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撰,何廉臣重訂

《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45)

回本書目錄

第九章·傷寒夾證 (45)

1. 第八節·夾痛傷寒

實者攻之使通。如陷胸承氣湯。枳實導滯湯。蠲飲萬靈湯。六磨飲子。加味涼膈煎。桃仁承氣湯。解毒承氣湯。雪羹送更衣丸。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即七物湯去桂、甘、薑、棗、專治濕熱裹食、不得化而悶痛便閉者。

)千金備急丸,(生川軍、乾薑各二錢、巴霜一錢、蜜丸、如綠豆大、紅靈丹為衣、開水送下、先服一二丸、不應、服三丸、治冷飲食過度、心腹猝痛、如針刺狀、腹中腸鳴、下行便愈。)局方神保丸。

(全蠍酒炒十枚、巴霜一分、廣木香、白胡椒各二錢五分、研細極勻、綠豆粉丸、如麻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三五丸、不應、可服七丸、薑湯溫酒任下、善能宣通臟腑、諸積氣疰痛、及胸腹脹疼皆治。)小胃丹。(即控涎丹、加川柏姜酒炒一兩、生川軍酒炒兩半、研勻、白朮膏搗丸、每服一錢、臨臥空心淡薑湯送下、專治濕熱痰飲、鬱結胸膈胃腸之間、痞滿脹疼。)木香檳榔丸。

(廣木香、檳榔、廣皮、青皮、枳殼、三稜、莪朮、黑醜、川連、川柏、生川軍、制香附各二兩、芒硝三兩、水法丸、每服一二三錢、善治實積腹痛便閉、痢疾裡急後重。)沉香化氣丸。(沉香四錢、黨參、於朮各三錢、生川軍、青子芩各一兩、薑汁竹瀝和丸、每服二三錢、善治胸膈痞結、短氣喘促、噯氣吐酸、心腹疼痛。)消痞阿魏丸。

(阿魏、川連、制南星、姜半夏、栝蔞仁、白芥子、連翹、神麯、川貝、麥芽、山楂、萊菔子各一兩、風化硝、食鹽、胡連各五錢、蜜丸、辰砂為衣、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服後、食胡桃肉以除藥氣。三物䗪蟲丸。䗪蟲酒炒十個、光桃仁十粒、生川軍酒炒一兩、研勻蜜丸、陳酒送下五丸、日三服、專治乾血內滯、目暗腹疼、及婦人經閉作痛。)沉香化滯丸。

(沉香六錢、山楂、生軍各兩半、川樸、枳實、檳榔、條芩、廣皮、於朮、廣木香、姜半夏、鮮杜藿香、砂仁各一兩二錢、薑汁竹瀝泛丸、每服二三錢、專治過食生冷油膩、停滯不化、胸膈飽悶、腹脅滿疼、一切氣痰痞積諸症。)錢氏瀉青丸。(龍膽草、生川軍、焦山梔各一兩、川芎、當歸、羌活、防風各五錢、蜜丸、每服二三錢、薄荷竹葉湯下、專治外感風熱、內挾肝火、多怒善驚、筋熱發痙、目赤腫痛。)沉香至珍丸。

枳實導滯丸。礞石滾痰丸。控涎丹。代抵當丸。當歸龍薈丸之屬。無非通之之法也。如偏執痛無補法。專以行氣下泄為通。則執一不通。安能免人痛苦哉。蓋因胸腹上下諸痛。寒熱虛實皆能致之。溫清消補諸劑。及發表攻裡諸法。皆所以止其痛。故止痛無定方也。今因俞氏夾痛傷寒療法。

簡漏殊多。爰臚舉以補述之。

【榮齋按】傷寒夾胃脘痛,俞氏說得很簡單。廉臣先生不辭艱辛,先補出「安蛔止痛」進一步的治法,又補出「頭風」的治法,再結合自己經驗,博採眾方,分列治痛十法;洋洋大篇,足夠應用了。

白話文:

