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49)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49)

1. 第九節·夾脹傷寒

琥珀末五錢、黑醜炒香二兩半、葶藶子隔紙炒二兩、豬苓、澤瀉各炒取末兩半、同研細勻、每服三錢、五更時用酸糯米泔水、長蔥三根、煎至一碗、取起去蔥、入好酒一杯送下。)尤為力大而效速。即消脹萬應湯。白朮和中湯兩方。看似尋常。實有成績。予治脹病。審其起於驟然。

先脹於內。後腫於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氣色紅亮。聲音高爽。脈滑數有力者。實脹也。每用萬應湯。取其消而不峻。隨症佐丸散以緩下之。氣脹調下香砂寬中散。水脹調下王氏琥珀散。痰脹送下竹瀝達痰丸。谷脹送下枳實導滯丸。不應。即用木香檳榔丸。(木香、川連、檳榔、川柏、廣皮、青皮、香附、枳殼、三稜、莪朮、二味醋炒、黑醜炒香、生軍酒炒各二兩、芒硝三兩、水法丸、每服二三錢。)血脹送下琥珀人參丸。

(黨參、五靈脂酒炒各一兩、紫猺桂、生附子各五錢、赤苓、川芎、沉香、穿甲酒炒各三錢、共研細勻、濃煎蘇木汁為丸、每服錢半至二錢、早晚各一服、張石頑曰、此方人參與靈脂並用、最能溶血、為血蠱之的方也。)蠱脹送下消疳金蟾丸。

(大癩蝦蟆十隻、將砂仁填滿其腹、以線系其腳、倒掛當風處陰乾、炙脆為末、同山楂、枳實、廣皮、檳榔、胡連、雷丸、使君子肉炒香、麥芽各一兩、黨參、於朮各五錢、共研勻細、丸如米粒大、炙甘草粉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空心時糖湯吞下、善治小兒疳脹、面黃脹大、肌瘦骨立、奇效。)小便不通。

危在旦夕者。送下沉香琥珀丸。(琥珀另研、光杏仁、沉香、廣皮、防己、蘇木、赤苓、澤瀉各五錢、郁李淨仁搗如泥、葶藶隔紙炒各一兩、麝香一錢、共研細勻、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陰囊脹大。二便不通者。送下三白散。(白醜炒取頭末二兩、桑白皮薑汁炒、廣皮、木通各一兩、生白朮五錢、共研細勻、每服二錢。)酒毒傷胃。

積成酒臌者。送下解酲豬肚丸。(雄豬肝一個、裝入小川連末一兩、檳榔末五錢、春砂仁末二錢、煨甘遂二錢、白酒藥炒二錢、用河水煮極爛、搗透為丸、每服一錢、如有酒缸內不化之糯米、團成一段者、焙乾研細、加入三錢、尤妙。)積久成痞。痞散為臌者。送下消痞丸。

(生香附醋炒四兩、延胡索醋炒兩半、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浮海石、瓦楞子火煅醋淬各一兩、醋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每多默收敏效。審其成於積漸。先腫於外。後脹於內。小便淡黃。大便稀溏。氣色枯白。語言低怯。脈細微無力者。虛脹也。每用和中湯。

取其補而不滯。隨症佐丸散以緩消之。氣喘、衝下四磨飲。(即六磨飲子去枳實、木香、大黃、加高麗參汁兩匙、和勻同沖。)不應、吞下《局方》黑錫丹。(黑鉛、阿硫黃、煨肉果、紫猺桂各五錢、淡附子、沉香、廣木香、小茴香、葫蘆巴、補骨脂、陽起石、金鈴子各一兩、將黑鉛熔化、入硫黃候結成片研細、入余藥再研極勻、綠豆粉為丸、每服四五十丸、專治陰氣上衝、痰壅氣喘、肢冷脈伏、不省人事。)有痰。

白話文:

第九節·夾脹傷寒

使用琥珀粉五錢、炒過的黑丑二兩半、隔紙炒過的葶藶子二兩、豬苓、澤瀉各炒過取粉一兩半,全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在清晨五更時,用酸糯米泔水,加上三根長蔥,煎煮至一碗,取出丟掉蔥,再加入一杯好酒一起服用。這個方法效果強大且迅速,可以立即消除脹氣,稱為「消脹萬應湯」。

