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52)
第九章·傷寒夾證 (52)
1. 第九節·夾脹傷寒
往往獲效。因此予治腫症,但執簡以御繁,首分寒熱虛實,臨病求原以用藥。 如因寒客皮膚而成氣腫者,林氏所謂膚脹屬肺是也。每用葉氏五皮飲,加生香附、紫蘇旁枝、鮮蔥須等,辛通絡氣以消腫。 寒鬱下焦而成水腫者,《金匱》所謂石水、正水是也。每用麻附五皮飲,重用澤蘭梗五六錢,溫通絡氣以退腫。 寒飲浸肺,肺氣不化而先喘後腫者,《金匱》所謂溢飲肢腫、支飲咳逆是也。輕則用麻杏三皮飲(蜜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三錢、浙苓皮四錢、新會皮錢半、生薑皮一錢、紫菀、前胡各二錢、牛蒡子錢半,以上即葉氏驗方)。稍重用白果定喘湯,重則用小青龍湯加苓皮、石膏(生石膏、浙苓皮各一兩,先煎代水),宣肺降氣以行水。 寒濕滯脾,脾氣失運而先腫後喘者,《內經》所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是也。輕則用大橘皮湯,稍重用杏蘇胃苓湯(光杏仁三錢、蘇子錢半、製蒼朮八分、真川樸一錢、赤苓、桑皮各三錢、廣皮、豬苓、澤瀉、大腹皮各錢半、春砂仁五分、生薑皮八分,此方去杏蘇,李惺菴先生名加減胃苓湯,統治水腫,隨症寒熱虛實加減,用之多驗)。重則用加減實脾飲(老於術二錢、浙茯苓三錢、川樸一錢、青化桂、黑附塊各五分、廣木香、酒炒木瓜各八分、生薑皮一錢、大紅棗三枚、上沉香磨汁沖四匙,此方去沉香、肉桂、加草果(炮)、姜大腹皮、陳皮、炙甘草,《濟生方》名實脾飲,統治陰水發腫,隨症加減),溫脾利濕以降氣。 風熱入肺,肺氣腫盛,不能通調水道,致上身腫而喘息者,此中醫所謂肺痹,西醫所謂肺積氣也。風重熱輕者,越婢加半夏湯,散風熱以降肺氣。熱重風輕者,葦莖藶棗湯(鮮葦莖,即活水蘆根之青色者、冬瓜子各一兩,先煎代水,光桃仁七粒、生苡仁五錢、葶藶子二錢、大紅棗兩枚)。或用荷杏石甘湯(蘇薄荷八分、光杏仁、栝蔞皮各三錢、霜桑葉、青連翹各二錢、焦梔皮錢半、用生石膏研細八錢、生甘細梢八分,先煎代水,此皆葉氏驗方),送下清肺葶藶丸(葶藶隔紙炒、川貝、木通各一兩、光杏仁、木防己各二兩,為末,紅棗肉丸,每服二三錢,李惺菴先生驗方),瀉氣熱以消腫痹。 濕熱壅肺,肺水腫滿,不能下輸膀胱,致小便閉而喘腫者,此中醫所謂肺水,西醫所謂肺積氣與水也。濕鬱熱蒸者,枇杷葉煎(枇杷葉去毛筋淨剪碎一兩、浙苓皮五錢,先煎代水,光杏仁十粒、生苡仁三錢、淡香豉、飛滑石各錢半、黑梔皮、川通草各一錢,《葉案》驗方),肅肺氣以平喘腫。 熱重濕輕者,茅根清絡飲(海金砂五錢拌包飛滑石六錢、生川柏、川通草各錢半、豬苓三錢、杜赤豆四錢、北細辛一分、鮮蔥須二分、用鮮茅根二兩、全絲瓜絡一枚,煎湯代水,《葉案》驗方),清三焦以定腫喘。 積熱壅脾,脾氣橫泄,或上肢腫而目金黃;或下肢腫而脘腹痞滿者。
白話文:
這種情況常常能見到效果。因此我用它來治療腫脹的病症。但要抓住重點來應對繁雜的病況,首先要區分寒熱虛實。在診斷時要追溯病因來用藥。比如因為寒氣侵襲皮膚而形成氣腫的,就像林氏所說的“皮膚腫脹屬於肺”的情況,我常常使用葉氏五皮飲,再加上生香附、紫蘇枝條、鮮蔥須等藥材,用辛溫之性來疏通經絡之氣以消腫。如果寒氣鬱結在下焦而形成水腫的,就像《金匱要略》所說的“石水”和“正水”,我常常使用麻黃附子五皮飲,並大量使用澤蘭梗,大約五六錢,用溫熱之性來疏通經絡之氣以消退腫脹。