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73)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73)

1. 第十二節·夾疝傷寒

)服三丸。日三。範汪方有十二物。(蜀椒五分、乾薑、厚朴、黃芩、細辛、芍藥各四分、桔梗二分、烏喙、茈胡、茯苓、丹皮各一分、桂心二分。)先餔食。以酒服七丸。日三。張子和因有筋、水、狐、㿗、氣、血、寒、七疝之名。與《病源論》以厥、癥、寒、氣、盤、胕、狼、為七疝。

其病名與證候多不相同。特將張氏七疝病狀及療法。匯錄於下。以備參考。

筋疝者。即《經》之疝瘕。《病源》謂之癥疝。有因房勞及服壯陽邪方得之。其證陰囊腫脹。或潰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甚則兼癢。或挺縱不收。小腹熱痛。出白物如精。隨溺而下。宜治肝經濕熱。以龍膽瀉肝湯加減。丹溪謂內郁濕熱之證。用烏頭梔子湯。(烏頭末、山梔子。)

水疝者。即《經》之㿗疝。得之酒醉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其證囊腫而痛。陰汗時出。或囊腫如水晶。或囊癢搔之出黃水。或小腹按之有水聲。由寒濕乘虛下注。故內宜逐水之劑下之。如禹功散。(黑醜、茴香、為末。)加肉桂末。或加生薑汁木香汁調服一二錢。或用胃苓湯。外宜用漏針去水法。

狐疝者。(狐則晝出穴溺、夜入穴不溺、此疝出入與狐相類、故名。)《經》云。肝所生病為狐疝。其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如狐之上下出入無定也。與氣疝同。宜逐氣溫經之藥。如《金匱》蜘蛛散。(蜘蛛十四枚微炒、桂心五分、共為末、白湯調服。

)或酒煮當歸丸。(當歸、附子、茴香、川楝子、丁香、木香、玄胡、全蠍為末、酒和丸酒下。)治之。

㿗疝者。得之地氣卑濕所生。其證陰囊腫而如斗。不癢不痛。甚則潰流膿水。二便澀滯。宜辛香燥利之方。如荔枝散。(荔枝核、沉香、大茴香、小茴香、木香、川楝子、青鹽、共為末。)三層茴香丸。

(大茴香、川楝子、沙參、木香各一兩、為末、飯糊丸、每服三錢、空心鹽湯下、此第一層服完、照前方加蓽茇一兩、檳榔五錢、丸法服法如前、此第二層再不愈、服第三層、即前二方、加入茯苓四兩、附子一兩、丸法服法如前、此方雖數十年之久、囊腫如升如斗、皆可除根。)或香附散。

(香附、青皮、二味為末。)或越鞠丸。加茯苓皮、海藻、昆布、白朮、澤瀉等治之。

氣疝者。其證上連腎俞。下及陰囊。偏墜而痛或不痛。此得之忿怒號哭。氣鬱而脹。悒鬱不泄故也。內服辛香利氣。如氣疝飲。(吳萸、炒川連、人參、白朮、白芍、陳皮、甘草、生薑。)聚香飲子。(乳香、沉香、檀香、藿香、木香、丁香、廣鬱金、烏藥、桔梗、延胡、肉桂、甘草、薑、棗。)外治以微針出氣。

而愈更速。嬰兒患此者。名胎疝。因父陰痿。強力入房。或父素有疝疾。或母懷孕。悒鬱不伸。皆能致此。惟灸築賓穴(穴在內踝上腨分中陰維之郄。)可消。大抵睪丸偏墜。有大小左右之不同。在左因怒氣傷肝。外寒內郁。在右因腎氣虧損。濕痰食滯。皆使真氣不升。客邪下陷故也。

白話文:

第十二節·夾疝傷寒

這個方子要服用三顆藥丸,一天三次。範汪的方子裡有十二種藥材。(蜀椒五分、乾薑、厚朴、黃芩、細辛、芍藥各四分、桔梗二分、烏喙、茈胡、茯苓、丹皮各一分、桂心二分。)先吃飯,再用酒送服七顆藥丸,一天三次。張子和根據病症的不同,將疝氣分為筋疝、水疝、狐疝、㿗疝、氣疝、血疝和寒疝七種。而《病源論》則將疝氣分為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和狼疝七種。