「白朮和中湯」和「消脹萬應湯」這兩個方子看似普通,實際上很有療效。我治療脹氣病時,會仔細辨別病因:如果脹氣是突然發生的,先從內部脹起,然後體表腫脹,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氣色紅潤光亮,聲音洪亮,脈象滑數有力,這是屬於實脹。我通常使用「消脹萬應湯」,取其藥性溫和而不猛烈,可以慢慢消除脹氣,並根據不同情況搭配丸劑或散劑來緩慢地往下導泄。如果是氣脹,就搭配「香砂寬中散」來調和並往下導泄;如果是水脹,就搭配「王氏琥珀散」來調和並往下導泄;如果是痰脹,就搭配「竹瀝達痰丸」來服用;如果是食積造成的脹氣,就搭配「枳實導滯丸」來服用。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就使用「木香檳榔丸」(包含木香、川連、檳榔、川柏、廣皮、青皮、香附、枳殼、三稜、莪朮,其中三稜和莪朮用醋炒過,黑丑炒香,生大黃用酒炒過,各二兩,芒硝三兩,用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如果是血脹,就搭配「琥珀人參丸」來服用(包含黨參、五靈脂用酒炒過各一兩、紫猺桂、生附子各五錢、赤茯苓、川芎、沉香、穿山甲用酒炒過各三錢,全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濃煎的蘇木汁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半至二錢,早晚各服用一次。張石頑說,這個方子人參與五靈脂一起使用,最能化解血瘀,是治療血蠱病的正對之藥)。如果是蠱脹(寄生蟲引起的腹脹),就搭配「消疳金蟾丸」來服用(用十隻大癩蛤蟆,將砂仁填滿其腹部,用線繫住腳,倒掛在通風處陰乾,烤脆後研磨成粉末,再與山楂、枳實、廣皮、檳榔、胡連、雷丸、炒香的使君子肉、麥芽各一兩,黨參、白朮各五錢,全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炙甘草粉,每次服用十丸至十五丸,在清晨五更空腹時用糖水吞服,特別善於治療小兒因疳積引起的腹脹,面色發黃,腹部脹大,身體消瘦如柴,效果神奇)。

如果小便不通,情況非常危急,就搭配「沉香琥珀丸」來服用(琥珀另外研磨,光杏仁、沉香、廣皮、防己、蘇木、赤茯苓、澤瀉各五錢,郁李仁搗成泥,隔紙炒過的葶藶子一兩,麝香一錢,全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如果陰囊脹大,大小便都不通暢,就搭配「三白散」來服用(炒過取頭末的白丑二兩,用薑汁炒過的桑白皮、廣皮、木通各一兩,生白朮五錢,全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如果因酒毒損傷腸胃,積聚成酒鼓病,就搭配「解酲豬肚丸」來服用(取一個雄豬肝,裝入小川連粉末一兩、檳榔粉末五錢、春砂仁粉末二錢、煨過的甘遂二錢、白酒炒過的白芍二錢,用河水煮至極爛,搗爛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如果酒缸裡有未消化的糯米團成塊,將其烤乾研磨成粉末,加入三錢,效果更佳)。如果積聚很久形成痞塊,痞塊消散後轉為鼓脹,就搭配「消痞丸」來服用(生香附用醋炒過四兩,延胡索用醋炒過兩兩半,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浮海石、瓦楞子用火煅燒後醋淬過各一兩,用醋調和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這些方法大多能默默地收到顯著效果。

如果仔細觀察脹氣的形成過程,它是逐漸積累形成的,先是體表腫脹,然後內部脹起,小便淡黃,大便稀溏,氣色枯槁蒼白,說話聲音低弱,脈象細微無力,這就屬於虛脹。我通常使用「和中湯」,取其滋補而不壅滯的功效,並根據不同情況搭配丸劑或散劑來緩慢地消除脹氣。如果出現氣喘,氣往上衝,就服用「四磨飲」(也就是「六磨飲」去掉枳實、木香、大黃,加入兩匙高麗參汁,攪拌均勻後沖服)。如果沒有效果,就吞服《局方》中的「黑錫丹」(包含黑鉛、硫磺、煨肉果、紫猺桂各五錢,淡附子、沉香、廣木香、小茴香、葫蘆巴、補骨脂、陽起石、金鈴子各一兩,先將黑鉛熔化,加入硫磺,等到結成片後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其他藥物一起研磨均勻,用綠豆粉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專門治療陰氣上衝,痰壅氣喘,四肢冰冷,脈搏微弱難察,昏迷不省人事)。如果病人有痰,也會導致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