第八節·夾痛傷寒

對於實證的疼痛,要用攻下的方法使之暢通。可以選用如陷胸承氣湯、枳實導滯湯、蠲飲萬靈湯、六磨飲子、加味涼膈煎、桃仁承氣湯、解毒承氣湯、雪羹送服更衣丸、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也就是七物湯去掉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專門治療濕熱裹食、消化不良導致的悶痛和便秘)。

還可以選用千金備急丸(生大黃、乾薑各八克,巴豆霜四克,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紅靈丹包衣,用開水送服,先服一兩丸,如果沒有效,可以服用三丸,治療因吃過多寒涼食物導致的心腹突然疼痛,像針刺一樣,腹中腸鳴,大便排出後就會好轉)、局方神保丸(全蠍用酒炒十枚,巴豆霜0.4克,廣木香、白胡椒各十克,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綠豆粉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包衣,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服用七丸,用薑湯或溫酒送服,能有效疏通臟腑,治療各種積聚引起的疼痛,以及胸腹脹痛)、小胃丹(就是控涎丹,再加上用薑酒炒過的黃柏四十克,用酒炒過的大黃一百克,研磨均勻,用白朮熬成的膏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四克,睡前空腹用淡薑湯送服,專門治療濕熱痰飲鬱結在胸膈和胃腸之間,導致痞滿脹痛)、木香檳榔丸(廣木香、檳榔、陳皮、青皮、枳殼、三稜、莪朮、黑丑、黃連、黃柏、生大黃、製香附各八十克,芒硝一百二十克,用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四到十二克,能有效治療實積引起的腹痛便秘、痢疾裡急後重)、沉香化氣丸(沉香十六克,黨參、白朮各十二克,生大黃、黃芩各四十克,用薑汁和竹瀝和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八到十二克,能有效治療胸膈痞結、氣短喘促、噯氣吐酸、心腹疼痛)、消痞阿魏丸(阿魏、黃連、製南星、薑半夏、瓜蔞仁、白芥子、連翹、神麯、川貝、麥芽、山楂、萊菔子各四十克,風化硝、食鹽、胡黃連各二十克,用蜂蜜做成藥丸,用硃砂包衣,每次服用四到八克,用開水送服,服藥後,可以吃一些胡桃肉以消除藥味)、三物䗪蟲丸(酒炒過的䗪蟲十個,桃仁十個,酒炒過的大黃四十克,研磨均勻用蜂蜜做成藥丸,用陳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專門治療血瘀內阻、眼睛昏暗、腹痛,以及婦女經閉疼痛)、沉香化滯丸(沉香二十四克,山楂、生大黃各一百克,厚朴、枳實、檳榔、黃芩、陳皮、白朮、廣木香、薑半夏、鮮藿香、砂仁各四十八克,用薑汁和竹瀝和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八到十二克,專門治療因過食生冷油膩導致消化不良、胸膈飽悶、腹部脹痛,以及各種氣滯痰積的症狀)、錢氏瀉青丸(龍膽草、生大黃、焦山梔各四十克,川芎、當歸、羌活、防風各二十克,用蜂蜜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八到十二克,用薄荷竹葉湯送服,專門治療外感風熱,內有肝火,導致容易發怒、驚恐、肌肉發熱抽搐、眼睛紅腫疼痛)。

還有沉香至珍丸、枳實導滯丸、礞石滾痰丸、控涎丹、代抵當丸、當歸龍薈丸等等,這些都是通下的方法。如果只是偏執於止痛,沒有考慮到補益的方法,只是一味地用行氣下泄的方法來通,就會片面而不能達到效果,怎麼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呢?因為胸腹上下各種疼痛,寒證、熱證、虛證、實證都可能導致,所以溫補、清熱、消導、補益各種藥劑,以及發汗、攻下各種方法,都是用來止痛的。所以止痛沒有固定的方子。現在因為俞氏的夾痛傷寒治療方法過於簡略,所以把這些補充出來。

【榮齋按】傷寒夾雜胃脘痛,俞氏講得很簡單。廉臣先生不辭辛勞,先補充了「安蛔止痛」的進一步治療方法,又補充了「頭風」的治療方法,再結合自己的經驗,廣泛採納各種方劑,分列了治療疼痛的十種方法;內容豐富,足夠臨床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