它們的病名和症狀有很多都不相同。這裡特別將張氏所說的七種疝氣的病狀和療法,匯集記錄如下,以供參考。

筋疝,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疝瘕,《病源論》稱之為癥疝。有的是因為房事過度或是服用壯陽的偏方引起的。它的症狀是陰囊腫脹,有的會潰爛或疼痛,內部有拘急感,筋脈收縮。有的陰莖會疼痛,甚至會發癢,或勃起後無法縮回,小腹發熱疼痛,排出像精液一樣的白色物質,隨著小便排出。應該治療肝經的濕熱,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朱丹溪認為是內有濕熱鬱積的症狀,可以用烏頭梔子湯。(烏頭末、山梔子。)

水疝,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㿗疝。通常是因為酒醉後性交,或是過度勞累出汗後吹到風,寒濕之氣聚集在陰囊中引起的。它的症狀是陰囊腫脹疼痛,時常有陰汗流出,有的陰囊腫得像水晶一樣,有的會癢,抓撓後會流出黃色的水。或者按壓小腹會有水聲。這是因為寒濕之氣趁虛下注引起的。所以內服要用有驅逐水濕作用的藥,如禹功散。(黑醜、茴香,磨成粉末。)加肉桂末,或是加生薑汁和木香汁調服一兩到二錢。也可以用胃苓湯。外用可以用穿刺放水的方法。

狐疝(之所以叫狐疝,是因為狐狸白天出洞排泄,晚上入洞不排泄,這種疝氣的發作與狐狸的習性相似,所以得名),《黃帝內經》說,肝臟所生的病會導致狐疝。它的形狀像仰著的瓦片,躺下時會進入小腹,站立行走時會從小腹進入陰囊,就像狐狸一樣上下出入不定。與氣疝的症狀相似。應該用疏通氣機,溫暖經絡的藥物,如《金匱要略》裡的蜘蛛散。(蜘蛛十四枚,微炒,桂心五分,一起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或者用酒煮當歸丸。(當歸、附子、茴香、川楝子、丁香、木香、玄胡、全蠍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藥丸,用酒送服。)來治療。

㿗疝,通常是因為地氣潮濕引起的。它的症狀是陰囊腫大如斗,不癢也不痛,嚴重時會潰爛流膿水,大小便不暢。應該用辛溫、芳香、燥濕、通利的藥方,如荔枝散。(荔枝核、沉香、大茴香、小茴香、木香、川楝子、青鹽,一起磨成粉末。)還有三層茴香丸。(大茴香、川楝子、沙參、木香各一兩,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空心鹽湯送服。這是第一層,吃完後,按照原方,再加蓽茇一兩,檳榔五錢,做成藥丸,服用方法同前,這是第二層。如果還不好,再服用第三層,就是在前兩層的基礎上,加入茯苓四兩,附子一兩,做成藥丸,服用方法同前。這個方子,即使是數十年之久,陰囊腫大如升、如斗,都能夠治好。)或者可以用香附散。(香附、青皮,兩種藥磨成粉末。)或者可以用越鞠丸,再加入茯苓皮、海藻、昆布、白朮、澤瀉等藥來治療。

氣疝,它的症狀是上連腎俞穴,下及陰囊,陰囊一側下墜疼痛,有的也不痛。這是因為發怒、哭泣,導致氣機鬱結而脹痛,心情鬱悶不能疏解所致。內服辛香、疏通氣機的藥物,如氣疝飲。(吳茱萸、炒黃連、人參、白朮、白芍、陳皮、甘草、生薑。)還有聚香飲子。(乳香、沉香、檀香、藿香、木香、丁香、廣鬱金、烏藥、桔梗、延胡索、肉桂、甘草、薑、棗。)外治可以用微針刺破,讓氣散出來,這樣可以更快治好。嬰兒患上這種病,叫做胎疝。通常是因為父親陽痿,但仍然勉強性交,或者父親本身就有疝氣,或者母親懷孕時心情鬱悶不能疏解導致的。可以通過艾灸築賓穴(穴位在內踝上方小腿肚的中央,陰維脈的郄穴)來消除。一般來說,睪丸偏墜,有大小左右的不同。在左邊通常是因為怒氣傷肝,外有寒邪,內有鬱結;在右邊通常是因為腎氣虧損,濕痰積滯。這些都會導致真氣不能上升,邪氣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