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通俗傷寒論》~ 第九章·傷寒夾證 (39)
第九章·傷寒夾證 (39)
1. 第八節·夾痛傷寒
(沉香、廣木香、公丁香各四錢,廣皮、青皮、烏藥、莪朮、巴霜、川連、檳榔各一兩,神麯糊為丸,每服三五粒,淡姜鹽湯送下,或玫瑰花湯送下,善治九種胃痛、一切肝胃氣痛、兩脅脹滿,及嘔吐反胃、痰氣食滯諸症,殺蟲下蟲,尤有專功。)始克逐蟲下出,蟲出則疼自止。
若素有頭風,偶患風寒者,每見服香蘇蔥豉湯,一二劑汗出身涼,往往頭痛愈劇,徹夜叫號。此由辛散過汗,激動風火,重傷血液,故痛益甚。當用菊花茶調散加減。(滁菊花、蘇薄荷、嫩桑芽、荊芥穗、制香附、夏枯草、苦丁茶、荷葉邊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細研為散,食後茶清調服二錢。)辛涼散風以泄熱。
外用蓖麻貼法。(蓖麻、乳香各五分,麝香三釐,同搗爛成餅,貼太陽穴上,如痛定,急於頭上解開頭髮出氣,即去藥餅。)或用透頂散搐法。(細辛三莖、公丁香七粒、甜瓜蒂七枚、赤小豆七粒、梅冰五釐、麝香一分;前四味先研細末,後入冰麝同研極勻,盛小口瓶中,緊塞瓶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隨左右搐一豆大許於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後再搐。)痛久不愈,
須防起翳以害目。前哲如東垣、丹溪,以為右屬濕屬痰,多氣虛,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姜半夏、生於朮、明天麻各錢半,潞黨參、薑汁炒黃耆、浙茯苓、廣皮紅、六神麯、澤瀉各一錢,製蒼朮七分。)左屬風屬火,多血虛,用四物湯加蒼耳、細辛、薄荷、芽茶。蓋一主肥人頭痛,
多是濕痰上冒;一主瘦人頭痛,多是血虛有火。斯誠要言。然就余所驗,靡不兼風。無風入,但作眩,不作痛也。且多是風毒,傍阻於髓海之旁,侵入於腦膜孫絡。腦系通目,目系入腦,故病之去路,多從目出而解。不解則傷目;目盲則頭風頓愈。歷驗不爽。予治偏頭風痛,
每用淡婆婆根湯。(淡婆婆根三錢、明天麻、蔓荊子各錢半、滁菊花、白芷各一錢、川芎、當歸、木賊草各七分、小黑豆百粒;考淡婆婆,即俗呼淡親家母,味淡性平,草藥肆購之。)初起屢效。外治以解毒去風,性味之平正者,淡淡注之。如滁菊花、細芽茶泡湯冷注。以鼻注藥,
而清竅自通;竅通則頭風自愈。或用點眼止痛法。(雄精、西瓜硝各一分、冰片、麝香少許;菊花、芽茶泡湯調,點目內眥睛明穴,男左女右,扶行數步,止偏正頭風固效,即治胃脘痛亦立效。)效亦如神。雖然,頭風一症,往往標寒而本熱;況屬風毒久踞,多從火化。當用輕清宣上,
如羚角荷翹湯。(羚角片一錢、蘇薄荷八分、青連翹、夏枯草、苦丁茶、焦梔皮各錢半、鮮荷葉邊三錢、鮮青菊葉七片。)成績最多。外用一滴金。(人中白、乾地龍各二錢,共研細末,羊膽汁為丸,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開,滴鼻內。)時時注入鼻孔,奏功尤捷。
白話文:
這個章節主要在講述各種頭痛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針對一種稱為「夾痛傷寒」的頭痛類型,它可能與胃痛、肝氣不順等問題有關。
首先,提到一種內服藥方,用沉香、木香、丁香等藥材磨成粉製成藥丸,搭配薑鹽湯或玫瑰花湯服用,據說能治療多種胃痛、肝胃氣痛,以及消化不良等問題,還有殺蟲的效果。
接著,討論了原本就有頭風的人,若又受寒,使用發汗的藥物反而會加重頭痛。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菊花茶調散來治療,這個藥方以清涼散風為主。
另外,針對頭痛還有外用療法。一種是用蓖麻、乳香、麝香搗爛成藥餅貼在太陽穴;另一種是用細辛、丁香等藥材磨成粉末,從鼻孔吸入,刺激鼻腔。
如果頭痛久治不癒,要小心可能影響視力。古代醫家認為,右邊的頭痛多為濕痰引起,常伴隨氣虛,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左邊的頭痛則多為風火引起,常伴隨血虛,可用四物湯加其他藥材治療。總之,肥胖的人頭痛多是濕痰上湧,瘦弱的人頭痛多是血虛有火。
作者認為,頭痛往往與風邪有關,風邪侵入腦部,可能影響眼睛。因此,治療時常常會從眼睛排解病邪,如果排解不了,可能會影響視力,但頭痛反而會好。
作者自己偏好使用淡婆婆根湯治療偏頭痛,並搭配菊花、芽茶泡水冷敷或滴鼻。此外,還有點眼止痛法,用雄黃、西瓜硝等藥材調製後點入眼角,據說能迅速止痛。
總的來說,頭痛的病因複雜,但多與風邪、火邪有關,治療上要清熱散風。文中還推薦了羚角荷翹湯,以及用人中白、地龍等藥材製成的滴鼻藥來治療。