如果是寒飲侵入肺部,導致肺氣無法正常運行,先出現喘息,然後出現腫脹的,就像《金匱要略》所說的“溢飲導致肢體腫脹”和“支飲導致咳嗽氣逆”,輕微的可以用麻杏三皮飲(蜜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三錢、浙苓皮四錢、新會皮一錢半、生薑皮一錢、紫菀、前胡各二錢、牛蒡子一錢半,以上是葉氏的驗方)。稍微嚴重一點的可以用白果定喘湯,嚴重的則用小青龍湯,再加入苓皮、石膏(生石膏、浙苓皮各一兩,先煎煮來代替水使用)。用宣發肺氣、降泄氣機的方法來疏通水道。
如果寒濕滯留在脾臟,導致脾氣無法正常運化,先出現腫脹,然後出現喘息的,就像《內經》所說的“各種濕邪導致的腫脹和脹滿,都屬於脾臟的問題”,輕微的可以用大橘皮湯,稍微嚴重的可以用杏蘇胃苓湯(光杏仁三錢、蘇子一錢半、製蒼朮八分、真川樸一錢、赤苓、桑皮各三錢、廣皮、豬苓、澤瀉、大腹皮各一錢半、春砂仁五分、生薑皮八分,這個方子去掉杏蘇,是李惺菴先生改良的加減胃苓湯,用來治療水腫,可以根據寒熱虛實來加減藥物,使用效果很好)。嚴重的則用加減實脾飲(老薑二錢、浙茯苓三錢、川樸一錢、青桂、黑附塊各五分、廣木香、酒炒木瓜各八分、生薑皮一錢、大紅棗三枚,再用沉香磨汁沖服四匙,這個方子去掉沉香、肉桂,加入草果、炮姜、大腹皮、陳皮、炙甘草,《濟生方》中叫做實脾飲,用來治療陰水引起的腫脹,可以根據症狀加減藥物)。用溫補脾陽、利濕的方法來降低氣機。
如果是風熱侵入肺部,導致肺氣腫盛,無法正常通調水道,導致上身腫脹且出現喘息的,這在中醫叫做“肺痹”,西醫叫做“肺積氣”。如果是風邪偏重而熱邪較輕的,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來疏散風熱,降低肺氣。如果是熱邪偏重而風邪較輕的,可以用葦莖藶棗湯(新鮮葦莖,也就是活水蘆根的青色部分,冬瓜子各一兩,先煎煮代替水來使用,光桃仁七粒、生薏苡仁五錢、葶藶子二錢、大紅棗兩枚)或者用荷杏石甘湯(蘇薄荷八分、光杏仁、栝蔞皮各三錢、霜桑葉、青連翹各二錢、焦梔皮一錢半,用生石膏研成細末八錢、生甘草細梢八分,先煎煮代替水使用,以上都是葉氏的驗方)。然後再服用清肺葶藶丸(葶藶子用隔紙炒、川貝、木通各一兩、光杏仁、木防己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紅棗肉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是李惺菴先生的驗方)。用瀉氣熱的方法來消除腫脹和痹阻。
如果是濕熱壅滯在肺部,導致肺水腫滿,無法將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不通暢,並且出現喘息和腫脹的,這在中醫叫做“肺水”,西醫叫做“肺積氣和水”。如果是濕邪鬱結而熱邪蒸騰的,可以用枇杷葉煎(枇杷葉去掉毛和筋,剪碎一兩、浙苓皮五錢,先煎煮代替水使用,光杏仁十粒、生薏苡仁三錢、淡豆豉、飛滑石各一錢半、黑梔皮、川通草各一錢,《葉氏醫案》驗方),用肅降肺氣的方法來平定喘息和腫脹。如果是熱邪偏重而濕邪較輕的,可以用茅根清絡飲(海金砂五錢拌包飛滑石六錢、生川柏、川通草各一錢半、豬苓三錢、杜赤豆四錢、北細辛一分、鮮蔥須二分,用鮮茅根二兩、完整的絲瓜絡一枚,煎湯代替水使用,《葉氏醫案》驗方),用清泄三焦的方法來平定腫脹和喘息。如果是積熱壅滯在脾臟,導致脾氣向外洩散,可能會出現上肢腫脹並且眼睛呈現黃色,或者下肢腫脹並且脘腹痞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