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67)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67)

1. 第十節·夾瀉傷寒

如遇傷寒疫症,下利如豆汁魚腦之色。脈象沉濡,舌白如粉,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溫毒聚於腸胃也;宜茅朮、厚朴,廣皮,二苓,滑石,澤瀉,晚蠶砂,藁本之類,滲之和之。

如下利雜色,六脈沉遲,舌潤無苔,或紫色而光,口不渴飲,腸胃並連,直出無關閉者,此脾腎虛寒,關閘不闔,元氣下泄之也;急投胃關煎合桃花湯,兼從手陽明以堵截之,或桃花湯重加人參以截之。

如見外熱內煩,舌燥口渴,脘中痞悶,或痛或嘔,而利不止者;中焦濕熱也。當用瀉心法——芩、連、半夏、乾薑、枳實、木香、赤苓、澤瀉之類。

凡下痢舌苔遍處白厚如雪花者,藏結也。不治。

凡三陰下利小便不利者。津液竭也。不可利小便。」

白話文:

如果遇到傷寒傳染病,拉肚子像豆汁或魚腦的顏色,脈象沉而軟弱,舌苔白得像粉,小便不順暢,卻不會覺得口渴,這是溫熱的毒邪聚集在腸胃的緣故。應該使用茅朮、厚朴、廣皮、茯苓、豬苓、滑石、澤瀉、晚蠶砂、藁本之類的藥材,透過滲濕的方式來調和。

如果拉肚子顏色混雜,六脈沉細而遲緩,舌頭濕潤沒有舌苔,或者呈現紫色而有光澤,不覺得口渴想喝水,腸胃連接在一起,直通而無法關閉,這是脾腎虛寒,關閘關不住,元氣向下洩漏的緣故。要趕緊服用胃關煎合桃花湯,同時從手陽明經著手來阻擋,或者桃花湯多加人參來截斷洩漏。

如果出現體表發熱、內心煩躁、舌頭乾燥口渴、胃脘脹悶、有時疼痛有時想吐,而且拉肚子不停,這是中焦濕熱引起的。應該使用瀉心法,用黃芩、黃連、半夏、乾薑、枳實、木香、赤茯苓、澤瀉之類的藥材。

凡是拉肚子時舌苔遍佈白色又厚像雪花一樣,這是體內積聚凝結,屬於不治之症。

凡是三陰經受病而拉肚子,而且小便不順暢,這是津液枯竭的現象,不可以再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