渴、脈弦浮澀者,主以當歸桂枝湯:(當歸、桂枝、白芍、甘草、煨薑、大棗)。衛虛者,寒邪留戀經中,則寒熱不解、脈浮軟者,主以黃耆建中湯:(炙黃耆、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傷寒寒已外解,脾氣虛餒,熱乘虛陷,胎動不安,主以安胎散:(生白朮、黃芩、炒白芍等分為散;以生薑二片、大棗三枚,煎濃汁調服三錢)。兼有潮熱者,主以安胎阿膠散:(炒阿膠三兩、黨參一兩五錢、白朮一兩五錢、茯苓一兩五錢、桑寄生三兩,炒製為散;米飲調下三錢)。妊娠傷寒,侵表傷營,頭痛發熱、惡寒身痛、胎孕不安、脈浮緊澀者,主以羌活散:(羌活、生白朮、防風、炒白芍、黃芩各一兩五錢、當歸三兩、白芷、川芎各一兩、甘草六錢,製為散;水煎五錢,去渣溫服)。妊娠傷風,風邪乘虛襲入經中,身熱自汗、倦怠惡風、胎孕不安、脈浮緩者,主以黃耆解肌散:(人參一兩五錢、黃耆三兩炙、當歸三兩、炒白芍一兩五錢、川芎一兩、炙甘草五錢,製為散;紫蘇湯下三錢)。妊娠營血不足,寒襲經中,身疼無汗、發熱惡寒、脹浮弱者,主以桂枝芍藥湯:(桂枝、芍藥各錢半、當歸三錢、生薑兩片、蔥頭三枚)。妊娠傷寒表解後,裡氣不和,腹中痛、下利、胎動、脈沉者,主以芍藥湯:(炒白芍三錢、炒白朮、茯苓各錢半、炙甘草八分)。妊娠傷寒表解後,腹中不和,協熱下利、胎不安、脈數者,主以加味黃芩湯:(炒白芍、炒白朮、黃芩、茯苓各錢半、炒阿膠二錢、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妊娠期間的傷寒(也稱胎前傷寒)是由於孕婦懷孕期間,體內寒邪入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發的一種疾病。症狀表現為發熱、惡寒、身體疼痛、腰痛(傷寒);或頭痛、惡風、發熱、心煩(傷風)。寒邪如果侵犯表裡兩層,則會出現寒熱往來交替的症狀。

如果寒邪僅停留在肌表,則表現為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如果寒邪深入內臟,則會出現腑熱壅塞、大便秘結。如果寒邪在表,熱邪在裡,則會出現寒熱往來、口渴不止等症狀。如果寒邪侵犯肌表,風邪傷及營氣,則會出現身體疼痛、頭痛、發熱、惡寒。由於懷孕期間氣血不足,無法抵禦外邪,風邪便會乘虛而入,導致發熱、自汗、倦怠、惡風。如果孕婦營血不足,寒邪入侵,則會出現身體疼痛、無汗、發熱、惡寒等症狀。

孕婦脈象,如果脈搏在人迎處(頸部動脈搏動處)緊而有力,則表明受寒;如果脈象浮弱,氣息浮緩,則表示營氣虛弱,受風邪侵襲;如果脈象浮軟,則表示衛氣虛弱;如果脈象細微,則表示營衛兩虛,邪氣未解。

治療方法應以疏散邪氣、解表為先,以扶正固本為輔。對於營氣虛弱者,應以養血為先;對於衛氣虛弱者,應以補氣為急;對於營衛兩虛者,則需溫補並施。如果寒邪在表,症狀為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脈象浮大,則應服用香蘇飲(生香附、紫蘇、陳皮、甘草、生薑、蔥頭)。如果寒邪在裡,症狀為裡熱壅塞、大便秘結,脈象洪大而數,則應服用三黃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焦梔子、大黃)。如果寒邪在表裡之間,寒熱往來,口渴不止,脈象弦數,則應服用黃龍湯(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如果營氣虛弱,寒邪較多,熱邪較少,不煩渴,脈象弦而浮澀,則應服用當歸桂枝湯(當歸、桂枝、白芍、甘草、煨薑、大棗)。如果衛氣虛弱,寒邪留滯經絡,寒熱往來不止,脈象浮軟,則應服用黃耆建中湯(炙黃耆、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如果傷寒表證已解,但脾氣虛弱,熱邪乘虛而入,胎動不安,則應服用安胎散(生白朮、黃芩、炒白芍等分,用生薑、大棗煎湯調服)。如果伴有潮熱,則應服用安胎阿膠散(炒阿膠、黨參、白朮、茯苓、桑寄生,米飲調服)。

如果妊娠傷寒侵犯肌表,傷及營氣,出現頭痛、發熱、惡寒、身痛、胎動不安,脈象浮緊澀,則應服用羌活散(羌活、生白朮、防風、炒白芍、黃芩、當歸、白芷、川芎、甘草)。如果妊娠傷風,風邪乘虛而入,出現發熱、自汗、倦怠、惡風,胎動不安,脈象浮緩,則應服用黃耆解肌散(人參、炙黃耆、當歸、炒白芍、川芎、炙甘草,紫蘇湯送服)。如果妊娠期間營血不足,寒邪襲入經絡,出現身體疼痛、無汗、發熱、惡寒,脈象浮弱,則應服用桂枝芍藥湯(桂枝、芍藥、當歸、生薑、蔥頭)。

如果妊娠傷寒表證已解,但裡氣不和,出現腹痛、下痢、胎動不安,脈象沉弱,則應服用芍藥湯(炒白芍、炒白朮、茯苓、炙甘草)。如果妊娠傷寒表證已解,但腹部不適,伴有發熱、下痢、胎動不安,脈象數,則應服用加味黃芩湯(炒白芍、炒白朮、黃芩、茯苓、炒阿膠、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